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奉献生活」劝谕

第二章 手足之情的标记


第二章手足之情的标记 献身生活是教会共融的标记 一、不变的价值 圣三的肖像 41﹒主耶稣在世时,召叫了一些人,为的是让他们跟在祂身边,训练他们,训练他们,以祂本为榜样,为天父而生活,也为祂从父所领受的使命而生活(参谷三13-15)。就这样祂开创了一个新家庭,这家庭在以后的世代中将包含所有准备好要「奉行主旨」的人。(参谷三32-35)耶稣升天之后,因着圣神的果实,一个以宗徒为中心的友爱团体形成了,大家团聚赞颂上主,并具体地经验共融生活(参宗二42-47;四32-35)。这个团体的生活,还有十二宗徒所度的全然与基督共享的生活,始终都是教会所注视的楷模,以找回它的原始风貌,并以崭新的福音精神,继续其历史旅程(注八六)。

教会基本上是一个共融的奥迹,「与父、子、圣神合而为一的子民」(注八七)。友爱的生活试图反映此奥迹的深度及其蕴藏;采取人类团体的模式,而圣三鉴临其间,沿历史而下伸展圣三共融的恩赐。在教会的生活中,友爱共融的表达有许多形式和途径。献身生活毫无疑问地在教会内帮助了这为圣三作证的友爱职责保持活力。献身者藉着团体生活持续地推展友爱,即已表明分享圣三的共融,能够改变人类彼此的关系,创造一种新的团结。这样也是在向人们述说友爱共融的美好,以及到达此境地的实际途径。献身者的生活为了天主,也来自天主;正因如此,他们能为恩宠的和好能力作证,此能力能克服人类社会及人心中的分裂倾向。

42﹒相亲相爱的友爱生活,是教会共融的有力标记。修会团体以及使徒生活团体等,都极小心地在奉行这样的生活(注八八)。而对在俗团体,甚至个别的献身生活者而言,友爱共融也不陌生。独修隐居者,在深度的静独中,并没有离开教会的共融,而是以其特有的静观神恩为此共融服务。献身的贞女在世间度其献身生活,与个别的教会及普世教会都有特殊的共融关系。对献身的鳏寡人士而言也是一样的。

所有的这些因着福音使徒的身分,投身履行主耶稣的「新诫命,彼此相爱,一如他爱了我们(参若十三34)。爱使基督付出自己而至于十字架上的牺牲。所以,在祂的门徒中,除非先有无条件的相亲相爱,不可能有真正的团结一致;这样的爱要求随时慷慨为他人服务,愿意无保留、不批判地接纳他人(参玛七1-2),并拥有宽恕人七十个七次的胸襟(玛十八22)。献身者因着圣神所倾注的爱(参罗五5)而成为「一心一意」(宗四32),经验到内在的呼唤,让一切与人共享︰物质用品与灵性经验、才能与聪明、使徒工作的理想和爱的服务等;「在团体生活里,圣神在一个人身上的运作,同时传给了全体。不仅是每人享受自己的恩典,而是与他人共享中使之更为丰富;每个人享受别人恩典的果实,好像是自己所拥有的。」(注八九)

所以在团体生活中有一点应是很明显的,即友爱共融不仅是履行使命的工具,它更是一个天主所照明的空间,人们在其中体验复活之主的隐形临在(参玛十八20)(注九○)。此事能成就,端靠团体中成员间彼此的相亲相爱,而成员间的爱是靠圣言、圣体而滋润,由和好圣事而净化,以及靠为合一所作的祈祷而维系的;合一是圣神特别恩赐给那些以驯服的心听从福音的人。圣神亲自引领人,经验与父及子的共融(若壹一3),这份共融是友爱生活的泉源;圣神亲自引领修会团体,按其原有神恩履行他们为教会、为人类的服务。

从这个观点来看,修会的大会(或类似会议)是很重要的。在这类会议中,修会要按其规章选举上司,并在圣神光照下,辨识修会神恩和灵修祖传以何种方式保存;而在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环境中,又当如何加以调适(注九一)。

权威的任务 43﹒在奉献生活里,会长或院长的角色对团体的灵修及工作使命都很具影响力。这些年的改变和试验,常让人感到这权威职务有修正的必要。但是,必须承认的是,掌权的人不可拋下他们是团体首要负责人的职责,是同会弟兄或姐妹们灵修生活及使徒生活的指导者。

深受个人主义影响,要承认并接受为众人利益存在的权威角色,不是容易的事。但无论如何,必须再次肯定其重要性,因为要强化友爱共融的生活,及不使服从圣愿落空,权威是不可或缺的。虽然权威必须具有友爱与灵修的精神,而受托人必须懂得如何让同修的成员参与决策过程;但是仍应切记,最后的决定归属权威;而掌权者有权注意使那些已作成的决定受到尊重(注九二)。

年长者的角色 44﹒照顾年长和病弱者,在手足友爱的生活里是很重要,尤其今日有些地区,年长的献身者的比率逐步增高。对这些人的关怀照顾,不仅是爱德与感恩之举,而是意识到这些人的作证,为教会及修会提供了重大服务;即便由于年龄或健康的理由,必须放下原有的使徒工作,但他们的使命仍然有价值、有意义。年长和病弱者可以给团体大量地给提供他们的智慧及经验,只要团体真诚关怀他们,聆听他们。

使徒工作比任何活动更包含向上主的救世心愿献身,这种献身由祈祷和克己所滋养。年长的献身者能以多种生活方式回应他们的圣召︰坚持于祈祷,耐心接受自己的状况,同时愿意提供灵修、祈祷上的忠告或服务;或作告解神师等。(注九三)

使徒生活团体的形象 45﹒献身者的灵修之旅上,团体的友爱生活扮演决定性的角色︰一则助其不停地自我革新,一则助其达成在世的使命。这在神学动机上是明显的,在经验上更明确地得到肯定。因此,我在此劝勉男女的献身者,努力加强团体的友爱生活,效法初期耶路撒冷信众的榜样,他们用心接受宗徒的训示,共同祈祷,一起擘饼,不论物质或精神方面都共享有无(参宗二42-47)。我呼吁男女修会的成员,使徒生活团的成员等,慷慨大方地相亲相爱;各按所属团体的性质而表达互爱之情,让每一个团体都呈现为新耶路撒冷的光荣标记,「天主与人同在的帐幕」(默廿一3)。

整个教会非常仰仗充满「喜乐和圣神」团体的见证(宗十三52)。它愿向世界举证︰团体中孤独为彼此的关怀所克服;相互的交通激励每一个人一份共同承担的责任感;因着相互的宽恕,创伤得以治愈,共融力量也随着加强。此种团体神恩指引着成员的精力,支持着他们的忠贞,并引领所有的使徒工作朝唯一使命进行。如果教会要向今日世界揭示自己的真面目,就非常需要这样的友爱团体;他们本身的存在就是一项新的福传,因为这些人以具体的方式呈现了「新诫命」的果实。

与教会同心同感 46﹒就教会是一共融团体的教导而言,献身者同样身负重任;梵二大公会议非常强调这一点。献身者被要求成为共融的专家,奉行共融的灵修(注九四),以「见证并建造合一的计画,这计画是天主所安排人类历史中的最高点」(注九五)。教会的共融感,发展成为共融的灵修,促进一种思想、言语及行动的方式,让教会走得更深更广。共融的生活实际上「变成全球的一标记,一股莫可抵御的力量,推动人们相信基督…如此,共融导向使命,其本身也变成了使命」;的确「共融产生共融,就实质上而言,共融就是福传工作者。」(注九六)

我们在男女创会者身上看到生动而持续的教会意识。表现在完全参与教会各方面的生活,以及对主教,特别是罗马教宗的服从。在如此热爱教会,「真理的柱石和基础」(弟前三15)的背景下,我们自能了解亚西西的圣方济对教宗的热诚(注九七),圣女加德琳.谢纳孝爱教宗的女儿心肠,她称教宗为「在世上的甜蜜基督」,(注九八)圣依纳爵的服从及与教会同感(sentire cum Ecclesia),(注九九)以及阿味拉的圣女德兰的信仰欢呼︰「我是教会的女儿」(注一○○)。我们也能了解圣女婴孩耶稣德兰的心愿︰「在慈母教会的怀抱里,我是爱。」(注一○一)这些证辞都代表了所有圣人及创会者在不同甚至艰难的时候和环境下所怀有的教会意识。献身者若真要对抗今日盛行的离心及分裂的力量,就应多多回想上述诸例。

教会共融的特色之一是,忠顺于主教的训导权。这份忠顺必须由献身者诚心而明白地活出来,好向天主子民作见证;尤其是献身研究神学、教授神学、发表着作、教授教理以及运用社会传播媒体者(注一○二)。献身者既在教会占有特殊的位置,他们在这方面的态度,对全体天主子民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他们的孝爱见证会为他们的使徒活动带来力量和说服力,这个使徒活动在所有受洗者的先知性使命中,藉着各种与教会圣统相合作的方式得以辨认出来(注一○三)。献身者以其特有的神恩及特殊的方法,帮助教会更深地揭示其圣事性,「就是说教会是与天主亲密结合,以及全人类彼此团结的记号和工具。」(注一○四)

47﹒献身者蒙召成为共融酵母,为普世教会的使命服务;因为各不同修会团体的多重神恩都来自同一圣神,以建树整个奥体(参格前十二4-11)。「那更高超的道路」(格前十三31)、「其中最大的」(格前十三13),正如保禄宗徒所说的是爱︰它将一切多样性凝聚为一,并促使人相互支持,激发使徒热诚。这正是各修会及使徒生活团等与伯铎继承人在合一使命与普世福传上所有的特殊共融联系的范围。灵修的历史充分说明这份联系,也说明天主圣意的运作;一方面保护着献身生活的特有身分,一方面又促进福音的广扬。福音信息的快速传播,教会在全球各地的扎根,以及今日新兴教会的成长等,如果没有众多献身的团体和使徒生活团的贡献,简直是不可想像的事-梵二大公会议的教长们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历来这些团体都和伯铎的继承人保持紧密系;而后者也的确看到献身的团体准备好随时慷慨大方投身教会的使命,甚至竟到达英雄式的付出。

这种种都显示各献身生活团体和使徒生活团体应有的普世性和共融的特征。由于他们是超教区的,深植于与伯铎首席职务的关系中,他们也为个别教会间的合作而服务(注一○五);他们能有效地推动相互间的「恩宠的交换」,而促使福音本地化-以净化、加强、提升各民族各文化中的宝藏(注一○六)。今日新兴教会的大量圣召显示献身者的生活能够使不同的各民族、各文化,在大公的教会中合一。

献身生活与地方教会 48﹒献身者在地方教会内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按大公会议的训示,教会是一共融体及奥迹;而地方教会(教区)是天主子民的一部分,「至一、至圣、至公、传自宗徒的基督教会临在此处,并在此活动」(注一○七)。自梵二以来,各有关文献都是循着这个思想谈论献身生活。这些文件中清楚指人,在推展教区的牧灵生活上,献身者与主教的合作是很重要的。修会的特有神恩对教区的建树能有巨大的贡献。以不同方式活出福音劝谕,实在就是呈现、表达创会者所领受的神恩。创会者凝聚一种「圣神经验,传递给门徒生活、保存、深化,且发扬光大,与基督奥体和谐配合,不停地成长」(注一○八)。每一修会的身分识别在于其特有的灵修及使徒工作;这些是由特别的传统,并带着其客观元素而成形的。(注一○九)因此教会非常关怀修会必须秉持创会者的精神,及其特有传统而发展。(注一一○)

所以各修会是被认定有其自主权的,使其能自订纪律,以保护灵修及使徒性的祖产。教区主教有责任维护这种自主权(注一一一)。因此主教们要重视、珍惜献身生活中的神恩,并在教区的牧灵计划中给与它们应有的位置。主教对教区性的修会或献身团体尤应多加关怀。一个教区若缺乏献身生活,它所丧失的不仅是许多灵性恩赐、让人们寻找天主的场所、特有的使徒活动和牧灵服务;同时也有危险大大降低教区内的福传精神,这福传精神正是大多数修会团体的特征。(注一一二)教区确实有责任以慷慨大方和感恩的心回应圣神为地方教会所兴起的献身生活的神恩。

成果丰硕而有秩序的教会共融 49﹒主教是整个教区的家长和牧人。他有责任辨别并尊重个别神恩,也推动并调和它们。在牧灵工作上,他珍惜修会的神恩之余,不要视之为某修会所特有的,而要视为全教会都受益之事。主教们要设法支持帮助献身者,使他们在教会共融中,开创时代所需要的牧灵和使徒服务,而同时持守他们原有的创会神恩。另一方面,献身者也要尽力与教区大方合作,珍惜自身的神恩,而与主教完全共融,同在传扬福音、讲授教义和堂区服务上迈进。

在此宜提醒一点︰在服务普世教会和服务教区的同时,修会不可以引用合理的自主权,或某些团体所享有的豁免权(注一一三),以保护他们所作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实际上与健全的教会生活所要求的本质上的共融相冲突。反之,献身所创设的牧灵服务应透过主教及修会长上诚恳而开放的交谈而订定、施行。主教对修会圣召及其使命的关注,修会对主教职务的尊重,随时愿意接受他针对教区牧灵所给与的具体指示;这二者是紧密相联的,且是在表达同一的教会之爱,靠着这爱,共同建树天主子民的有机共融体-既是神恩性的,同时也是圣统体制的。

爱德所推动的持续交谈 50﹒修会和使徒生活团等的上司、和教区主教经常交谈,以促进双方的了解,这是很有价值的事;因为这是实际合作、尤其在牧灵工作上的合作的先决条件。在经常的交谈下,修会上司可以让主教知道,修会在教区内计划着什么使徒工作,以便在必要的具体安排上获得同意。同样,修会会长联合会的代表应邀参与主教团的会议;而主教团的代表也邀参与会长联合会,这样必能互惠受益。在国家层次上,设立主教与男女修会会长联席委员会,(注一一四)一起商讨共同问题,对彼此也是大有裨益的,尚未这样做的地区可以一试。如果献身生活的神学与灵修,成为教区司铎神学课程的一部分,而在培育献身者时,对地方教会的神学,及教区神职人员的灵修也给与适当的注意,在知识上也会有较佳的相互交流的效果。(注一一五)

值得再次一提的是,主教会议中不仅对共融谈了很多,对主教与在场的男女修会人士等的开诚交谈,也表示了极大的满意。由此还延伸出一个心愿,「这种共融与合作的灵性经验,让它扩展至全教会,」即便主教会议已结束了。(注一一六)这也是我的心愿,希望大家能够在共融的认识和灵修上精进。

分裂与不公平世界中的手足情谊 51﹒教会交托给修会团体一份特殊的任务,散播共融的灵修,首先在他们自己的内部生活,然后进入教会团体,再而跨越此界线,面对为种族歧视或暴力所分裂的今日世界,展开或继续爱的交谈。在这因私利和偏情而冲突、想要团结而又不得其要领的社会里,献身团体的生活中不同年龄、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相待如手足,成为一个标记,说明交谈常是可能的,相互共融能化相异为和谐。

男女献身人士是奉派以实际生活宣报基督手足之情的价值,以及福音信息潜移默化的能力(注一一七),它足以使人视所有的人皆是天父的子女,而激发忘我之爱,尤其对我们兄弟姊妹中之最小者。这样的团体是希望之地,是真福八端的发祥地,在其中爱因祈祷而得到力量成为一种生活模式和喜乐的泉源。

在现代这一个以问题的全球化为特征,并走回国家主义至上的时代里,国际性的修会团体更负有使命,为民族、种族和文化间之共融作证。在友爱的风气之下,对全球性问题开放,不会减损特殊恩赐的丰富性;对某一特恩的肯定,也不会和其他特恩或团结一致相冲突。国际性的修会能实际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以开创之道面对本地化的挑战,同时也保存了他们的原有本质。

不同修会间的共融 52﹒不同修会团体和使徒生活团等,彼此间的友爱关系及相互合作,是由教会共融的意识所支持、所滋养的。因着同样献身追随基督而团结的人,又因同一圣神的启发,必然清楚地显示出是唯一葡萄树的桠枝,是福音之爱的圆满。献身者念着会祖们彼此间怀有的灵性友谊,便一面忠于自己修会的特性,一面也要奉行足为典范的友爱精神,而能鼓舞教会的其他成员在日常生活中为福音作见证。

圣伯尔纳关于不同修会所说的话,无论何时都是合时的︰「我钦佩所有的修会,按规章我属于其中之一,但因着爱德,我属于所有的修会。我们都相互需要,我所未拥有灵性财富,我从别人那儿获得…在此流放之地,教会仍在旅途中,从某一观点来说,教会是多元的︰它是多元而一致;一致而多元的。所有的相异表彰天主恩宠的丰富,而且是常存于父家的,那儿有好多住处。恩宠互异,荣光也各不相同。此世与来生的合一,二者都在同一的爱德内」(注一一八)。

共济的团体 53﹒修会的会长联合会和在俗团体的联合会,能为共融作出有意义的贡献。这些团体在梵二(注一一九)及其后续文献(注一二○)的鼓励及要求下,以在教会使命的体制内,推动献身生活为其主要的目标。

因着这些团体,修会或组织间表达了将它们联合在一起的共融;他们寻找方式以加强这分共融,却尊重各自独有的神恩,这不同的神恩正反映教会的奥秘及天主上智的富饶。(注一二一)我鼓励献身生活的团体并肩工作,尤其在某些国家,困难的情况常迫使他们有撤退的想法,甚至会损及献身生活和教会。更好说,这些团体彼此帮助,一起辨识在此历史困难时刻的天主计划,为能用恰当的使徒工作加以回应。(注一二二)从共融的角度看时代的挑战,男女修会的会长「与主教们和谐工作」,应该寻求「善用每一修会最佳成员的成就,以提供服务,不只用来克服可能有的局限,而要为献身生活开创有效的培育之道」(注一二三)。

我劝勉修会的会长联合会-在俗团体的联合会要经常与修会(暨使徒生活团)圣部保持联系,藉此明示与宗座的共融;同样也应与各国的主教团保持主动与信赖的联系。按照<相互关系>文献的精神,上述的联系应有扎实稳固的基础,以便经常并及时协调所发生的事件。如果一切本着遵奉教会训导权的精神,那么推动协调及共融的机构,必定特别有助于提供解答,以避免理论上和实际上的误解和紧张。(注一二四)如此一来,不仅对修会与主教间的共融作了积极的贡献,对教区的使命的进展也作了积极的贡献。

与平信徒的共融及合作 54﹒近年来,有关教会是共融体的教导的果实之一,便是渐进地觉醒到教会的成员能够、并必须共同努力,在不同的恩赐中,相互合作,相互为用,以求更有效地参与教会的使命。教会的图像也因此更为清楚完整,由于不同恩赐的统合贡献,教会对现时代的挑战作了更实际有效的回应。

就隐修默观式的修会而言,与平信徒的接触,多属灵性层面,而对涉入使徒工作的修会而言,接触面就进到牧灵工作上的合作。在俗团体的成员,无论是平信徒或圣职人员,与其他信徒的接触则在日常生活中。今日有时因为某种新情况的出现,许多团体便认为,他们的神恩可以和平信徒共享。因此,后者便受邀更积极地分享某修会或团体的灵修和使徒使命。沿着所谓的在俗会或第三会的历史路线看来,我们可以说,在献身者与平信徒关系的历史上展开了充满希望的新的一章。

焕然一新的灵修和使徒动力 55﹒这些新的共融与合作经验应受到鼓励。它们能伸展出一种丰富的灵修,跨越修会的界线;而此跨越正好能确保修会在教会内所特有的服务持续不辍。另一个积极的结果则是促进献身者与平信徒,针对修会的使命而加强合作。平信徒不论男女,感受到献身者的圣善榜样,也就能直接经验到福音劝谕的精神,进而激励自己,也以生活为真福八端作证,为的是要按天主的意思转化世界。(注一二五)

平信徒的参与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洞识,对某些神恩作更具灵性的诠释,并从中引出使徒工作新方向。献身者应牢记,不论从事任何工作,他们都必须先是指导灵修生活的专家;就这一点而论,他们应培养「最最宝贵的礼物:精神。」(注一二六)而平信徒应提供给修会团体的无价之宝,则是他们的「身处世俗」及其特有的服务。

伙伴与在俗志工 56﹒平信徒分享献身生活宝藏的明显表现之一是,他们以所谓的「伙伴」身分参与不同的修会;或是在某些地区按其需要,人们短期地完全参与修会的团体生活,或作静观祈祷,或从事使徒工作。这样做必须注意修会本身的内在生活的认同不会受到伤害。(注一二七)

这种自献身生活丰富宝藏引发的志愿服务应受到重视;但也必须给与适当的培育,这些人除了具有相当的能力外,也需要有超性的动机,在工作中要有强烈的团体感和教会意识。(注一二八)还有一点也应牢记在心,平信徒进入到决策层面时,为了被承认为本修会的工作,则应倡导修会本身的目标,并在修会的负责下实践。因此,如果平信徒承担指导的角色,他们的行动必须对修会的上司负责。这种种都有必要受制于修会的特别指令,为更高层的权威所批准;指今应载明包括修会本身,会院团体、伙伴、志工等各自的责任。

献身者为上司所派遣,且仍属上司权下,可以与平信徒所主导的工作有某种形式的合作;特别是为社会边缘人的服务,解除人间痛苦的服务等。这样的合作,如果以清楚而强烈的基督徒身分来推动、支持,加上对献身生活特有性质的尊重,自能让福音之光大放异彩,即使在人间最暗淡的角落也受其光照。

近年来许多献身者成为此一或另一教会运动的成员。参与者通常都能够从这些经验得到好处,尤其是在灵修方面。但是,无可否认的,某些情况也在个人或团体的层面引起不安和迷失,特别是参与者的经验与团体生活或修会灵修的要求相冲突。因此,必须注意成为某运动的成员,一定不能危及原属修会的神恩或基本纪律(注一二九);而且要在上司的许可下进行,也全心听候上司们的决定。

女性献身者的尊严与角色 57﹒教会若能克服一切歧视,欢迎天主广施于男人和女人的恩赐,当做真正的祝福,视二者具有同等的尊严;教会便完全展现了它的种种灵性富藏。女性献身者因着她们快乐的全然奉献,特别地成为天主对人类慈爱的标记,也成为教会的奥迹的证人:贞女、新娘、母亲(注一三○)。她们的这项使命在主教会议中特别提及;许多女性献身者在会议中发表了意见。她们的意见都受到重视。也是由于她们的贡献,才产生了对教会生活及其福传使命有用的指示。诚然,许多有关妇女在社会各领域,及在教会的地位的主张是不可否认。同时也应指出,女性的新的自我觉醒,也帮助男性重新考虑他们对事情的看法;他们的自我认识;他们怎样将自己置身历史,而又如何诠释它;他们又是怎样组织他们的社会、经济、政治、宗教和教会生活。

教会从基督领受了释放的信息,负有使命以先知性的态度宣报此信息,提倡符合主的心思的思考和动之道。在这样的背景中,女性献身者以其所有的教会经验和身为教会内的一名女性,能帮助消除许多片面的观点,这些观点未能真正认定她的尊严,以及她对教会生活、牧灵和福传活动等的特有贡献。因此女性献身者很合理地要求,在教会的自我觉醒上,以及日常生活里,她们的身分、能分、使命与责任能获得更清楚的认定。

同样,新福传的远景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使徒活动,如果缺少来自女性,尤其是献身的女性一种更新的贡献,将是不可想像的事。

临在与行动的新可能性 58﹒因此,必须紧急地采取一些具体步骤,首先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面,提供女性参与的空间;包恬决策过程,特别是关系着女性本身的事情。

女性献身者的培育,不应亚于男性的,同样要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同样要给与足够的时间及合适的环境,接受系统化的教育,且延展至各领域,由牧灵神学到专业学识。牧灵与讲授教义的培训一向都是重要的,而面对新福传则尤其需要;新福传所要求的新形式的参与,女性也不例外。

当然,坚实的培育能帮助女性献身者进一步体认她们所有的天赋,也必然鼓舞在教会内所必需的男女互动关系。在神学、文化和灵修的领域,女性的天赋都大有可为,不只在与女性献身有关方面,也在对信仰的整体体认上。就这方面来说,在灵修史上要感谢阿味拉的圣女德兰和加大利纳,这两位首先得到教会「教会圣师」名衔的女性,还有许多神秘家,她们探索天主的奥秘,分析天主在信仰者身上的行动!教会非常倚重女性献身者,在培养基督徒信理和伦理、家庭和社会生活,尤其是直接影响女性尊严和尊重人类生命等的事上有新的努力(注一三一)。事实上,「在思想和行动上,女性都有其独特而决定性的位置。要靠她们倡导『新的女性主义』,杨弃对『男性统治』模式的仿效,而在社会生活的各层面肯定女性天分,排除所有的歧视、暴力和剥削。」(注一三二)

我们期望女性的使命得更充实的认可,提供女性献身者一种更深的觉醒,意识到在天国大业中的角色,并加倍地投身。具体地表现在不同的工作上,诸如传播福音、教育工作、参与司铎及修会人士的培育、推动基督徒团体、给予灵修支援以及提倡生命的基本价值与和平等。对女性献身者和她们卓越的献身能力,我再次表达全教会的谢意与钦佩;教会支持她们,让她们充分并喜悦地活出她们的圣召,且深感负有教导今日妇女的重责大任。

二、圣神化工之延续:守信处变 隐修的修女 59﹒度隐修生活的修女值得特别的关注,因为基督信仰团体极重视这样的生活;它是教会以新娘身分与主相契不贰,爱主超越一切的标记。的确,隐院内的修女专注于祈祷、苦行,力求灵性生命之成长,「就是迈向天上耶路撒冷的旅行,也是预示末世教会对天主之永恒静观与拥有」(注一三三)。隐修院以如此的圣召和教会的使命回应着一种至高的需求,即与主相偕。隐修的修女们以封闭的空间度她们的一生,放弃的不仅是财物,还放弃空间、与他人的接触以及其他利益,藉此分享基督彻底贫穷的方式空虚自己。这种特殊的「身体」的奉献,使她们更充分地进入圣体奥迹,与耶稣一起为世界的得救而奉献。她们的奉献,除了牺牲、赎罪,也与子一起向父表示颂谢。

根于这样的灵性愿望,隐修女们的隐居不仅是奉行极高价值的苦修,也是在生活基督的踰越之道(注一三四)。从「死」的经验变成极丰富的「生」,喜悦地宣报和先知性地预示。预许给全人类的,在耶稣基督内只为天主而活的可能性(参罗六11)。隐修院提醒人的「心灵」是一处人人都可与主相会的地方。隐修院生活既是一份恩赐,又是一个爱的自由答覆,被视为与天主及众人在灵性上共融的场所,它无空间及交往接触的限制,反而助人将福音价值内在化(若十三34;玛五3,8)。

隐修院的生活虽说单纯朴素,却像山顶上的城市,或灯台上的灯火(参玛五14-15),明显地呈现整个教会团体所走向的目标。教会「热切于行动,又潜心于默祷」(注一三五),顺时间长河而前进,双目专注于一切在基督内的重整,等待「与祂一同出现在光荣中」(哥三1-4)(注一三六),「基督将消灭一切率领者、掌权者和大能者,把自己的王权交给天主…好使天主成为万物中之万有。」(格前十五24,28)。

我向这些亲爱的修女们致谢,并期勉她们按照她们特殊的神恩信守隐居生活。由于她们的榜样吸引了许多圣召继续这种生活方式,吸引人们以彻底的「净配」性质,在静观中全然归属上主。静观生活显示纯净之爱,它胜过任何工作,而产生惊人的使徒和福传的效果(注一三七)。

主教会议的神长们非常推崇隐居生活,但也留意到有人提出的关于具体纪律上的要求。主教会议在这方面的建议,尤其关于希望订定条文,赋与会长们较多的权力,以正当而充足的理由可免除禁地(注一三八);我们都将循着梵二以来已有的革新路线细加考虑的(注一三九)。这样,不同形式和层次的隐院将各按其类地符合修院的传统。

主教会议强调鼓励修院间组成协会或联会组织,教宗碧岳十二及梵二大公会议也都早已如此推荐(注一四○),特别是那些没有其他有效的合作或互助形式的地方,为的是确保并提倡隐修生活的价值。这样的组织必须遵重各修院的自主权,也确实能协助处理一些共同的问题,诸如适时的革新、初期与持续的培育、相互间的经济支援,甚至各修院的重组等。

修会的修士 60﹒按教会信理的传统,献身生活就其性质而言,既非平信徒又非神职界(注一四一)。因此「非圣职的献身」男性、女性都一样,已构成以圣愿追随福音劝谕的完整地位(注一四二)。所以对个人、对教会而言,除了圣职外,其本身原来就是有价值的。

主教会议跟随梵二的训示(注一四三),极推崇修会修士的献身生活。修士们提供极有价值的多种服务,在修会团体内或团体之外参与传扬福音的使命,在日常生活中以爱德为福音作证。他们的某些服务经由合法权威所颁定,确实也能视之为教会性的职务。这要求适切而整体性的培育:人性、灵性、神学、牧灵与专业训练。

依照时下流行的术语,有些修会或基于创会人的设计,或按合法的传统,其特性与宗旨都不涉及圣秩职务,因而自称「非圣职修会」(注一四四)。但大会指出这样的术语不能恰当地表明这些修会成员的圣召特性。虽然他们与平信徒一起从事许多工作,但毕竟是以献身者身分参与的,因而也是配合着他们特有的神恩,自我完全地给与基督及教会。

大会的神长们为了避免与平信徒的混淆(注一四五),因此提议称「兄弟修会」(Religious Institutes of Brothers)(注一四六)。这样的提议是有意义的,尤其一想及「兄弟」一辞所提示的丰富灵修。「这些修士蒙召作基督的弟兄,与『众多弟兄中作长子』的基督(罗八29)相融相契;彼此间也互为弟兄,在教会内一起并肩工作;也成为每一个人的兄弟,为基督对众人的爱作证,特别在面对贫弱者时;身为弟兄,使教会内更具兄弟情谊。」(注一四七)兄弟会的修士如此的生活,是修会司铎的有效唤醒剂,忆起在基督内的弟兄情谊的基本层次,要在彼此间活出来,也为每一个人,不论男女活出它来;而向所有的人宣报主的话:「你们众人都是兄弟」(玛廿三8)。

兄弟修会并不禁止一些修士晋升司铎,以便在团体中行使司铎的职务,但事先应有全体大会的决议。(注一四八)不过,梵二大公会议并没有清楚明显地鼓励此事,因为大会仍希望兄弟修会的修士,能始终信守自己的圣召和使命。有关担任上司一事也持同理;因为上司的职位自然反映该修会的性质。

在所谓的圣职修会团体中的修士圣召是另一回事;因为按创会者的设计或合法的传统,这样的修会已预设有圣秩品位,而经教会认可由圣职人员管理修会。(注一四九)在这样的修会里,圣职服务是其神恩本身的结构,而且决定其性质、宗旨和精神。修士在此是以另一形式参与修会的使命,与履行司铎职务的会士共同合作为团体服务,也对外从事使徒服务。

混合的修会 61﹒有些修会按创会者的原始设计是弟兄共融,成员中司铎及非司铎相互间是平等的;至今随时间的流逝,已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对这些所谓的「混合的」修会,有必要在深入了解其创会神恩的基础上,加以评估,是否适当并可能回到他们的原始灵感。

大会神长们表达了他们的希望,在这些修会内全体会士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当然由圣秩圣事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则另当别论(注一五○)。一个特别委员会已筹姐设立,以探讨并解决与此问题相关的困难;所以在作出由权威订定的决策之前,必须等待此委员会所提出的结论。

福音生活的新形式 62﹒圣神在不同的时代激励众多形式的献身生活,祂并没有停止协助教会;或鼓励现有的各修会,以更新的信实投身创会神恩;或是给与今日的男女新的神恩,让这些人开创能答覆今日挑战的修会组织。上天参与的标记可从所谓的「新创设」找到,和传统的旧修会相比,它们展现了新的特征。

新团体的特性往往在于它是混合的团体;它包含男性及女性,圣职及在俗、已婚及独身,所有这些人追寻一特殊的生活风格。这些团体的形成有时是接受某种传统形式的灵感,而将它应变成现代社会的需求。他们对福音生活的允诺呈现不同的形式。但整体而言,这些人都有一相同特征,即具强烈的愿望度团体生活、贫穷与祈祷。圣职和在俗人士都各按所分派的责任而分担管理的任务,使徒工作的焦距则在于新福传的要求。

固然有理由为圣神的此一行动而欣喜,但另一方面,也需要分辨这些神恩。说到献身生活,一项根本原则是,这些新团体的特属的生活风格。必须合乎献身生活在神学及法典上的基本元素(注一五一)。这样的分辨在地区和普世的两个层面,都是必须的,以便对同一的圣神表示共同的服从。教区的主教应检视这些团体生活上的见证和其创始者的正统性,他们的灵修。履行使命时的教会意识、培育的方法以及加入团体的方式。主教应谨慎评估可能有的弱点,耐心等待果实的记号(参玛七16),以便承认神恩的正确性(注一五二)。主教们有责任按照既定的准则、评定这些团体中有意领受圣秩职的人是否适合(注一五三)。

某些夫妇对某些协会或运动所作的承诺也是值得赞许的。他们按已婚者的状况,持守贞洁愿,却不忽视对子女的责任;也宣发贫穷和服从愿(注一五四)。他们如此做,为的是将婚配圣事中所奉献的爱提升至圆满境界(注一五五)。然而,按照上述的分辨标准,这种形式的投身不能归类为真正的献身生活。这样的分类绝非有意低估这条成圣之道;在这条路上富有神恩与灵感的圣神肯定没有缺席。

面对这么丰富的恩赐以及创新的活力,似乎宜于设立一委员会处理新形式的献身的生活。委员会的责任在于订定准则,以助分辨及订定决策(注一五六)。另一责任则是,以最近几十年的经验,怀着谨慎的态度和为了大众的利益,评估那些新的奉献形式,可以为教会正式认可,而向有意寻求更完美基督徒生活的信友推荐。

这些新的过福音生活组织与已有的修会组织并不是二者只能选一;后者仍拥有传统所给与的卓越位置。然而,新形式同样是圣神的恩赐,促使教会常慷慨满盈地追随基督,并专注于每一时代讯号中天主的邀请。教会因此在世人眼前呈现多种形式的圣德与服务,显示自己「是与天主亲密结合,以及全人类彼此团结的工具和标记」(注一五七)。较古老的修会承受过岁月与人事的磨练,藉着与新兴的组织交谈并相互交流恩赐,则能更为丰富。

这样,从最古老的到最近期的不同形式的献身生活的这股气势,以及新兴团体的活力,都将重整对圣神的忠诚,祂是共融的泉源,生命的常新。

四、展望未来 困难与未来的展望 63﹒世界的某些地区,社会的变迁、圣召人数的递减,为献身生活带来很大的压力。许多修会在某些地方教会的使徒工作,乃至修会本身的存在都有危险。有些修会就如历史上曾有过的,甚至面对全部消失的危机。普世教会对这些修会以见证以服务在建设教会上所作的贡献深为感激。(注一五八)目前的磨难,并不减损他们的功绩和他们所有努力的积极成果。

另有些修会,则有重估其使徒工作的问题。这份工作往往既困难又痛苦,要求在某些准则之下加以研究和分辨。例如必须保护修会专有神恩的重要性,必须培养团体生活,注意地方教会及普世教会的需要,关怀世人所遗忘者,并且以具体的努力勇敢大方地回应贫穷的形式,即使是很小的比例,而且是在最被遗弃的地区(注一五九)。

由于人员和使徒工作的衰退而产生的困难,一定不可导致对献身生活的福音化活力失去信心;这股活力将永远存在并活跃于教会内。个别的修会虽不能恒常不变,但献身生活本身必在忠实地爱主爱人中继续存留。所以必须清楚区分某一修会或献身团体的历史命运,不同于教会使命中的献身生活本身;前者受环境变迁的影响,后者则注定是持久不变的。

这对隐修的或使徒工作的献身生活形式两者来说都是真的。整体而言,在圣神的创造吊导之下,献身生活注定要继续为爱天主爱人不可分割的致一之爱作耀眼的见证。此生活也是天主之爱丰盛收获的活生生的纪念。因此新的困境要以沉着之心面对,深知对个体所要求的并不在于成功,而是信守不渝的承诺。应不计代价加以避免的是,献身生活实际的崩溃,此崩塌不以人数之缩减来计量,而是因个人的圣召和使命未能稳稳地抓住基督所造成的。献身者更应做的是,以信守不渝的献身生活强而有力地向世人表明对历史主人坚定的信任;个别的、团体的和各民族的历史与命运都在祂的手中;祂的恩赐的兑现时刻当然也在祂手中。危机中的暗淡,敦促献身者勇敢地宣示对基督死亡与复活的信仰,使自身成为由死亡通向生命的有形标记。

推动圣召的新努力 64﹒献身生活的使命与修会的活力,无疑地有赖于献身者对自身圣召的忠诚。但只要仍有其他男女人士慷慨接纳上主的召唤,它们的未来仍是光明的。圣召问题是一项真正的挑战,它直接关系着修会,也涉及全教会。大量的灵性和质方面的力量曾投入圣召的倡导,可是所得的结果往往并不与期待和努力相称。在新兴的地方教会,或是极权统治下受到迫害的地区,圣召反倒繁荣昌盛,而在一向圣召充裕的国家,则缺乏圣召,包括福传工作圣召在内。

这个困难的状况让献身者接受考验。有时他们自问:我们已失去吸吊新圣召的能力了吗?他们必须信赖主耶稣,因为祂继续召唤人跟随祂;他们必须将自己交托给圣神,是祂给与并激励献身生活的神恩。所以说,我们一面为圣神的化工而喜乐,祂使献身生活在许多国家绽放花朵,以使基督的新娘充满青春活力;我们也必须不停地向庄稼的主人祈求,打发工人来,以便应付新福传的需要(参玛九37-38)。除了推动为圣召祈祷外,重要的是要有行动,以明确的展示和适当的教理讲授唤醒并鼓舞蒙召者,使他们以自由、切望和慷慨的心回应,使圣召恩宠产生实效。

「你们来看看罢!」(若一39)耶稣的这个邀请即使在今日仍是牧灵工作上推动圣召的金科玉律。追随创会人的芳表,这工作的宗旨在于呈现主耶稣基督的吸引力,以及为福音而全然自献之美。所有的男女献身者的首要责任,就是以言以行勇敢地说明追随基督的理想,进而支持其他蒙召者回应神在其心中的工作。

与基督相遇的最初兴奋过去之后,接踵而来的是每日生活中的挣扎,而这挣扎使圣召转变为与基督间的一份友谊。由此观之,在推动圣召的牧灵工作上,宜善用如灵修辅导这样的助力,帮助人培养一份答覆主的爱的个人情谊,因为这是成为天国的门徒所必备的修件。再者,如果说某些国家或地区圣召的昌盛带来乐观与希望,那么,在缺乏圣召的地区却不可因此而气馁,或者陷入松懈而作了不明智的招募。倡导圣召的工作上应该越强烈地表出全教会的共同投入(注一六○)。所要求的是堂区神父、修会人士、家庭和老师等的合作,就如同教区内的其他整体计划的要求一样。每一教区都应有这样的共同努力,协力并推动每一个人的力量,支助各修会的圣召活动(注一六一)。

天主子民的实际合作,再加上天主上智的照顾定能邀得丰富的恩赐。基督徒的团结应能充实经济较差穷困的国家圣召培育工作。在这些国家对圣召的招募应由不同的修会执行,但要与当地的教会完全配合,并且是一项主动而长远的牧灵生涯(注一六二)。支持圣神的工作的最正确之道,便是各修会以最好的资源慷慨大方地投入圣召工作,特别是藉着认真地投身于青年工作。

投身于初期的培育 65﹒主教会议对有意献身者的培育非常关怀,认定它具有决对的重要性(注一六三)。培育过程的首要目标是准备一个人将自己全然献与天主,为追随基督并为教会的使命服务。个别地承担起责任,使自己的圣召成熟,藉此而向主的召叫回答一声「是」;这是所有蒙召者无可逃避的职责。一生都应向圣神的行动开放,以慷慨之心走培育之路,以信仰之心接受主和教会所提供的恩宠之道(注一六四)。

培育应让每一个个体深受影响,使每一个人,不论是在关键时刻,或日常作息上,其所言所行都显示全然地、欣然地归属天主(注一六五)。献身生活的宗旨既然是与主耶稣的全牺牲相和及致一,(注一六六)那么这一点也应是培育的主要目标。培育是一途径,在其间逐步与基督对天父的心态相认同。

如果献身生活的目标是在于此,那么它的准备工作应包含并显示一整体特性。培育应触及全人(注一六七),即人格的每一个层面,包括行为和意向。正因针对全人的气质变化,所以投身培育之旅显然是永无止境的。的确,在生活的不同阶段,必须提供献身者继续成长的机会,以强化其对修会神恩及使命的投身。

完整的培育必须包含基督徒生活的每一层面。因此必须给与人性、文化、灵修和牧灵等方面的准备,而尤应注意的是整体的和谐配合。应该为初期培育工作保留充裕的时间,此时段应视为个人成熟的一个进程,由心理的和灵修的到神学的和牧灵的。针对备晋铎的人而言,这初期的培育正好和研读某些科目相呼应,而形成更广泛的培育计画。

负责培育者的工作 66﹒天主父藉由耶稣和圣神不停地付出,是献身者的最佳教育者。当然,在此工作中祂善用人力资源,在祂所召唤者的身边安排了成熟的兄弟姐妹。所以说,培育是分担父的工作;父藉圣神在年轻男女的心中塑造子的心态。凡负培育责任者对寻找天主之路,势必非常熟悉,如此方足以陪伴别人走这段旅程。这些人对恩宠的作为要灵敏,为能指出不指显的障碍。最重要的是这些人要展现追随基督之美,以及在此路上的神恩的价值。要将灵性智慧之明光与人间资力的光芒相融合,如此将帮助辨识圣召并培育新人,直到他们真正自由。培育上的主要工具是个别交谈,这是不能取代的,值得推荐的经验,应该经常定期地进行。

由于包含有相当敏感性的工作,所以训练合适的培育指导者是很重要的,这样的人要秉持与全教会共融的精神,履行这项工作。为训练培育人员筹组相称的训练组织,是很有帮助的,而且最好设置在他们所要服务的文化环境里。在培育工作上,已站立稳固的修会,要尽量帮助新兴的修会,提供他们一些最佳成员。(注一六八)

团体中与使徒工作的培育 67﹒由于培育本身必须要有它团体的层面,生活团体是培育献身修会和使徒生活团的主要场所。体验团体生活的考验和喜悦的入门场所就在团体本身,经由团体共享共担的生活,学习与天主所安排的身边人共处,接受各自的差异限度和特长。各自贡献所得的天赋,以求整体的建设。因为「圣神显示在每人身上虽然不同,却是为人的好处」(格前十二7)(注一六九)但在入门培育的开始,团体生活也要展现献身生活中使徒服务的一面。在初期培育期修会要提供具体机会,在负责人的伴随下,让受培育者在当地文化中测试使徒工入作的能力、适应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一方面,献身者逐步发展一种批判性的审断是很重要的;对自身的文化及其将来服务所在地的文化,以福音标准批判其积极及消极价值。另一方面,他们应该在内在的和谐及在爱天、爱人之间互动等困难的工夫上接受训练;同时他们必须学习使祈祷成为使徒工作的核心,而使徒工作也激励祈祷。

需要一个完整而符合现况的计画 68﹒订定一明确的培育期直到矢发终身愿为止,对女修会和男修会的修士们都应加以推荐。基本上,隐修团体也是一样的,应拟定合适的计画,目标在于真正引领人进入静观生活,并体认此生活在教会内的特有使命。

主教会议的神长们,诚挚地要求所有修会及使徒生活团,尽快拟就一份修会计画(ratio institutionis),亦即按其特有神恩所订定的一个培育计画;清楚列出在每一阶段所应遵循的进度,为的是能充分了解并吸收所属修会的灵修。「策略」要回应今日的急迫需求。一方面要显示如何传递修会的精神,使代代相承,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中,保持其完整性;另方面要向献身者说明,应如何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活出此精神,直到达成信仰基督的成熟之境。

诚然,献身生活的革新有赖于培育;而这培训则系于拟就训练方法的能力,其方法须以灵修及教育的智慧为特色,足以帮助有意度此生活的人逐步穿戴上基督的心思意念。培育是一动态的过程,藉此个人在其内心深处皈依天主圣言,同时学习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现天主的讯号。修会生活的价值日渐为社会所忽视,际此之时,培育计画显得加倍的重要;最后的结果应是献身者不仅持续以信仰的眼光。在忽视天主临在的世间「看见」天主;同时也藉着其神恩之见证,有效地使天主的临在多少成为「可觉察的」。

持续不断的培育 69﹒不论是使徒生活或隐修生活的修会,持续不断的培育都是本质上的要求。上面已经提过,培育并不只限于初期阶段。基于人的限度,献身者始终不能宣称自己已经是个完全的「新受造物」了,在生活的每一境况都能反映基督的心思意念。因此初期的培育应与持续不断的培育紧紧相联,让每人备有随时受教的心境,在每天的生活里,让自己接受塑造培育(注一七○)。

因此,每一修会都应在其修会计画精确并系统地描述出持续培育的计划,此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每一个献身者一个涵盖一生的计划。毫无例外地,每人在其人性及修会生活都有成长的责任;同样地,无人可以过分自信并生活在自满的孤立中。在生命的历程中,没有人可以自以为足够稳妥、专心致志,而不必注意持守信德的坚忍;就像在人生岁月里,无人能达到完全的成熟一样。

恒心寻求忠信 70﹒有一种赤子之心能超越时间;它来自这个事实,即在生命的每一个历程,他会探索并找到一新的工作要完成,一个特殊的方式要存在、要服务、要爱(注一七一)。

献身生活中全心投入使徒工作的最初几年是危机阶段;此时是由一个受督导的生活,过渡到完全承担自己工作责任的状况。年轻的献身者有一名弟兄或姐妹相伴、相支持是很重要的;陪伴者得以帮助新进者掌握对基督的初衷和热诚。

下一阶段可说是例行公事的危机,而自然的陷阱便是因成果贫乏而失望。所以中年期的献身者需要在福音和修会神恩的基础上得到帮助,以复兴原始抰择,不要将自身的全然奉献身好成果混为一谈。这样的帮助能促使他们对当初的决定附上新的动机和冲劲。这是一个探寻本质的时期。

成熟的阶段固然带来个人的成长,但也带来某种个人主义的危机,伴随着的是害怕自身不合时宜,或是执拗不屈,自我中心和热诚的减退。此时的培育,其目标不只是找回较高层次的灵修和使徒生活,也要发掘这个阶段的专有特征。因为在此时期,人格上的芋些特征已经过改进,对天主的自我给与更显真诚大方,待人接物沉着明智,同时也更单纯而优雅。这一种属灵的父性或母性的恩宠和经验。

年长之际会有新的难题,这可以用一套灵修支援的分辨计画来作准备。逐步地从工作中退下,有时是因为疾病,或是行动不便,都可能是一种发展性的经验。往往一时的痛苦,给与年长一个踰越经验的转化机会(注一七二),让自己认同于被钉的基督,祂一切遵奉父的旨意,自己全然交托父手中,直到交托了他的灵魂。这个认同表示以一新的方式度献身生活,不再受使徒工作或行政责任上的成效的束缚。

当那时刻终于来到,就是让自己结合于主的苦难的终极时刻来临时,献身者知道,此时天父要将多年前所开始的培育进程画上句点。如此,人将以至高之爱的行动和自我奉献准备并期待死亡。

应该附带说明,独立于生命历程之外的,任何年龄都能由于外在因素而产生危机状况-例如居所或职务的改变,使徒工作上的困难或缺乏成效,误会或疏离感-或者更直接地由于个人的因素,例如生理或心理的疾病;灵修上的神枯、死亡,人际关系的困难、强烈的诱惑、信仰或身分认定的危机、无用感等。当忠信受到考验时,这人应受到团体及个别的更大的信任、更深的爱,藉此支持该成员。在这样的时候,上司关心的接近是很重要的。同会弟兄或姐妹的关怀、亲近,也会给与极大的安慰,且能助其再次发现盟约的意义;那原是天主所建立,而自己一点都不想毁约的。经历如考验的人,是在接受净化与艰辛,这是跟随被钉的基督根本的课题。考验本身就是一份天意,显示经由天父之手受培育;不仅是心理层次的「自我」挣扎,也是宗教层次的,每天都为天主的临在和十字架的力量所触摸。

持续培育的幅度 71﹒若是培育的主体是在不同生命历程的个人,那么培育的目标则是全人,蒙召以「全心、全灵、全力」寻求并爱天主,并爱人如己(申六5;玛廿二37-39)。爱主与爱人是一大能量,足以不停地激励人成长而守信。活在圣神内显然是最为重要的。献身者活在圣神内,自能认清自己的身分而深感平安;面对每日天主圣言的挑战,也愈显专注,并让他们自己任由修会的原始灵感所引导。在圣神推动下,这些人保祈祷、静默和独处的时间,而在日常生活的奋斗中,总不忘向上主祈求智慧(智九10)。

献身生活的人性及友爱层面,要求自我认识和对个人限度的自觉;如此在走向全然自由的途径上才会有相互的激励和支持。在今日的状况下,必须特别重视的是献身者的内在自由、感情上的成熟、有能力与别人特别是在所属团体内与人相互沟通、稳定的精神、怜悯侧隐之心、爱好真理,及生活上言行的一致。

使徒工作的层面开放献身者的心胸和思念,准备他们经常为使徒工作而努力,显示那是基督之爱在催迫着他们(参格后五14)。在实行上,包含更新使徒工作的方法和目标,总是忠于创会者的精神、目的和其后续的传统,同时不断注意普遍性的和使徒工作所在地的历史及文化环境的转变。

文化与专业的层面以坚实的神学训练为基础,能提供方法,对跟进时代的步代和每个神恩所指向的不同领域的特殊工作作审慎的分辨。因此献身者在求知与适应上应保持开放;如此,使徒工作才得以按时代的需求,采用文化进步所提供的方法,加以正视并完成。

最后,所有这些元素都聚合在各修会专有的神恩层面上,好像是一个综合体,要求献身者在生活的各层面都要经常加深自己的献身;不只是使徒性一面,还要有苦行和神秘神修的一面。也就是说,每位献身者应勤奋地研习所属修会的精神、历史和使命;以便个人和团体都能持续精进地吸取特有的神恩(注一七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