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家庭 民主信仰

第九章 民主风度


第九章 民主风度

一、以最多数人的最长远利益为依归;在团体生活或行动中,要服从多数、尊重少数;并有“输得起”的风度和胸襟

甲、目的:

帮助孩子跳出自我,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并要重视和关心大众的存在和利益;又为了和不同意见的人一起和谐地生活,更要学到服从多数和尊重少数,培养政治人最起码应有的道德操守,包括可以安详地接受竞争中的落败,摒弃面子的蔽障,不会因为失败而怀恨在心,以致不择手段地搅小动作去破坏和报复。

乙、实践重点:

1.以“最多数”人的利益为依归,或者说是以“所有人”及“每个人”的利益为依归:即能同时从宏观角度及从微观角度去看事物,希望人人获益。宏观角度从整体出发,从“外面”看进去,看到人人得益,“整个”社会、“整个”团体内“所有人”人人快乐、充满祥和的气氛;微观角度重视每一个环节、每一件小事,从“里面”观察,看到“每一个”人都得益,人人快乐、同感幸福,没有例外。父母应提醒孩子努力求学、热心祈祷,努力将信仰和理想实践在生活中,务使我们的社会无论从宏观或从微观角度,都能让人人得益,人人快乐。

2.最长远利益:所有行为都有短期、中期、长期的后果。父母应教导孩子刻意去问三方面的问题:我这样做的短期后果如何?有何利弊?中期及长期后果又如何?各有何利弊?不少行为只有短期的好后果,长期来说却弊端丛生。例如:用石油的短期后果使工业发达,长期来说则使地球严重污染;把城市污水排放到外海中,短期后果使城市干净,长期后果则使鱼类死亡;相反地,第三世界的民主化过程,短期、中期都难免引起混乱,长远来说则会使国家现代化、人民成了国家的真正主人、人民的潜力被释放出来、国家欣欣向荣……。(见徐锦尧着“成长”P.42)

3.民主政治的一个最重要游戏规则,是“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尊重少数”,必须两者兼备,民主才能导致祥和。少数服从多数比较容易明白,“多数尊重少数”则较难做得到,因为这需要人人有民主的胸襟,不会因为自己是“多数”,而拼命弄权,压迫甚至握杀少数,使少数者永不翻身,而多数者则趋向“多数的极权”或“多数的暴力”。如果多数不能尊重少数,则民主游戏便会变成生死之斗(因为少数者不被尊重,不能翻身),这样的“民主”一定会导向暴力。相反地,如果少数者也会获得公平对待,也有翻身机会,那么,他们只需静待下次选举的来临,为下次选举而铺路便可以了,因为他们也有公平的机会,可以重新成为“多数”。

4.父母应耐心教导孩子上述三大原则,并且尝试在家中活出其精神。

5.教孩子从宏观及微观角度看事物。例如:家中布置是否美观、干净?宏观是一眼望过去觉得舒服、顺眼、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微观就是看到家的每个角落、每件家具都美观、干净。父母可教孩子这样去观察自己的家,也可帮助孩子去观察亲戚、朋友的家(但小心不要批评别人!)或者校园生活是否快乐?宏观是一眼望到整个校园喜气洋洋,充满欢乐的笑声;微观是当我们细察每个同学的脸孔时,发现“每个人”都是那样的愉快、幸福,没有例外。又或者香港社会是否安定、繁荣、充满朝气和希望?宏观是从山顶望向中环、九龙,看到许多高楼大厦,灯光闪烁;微观是到贫民区、天桥底,看看这个富裕社会下的边缘人,他们是在逐渐减少,还是慢慢增多?

6.教孩子分辨短、中、长期的利益。例如:背乘数表、唸诗、弹钢琴时苦练指法(如弹 scale……)、体育比赛前做体能训练,短期很辛苦,但长期则受用无穷。均衡的饮食对有些人来说,短期不易适应,长期则对身体十分有益。相反地,游手好闲似乎十分快乐,但长远来说则使人不思长进,不愿努力,为自己的生命播下了失败的种子。

7.在家中刻意和孩子玩一些民主游戏,尝试去实践民主中的“服从多数、尊重少数”的规则。例如:郊游地点可以大家表决,但容许少数派那边有机会讲理由,说服多数派去改变主意等等;但大家在最后决定后,少数派应甘心情愿“服输”,快快乐乐地一起去已经商议好的地点。

8.父母以身作则,教导孩子虚怀若谷,尊重少数者,甚至“以大事小”。例如关心边缘人,对失败者不“落井下石”,对人时常留有余地,专心聆听一个失败者的说话,为少数人的精辟见解而鼓掌,向不同意见者学习,向反对派求教,阅读反对派的报纸,有时甚至捐赠小量金钱支持反对派的发展等等。

9.在竞选或助选活动中,父母要教导孩子严格遵守民主游戏的规则,及民主人最起码应有的道德操守。除了绝不作贪污贿赂事之外,也不会恣意诋毁对手,发布不利对手的假消息,撕掉或涂污对手的海报等等。要严肃地教导孩子:即使是竞争,也必须光明磊落,并基于正义和公平的原则。

10.如果孩子就读的学校有学生会或班会的选举,应和孩子一起讨论和分析学生会或班会的情况,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和投入,并显出民主人的本色。

11.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比赛,并教他“体育精神”,胜不骄,败不馁,严格遵守一切游戏规则,绝不以作弊或取巧而求取侥幸的胜利。

12.帮助孩子学习接受竞选或比赛中的失败(无论是学生会选举、体育比赛、朗诵比赛、歌唱比赛或考试名次),和他一起反省失败的原因,再接再厉。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祈祷,将一切交讬在主的手中,求主帮助下次成绩更好。父母亦可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过去失败的经验,并如何由失败中重新站起来。

13.可以鼓励孩子给优胜者写一封贺信,或送给优胜者一张自制的贺卡,帮助孩子学到如何欣赏别人(甚至是对手)的成功。在比赛失败时,更应学习和优胜者握手,向他道贺。我们的社会需要有赢得出的政治家,更需要有“输得起”的政治家;否则,社会将无宁日。

14.教导孩子时常为学校,为社会的安宁,为同学或人民的和睦相处,及为彼此的真诚尊重而祈祷。

丙、圣经.中国文化.祈祷

1.基督徒关心、参与政治是有原则、有方向的,他必须积极地作地盐、世光(玛5:13–16),成全旧的法律,使之富有精神和导向生命(玛5:17–20),并必须具备辨别真假、好坏的能力,使真理长存(玛7:13–21)。他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因为“大多数”也有可能是错误的。

2.基督徒必须深入世俗,却不受世俗精神所污染,他要做到“在世而不属世”的地步。若望所说的“世界”有双重意义,一是好的,一是不好的,后者指的是“肉身的贪欲、眼目的贪欲、人生的骄奢”。(若一2:3-17)基督徒参政的特点是:扎根信仰、怀抱理想、带着救恩的喜悦、进入世俗、圣化一切。

3.民主人必须有真智慧,缔造和平,结出正义的果实(雅3:13–18)。“敏于听教,迟于发言,迟于动怒……以柔顺之心,接受那种在你们心里,而能救你们灵魂的圣言。不过,你们应按这圣言来实行,不要只听,自己欺骗自己。”(雅1:19–27) 而且要把这福音的精神实现在政治的领域中。

4.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民主人,要有能力化干戈为肉帛,化戾气为祥和,以“求同存异”之心,团结大多数的人去为群众服务。

5.中国人有所谓“以大事小”,这是政治的最高境界之一。动不动以“君临天下”之势去压人的,不可算是有胸襟、有气魄的伟人,也不是一个现代化的大政党、“大多数”者的应有态度。此种“庞大”而不“伟大”的个人或政党,绝非国家、民族之福。

6.中国人相信“失败乃成功之母”,而且祸福常常互为因果,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以失败并不可耻,也不可怕;相反地,接受失败,才可以面对失败的原因,为下次成功而铺路。(老子;见“新民”P.39)

7.基督其实也经历过失败,他甚至被他自己的门徒出卖,被他自己的同胞钉死在十字架上。(谷14:32–15:47)伯多禄、若望和其他宗徒为了传教亦多次被捕(宗4:1–22;5:17–33,40–42);保禄更为了传教而多次遭受痛苦和挫折。(格后11:21–33)

8.祈祷:天父,我们知道民主政治绝非一种完美的制度,但它却是到现在为止,人类所已发现到的,最能引发大多数人的活力的制度……求你帮助我们善于运用民主,让最多人得到最长远的利益……并帮助我们有民主的胸襟和民主的道德操守,在服从多数和尊重少数的同时,亦能提高警觉,不致人云亦云,反而能将人生理想和福音精神带进政治的领域,让更多人能活在一个正义、仁爱、和平的社会中……。

二、尊重陌生者的权利(第六伦),重视法律和公德;特别保护社会中的边缘人和弱小者

甲、目的:

香港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会,里面有无数彼此不相熟的陌生人。父母必须教导孩子尊重陌生者的权利,在五伦之外,培养一种尊重陌生者的文化,让所有人在这个大都会中,都有一种被尊重的安全感。还要教孩子重视公德,具备法治精神,并学习以实际行动,去关怀社会中的弱小者。

乙、实践要点:

1.中国人很重视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除君臣外,都是相熟的人,是“自己人”。所以中国人实际讲求的是如何与相熟的人相处,对于陌生人就不太重视了。父母必须在这方面以身教、以言教,去帮助子女学到如何尊重陌生人。(见徐锦尧着“蜕变”P.87–88)

2.父母要告诉孩子,每一个人(不分信仰、肤色、阶级),包括陌生人在内,都是天主的肖像,是耶稣的兄弟姊妹,是天主内的一家人,必须加以尊重,尤其尊重他应得的权利。

3.尊重陌生人可以由公德心和礼貌实践中表达出来。“蜕变”P.90–92中有八项礼貌,包括:?表示对别人尊敬的礼貌;?尊重别人权利的礼貌;?培养礼让风气的礼貌;?在家中的特别礼貌;?对师长的特别礼貌;?对同学/同辈的特别礼貌;?在公共场所的特别礼貌;?个人的仪容及整洁。父母可以逐项逐条和孩子讨论,看看那一点容易做,那一点不容易做,那一点急需做,那一点可以慢慢学习去做。这些礼貌表也可以放大挂在墙壁上,做到的就ˇ,还未做到的就让它留下空白,慢慢ˇ下去,直到全部做到为止。也可以在每个项目中,圈出三条最必要学习的礼貌,提醒孩子努力去实践。

4.有关礼貌和修养也可以参考徐锦尧着“新民”P.11–16,尤其“文明礼貌ABC”部分。

5.提醒孩子尊重法律,养成守法的习惯,例如:依红绿灯指示过马路,上车排队,不随地吐痰及抛垃圾,保持郊野公园的清洁等等。

6.帮助孩子明白“校规”的意义和精神,不单自己守校规,也提醒同学守校规,实践“同辈辅导”的理想。(见“蜕变”P.13:“校规、校风与伦理教育”)

7.每个家都有成文或不成文的“家规”,虽然它必须是弹性的、有人情味的、合适的、能依情况而修正的。但既有“家规”,那么所有人便都应遵守,因为这些家规可以促进一家的安宁,及保障家中每一个人的权利。

8.每个社会都有被忽略的边缘人,或一些不能为自己争取到应有权利的弱小者,我们都须加以刻意的保护。香港是一个富裕的社会,我们其实有能力让每一个香港人都能得到最起码的照顾,包括住、食、基本教育和医疗四方面。为了保障每一个人的最起码生存条件及人性尊严,香港社会应考虑划出小部分资源“重新分配”,让所有人,无论他有没有用,或曾经付出过多少,都可分享香港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这样的社会,其实也是使人最有安全感的社会。最终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受惠者。

9.边缘人其实就在我们的左邻右里、楼上楼下。父母应帮助孩子看到在自己的身旁,就有“边缘人”,例如:独居的老人、盲人、残疾人士、因父母生病或工作而无人带他上学的小孩子,或者在学校中遭到失败的同学、因为家事而怏怏不乐的同学……父母应帮助孩子以实际行动去关怀这些人。

丙、圣经.中国文化.祈祷

1.重视陌生人,接待陌生的旅客,是圣经的重要传统。亚巴郎见到三个过路人,“就由帐幕门口跑去迎接,俯伏在地”,诚恳地请求客人留下休息,并立刻叫妻子撒辣准备款待客人。(创18:1–15)

2.耶稣降生后,首先显现给谦卑的牧童──当时的边缘人。(路2:6–20)

3.我们对“最小兄弟姊妹”所作的一切,耶稣都会感同身受。(玛25:31–46)

4.耶稣十分欣赏慈善的撒玛黎雅人对陌生的路旁受伤者的爱护和照顾。(路10:25–37)

5.雅各伯宗徒教我们切勿以貌取人,要照顾“世俗视为贫穷的人”,并要用好行为为信德作证。(雅2:1-20;雅1:26)

6.敬老怜贫,赠医施药,抚恤孤寡,素来被中国人视为是美德,而且是可以获得来世赏报的“阴德”。救人一命,更是胜造七级浮屠。香港人素来踊跃支持公益金及东华三院筹款;一九九一年为华东水灾的热烈慷慨解囊,更是这种善心的流露。

7.“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万物之灵的人,总应比飞鸟,比禽兽多一分礼貌,多一点爱心吧?(礼记.曲礼上;见徐锦尧着“新民”P.12)

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所谓君子,要外表与内心同时并重。(见“新民”P.11–12)

9.祈祷:主,基督,你视一切人为你的兄弟姊妹,你尤其认同于最卑贱、渺小的人。求你帮助我们以爱心去对待一切陌生人,并视所有人为我们的兄弟姊妹,尊重他们的权利,在他们身上看到你……亦求你帮助我们以整个社会为我们的“家”,懂得好好地去维护这个“家”的秩序与安和,让人人能快乐、安全而自由地在这个“家”中生活,获得最起码的生存和人性尊严的保障……。

三、有为大众服务的献身热诚和牺牲精神

甲、目的:

帮助孩子摆脱自我中心的局限,向大我开放;有理想、有抱负,有服务的热诚、牺牲的精神,在社会大众一窝蜂以金钱、物质是尚的潮流中,追求活一个为他人而存在的、更有意义和更丰盛的生命。

乙、实践要点:

1.世界上事实上有些人是有理想、有抱负,甘心为别人而存在的(或至少不只是为自己而存在)。例如:耶稣基督为世界、为救世人而存在,孔子“热爱人间,关切世运”(注),孙中山为革命、为改变中国人的命运而奔走,多少父母为子女劳碌奔波,多少专业人士为了敬业乐业而汗流浃背,多少人为信仰、为理想、为教会、为国家民族而鞠躬尽瘁……。讲理想、讲信仰,对今日不少香港人来说,已变成了“老土”、落伍的代名词,但我们的世界有今天的进步,我们的社会仍能保持繁荣安定,便是全赖这些“老土”、“落伍”的人创造出来和维持下去的!!


(注):见徐尧着“新民”P.58,P.136

2.父母可多给孩子买一些有关中外伟人的连环图书或漫画书,让孩子尽早多接触这些人类大家庭中的伟大心灵,使孩子明白“崇高”和“伟大”并非太抽象的事,而是可行的、可实现的,甚至可以实现在我们自己身上的!

3.父母要以身作则,争取为社区、为教会服务的机会,并给孩子解释服务的意义,和自己在服务中所感受到的喜乐。更可告诉孩子,在服务或爱德的行动中,我们自己实在是最先的受惠者。

4.告诉孩子圣经上“十一捐献”的意义: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天主白白的恩赐,而耶稣认为“你们白白得来的,也要白白的分施”(玛10:8)。这种奉献不单指金钱,也指我们的时间、才能和爱心。当我们为别人而奉献自己的宝贵时间、才能和爱心时,我们就是为别人而服务。(见徐锦尧着“建设小团体”下,P.66–71)

5.教导孩子善用时间,和追回为别人而用了的时间。即是说,当一个人为了帮助别人而用去了一些时间后,便应更专注地善用余下的时间。事实上,一个人如果只有三个小时,而他为别人有意义地用了一个小时以后,他是有可能更专心地善用余下的两个小时,所得效果有时甚至会大于平常的三个小时!

6.告诉孩子:人生的意义不单在攫取,也在付出;不单在拥有,也在分享。圣经甚至认为“施比受更有福”(宗20:35)。圣方济各祷词的主要意义,也是在“不期待他人的安慰、谅解和爱护,只求安慰、谅解和爱护他人。”这里可教孩子唱“方济各的祈祷”(见公教真理学会“颂恩”no.270)。

7.“林觉民与妻诀别书”是一封很感人的书信。这位革命英烈在临终前,仍然感到自己为革命而奉献的行动是正确的,他绝不感到要为革命牺牲而悲伤,亦不感到要为革命的功败垂成而失望。相反地,他相信“革命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即是说,只要还有“同志者”,只要中国还有人,那么,中华民族为生存和发展的奋斗是一定会成功的。他更安慰自己的妻子,不要为他的离去而伤感,反要尽心抚育他们的骨肉,使能承继父志。(见徐锦尧着“修身”P.70)

8.孩子稍长,父母也可以把一些有服务热忱的社会人士介绍给孩子,使他看到,即使在今日的社会中,仍是有一些人肯为别人而奔走,为社会而献身。我们未必要同意这些人的每一个行为,但他们表现出来的献身热诚是我们应当效法的。

9.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有时必须与群众对抗,在倾向堕落的潮流中逆流而上。父母要辅导孩子不要盲目追随潮流,不要认同同辈群体中的每个习惯,而要时常保持清醒,既与别人合群,又有自己的个性;既与别人共融,又不失自己的批判力。

10.下面这首散文诗,很能道出个人与团体的关系,既共融合一,又保存自己的独特个性:

爱别人,但勿造成爱的束缚。
斟满彼此的酒杯,
却莫独饮自己的杯中物;
尽情歌唱、共舞和欢笑于夏夜黄昏,
但也要让自己有独处的时刻;
甚至琵琶的弦也是各自分开的,
虽然它们能合奏出优美的乐曲。
为了支撑爱之屋,你们不要紧捱着站立,
且看庙宇的柱石是分别耸立着,
橡树和桧树也不是在彼此的阴影下成长。

11.孩子稍长,可鼓励孩子找出与家人相处的适当时间。例如现在我和爸爸单独相处的时间是﹏﹏小时;和妈妈单独相处是﹏﹏小时;和姊姊单独相处是﹏﹏小时;和爸、妈一起是﹏﹏小时;和爸、姊一起是﹏﹏小时;和妈、姊一起是﹏﹏小时;和爸、妈、姊全家一起是﹏﹏小时;我自己单独一个人的时间是﹏﹏小时。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调整与不同人相处的时间,务求有与别人一起的时间,也有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间;要注意与别人沟通,也要培养自己独特的个性。神修家诺云说:“没有一处孤寂的地方,我们的行动很快就成了空洞的姿势。”

12.家中要有一些励志的书籍,收集一些励志的歌曲,并要和孩子多唱这些励志的歌(甚至卡拉OK),给孩子解释歌词的意义,和他说一些与这些歌词有关的圣经故事、名人故事、生活小品,或自己过去的经历等,这些都可以塑造孩子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的性格。

13.告诉孩子祈祷、读经、默想的重要,这是培养信仰、理想和使我们的信仰、理想之火永不熄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见徐锦尧着“正视人生的信仰”P.104–152)

丙、圣经.中国文化.祈祷

1.缆船救人的小儿:清朝谭嗣同写过一首名叫“儿缆船”的诗,描述一位十岁左右的小童舍身拯救满船搭客的动人故事。原文见徐锦尧着“修身”P.69。

2.香港一位现代作家“蓬草”曾在他的“群英会”中,介绍过一个有关一位无名伟人的故事,名叫“水中的人”,这位“水中的人”曾舍身救了五位遇溺者。他救人的经过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讯息,就是:“人”这个名词,可以有“大尊贵”及“大慈悲”的含义。(见徐锦尧着“成长”P.23)

3.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忍受了人间最大的屈辱,把整整一部史记共526,500 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刻在竹简上,立志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为理想而献身、牺牲的热诚,值得我们效法。(见“成长”P.68)

4.明朝镇守东北的辽东经略袁崇焕,一生为国尽忠、尽职,去保护国家的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他曾形容自己:“余何人哉?十年以来,父母不得以为子,妻孥不得以为夫,手足不得以为兄弟,交游不得以为朋友。余何人哉?直谓之‘大明境内一亡命之徒’可也。”

5.鲁迅“自题小像”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如果不能逃避爱神之箭,要爱上国家、人民,那除了为国为民献身及“以血荐轩辕”外,又有什么办法呢?(见徐锦尧着“群居”P.105 )

6.在“穷寡妇”的故事中(谷12:41-44),穷寡妇所捐献的,并非她剩余的金钱,而是她的“所有一切”,她所珍惜和拥有的一切。有些“善长人翁”的所谓帮助人,只是把残羹剩饭“施舍”出去,视受惠者如乞丐。但天主不是乞丐,一切人都不是乞丐,这些人都是我们的兄弟姊妹,我们必须把我们所珍惜的时间、金钱和爱心拿出来,与人分享。其实,能够和我们所爱的人分享一切,已不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光荣、一种权利、一种幸福──我们有幸与所爱的人分享!所以,若我们真爱社会,有民胞物与的心胸,我们就会有为大众服务的献身热诚和牺牲精神。

7.保禄宗徒爱基督、爱教会,也爱人,所以他甘心忍受了大大小小、各色各样的磨难和痛苦(格后11:21-33);但仰赖天主,他做到“在各方面受了磨难,却没有被困住;绝了路,却没有绝望;被迫害,却没有被弃舍;被打倒,却没有丧亡”的地步(格后4:8-9)。

8.基督一生为人存在,鞠躬尽瘁。他忍受口渴、饥饿、和疲劳(若4:1-38),他没有很多时间和自己的母亲在一起(路8:19-21;谷3:31-35),他劳碌奔波,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玛8:20)。即使在身悬十架之时,他念念不忘的仍是他的母亲(若19:26-27),和另一个与他同钉的罪犯──右盗(路23:39-43);他还求天父宽恕那些因着无知而钉死他的人(路23:34)。他为了我们,更建立了圣体圣事,要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若6:41-69;路22:14-20;玛26:26;格前11:23-29)。

9.祈祷:主、基督,你来到世界,为救赎我们、服侍我们;你为我们献出了你的生命,为我们一生劳碌奔波、鞠躬尽瘁,我们感谢你……求你帮助我们亦能爱我们的社会,爱在我们周围的一切人……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信徒,相信人类社会一定可以日趋完善……让我们活出生命的意义,不单为拥有,也为分享;不单在接受,也在给予……我们愿意为我们所爱的世界,也即是你所爱的世界而献上我们宝贵的时间、才能和爱心,致力于使这个世界变得更人性化和更福音化……求你帮助我们完成我们为世界服务和献身的心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