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痛苦中的成长
作为一个基督徒,特别是作为一个神父,我觉得信仰很重要。在我的经验里,我了解到罪是痛苦的根源;但我亦同时感受到,痛苦同时有教育意义,有救赎的作用。只是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忍受痛苦的能力很弱。我认识一位女孩子,她十九岁,在师范念地理;她样子美丽,家境富裕。她每主日(有时甚至每日)去教堂参与弥撒,对宗教很热心。突然有一天,她不再上教堂了。有三个月时间,我没有看见她。后来在街上碰见,我问她为何不上教堂,她不理睬我,极力回避问题。后来在我再三的追问下,她才告诉我不再信天主。我问她为甚么,她说天主不能够帮她。我再追问下去,她才和盘托出:她实习教地理的时候,有个师范的老师给她提意见,她觉得很受不了。我对她说:你应当立刻多谢天主才对;因为如果你再过十年,到廿九岁才遇到这个挫折,你会自杀!当然,许多时是我们过后才觉得是好事,当时的经历却是很凄苦的。我曾记得有人说过:当我们向前望,当我们在痛苦中时,我们看到前面的世界是白茫茫的或黑漆漆的;我们看不到前路,我们找不到出路,我们感觉不到上帝与我们同在。但当我们回首走过的路,我们便会发觉原来上帝的手一直在引导着我们。现在我稍能面对痛苦,是因为我曾经历许多痛苦。有一个女修会,举办有关九七的讲座,内中竟然分成了两派,一派坚持请我主讲,一派坚决反对。反对的一派认为,徐神父对九七的问题太一面倒,对香港无条件地充满希望。真的,我没理由对香港失望。我行年五十;过去五十年都走过了,没有理由不能多走五年,这是我的经验。如果上帝能带我走五十年,有甚么理由不能再带我多走五年?我对上帝的信任是无条件的!我对香港的希望绝非基于我的政治智慧,而是纯粹信仰的要求。保罗在<罗马书>说得好:正因为我们看不见,我们便有希望。如果已经看到希望,这个就不是希望了。希望的特质正是因为我们看不见。但我们要勇敢地走过去,这才是重要的,上帝就在路的尽头!有些事情是不容易理解的。正如我们很难理解耶稣基督怎会为我们死,我们也很难理解痛苦;但我们接受它,就是那么简单。但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在具体生活实践中经历痛苦,并从中体味它的意义。这两方面同样重要。没有信仰和实践,我们未必能接受痛苦的试验。我认识一位女子圣母军,她人很热心,是一位看护,见过不少死亡,鼓励过不少人面对痛苦。一天,她自己却患了癌症,在末期时痛得很厉害。一位神父探望她回来说:“惨了!神父。”原来那位教徒将《圣经》抛掉了,玫瑰珠抛掉了,十字架也抛掉了。她不准这位神父去探她,说天主没有用,不能帮助她。神父问我,这个人是否失去信仰。我说不是,我们不知她有否失去信仰,我们不能判断。我请他继续探她。相信痛苦有意义是一回事,努力去面对痛苦是另一回事。但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有更多人,有团体、有教会的支持和鼓励。上述女孩子到了最后,她痛到近乎昏迷,我亲自去探望她,在她耳边说话,她没有甚么反应。我于是不单和她说话,还紧握着她的手,按着她的头,让她感到我们支持她。后来,我与她一起念主祷文。我发觉她的嘴唇也微动,我不知她在骂我还是在跟我念经。然而,她临终时很安详。其实痛苦也是一种奥迹,是我们永远无法完全明白的奥秘;但基督接受了,《圣经》里的人物也接受了,我们也要学习去接受。虽然我们解不开痛苦之谜,也无法逃避痛苦,我却相信爱与支持能减轻痛苦。前阵子一位港大女生在蒲飞路死于车祸,她的母亲出来作见证,令人很感动。她完全不咒骂,只是接受。是信仰的力量,也是教会的支持,让她能面对丧女之痛。让我们藉信仰而接受痛苦,并在经历痛苦中而成长,再用我们亲身的经历,去支持和鼓励那些受苦的人。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