[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小德肋撒诗集

圣女则济利亚咏


圣女则济利亚咏

啊!天主的圣女!我的神往

停驻在妳身后的辉耀余光;

彷佛我还听到妳悦耳的乐音,

是的,妳那天上的歌声传到我这里来。

请妳俯听我这窜流中的灵魂的祈祷,

请让我安歇在妳童贞的心上吧!

这是一朵无玷的百合花,它在世上焕发出

美妙而稀有的光芒。

 

啊!贞洁的鸽子!妳尚在此尘世的时候,

除了耶稣以外,不求他爱;

祂既拣选了妳的灵魂,便与她相合,

祂见她圣德非凡,散发出德行的芬芳。

可是年少英挺的男子,

却嗅出了妳--上天洁白的花朵--的芳香;

他想把妳摘去,赢得妳的情肠,

华礼良愿把他的心思为妳献上。

 

不久,他预备了盛大的婚筵,

广厦间传来悦耳的歌唱;

可是妳贞洁的心却别曲咏赞,

神圣的回响,飞升到天上……。

注视妳身旁这位脆弱的人儿,

却自觉远离家乡。妳当时那还能歌唱?

抛弃此世,永远在天上

与耶稣相合是妳的愿望!

 

不!我却听见妳热情的弦琴弹唱,

音调怡人的爱的琴响;

妳为天主唱出超凡的乐音:

「耶稣!我甘饴的净配!求祢保守我内心的纯净!」

无可言喻的信赖!神圣的旋律!

妳给妳天上的情人显示妳的柔肠:

无忧无虑,像孩童一般,这爱!

安然酣睡,委身于天主的心上……

 

于是,在蔚蓝的穹苍,现出了一颗银星,

祂用祂柔和的光亮,来照耀

光明的黑夜;黑夜让我们清楚地识出

这双情侣的贞洁圣爱在天上。

 

x x x

 

华礼良再次满心喜乐,

则济利亚!妳的爱成了他唯一的梦想;

而妳在这高尚的婚约中,更使他喜出望外:

妳为他指出了永生的天堂!

 

「青年朋友!--妳如是对他说--在我身旁,

有一位主的天使

常常守护我,保存我心的纯洁;

 

即使我安睡时,他也不离开我,

他以他碧蓝的翅膀呵护我。

夜里,我看见他那可爱的仪容散发出

更柔于曙光的光茫,

他的面容酷似天主圣容,

隐约可见的肖像,清真纯美的影像。」

 

华礼良答说:「请让我看看这位美丽的天使吧!

好让我相信妳的婚誓;

否则,只恐怕我的爱将化成

怒气,把憎恨抛掷在妳的身上!」

 

啊!隐身在岩石隙缝中的白鸽!

妳竟毫不惧怕猎人的罗网!

 

因为耶稣的圣容给妳显示了祂的神光,

祂的神圣福音常安放在妳的心头上……

 

于是,妳含着怡人的微笑,率直地对他说:

「我的护守天使将要满足你的心愿;

不久,妳将看见他;他要告诉你:

要飞升天上,舍生致命也还应当……。

可是,在你亲见他之前,先该让圣洗

洁净圣化你的灵魂,

该让天主亲自住在他内,

让天主圣神把祂的生命赐给你的心灵。

 

天主的圣言,圣父之子,玛利亚的爱儿

每天以无限的爱,在祭台上牺牲;

你该前去参与生命的筵席,

领受耶稣--天上的神粮。

这样,爱品天使将称你为弟弟,

倘若他在你心中看见天主的宝座,

他必领你离开苦世的海滨;

那时,你将看见这爱火天使的故乡。」

 

「我的心焚烧起一把新火」,

--热情的贵族青年,感动而高声说--

「我愿我的天主居住在我的灵魂里,

则济利亚!我的爱必将堪当匹配妳的爱!」

 

穿上了长白衣--纯洁的象征--

华礼良果然看见美丽的天使;

他神往地注目天使超凡的威能,

目睹了他辉耀的面容上柔和的光茫。

 

受品天使手持芬芳的玫瑰,

拿着灿烂艳丽的白玉薽……。

这些花朵,都是在天堂的花园里,

在美丽的造物主爱的阳光下开放的:

 

「天上可爱的情侣!致命的玫瑰花冠

将要加冕在你们的头上」,主之天使说。

任何的言语,任何的音乐都无以

歌颂这至大的恩宠。

 

「我能深深地安居在天主内,我能享见祂的荣美,

可是,我却不能为祂牺牲,不能为祂吃苦,

我也不能为祂流尽我的血,洒尽我的泪;

向祂表示我的爱,我却不能为祂舍生!」

是的!洁德,天使的洁德,是美丽的恩赐,

他那无边的幸福,永无终穷;

可是,你们比爱品天使更为有福:

你们能够冰清玉洁,你们能够吃苦!

 

你们知道:童贞的象征,就是

这些芬芳的玉薽花--羔羊慈爱的礼物;

你们将戴上洁白的光环,

你们将永远咏唱新歌……。

你们贞洁的结合,将要孕育童贞的灵魂,

他们除耶稣以外,不追求其它;

你们将看见他们像纯洁的火焰一般,辉耀

在被选者的家乡,天主的座前。

 

则济利亚!请把妳怡人的颂歌也借给我;

我切愿把许多心灵领回耶稣那里去!

我切愿像妳一般,祭献我的生命,

我切愿为祂流尽我的血,洒尽我的泪。

请妳求祂赐我在这异域的河畔,能品味

这爱情的美果:完全的委身!

啊!我心爱的圣女!请妳求祂赐我能早日

远离这苦世,一去不回,飞升到妳那里去……。

一八九四年四月二十八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