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幻想锻炼

实习二十二:圣依纳爵试的静观


实习二十二:圣依纳爵试的静观

 

这项幻想式的祈祷是圣依纳爵在神操书上介绍的,也是不少圣人们所常用的。办法是这样:采用基督的一段生活情节,再去生活它。在这情节中自己采一项积极的职务,那事仿佛正在现时发生,你自己仿佛就是身与其事的一个。说明这方法的最佳办法,便是让你去做这实习。这里我选用若望福音的一些章节作为此实习的模式:

 

¥:这事之后,有个犹太人的宗教庆节,耶稣去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羊门旁,有一个五个拱门的游廊和水池,希伯来话称为贝赛达。有一大伙病人躺在游廊下——瞎子、瘫痪人……(他们在等待水动;因为天主的使者有时下到水里打击水,在水振荡后第一个下水的病人,任何病患都得治愈。)

¥:那里有一个患了卅八年病的人,耶稣见他躺在那里,也知道他病了这么久,所以问他说:“你愿治愈吗?”病人答说:“当水振荡时,我没人把我投入水池;当我试着投进水池时,早已有人先投入了。”

¥:耶稣向他说:“站起来,拿着你的榻,走吧!”那病人立刻痊愈了,拿着榻,走开了。

 

¥:现在,宁静片刻,做一项意识实习作为静观的准备……

¥:想像那叫做贝赛达的水池……五个拱门……周围的环境……不要怕花一点时间让整个布局尽可能活现在心目前:安顿自己,见到现场。那现场是怎样的?是清洁是不清洁?是大是小?注意建筑情形……天气又怎样……

¥:怖景准备妥当后,让整个情景活现出来:看池旁的人们,人多不多?是怎样的人?穿什么衣服?他们在作些什么?患的是什么样的病?……他们说些什么?……

 

¥:只像看电影般做个旁观者是不够的,你该参与其间……你在那里做什么?……你为何来到此地?……当你瞧到这情节,看到这些人时你有何感受?……你做些什么?……是否同人说说话?……是同谁?……

 

¥:现在注意这段福音所讲述的那位病人……他在人群的那里?穿的是什么衣服?有没有人陪着?你过去跟他谈谈……你同他说什么或问他什么?他怎样回答了你?不要怕花一点时间认识他的生活细节和他的做人之道……他给了你什么印像?……在你和他谈话时有何感受?……

 

¥:当你和他交谈时,从你眼角上你理会耶稣进入那场所……请注意观察他的行为和动作……他去那里?他怎样做?他怎样做?……你想他有何感受?……

 

¥:他现在正朝向你和那病人走来……你现在有何感受?你理会他愿跟病人谈话时,你站立一边……耶稣跟病人说什么?……那人怎样回答?……细听整个交谈,让福音简略的纪述进入你的心灵……

 

¥:特别抓住耶稣所问的问题:“你愿意痊愈吗?”……接着听耶稣发命,他叫病人站起来,走路……看那个人的最初反应……他试着站起身来……奇迹出现!注意那人的反应……注意耶稣的反应……你自己的反应……

 

¥:如今耶稣转身向你……他愿和你交谈……跟他谈谈方才发生的奇迹……

¥:你是否受着某种疾病的困扰?……身体的,情绪的,心灵的?向耶稣诉述出来……耶稣要向你说什么?……听清他对你说:“你愿痊愈吗?”当你要求他治好你时,你是真心愿意?你准备接受治疗的一切后果?……你如今正逢一个恩宠的机遇……你可真信耶稣能治疗,他也真要治愈你?你是否信赖整个团体的信心将使这治愈的效果发生?……接着听他向你说出那有治愈能力的话,或他按手在你身上……你有何感受?……你是否确信你听到的那些话将在你身上发生作用,事实上那些话已在你身上发生作用,即使你在当时并不感觉什么?……

¥:用片刻同耶稣一齐安静地祈祷……

 

不要因第一次尝试这种静观的失败或不如你愿望地成功而灰心,你大概会在别次尝试中更见成功的。当然带领一组人做这特殊静观时,我邀请他们跟我分享他们的经验,有时我们也彼此按手在一二人头上,因主的名为他们祈祷。

 

这类型的静观,对某些人有理论上的困难。他们感觉很困难投入一种、由他们看来完全不实在的事中。他们对我所选耶稣幼年时代的描写感到特殊的困难。他们不理会这些事对静观的象征意义(它们并非不真实)。他们太爱史实,以致放过了奥迹的指证。对这些人:只有史实是真实,神秘事便不算真实。

 

当五伤方济热情地把耶稣从十字架卸下时,他知道清楚耶稣不再是死去的、悬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被钉十字架已是一件过去了的历史。当巴杜的安多尼双臂抱耶稣、注视耶稣时,身为教会圣师的他,一定知道在他身边的耶稣已不再是他可以拥在手臂中的婴孩耶稣了。可是,许多大圣人和教友还是如此做瞻想,生活在这种意境和幻象里,因为某些深奥的事由此发生在他们心中,使他们在基督内深深和天主结合的缘故。

 

圣女大德兰宣称她的默观方式,是陪同耶稣在革责玛尼山庄渡过忧伤时刻。圣依纳爵指示避静的人看自己是陪伴玛利亚和若瑟,在伯利恒路途中的一个小仆人,为他服务,同他们交谈,从此获取神益,依纳爵曾到过圣地,可以把伯利恒和纳匝肋的情形描述得一清二楚,但他并不太在乎地理情形,却默观着自己幻想的伯利恒,自己设想的纳匝肋,设想了去伯利恒的道路,设想了耶稣诞生的山洞……很明显,他不太重视所谓的历史的精确性。他决不肯凭着今日的考证学和现在史料的发现,去改变静观方式的。

 

这类静观应该凭信仰的心态,像印度的神秘者Ranakrishna和他的弟子Vivekananda美妙地描述的方式去欣赏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穷乡僻村的学童,每天要去邻村上学,天还没亮,就得赶路,到晚上天黑了才回家。要到学校必须越过一个阴森的丛林地,他单独走路,心里颇觉寒栗,他求守寡的母亲给他一个佣人作陪,母亲回答说:孩子,我们这么穷,那里雇用得了一个佣人,叫你哥哥Krishnar陪你去学校吧。他是那片丛林的地主,你若要求他,他一定会答应的。孩子照着吩咐做,次日他叫了他哥哥,哥哥出来,知道他要求的事,也答应了弟弟的请求,那问题在一段时间中就这样解决了。

后来,正逢村上老师生辰,学生们要带一些礼物赠送给老师,寡妇向孩子说:孩子,我们实在穷得没什么可以送给老师的。向你哥哥要一件礼物吧。他哥哥也照办了。他给弟弟一大壶奶。孩子很得意地把那壶奶和别人送的礼品堆放在老师跟前。老师对礼物看都不看一眼,过些时候,小孩开始孩气地抱怨说:“没有人注意我送来的礼物……看来没有人喜爱我送的礼物……”老师向佣人说:“天啊,把奶注入缸内,把壶还给孩子,否则我们将不得安静!”

佣人将奶倒入缸里,要把壶还给孩子时,吃了一惊,理会壶内奶仍是满满的,再倾倒一次,壶还是自动地注满了奶。老师晓得了这事,把孩子叫来,问他从哪里拿到这只壶,孩子说:“是哥哥Krishnar给我的。”——“哥哥Krishnar,他是谁?”——小孩庄严地答说:“他是丛林区的地主”“他每天陪我上学下学。”老师显然不信他的话:“好吧,我倒很愿见见你说的Krishnar,带我们去见他。”

 

於是孩子带领了一小伙人走回丛林区,他眼见自己带着这些人去见他出名的哥哥感到兴奋。走到丛林区边缘,在他通常遇见Krishnar的地方,他满怀信心地照常叫着他哥哥的名字……一个回音都没有。他一再的叫,越叫越大声,仍然没回音……他的同学们开始你一句我一句的嘲笑,作弄。孩子开始哭了,发生了什么呢?

他哭着叫:“Krishnar哥哥,请来!你若不出来,人家要说我是骗子了!他们不再会相信我。”那时一片寂静,接着他清楚听到Krishnar对他说话:“孩子,现在我不能来。有朝一天,你的老师有了像你一样的纯洁朴真的信心时,我会来的。”

 

我听了这段故事后,首先联想到的是耶稣复活后的显现。他只显现给有信德的人。他说:“信吧,你将看见。”我们可说:“凭什么可以证实我所见的不是幻景?”这问题基督不予关心,也不予证实。信,你将会知道。这仿佛对人说:你爱我,便会看出我俊美!

这是我们做依纳爵式的默观时需要具备的心境。如果我凭这心境去默观,我们将了然於这点,凭孩子般单纯运用幻想,我们可以达到幻像之上的奥迹,神秘者所达到的真实。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