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信仰生活爱

走向真理


走向真理
 

何处来?何处去?
有几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旅行,在穿过广大沙漠的时候,迷失了方向,被困在沙漠中。那时候,他们疲乏得要命,又渴又累,简直一步也走不动了。忽然从沙丘上,走过来一队阿拉伯的商人。这几个欧洲人一看到他们的出现,当时的兴奋,是无法形容的。商人的领队,看到他们狼狈的情形,马上明白了他们不幸的遭遇,给他们喝了一些水。然后问他们说:『你们是谁?是从那里来?往那里去?』亲爱的读友,人生活在世界上,如果没有认清人生的终向,也好像一个在沙漠中迷路的旅客一样。『你是谁?从那里来?往那里去?』这三个问题,对我们每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你是谁?」这一个问题是,我们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样的地位,有多少学问都不关重要。重要的是应该知道,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在眼前展开着人生的道路,要我们去走,在这个世界上,有自己必须实践的使命。

「我从那里来,往那里去?」我是父母所生,现在我正在看一本书。几十年以前我在那里?几十年以后,我又在那里呢?那时候,这幢房子也许还存在,也许有一个人,同样地在看报纸,并且准备工作,但那一个人不一定是我。那么,我往那里去了呢?这个问题,很多人不会回答的。但天主教信仰,可以给人圆满的答复。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父母所生,但父母给我们的是肉体的生命。另外我们还有灵魂的生命,灵魂的生命是天赋的,换句话说是从天主那里来的。所有的宗教信仰,都说人死了以后,灵魂是不死的。一些不相信有神的人,或者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在追悼已经死去的人的时候,在挽联或花圈上边,常常写着「精神不死」或「某某千古」等名词。无神唯物的人们,在他们的理论中,或在他们写作的时候,坚决的主张人是物质体,没有灵魂的存在。他们说人死了以后,一切都完了,而且还攻击「灵魂不死」的道理?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

精神死不死,灵魂灭亡不灭亡,是很重要的问题。任何的宗教信仰,都承认神的存在,都相信人不只是有肉身,而且有永不死亡的灵魂。我们中国人也有一个观念,就是人死了以后,还有鬼魂的存在。很多人也承认,人除了身体的本能以外,还有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往往支持着人们的工作,人们的意志,使人们更有勇气克服困难。这也说明了,每一个人除了外在的肉身生命以外,还有一个内在的,看不见的精神生命的存在。这内在的生命,也就是灵魂的生命。

只要是一个健全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思想也是精神作用,是超越物质以上的。人的灵魂在我们生命的过程中,利用头脑作思想的工具,来帮助人的生活及工作。人的精神生活,尤其是一个人的道德价值,以及人格,是超脱时间及空间的,不可能用物质的方法去衡量。但是人的身体,却受着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人肉身的生命,过了多少年以后,便要死亡。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不管有多长的寿命,肉身的生命必要死亡,灵魂反而超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过更圆满的精神生活,可以和一切真理的根源,就是和天主亲密的往来。对一个「好」人来说,死亡不是消灭,而是进入永生的大门,也就是人死后往天主那里去了。所以世界上仁人志士,不怕死不畏难,为了正义真理而牺牲生命,宗教家的克苦爱人,不求世界的名利,而奉献自己的一生。这些人都是由灵魂不死的信仰,来作为生命的原动力。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每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好像是在生命的河流当中,乘着各人的船,随着河流前进。连刚刚出生的婴儿,也在船上随着前行。在这生命的急流当中,不断有岩石出现,在我们旁边,我们的父母、朋友、邻居、同事们所乘的船,常会一艘一艘的翻掉,而沈入河流中。我们虽然仍旧在水上漂流着,但总有一天,或许就是明天,河流也会吞噬我们,成为我们的坟墓。世界上无数的人,大多只顾眼前的生活,而一点也不管生命的终向。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它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有一天,一位大学教授要到海的对岸去办事,请一个渔夫用船载他过去。那天天气恶劣,由于教授的恳求,渔夫勉强答应了。教授上了鱼船以后,便跟渔夫聊天。教授问渔夫:「你懂得哲学吗?」渔夫回答说他一点也不懂。教授问渔夫晓得天文吗?渔夫回答他连这名词都不知道。教授接着又说:「你至少晓得一点数学吧!」渔夫摇摇头,表示也不懂。教授惋惜的向渔夫说:「你什么都不懂,唉!你等于失去了半个生命。」渔夫只好承认。船行驶到了海湾当中,忽然起了暴风雨,波涛滔天,使人心惊胆颤,这艘小渔船,好像一片小叶,被风浪打得东摇西摆,似乎要翻到海中,教授大惊失色,双手紧紧抱住船柱,后悔这次航行。渔夫冷静的问教授说:「你会游泳吗?」教授回答说他一点也不会。渔夫说:「船快要翻了,只有跳到海中逃命,你不会游泳,虽然有满肚子学问,现在连半个生命也保不住了。」这虽然是一个小故事,但很有深奥的道理。很多人,虽然有学问、有财富、地位,和名誉等等,虽然能解决一个人现世的一些问题,但却不能解决人生最主要的问题,那就是现世生命的死亡,以及永恒生命的归宿。

社会上有不少的人士,尽已所能,想使生命更有意义,想改造出更好的世界。也有不少的有识之士,为使人类有更完美的前途,不顾自己的享受,尽个人所有的能力奋斗,把一切贡献给社会人群,也让自己的生命能更有意义。可是他们也会失望灰心,原因是他们觉得往往好心没有好报,自己不过是一名傻瓜而已。他们觉得自己付出了太多的爱心,得到的是被人冷漠、讥笑。也有一些人,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于后代有所影响,指望所流的血汗,所传的知识,对于社会有所利益。可是,当一个人面临死亡的时候,则对自己在世界上的短暂生命价值,有所怀疑。曾经有远大理想的我们,现在要从世界上永远的消失,而我们的子孙,若干年以后,也难免一死,那么我们的生命,还有什么价值呢?「死亡」随时在人们的身边,使生活的快乐,蒙上了一层阴影。生活过得越快乐,想到死亡一到,就必须舍弃一切的欢乐,这时候就越觉得难过与空虚。

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对于死亡和生命的归宿,则有正确的认识。死亡并不是生活中的阴影,也不可怕。不论你是英雄豪杰、帝王将相、学者专家、平民工人,到时候都得经过「死亡」的这一关。当人们通过死亡以后,便进入永生。我们天主教的信仰,告诉了我们,人死后,灵魂要回归到天父那里,接受祂的审判。天主要按人们在世上的所作所为,给予适当的报赏。所以我们在世界上,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得到「信仰」,皈依创造我们的天主,在天主的光照下,好好的度过人世间的生活。




信仰与理解
社会上不少的人,对于宗教信仰,抱着怀疑的态度,原因是他们对一些问题,不太理解。比方说有的人,认为他根本没有看到过「神」,所以无从信仰。也有的人,也说自己从来没有看到人的灵魂,因此不知是不是真的有。至于说人死了以后,进入永生的天堂,也难以相信。因为他们知道人类已经上了月球,那里也没有发现天堂的存在。相信教会的朋友当中,不少的人也会有这样看法的。这种对于没看到的神或灵魂,就产生怀疑的或不信的原因,是由于人把「理解」和「信仰」,当作同一回事来看的。

我们中国的文字,造得很有意义。「人言为信」的这个信字,是「人」跟「言」字拼在一起的。它的意思就是人的语言,应该是信实的。我们也需要相信别人的话,而我们相信别人的话,并不是都能理解这话的意义,或者要证明这话的结果。人们很多的知识,是信别人的话而得来的,但很多的知识,并不一定都需要理解和证明的。人们幼小的时候,开始学习讲话,当然相信并接受父母所说的。父母说这个是「人」,那个是「狗」,这个人要叫「伯伯」,那个人要叫「舅舅」,另外一个人是「老师」。孩子信了父母说的,以后就学会了讲话;如果不信父母所讲的,便根本学不会讲话了。再比方说,父母教孩子,天气冷了,应该多穿衣服;什么东西不可以吃,吃了会害死人。孩子信了父母的话,所以才能长大。如果要去求证明、求理解,人们根本就活不下去啦,因为在证明的时候,不是被冻死,就是被东西毒死啦!

学生们上学校,主要的目的,就是信老师的话,跟信书本上的东西。例如:历史课程中,介绍古代的人物事件,学生必需相信与接受,才会有历史的知识。上地理课的时候,介绍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学生信了,才会增加对世界的认识。如果对于一切,要求提供证明出来,有很多根本提不出证明,因为不可能古代的人复活起来,给你去看。有些地方,也根本没机会去参观的,学生如果不信老师的话,当然不会有历史地理的知识了。

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信别人的话,才能懂得更多的事理。相信报纸上所说的,可以不出大门,能知道天下的大事。如果要有证明才信,那么我们坐最快的飞机,也不可能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去看当地所发生的事件。所以说「信」,不必一定要证明。大家都知道有原子弹,但是不理解原子弹的构造,如果完全理解,就会制造它。很多的科学、医学上的事物,一般人们不会都理解的,但信它带给人们的福利。所以说「信」也不必是全要理解的。

当然人也要小心,不要盲从的相信,因为社会上故意欺骗人的人很多,信了他们,你就会上当吃亏。但这也不能否定「信」的价值。至于说怎么样去决定「信」与「不信」,是有个原则的。耶稣基督说过:『凡是好树结好果子,坏树结坏果子,所以你们可凭他们的果实辨别他们。』这句话可以作为对「信」与「不信」的原则。父母希望子女成材,老师愿意学生增长知识,也可以说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我们可以「信」。社会上有各种的学说,各样的宗教,各种的政党,必须凭自己的理智,去观察去选择去相信。一个真正造福社会人群,振兴道德文化的学说或政党,人们可以相信和接受。一个鼓励人心向善,使人生更为积极,增加奋斗的勇气,并牺牲自己,把光与热带给广大人群的宗教,我们当然可以信它。

我们天主教会,从耶稣基督创立到今天,快两千年了,历史的证明,事实的证明,它带给世人的友爱、互助、平等,并引导人们获得超性的生命,是大家最值得而应该去信的宗教。



人的欲望无穷
研究过历史的人,或者对外国历史有兴趣的人,尤其是读过圣经的人,对于古代犹太国极盛时期的君王所罗门(撒罗满),有很深的印象。所罗门被称为充满智慧的君王,他领导的犹太国,国强民富。他个人的聪明才智,超过历代的学者智士,他的财富名位,也是得心应手,可以说什么有什么,物质的享受,算得上得达到了极点。但是,所罗门自己满足了吗?他是否感觉到自己得到了真的幸福呢?我们看看他自己写的话:他说:「空虚而又空虚,万事全是空虚。太阳底下没有一件可以留念的东西。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大地仍然常在。」所罗门又说:「智慧愈多,烦恼愈多。学问越广,忧虑越深。」(参阅训三1—4。)从所罗门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来,世间的一切,都不能满足他,都不能使他幸福。他那么的充满智慧,又是一位极有财富的君王,尚且不能满足于现实,那么我们一般的人呢?

当我们研究人心的欲望以后,就发现了人是很奇妙的;人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欲望,却没有满足的时候。我们以现实的生活,来说明一下。比方说一个人在受冻挨饿的情形中过日子,他希望能有穿得暖吃得饱的生活,就算满足了。当他有吃有穿以后,则又希望吃得好,穿得华丽,更能住高楼大厦,进到金璧辉煌的客厅,出则高级的豪华轿车等。等到人有了钱以后,则又想出名。弄一个什么代表,或什么委员做做。再比方说,一个青年学生,在念书的时候,埋头用功,心里一定有很多的愿望。他希望能顺利地考上理想中的大学,毕业以后,能成为自己所想做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等等。他希望有幸福的婚姻,及理想的家庭,甚至于希望很有钱,能到世界各地去观光旅行等等。但是人的精力、时间,以及经济、才气,都是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实现每一个愿望,甚至于一个愿望也达不到的。就算是富贵地位跟才智比得上所罗门那样,也不会满足的,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社会上也有不少人,自认为比人高明一等,他们不太注意物质方面的享受,他们醉心于名位,在权利名誉上追求满足。他们为了名位,有时侯不惜牺牲金钱跟某些享乐,来达到目的。古代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就是这种人物的代表。这位青年国王,雄心万丈、野心勃勃,放弃了宫廷中物质的享乐生活,率领大军,东征西讨,开拓疆土。他的大军所向无敌,敌人都向他投降称臣。当亚历山大大帝名扬天下,威震四海的时侯,他并没有感到满足。根据传说,当亚历山带兵抵达波斯的时候,听说波斯的东方,还有很多的国家,没有被他征服,他不禁放声长叹,感到一阵极大的空虚。这位年轻的国王,仅在三十多岁就因为觉得空虚失望,精神萎靡而去世了。传说当他临死的时候,嘱咐亲友把他枯干的手,放在棺木外边,表示他双手空空,什么也没有带走。

中世纪的宗教家奥斯定,有一句名言:「天主,你创造了我们这颗心,是为了寻求得到你,一天不得到你,这颗心就一天不能安定。」我们每一个人,不仅有一个身体,还有一个灵魂。不仅有现世的生命,还有永世的生命。因此,我们都有无限的欲望。现世所得到的一切,到头来都是空虚的,所以不能满足人的欲望。只有追求并得到永远的生命,才能使人满足,才能使人有真正的幸福。怎样能得到永远的生命呢?天主教的教义,回答了这一些问题。




勿过份忧虑
耶稣基督说:「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苦足够一天受的了。」(参阅玛:六34)
耶稣这话,给一般人有相当积极的启示。因为人天生就是多愁多虑的,有时候并没有值得担忧的,他也会制造一些烦恼,来忙忙碌碌的。所以很多人,没有想到要革除多愁多虑的习惯,因为有一些烦恼,倒像可以使他们快乐似的。中国人有这么一句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等于在告诉人,应该多向未来着想,如果对没有发生的,不多加考虑,那么不久就会发生苦恼的情形。我认为这句话,用于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是相当不错的,但用于作人处世,就不太适合了。耶稣说得好,一个人在一天当中,所遭遇的困难,已经够受的,如果再去为明天而忧虑,那不等于在自找苦吃吗?

记得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么一个小故事。说在一个极权专政统治下的地下抗暴人士,他领导人民在暗中争自由争人权。这一个政府的警察,一直在追踪抓捕他。当他在自由地区接受记者访问的时候,记者问他,有一天被统治者抓住以后,他打算怎么办?这位抗暴英雄笑笑说,他根本没有考虑过第二天的结果,尽力的做一天算一天。如果真的被捕,最坏的情况就是「死」。这也没什么?因为人都会死的,不过迟早不同而已。

我觉得这位抗暴英雄,是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所作所为,固然是由于他崇高的理想,但他生活的态度,也令人敬佩。想想看,一个人从事冒险犯难的工作,如果考虑到随时有被捕的危险、或者被捕以后,会受些什么苦刑呀?甚至死了怎么办?那么这一个人,怎么能完成任务呢?所以人为未来的事,忧虑太多,只会增加精神负担,对于事情的成功,却一点帮助也没有。

当事情还没有发生,不必徒然的担忧,有时候我们所担忧的,根本不会发生,那么我们所担忧的,岂不是白费心机?就算是我们担忧的,当真的发生了,可能同时也有别的事情,而改变情况,使事情不如那么想象中的严重。

不过小心与担忧,也有分别的。一个人做事,尤其是从事危险的工作,一定要小心谨慎,但不能担心忧虑。比方说,刚才我们谈到的那位地下抗暴英雄,在工作的时候,自然要小心翼翼,以免被敌人看出他的身份,更不可让敌人找出他的工作地点。不然的话,工作也是无法进行的。

有时候,人会为某件事,担忧得作恶梦,直冒冷汗,睡到半夜里,会突然惊醒。结果把人折磨得精疲力尽。其实,很多事实,不像自己所想象的那么可怕。如果人不先去幻想事情如何的结果,而只是静静等待事态演变。那么我们可以看清事实,作正确的衡量,而加以适当的控制。如果只知道幻想和担忧,便不能把握事实真相。

人世间的事,当然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有时候的确使人措手不及。不过,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得用自己的智慧,好好的想。如果心神冷静下来,看看这件事的严重性,不过也会发现,很多事并不严重,是不值得去过份懊恼或伤感的。

对一个基督徒来说,宗教的信心,是抵挡一切恶运的最好保障。人有了坚强的信仰,不管是真的,或是想象出来的不幸事件,都不会使人灰心丧志,更不会使人老早就担忧。因为天父在暗中照顾我们,他给我们的负担,是不会超过我们能力所能负担的。




生活的意义
在一本书上,看到这么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别人教导歌唱,我为什么悲哭?
『是为了探测苦海的深度。』
别人休息,我为什么还在工作?
『是为了出力完成上主的使命。』
别人收获得到,我为什么损失?
『是为了体验失败的滋味。』
美好的幸福为你所有,从早到晚,为何厄运纠缠我?
『因为上主知道如此安排。
将使我在永恒中,得到无穷的富足。』
这首诗,我觉得很有意义,相信它的作者,一定是位有坚定信仰,而且懂得生活艺术的人。在这首诗里面,我们看出来人生的意义,和痛苦生活的价值。当一个人真能了解生活的意义和懂得苦难的代价以后,就算是在困苦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心灵的宁静,和精神上的快乐。

二十世纪末的今天,科学进步,物质文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人们的快乐,并没有因为物质的享受而增加,反而有更多的人,感到精神空虚和苦闷。事实上,地球上还有千万人民,生活在贫穷困苦的环境中。另外还有亿万的人民,生活在专制恐怖的国度里,以外表看来,这些人那来的快乐呢?可是,即使在困苦和专制的社会中,人们同样可以保持快乐,和享受快乐。也许有人认为,这可能吗?那么,请你再回味一下,刚才那首诗,就会帮助你得到答案了。其实要在这样一个不快乐的世界上,保持快乐而心灵不空虚,仍旧是做得到的。虽然我们没有法子,把握自己的遭遇,但是这些遭遇,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是我们可以控制住的。我们可以从日常的遭遇中,不管是顺利的或困苦、失败的,不管是快乐的或烦恼、忧愁的,都能使人体会出生活的意义来。

很久以前,有一位哲人这么说过:「我们应该以眼前的远景,作为生活的动力。可是有些人的恐惧情绪,代替了远景。」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如果仔细思考一下,就发现了我们很多人的生活,已经被恐惧或担忧,霸占了我们的思想、行动和计划,加上一些人,过份看重物质,由于物质不能满足,而造成了一些烦恼。在这种情形之下,有宗教信仰的人,他的信仰对他,会有相当大的帮助。如果说时间,可以加添人生的长度,那么信仰,则可以加深人生的深度。信心是面对失败、绝望,而不灰心丧志,不放弃期望的一种力量。人生的秘诀,在于不受制于恐惧和忧虑,而能凭着信心,驱逐一切不必要的烦恼。

耶稣基督说:「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苦,足够一天受的了。」
事实上,很少人会完全满足目前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想法子使生活变得更好,使人生更为充实。我们基督徒非常清楚,生命是我们的一切,每个人应当在现世的生活中,使生命发光发热,争取永恒。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已经给世人立下了最好的榜样。他出生于贫苦的环境中,生活在忧患的国度里,以及死亡于屈辱中。我们人生的道路,是一条有悲伤,也有欢笑;有失败,也有胜利;有眼泪、有也喜悦的道路。在路上时常会遇到困难危险,压迫误会,拳打脚踢,然而我们有信心,依靠全能的天主,我们就能安稳地达到真善美的境地。




凭信心前进
人出生到世界上来,就注定了要经过未来的一道关卡,那就是「死亡」。一般人都是讳谈这个名词,认为「死亡」是个不吉利的字汇,因为人一旦死亡,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对有宗教信仰的人,尤其是我们基督徒,死亡是进入永生的开始。换一句话说,一生下来,就开始走上了迈向永生的道路。这一段道路中,所行走的时间,每一个人是不一样的。几年、几十年、或上百年,都不一定。世界上也有很多夭折的婴儿、和短命的孩子。不过一个人走完了人生的旅程,能不能到达永生呢?这又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大问题。人如果要走到永生,必先知道进入「永生」的条件。这种条件,不是人的财富、学识、地位和能力,而是人的品性道德。左传:「人有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孔子也强调这三不朽,孔子不是宗教家,而是一位大教育家,那时他所说的不朽,虽然不是指现在我们所说的永生,但是一个人如果能在世界上,有良好的德行,给后人学习;或留下有益人心的言论,给人奉行;或为社会人类谋求了幸福,供人敬仰,那么他的生命,也就得到了永生。

天主爱我们人类,为让人能走正确的人生道路,而能进入永生。因此派遣圣子耶稣基督来到世界上,领导我们,走真理、仁爱的光明之路。我们的使命,就是奉行真理、仁爱,除去挡住人生道路中的障碍,克服人生旅途中的艰难困苦,然后一往直前,走到永生。每个人的环境不同,教育不同,性格不同,在人生的道路中,所遇到的障碍和困苦也各有不同。我们基督徒,凭着信心前进,依靠上主的助佑,必能得到胜利,达到人生的目的。

一般人是软弱的,经不起考验和诱惑,加上异端邪说,往往使人失足跌倒,陷入罪恶和黑暗的境地。因此耶稣召选了许多自愿跟随他的人,作为传扬福音的使者,引导人们走天国的道路。

在人生的道路中,真正领导我们的,是我们的天主。我们从耶稣的门徒那里,认识了耶稣,知道天主是我们的大父。也从圣经的教训中,得到了真理的启示,但在人生路上行走,还得靠自己的努力。如果人畏缩不前,天主也不强迫你前进的。

战士必须凭信心前进,不能坐在营中,等待外面的路开通之后,方才起程。他们必须拔营收拾,整好行装,排齐队伍,在河水还没有任何变化之前,直达河边。到了那里,如果想停在那里,等河水分开,然后迈开脚步向前,必定一切都是白费。所以在河流断绝之前;他们就必须先迈开脚步进入水中。我们也要学习,怎样用信心,把握住天主的真理和启示前进。前边虽然看不见可以通行的道路,我们还是要勇往直前。所谓的「峰回路转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就出现了。人们常受困难的阻挠,是因为害怕困难,想等待上主先替我们开路,除了一切的障碍和困难,然后再迈步向前。我们对前面的障碍,应当像没有看到的样子,往前走去。却不可站着不动,等待障碍的消除。如果我们凭着信心,勇往直前,前边的路自然会开的。

人生道路中的障碍,多半是世界的事物,人如果能摆脱世俗的烦恼,和对世物的过份追求,就容易勇往直前,走真理的道路。耶稣的教训帮助我们,看轻世事世物,并且不怕灾难困苦。他说:「那想救自己生命的,反而会丧失生命;那为了我而丧失生命的,反而会得到生命。一个人如果赢得了全世界,却失掉自己、丧失生命,又有什么益处呢?」(参阅路:九23—25。)勇往直前,不怕困苦,走真理的道路,就可得到永生。




崇高的宽恕
在一本书上,看过这么一个故事,它的大意是说:有一个波斯老人,在家产分给三个儿子以前,把他们打发出去,要看看他们做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然后按他们所作的价值,分给适当的家产。一年以后,三个儿子都回来了,每个人都向他们的父亲,报告他们所做的最得意的事。

大儿子说:「有一夜,我到一家旅馆投宿,在枕头下面,发现了一袋无价之宝的宝石,我克服了心中的贪求,把它全部交给了旅馆的老板,请他转交给失主。」父亲说:「见财不贪,物还原主,这是每一个人应该做到的。」

二儿子说:「有一天,我骑马过河,看到一个人跌落在河中,快要淹死了,我立刻跳下马来,冲进河里面,把那个人救了起来。」父亲说:「这种勇敢的行为,虽然可以嘉奖,但是也算不得了不起的事。想想看,一个人如果见死不救,还能算是人吗?」

最后轮到小儿子说:「有一天,我上到一座高山,在一个悬崖削壁的地方,发现一个人,烂醉如泥的躺在那里。我走上前一看,他不是别人,而是我的一个仇人。当时,只要我稍微推动他一下,他就会掉下山谷,粉身粹骨了。但是我没有这样作,却把他叫醒,让他躺到安全的地方休息。以后我们和好了,变成了朋友。」父亲听了小儿子的话,马上称赞他行为的伟大,就把家产多分给他一些,因为他爱仇人的行为,是最崇高最难办到的。

在人们的行为中,爱是一种动力,由于爱自己爱他人,我们才做出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耶稣基督传教的时候,一再的告诫门徒说:「你们要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你们一样。如果你们彼此相爱,世人因此就可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从耶稣的教训中,可知基督徒的精神,就是「爱」。

「爱」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不过,对仇敌的爱与对朋友的爱,又是截然不同的。「爱朋友」是很容易做到的,就是罪人或强盗中间,也能做到彼此友爱;而「爱仇敌」则是很难办到的。一般的人士,不必请他去爱仇敌,就请他去爱一个不相干的人,都很不容易呢?所以,一个人的爱心,如果能用到仇敌的身上,这人的修养功夫,是相当的深厚了。因为人的本性,常常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人的习性,常常是「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所喜欢的人」。人的直觉反应,常常是「爱那些爱我们的人,恨那些反对我们的人。」

耶稣基督这么说:「你们听说过『爱你的朋友,恨你的仇敌』,但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并且为那些迫害你们的人祈祷。这样,你们才可以做天父的儿女。因为天父使太阳照好人,也同样照坏人;降雨给行善的,也给作恶的。如果你们只爱那些爱你们的人,天主又何必奖赏你们呢?就连税吏也会这样的。假如你们只向朋友打招呼,那又有什么不平常呢?一般人都会这样做的。所以你们应当完美,正像你们的天父那样完美。」(参阅玛:43—48。)

西方人士有句俗话:「犯错乃人之常,赦罪乃天之德。」所以赦免人的错失,爱得罪我的人,是我们从天父所学到的美德。这原不是人的本性,所能做得到的。不过,我们必须弄清楚的,就是爱我们的仇敌,是爱他这个人,而不是赞成他所做的坏事。对于事情的是与非、善与恶、真理与谬论,应该分得清清楚楚。不然的话,世界那有真、善、美呢!




生命的不朽
耶稣基督在传教的时候,曾经问过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他说:「人如果赚得了整个世界,却丧失了自己的灵魂,又有什么益处呢?他又能用什么来换回灵魂呢?」(参阅路:九.25)我们把耶稣提出的这个问题,仔细思考一下,就发现了很多的道理。譬如:一个人出卖灵魂,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他出卖灵魂,至少可以得到多少好处呢?一个人不顾灵魂,真的能赚得到全世界吗?世界上也有很多人,尤其是无神唯物思想的人,否认灵魂的存在。他们的解释又是怎样呢?不知道有这样思想的人,是不是不顾一切,去得到他所想得到的宝贝?大作家歌德的名著「德士浮」的故事中,讲到一个人怎样把灵魂卖给魔鬼,让魔鬼来满足他物欲和名位上的需要,不过在结尾的时候,那个出卖灵魂的人,违背了跟魔鬼的约定而逃脱了。当逃脱的时候,难免与魔鬼再纠缠战斗一番。中国有一句老话:「邪不胜正」。最后失败的当然是魔鬼放弃了猎物。

一个人的灵魂,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灵魂是一个人的最崇高最贵重的宝贝,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也是最真实的。一个人的生命,有肉体的和灵魂的。灵魂能分辨真理,追求美善。最能欣赏和领受人生中,最尊贵最丰富的东西。世界上有些人失去了灵魂,而自己还不知觉。因为很明显的罪恶,污染灵魂,自己心里当然有数。但有些隐秘的罪恶,渐渐地把灵魂吞蚀了。在他旁边的朋友或同事,也许还不知道,甚至他的家人,也没有发觉。可是天主知道,他那付本来是纯洁、高尚的灵魂,已经丧失了它本来的面貌,腐杇了脏污了。现代的人,把撕碎的灵魂那种内心的紧张、分裂,叫做冲突。因此心智瓦解、神经崩溃、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心理的病症,使灵魂渐渐衰败,终于全部毁坏。简单的说,人的内心为什么紧张、分裂,还不是为了名或利,或满足私欲而已。耶稣说的:「如果得到了全世界,却丧失了自己的灵魂?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句话的确值得现代人深思反省。


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物质方面的生活,也需要精神方面的食粮。可以说物质跟精神,都是重要的。不过总不能为了物质的满足,而出卖了永生的灵魂。一个人如果肯努力肯工作,除了意外的灾祸以外,是应该可以生活的。以利害的立场来看,如果一个人,真的挣得了全世界的钱财、权力、名誉,以及一切人生的奖赏,可是却失去了衡量和享受真理、美善、和爱的能力,那么究竟值不值得呢?当然,一个人也不可能挣得到全世界的,就是真的得到了全世界,你还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呢?事实上,有不少人往往为一点点额外的享乐,一点点金钱和名位,而出卖了灵魂,实在是不合算。如果人内心的冲突,不能平静,灵魂就会面临日渐的死亡。人们不能生活在一个欺诈、谎骗、奸计、虚伪的泥沼里,让灵魂沈沦迷失。在这样的情况中,如果人有了宗教的信仰,那么宗教就是良药,就是生活中的方向盘。

一个人信仰天主,把灵魂托给天主,天主会让灵魂更纯洁更圣善,世界上许多的赞美诗和歌曲中,便充满了这端真理。耶稣基督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只顾及自己的利益,灵魂终于会丧失沈沦。只有让灵魂溶化在伟大的事物中,在侍奉天主和服务人群中,才能保守纯真。简单的说人生不在于夺取,而在于施给,不在于寻求享受,而在于如何发挥能力,为世界服务。这样我们的灵魂不会沉沦,必会得到永生。




灵魂的生命
一谈到宗教信仰,自然就想到神,跟人的灵魂的问题。不管任何宗教,都相信神的存在,以及灵魂是不死不灭的。社会上也有一些人,否认灵魂的不死不灭。他们说:「那一个见过死人的灵魂呢?可见这是没有的事。」这些人士的观念中,是认为凡是看不到的,就是没有。事实上世界上很多东西,根本是看不到形像的,但是它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存在于我们的当中。「眼睛看到才信,看不到就不信。」这是不合科学的话,也可以说是不智的。比方说,我们的人类,赖以活命的空气,就是平时用眼睛看不见的东西。那一个能否认它的存在呢?空气不但在我们的身边,而且进入我们的身体内。如果有人说:「我没有看空气,不相信有它」!我想大家一定会笑这个人,是一个白痴。下面有这么一个故事,来证明一下看不见的东西,也存在我们的四周,以及我们的身上。

有一位传教士同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谈话。当他们谈到了灵魂的时候,外科医生马上否认传教士说的,人有肉身也有灵魂的道理。医生还证明说,他为不少病人解剖过内脏,从来没有看到灵魂,藏在人身体里的现象。传教士马上问医生:「医生,你爱你的太太吗?」医生回答说:「当然爱呀?而且爱得很深。」传教士又问:「那么你爱太太,爱得很深,究竟是多少公尺呢?」医生笑着回答:「爱是不能用尺去量的,因为爱是精神上的体会。」传教士又说:「你看见你的爱吗?」医生说:「没有」。传教士说:「这就对了,你看不见你的爱,你动手术开人的内脏,你也没有看到过那一个病人的爱,相信每一个病人,同样爱他的太太或孩子。所以你没有看到灵魂,但不能说没有灵魂,因为灵魂是精神体,是无形象的。」外科医生听了这话,也就承认传教士的话很有道理。

一般信仰宗教的人,都相信身体死了以后,灵魂却继续的活下去。世界上一切的生物,都有生理作用完全停止的一天,那就是死亡。因为这生命所组织的有机物体,受到了重大的损伤,或者是经过了长久的消耗,不能再维持下去,生命也只得停止它的工作,让它所组成的机体,变为失去生理作用的尸体,迅速的腐烂。我们人类的身体,也逃不过这生理上的律例。但人的灵魂,是精神体的,它无法分解,无法消耗的。它是无形无像是看不见的,所以别的东西,不能损伤它、消灭它。在现阶段的生命过程中,人可以自杀,只是把自己的身体毁坏,但不管是现在,或是将来,人无法杀死灵魂。人可以杀别人的身体,也不能杀人的灵魂。所以身体死了以后,灵魂还继续存在下去。

灵魂的生活,是属于精神层面的,比方说人生在世的道德价值,人格操守,都是超脱时间与空间的,并不像人的身体,必须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从哲学家的眼光来看,人们的身体死了,倒是摆脱了躯壳的累赘,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而可以度那更圆满的精神生活。以我们宗教信仰来说,人死了以后,灵魂便超脱世界的限制,而跟一切真理的根源,同造生人类的天主,亲密的往来。所以对一个品行良好的人来说,以及对一般的好人而言,死亡并不是生命的消灭,而是进入新生之门,去度那永远的光明生活。因此,仁人志士,或坚贞教友,不但不害怕死亡,反而慷慨地舍身成仁,杀身取义,以及为真理而殉道。世界上,只有不明白道理的人,舍不得离开这纷纷扰嚷的世界,而不愿死亡。还有一些作恶多端的人,害怕死了以后,受到天主的审判,而不愿死亡。死亡是人人必走的路,因为我们应该克苦修身,立德立功,为灵魂的生命打算。




死亡的奥秘
人活在世界上,等于是旅客,所以世界不是人永久的家乡。每一个人,不论愿意不愿意,早晚都会离开这个世界。所以作家或诗人们,常常以人生的旅途,来代表我们在世界上的生活。不过,社会上很多人,往往疏忽了这种观念,而尽力追求世界上短暂的享乐,或功名富贵。因此,当他们面对人世生命结束的时候,就感到害怕和痛苦。所以从古以来,不分中国跟外国,总有人致力研究延年益寿的方法。中国古时候,许多人到深山或海外仙岛,去寻求长生不老的仙丹,而西洋人同样也研究各种化学药物,使人永不死亡。也可以说大多数的人,都不想死亡,而死亡却偏偏的要来。

路加福音中,耶稣说了这个比喻,他说:「有一个富翁,田地很多、出产丰富,他心中想:『我的产物不够地方收藏了,怎么办呢?不如把原有的仓库拆掉,改建一座更大的,这样就可以收藏我的一切产物。那时候,我就可以高枕无忧地对自己说,幸福的人啊:你拥有大量的财富,一生享用不尽,现在谈尽情吃喝玩乐,享受人生吧!』但天主却对富翁说:『胡涂人啦!今晚你就要死了,你所预备的一切,留给谁享用呢?』耶稣接着说:「这就是那些只顾积蓄财产,而不在天主面前积福的写照。」(参阅路:十二16—21。)

耶稣这段比喻,给我们的启示是非常明白的,它包括了两个意思:第一、人生是短暂的,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要结束,所以人不必过份关心世间的悲欢离合,不必专心追求荣华富贵。第二、现世的生活,结束以后,也就是永恒生命的开始,那才是人的永久归宿,再也没有变化的境界。

永恒的生命,就是长生,它是人所追求的目标,是大家所向往的境界。但这个境界,也有苦与乐的分别。一种永无止境的痛苦境界,就是地狱。而永无止境的福乐境界,就是天堂。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当然知道只有按照天主的旨意去做去行,就可以进入天国得到永生。

天主教的教义,很明白的告诉人们,死亡并不是生命的毁灭,而是生命的改变。中国的古人也说过「生寄死归」,意思是说:「生的时候是寄居,死的时候是归去」。因为死亡是人的归去,如果死亡是生命的毁灭,那么人的死亡,便结束了一切,就没有「归去」的说法了。我们人的生命,是灵魂与肉体混合的。灵魂部份是精神,肉体部份是物质。人的死亡,只是物质肉体的停止工作,精神部份的灵魂,还继续活下去,回到永恒的境界。所以说死亡是人的生命改变,让人灵魂与肉身混合的生命,还原成纯灵性的,回归到赋给我们生命的天父台前,分享天主的永生。人的精神生命,既然要永远的活下去,所以人在现世界的生活里,就不能只讲求物质的享受,而疏忽了灵性生活的修养。物质生活的肉体,终会有死亡的一天,而精神生活的灵魂,永远生存。人固然需要饮食,来保养身体的健康,多为光荣天主、多为社会人群贡献才能。但是人更应该注意修德立功,以促进灵性的发展,使灵魂的生活在现世上得到充实圆满。

我们基督徒都明白的,人既然生活在世界上,就不该白白的让日子过去,应好好利用短暂的时间,贡献天主所赋给的才华,服务人群,以爱心建立和谐的社会,来光荣天主。因为天主是爱,基督徒如果实践了爱德,就是遵行了天主的旨意,这种在世界上的「善生」,然后才有「安死」。「安死」就是好好的回去,平安的回到福乐的永生境界里去,那就是天堂。总之,死亡对一般的人来说,是一件奥秘,对有信仰的人来说,它是永生的开始。




凡事感恩
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总会遇到幸和不幸的事。幸运的事情,固然可喜;不幸的事情,当然悲痛,这也是人的常情。但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在悲苦的不幸中,看出他人生的态度。
耶稣基督即使在十字架的阴影下,在死亡的痛苦中,祂仍旧不忘祂对罪人的宽恕,不忘祂救世的使命。祂在死亡前夕的祈祷时,仍旧感谢天父。耶稣的被钉十字架,原来是悲痛的事,却因着祂的慈祥,而成为一件圣迹,为千秋万世所敬仰。所说的幸与不幸,是不能看事件的外表的,关键也不在我们的遭遇,而在于我们对自己的遭遇,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前些日子我参加一次天主教的会议,到香港去了一趟,在那儿会见了一位女士,被中共关了二十年,原因是她信仰天主教,而不愿意接受共党的教条。从这位女士的谈话中,二十年的监狱和劳改,并没有使她怨天尤人,也没有让她怀恨关她的干部。她说那些干部是奉命做事,这也是她信仰的一种考验。这位女士还说,当她在最难过、最不能忍受的时候,就利用劳改营外边做工的时候,大声唱拉丁文的圣歌来赞美上主,别人听不懂,说她有神经病。她后来被住在国外的哥哥,想尽了法子,帮她逃到香港。这位女士说在她的祈祷中,她一直感谢天主坚固了她的信心,没有让她背弃自己的宗教信仰。

一个人的气度,从他一生的经历中,可以看出来一个大概。有些人遇到艰苦困难的事,就怨天尤人,就悲伤哭泣;可是有些人,反而以能在苦难中以磨炼为幸。我们基督徒,对于世间事物的看法,跟没有宗教信仰,或无神唯物的人士有所不同。那就是「这是美好的世界,一切的杂乱和纷争,都是人们造成的。我们应当洗心革面,共同以爱心,在天主的指引下,效法基督的博爱,以宽恕、慈祥、仁爱、合作的态度下,完成改造社会的使命。」

世间的事情,不可能尽如人意,也可以说有十之八九,不是我们自己所喜欢的。尤其是很多人士,从出生到去世,一直在艰苦的境遇中,比方说:战乱、灾祸、病痛、饥饿,以及其它许多生离死别的悲惨事情。对于一个有信仰的人来说,悲痛哭泣,只有更使人灰心丧志。如果逆来顺受,把一切苦难当作是生命的磨练,就可以把悲伤的眼泪,化为奋斗的力量,转为爱的泉源。我们自己痛苦过,更知道别人的痛苦;我们自己不喜欢的痛苦,那么我们可以尽力,解除别人的痛苦。对于一切的幸与不幸,我们都得感恩,这一切是上主的赐予。对我们的人生,是有益处的。

我们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痛苦和烦恼事,但是也有属于自己特殊喜爱的东西。比方说:有人喜爱早晨的鸟叫,有人喜爱孩子的笑容,另有人喜欢灿烂的晚霞,有人喜欢蒙蒙的细雨。有人喜爱春花的开放,有人喜爱秋风中的落叶。在生活当中,更有各人的嗜好;例如:文学、艺术、运动、爬山、摄影,甚至同好友谈天说故事等等,这些都是人生中的乐趣,都是值得感恩的事物。英国的冒险家劳勃.司各特,到冰天雪地的南极去探险,最后由于粮食缺乏,疲惫不堪,被大风雪埋葬在漫无人烟的小帐幕之中。在他的日记中,留下了这么一句话:「这里的一切,远远比在家享福,无所事事要好的多。」在他最后的日记中,又这样写着:「我坐在荒寒的风雪原野,非常思念家人亲友,然而孤寂中仍有安慰,因为耶稣与我们同在,安慰我们!」




转败为胜
不少的人,忙忙碌碌的过了一辈子,不知道究竟在忙些什么?到头来一事无成。不论他的才能、学识,甚至于经济能力,都不比别人差。如果说他不努力,但总是看到他在忙。但是他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在一本书里面,看到这么一个小故事,现在我把这个故事介绍一下,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对于刚才所说的问题,得到部份的答案。
有一个叫做中强的青年,他的身体健壮,动作很快,并且在体育专科学校就读。他的学校靠近港湾,所以水上运动非常注意。每年总有几次划船比赛动,可是每次的比赛,中强总是最后到达终点的选手。

学校中的教练苏老师,一直很奇怪,以中强的体力和动作,不应该落后的呀!尤其是看到每次比赛,在出发的时候,中强雄心勃勃,像非得冠军不可的样子。
一天,苏老师陪着中强练习划船,看看他失败的原因在那里?经过观察以后,苏老师总算找到了中强的缺点。原来中强划船,虽然速度很快,但是他不是直线的划行,而是弯弯曲曲的,成「之」字形的前进。这样一来,他到达终点所划行的距离,比直线的要多一倍了。苏老师又进一步发现,中强划船为什么弯弯曲曲的了。

苏老师向中强说:「中强,你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岸上的一个目标。」这时候,苏老师看到一座高耸的大教堂,顶上有个十字架。他说:「你看到那座教堂吗?把你的船,对准教堂,把眼睛望着那个十字架。你划船的航行,保证是直线的。」中强照着苏老师的话去做,在下一次划船比赛当中,他赢得了胜利的锦标。

中强从划船的经验中,还得到一个启示,那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中,也应该有一个目标,然后向这个目标,一直的前进,才能有好的收获。
人生应该有目标,可以说是一项真理。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不知道是为了什么?简直是一个悲剧。普通的人,可能不会想到要轰轰烈烈,在世界做些伟大不朽的事业,但他们的心中,就是好好作人,好好教养子女,并且尽力改善生活,提高个人修养。这样才可以对得起祖先,也对得起社会国家。

当然有不少的人,曾经立志做大事,或者做大官、发大财。更有些人,要作艺术家、文人、作家、科学家等等。这林林总总的人生目标,都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只要不做伤天害理,不做偷鸡摸狗的事就行了。

可是以我们基督徒的立场而言,人生的目标,不只是在世界上,有所努力的方向,而且还有永存不朽的目标。因为人的生命价值,不仅在世界上,有所成就,并且要得到永生的冠冕。

耶稣说:「我是道路,真理和生命。」不管我们是什么地位、什么行业的人,也不管学识的深浅,地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少,如果有一颗仁爱的心,爱天主、爱世人。努力的走人生艰苦的路,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呢?首先要有生活下去的信念,懂得怎样不被恐惧、忧愁、痛苦而打倒。其次,懂得如何奉献自己、宽恕别人,为真理而努力。另外还懂得怎样爱别人,如持保持宁静和欢乐,并常想到天主和你在一起,无恐无惧。




识清主的恩惠
有不少的朋友,对于宗教信仰,常会有一种「现世现报」的观念。他们知道了天主是神,是全能全知的,那么信了天主以后,天主就会保佑他一切顺利,降福他不受恶人的陷害。他们明白了耶稣是救世主,是人的好朋友,那么做了他的信徒,耶稣就会让他没有罪过,就会在痛苦中把他救拔出来。简单的说,就是当人信了宗教,神就会马上帮助他,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这种观念的宗教信仰,可以说是相当危险的,是经不起考验的信仰,甚至可以说是盲目的信仰。

不知道你在梦中,有过这样的情形没有?起初你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地方,很感兴趣,后来却越来越觉得对它扫兴。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梦起初似乎给人很大的希望,可是后来却一切都变了,鲜艳的色彩变得暗淡了,兴趣也渐渐减少了;代之而起的,却是寂寞悲凉的感觉,等到醒来的时候,才发觉那得一场恶梦。耶稣的门徒们在西泽勒雅的路上,也有过这样的感觉。耶稣问门徒说:「你们说我是什么人呢?」门徒伯多禄回答说:「你是救世主基督!」耶稣当时承认了自己的身份,但禁止门徒不要向人说他是救世主。当时门徒们,都好像陶醉在这个声明里。对他们来说,这话表示耶稣是以色列的中兴之王,将复兴达味的王朝。正因为这个缘故,不久,就有两个门徒,来到耶稣跟前和他说:「老师,请你答应我们的要求。」耶稣问他们要求什么?他们说:「当你坐在荣耀的宝座上时,请让我们跟你坐在一起,一个在你右边,一个在你左边。」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当中,谁要做最大的,谁就得作大家的仆人。谁想作首领,谁就得作大众的奴仆。因为我来不是受人伺候,而是来伺候人,并且为了救赎众人,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耶稣的话,使睡在美丽梦乡的门徒,惊醒过来,他们大为扫兴而感到失望。(参阅谷:十35—45。)这段故事,也是告诉我们,信仰耶稣以后,耶稣并不会赐你们荣华富贵,也不会让你的生活平安顺利;而是从他那里得到生活的勇气,得到他的救恩进入永生。

一年四季当中,有一个季节,风往往狂暴的吹来,这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但是能够体验到这种季节,应该感到庆幸。如果永远留在希腊神话中,百合花的乡村,那里的气候一年到头都是一样;或者永远留在四季如春的常青岛,那里总是吹着温和的轻风,那么我们的生活没有变化,也没有奋斗的意义。我们宁愿有大雨的淋漓,风暴的来袭,试炼的风雨,虽然狂暴,但是我们因此有了更虔诚的祈祷,不仅使人把天主的应许,抓得紧紧的,而且使我们的人格,能提炼得更为纯洁;意志能力,磨练得更为刚强。风雨的磨难是尖锐的,但这是天主让我们接近祂的方法之一。祂在冥冥之中,用轻柔低沈的声音,向我们说话,透入我们心灵深处。天主没有向信祂的人,保证暴风雨不来,但祂保证你,在暴风雨中的绝对安全。天主也没有应许你的人生旅程、平安无事,但祂应许你,能安全到达目的地。耶稣基督,没有给信友们,答应免除灾难痛苦,但祂给我们在痛苦中,有挣扎奋斗的力量。耶稣也没有使基督徒,马上摆掉罪恶而成为圣者,祂只希望人知道罪恶的祸害,而改过自新。

「宽恕」就是耶稣的恩惠,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被「宽恕」。「信心」就是耶稣的恩惠,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真正的「信心」。「苦难」也是耶稣的恩惠,因为耶稣叫人知道,牺牲自己,以援助他人,是最成功的方法。「苦难」使我们更靠近天主,懂得人生,也丰富了我们的生命。耶稣说:「谁要作我们的门徒,就须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走!」




基督揭开人的虚伪
我国有句格言:「满招损,谦受益」。这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自尊自大,目中无人,反而会被别人看轻,如果态度谦虚,以诚待人,反而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在社会上,我们常常接触到自大自满的人,或自吹自擂的人,他们也许真的做了一点点好事,就怕别人不知道,而自我宣扬起来,听起来,好像他作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可一世的样子。尤其是一些靠政治吃饭的政客,或靠党起家的党棍,他们并不是真正的为人民、为社会,想做些什么,而是贪图个人的名位和事业。一个真正为人民、为社会而奉献牺牲的人,是不多说什么的,只知道默默的努力工作,时间久了,自然而然的让人看出来他的贡献,也自然的从心中发出敬佩之情。

耶稣基督传教的时候,给人们立了最好的榜样,就是慈爱和谦虚。因此耶稣对那些妄自尊大,贪图虚荣的犹太经师和法利塞人,一再的表示不满,他常利用一些讲道的机会,让他们认出自己的真相,知道自己的实在情况,不要再戴上假面具,来自欺欺人﹗有一天,正是犹太人的安息日,有人请耶稣参加宴会,由于主人是当地的名流,来宾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士,大家对耶稣的行动很注目,因为他们对这位出身低微的民间传教师,抱着轻视的敌意。耶稣对这些人的傲气,知道得很清楚。既以便利用机会,提醒他们不要再自尊自大了。耶稣看到宾客们,都争着坐上位,便开口向他们说:

「当你们被人邀请参加宴会的时候,不要争着坐筵席上的首位,怕有比你更尊贵的客人,也被他请来,等到主人把他带过来,请你把首位让给他的时候,你就要满面羞惭,不好意思的去坐在末位了。所以你参加宴会时,应该先坐在末位,当主人看到这情形,就会对你说:『朋友,请上坐吧!』那时,你在客人面前,就很有光彩了。因为凡抬高自己的,必降为卑小,谦虚自己的,必被抬高。」(参阅路:十四7—11。)

有一次,耶稣的两个门徒雅各布伯和若望,向耶稣说:「老师,我们有一个请求,希望你能答应。就是当你坐在荣耀的宝座时,让我们一个坐在你的右边,一个坐在你的左边。」耶稣回答他们说:「你们不知道你们所要求的是什么?我所要喝的苦杯,你们能喝吗?我所要受的洗礼,你们能受吗?」其它的门徒,并没有体会出耶稣说的「不知道你们要求的是什么?」是暗示这两人要求的没道理,他们都表示对雅各布伯和若望不满。因此耶稣把他们叫来,教训他们说:「你们知道,在外族人的领袖统治他们,他们的大臣有权,管理他们,但你们不要这样作。你们当中谁要求首领,就必作大家的仆人。你们要像我一样,不是来受人服侍,而是来服侍人。并且牺牲性命,作许多人救赎的代价。」(参阅谷:十35—45。)

世人往往以为一个人的地位越高,能够爬在别人头上,可以向人发号施令,就是很有身价的人。耶稣却有不同的看法。一个人真正的价值,是在于能安守自己所应有的地位,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服务。不妄想名利、不贪图虚荣,耶稣对我们说:「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却丧失了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么益处呢?」

人尽管可以拥有名位和财富,但这些都是身外之物,我们可以处理和使用它们,可是它们并不永远属于我们的,如果为了追求不是永远的事物,而丧失了不朽的灵魂,是没有益处的。因此耶稣一方面,揭开某些人的虚伪面孔,希望他们认清自己,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当追求永恒的生命。




天主赏善罚恶
天主是神,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是仁慈的、也是公义的。祂不但主宰人的命运,而且也有善必赏,有恶必罚的。古今中外,不管信奉那一个宗教,甚至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都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此人们都尽量的作好人,行善事。原因是希望有一个好的报应。当然也有些善人,在做善事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是不是得到善报,不过在冥冥当中,天主不会让他的好事,是白白做的。所说的「善报」与「恶报」,当然不像国家的法律那样,对于有功的人,马上按照条文的规定,给予适当的奖赏。对于犯了法律的人,马上照条文的规定,给他严格的刑法。天主的赏善与罚恶,可以分几个方面来讲。

记得我在书上看到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叫狄飞的青年,到一个富有的老太太家中偷窃,结果被老太太发现了,他马上掏出刀子来,威胁老太太不准出声,老太太偏偏大声喊叫,狄飞一着急,就把老太太杀死,然后逃走。当地的警察,很快出动人员侦查凶手,但狄飞已逃到遥远的北方去,改名换姓,隐藏起来。因此警察一直抓不到凶手。时间久了,人们渐渐淡忘了这件凶杀案,办案的警察单位,办这件案子也不积极了。

十年以后,这件凶杀案,似乎没人再提它。忽然有一天,凶手狄飞跑到警察局去自首,说他自己就是十年前杀死老太太的人。所有的人都非常惊奇,如果狄飞不出来自首,很可能一辈子平安的过去,现在忽然自首,好像有点傻瓜的样子。因此警察人员特别问他,当时行凶逃走,为什么十年以后还来自首呢?狄飞回答说:「十年以后他知道别人抓不到他,但是这十年当中,时时刻刻良心不安,觉得自己杀了一个跟他无冤无仇,而且年老力衰的老太太,内心的煎熬和痛苦,是没法子讲出来的,觉得比自己被关在监牢中,还要痛苦。因此他要自首,现在他讲出来了,内心好像舒服一些。」良心不安,内在的责罚,这就是天主在人的内心深处,安置了一位法官,那就是良知,来判断来惩罚作恶的人。

有句俗话说:『白天不做亏事,夜半敲门心不惊』。这意思便指出了「良心平安」,可以使一个人安安稳稳的睡觉,这不也是一种报赏吗?这种报赏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这可以说是天主作的奖赏。另外有句话说:『平安就是福』,想想看一个人内心平安,算是福气,这种福气,当然也是天主的恩赐。

还有一句成语:『助人为快乐之本』,所说的助人,就是帮助别人,也就是做好事。相信很多朋友,有这种经验,当你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以后,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物质的报酬,但你的内心却有说不出的一种快乐,或一种满足。这快乐和满足,可以说是天生给人行善的报赏。事实上,一个人做了帮助人的好事,除了快乐以外,往往还会得到对方的报答,甚至于当你有了困难的时候,别人认为你良善可亲,也会想法子尽量帮助你。这不是『善有善报』吗?

我们在世界上,当然也常看到『现世现报』的事情,比方说作恶多端的人,不得好死,甚至于连他的家人,也受到连累。我们常看到不可一世的杀人凶手,混世魔王,厉害凶恶,可是他连一个知心的朋友也没有,还随时提心吊胆,害怕别人杀他,这种惊心胆战的日子,难道不是惩罚吗?

朋友,天主是无所不在处处都在的,人的行善或作恶,逃不过他的眼睛,而且他是公义的,善恶必会赏罚。不过他给的赏罚,不在生前,也必在死后。



作真正的基督徒
路加福音第十四章里,耶稣讲了这么一段比喻说:「到我这里来的人,要不是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兄弟、姊妹、甚至于他自己,就不能作我的门徒。不愿意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你们当中,有谁想盖一座高楼,不先坐下来精打细算一番,看看有没有完成全部工程的费用?否则,恐怕地基奠好以后,楼房无法完成,看见的人都会笑话他说:『这个人开工建造,却不能完工!』假使有一个国王,领着一支一万人的队伍,要去跟另外拥有两万军队的国王打仗,他一定先坐下来估量自己的实力,看看能不能对抗敌军;如果不能,他就趁着敌军还在远方的时候,派遣使者去跟对方谈和平的条件。同样,无论什么人,除非放弃了他所有的一切,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人们都知道耶稣是慈善的牧人、罪人的救世主、苦难者的安慰。我们的印象中,祂是仁爱、良善、温柔、忍耐的。可是从上面耶稣的一段比喻中,觉得祂怎么也会讲出这样严格的话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我们不少的基督徒,甚至一些要信基督的人士,知道基督所建立的,是一种「爱」和「宽恕」的宗教,所以很多人认为信仰基督,是有益无害的。不过,信了基督以后,是不是实践基督的教训,遵守作基督应守规诫呢?一个信了耶稣的人,如果只是把信仰挂在嘴上,并没有实行基督徒的义务,这种信仰,又有什么用呢?

耶稣基督希望我们,能作一个名符其实的基督徒,所以讲了这些话,目的告诉我们,作基督徒固然不要什么特别的条件,只要是立志向善,相信天主是我们的大父、耶稣是我们的救世主,但是我们应有一种牺牲的精神才可以。世界上的一切,是过眼的云烟。在我们得到它们的时候,曾经花过不少的功夫和心血。为了得到永生,我们更应该作些牺牲,不能存侥幸的心理,想白白的得到。如果我们语言上,说信仰基督,而行为上完全违反基督的精神,这怎么能算是基督徒呢?

有些人知道耶稣是救世主,有超人的力量,可以马上改变世界,建造天主的和平之国。可是耶稣不要人们存侥幸的心,他老老实实的告诉我们,如果要跟随祂,一定要下很大的决心,像一个人盖一座高房子一样,要好好的计划妥当,准备好了一切,才好开工。有不少的人,就犯了对耶稣认识不够的毛病,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求祂帮助,却忽略了作基督徒应有的精神。

我们人最大的弱点,就是私欲偏情,耶稣叫我们基督徒,爱天主应该超过爱自己的家人。耶稣的意思,并不是叫我们不爱自己的亲人,祂真正的意思,是要我们检讨一下:「看看有什么事情,能使我们跟耶稣亲近;又有什么事,使我们跟耶稣疏远。」一般的情形,当然是罪过让我们和耶稣疏远。因为人们喜爱享乐、贪求物质需要、讲究感官的满足,甚至于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名位,跟别人勾心斗角,而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来。这自然是违反基督精神的行为。如果一个人,敬爱基督,超过对自己的亲人,那么他就不会为过眼烟云的名利,而作违反信仰的事情来。

我们千万别以为耶稣是要我们,为了信仰祂,而放弃这样,丢下那样,甚至连家人都要离开。其实祂要我们,用信仰的眼光,去爱我们的家人,去欣赏世界。



谈谈祈祷
祈祷,是我们基督徒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祈祷就是向天主诉说自己的心愿,讲出自己的希望,求天主保佑和降福,并且求祂作主。有时候,则表示向祂的感谢和赞美,以及求祂宽恕我们的过失。

人生在世界上,不如意的事情,可以说是十之八九。物质的缺乏、身体的病痛、心灵的烦恼、工作的失败、家庭的变故、朋友的背信、亲友的分离、环境的恶劣,以及意料不到的天灾人祸。每一个人都会遭遇到其中的问题。在这个时候,会感觉到人力的有限,只有默默的投靠天主,向全能的祂诉述自己的遭遇,才能得到温暖和鼓励。

天主是全能的神,祂创造我们,照顾我们,疼爱我们,祂是我们的大父,借着祈祷,不只是求福和求恩,不只是感谢和赞美,也是我们与天主交谈。由于常常交谈,我们和天主的关系,也就更为密切了。

有一位基督徒,曾经写过这么一段话说:
「我的母亲,有一个习惯,每天早餐之后,必须退到她的房间中,去静修一小时,读经、默想、祈祷。这一小时中,她有如从一个清洁的泉源里,吸引了力量和安慰,使她能担任一天的职务,保持她不被烦杂事情的纷扰。我一想到她的生活,和她生活上一切负担,我就立刻看到基督在她身上的影子。我从来没有看到她发过一次脾气;也从来没有听到她,说过一句过火的话,或一句闲话。甚至没有发现母亲,有过一点感情用事,而表现不适当的态度。她的秘诀在什么地方呢?就在她每天早晨,喝了生命河里的活水,吃了旷野中的神粮。」

一个人的克服困苦、成就事业,以及修德行善、济世爱人,靠一时的血气之勇,是没法子做到的,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精神的力量支持,精神的力量则来自天主。所以得到精神力量,离不开祈祷。

祈祷,除了向天主诉说需要和慰藉,希望得到降福和保佑之外,也是人和天主的精神交往。一个人有了心事,总要说给自己的至亲好友,或用书信,或以谈话,希望得到对方的共鸣和分享。人向人诉说心事是交谈,人向天主诉说心事是祈祷。

我们基督徒对天主的祈祷,所以不只是草草的向天主求帮助求保佑,也是与天主不可少的交谈。当我们接受天主的信仰以后,天主便常与我们在一起。因此我们不能不经常向天主说话,表示我们的崇敬。当子女的,如果一天到晚不和父母说几句话,就是疏忽父母的存在,就是不礼貌的表现。同样的,我们信友,如果在一天内不作祈祷,不和天主致意,也是不恭敬。何况我们和天主交谈的时候,不但诉说了心中的烦恼和不幸,减轻了精神上的压力,而是还能增进我们与天主的关系,得到更多的幸福。

祈祷固然是我们向天主的求恩,感谢和赞美,以及心灵的交谈,但不可只为了个人的利益,或少数人的利益,更应当为所有的人类。当年耶稣在世的时候,门徒要求耶稣教他们祈祷,耶稣回答门徒说:

「你们祈祷的时候,应该这样说:『我们的天父,愿你的名受显扬,愿你的国来临,愿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参阅玛:六9—10。)耶稣教我们的祈祷,是先按照天主的意愿,让世界所有的人,恭敬天主,生活在平安幸福的乐园中。然后才为个人的意愿。而我们的祈祷,往往是以个人为优先。因此我们祈祷的时候,也应该为整个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而祈求天主的降福。




信心与祈祷
有宗教信仰的人,都会知道祈祷的力量是无限的,信心是可以移山倒海的。原因是人的力量有限,而造物的天主是全能的,如果有天主的降福和助佑,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有一位圣者说过:「有信心的人,才有希望;有信心的人,才能得到天父的慈爱及降福」。下面有一个例子,来说祈祷与信心的力量。

在一九八七年,美国刚从英国人的手中,争取了独立,但是却面临着政治上的一项危机。那一年,美国正在草拟宪法,以当时的情况看来,要召集十三州的代表,在一起开会,就很不简单。好不容易把代表们召集到一起,可是他们在开会的时候,却彼此抬杠、讲闲话,你争我吵说个不停,时间完全消耗在说废话的上面。当时的十三州,简直是独立的十三个小国,看情形是不会组成一个美利坚合众共和国的。就在这样吵吵闹闹的局面下,有一位老先生站了起来,他就是八十一岁的富兰克林,他对这些代表们说:「这四、五个星期以来,大家经常出席会议,不断地发表言论,意见太多,但始终没有统一的看法,证明大家彼此之间的谅解不够。如果不让光明的天父,来照亮我们要了解的事物,恐怕大家一直要争吵下去了。当我们跟英国为独立而作战的时候,我们每天不断的祈祷,求上主保卫我们,上主有了恩赐。国家的宪法,是立国的基础,如果没有上主的助佑,大家这样的开会,也是没有结果的。」富兰克林说了这话以后,代表们决定把会议的日期延后。他们回去以后,就热心的祈祷。到了那年的八月六日,这些代表们再次集会的时候,就充满了信心,一定能把宪法写好,到时候就真的写下了美国的宪法。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们精神上的支柱。信心的来源,在于个人的信仰。宗教信仰使我们知道冥冥之中,有看不见的主宰,所以这个宇宙有自然的规律。比方说万事有定律,万物有定时,也可以说造物主把人间的万事万物,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但是天主并不削减人的才能,也不束缚人的力量,祂只有对人的行动,予以适当的领导,予以适当的帮助。世界上很多事情的完成,往往是人力达不到的,但也能成功,是天主在无形的安排。有一句俗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意思是我要尽最大的力量去做事,至于成功不成功,就要靠上天的安排了。不论古今中外的人,在遭遇困苦危亡的时候,都会从内心中呼天叫神,这种呼求,可说是一种简单的祈祷,目的也是希望上天或神明,赐给我们一股力量,来解救我们的危难困苦。当我们祈祷以后,就有一种依赖的心情,上天一定会帮助我们的,这时候人就有了信心。

人生活在世界上,不如意的事情,可以说是十之八九。比方身体的疾病,心情的烦恼,工作的失败,朋友的忘恩负义,至亲好友的分离。这时候,人的力量往往不能帮助我们,只有祈祷,向天主说出苦痛,心中便觉得舒坦一些。有时候,一个人做好人好事,偏偏遇到困苦阻碍,甚至于最亲近的人,也不谅解,心中自然非常难过悲伤,如果向天主诉说一番,就比较好过多了,也恢复了做好人好事的信心,也有了不怕困难的勇气。我们天主教信友,都知道信心对人的重要,也知道祈祷是信心的来源。朋友,即使你还没领洗入教,但同样可以祈祷,求天主帮助你克服困苦,帮助你有做好人做好事的信心。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