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论和好与忏悔」劝谕

结论与期望


结论与期望
在这支文献将结束时,我感到在我内好像有一种声音,我愿以第一位罗马主教在教会创始之初危难时刻的劝谕,向你们重复:「致书给散居在各地作旅客的为天主所选和预定的子民,你们都该同心合意,互表同情,友爱弟兄,慈悲为怀,谦逊温和」(200)。宗徒要求「你们该同心合意,…」,但马上指出应该避免罪恶,由于它是相反敦睦与和平的:「总不要以恶报恶,以骂还骂;但要祝福,因为你们原是为继承祝福而蒙召的」。然后他又以鼓励和希望的话结束说:「如果你们热心行善,谁能加害你们呢?」(201)。

在历史的这一个也相当危急的时刻,我敢将这道劝谕与第一位曾任罗马主教职者,宗徒之长,并教会的牧者,他是在全球以「爱德为首席」的,基督的证人连接起来。我也联合宗徒们的继承者主教们,并得到许多在讨论和好问题的主教会议中集体反省的支持,我以加里肋亚渔夫相同的精神向你们说话,他向你们时间相隔很远,但心是紧联的信仰中的兄弟姊妹们说:「你们都该同心合意,…不要以恶报恶,…热心行善」(202)。他又再加上一句:「若天主的旨意要你们因行善而受苦,自然比作恶而受苦更好」(203)。

这一劝谕完全是伯铎由耶稣所听来的话和福音内涵的观念所渗透:即彼此相爱的新诫命,合一的向往和投身;仁慈的真福,为义而在窘难中的忍耐;以善报恶;宽恕凌辱;爱仇人。这些言语和思想,是基督宗教伦理原始和超越的综合,或者更正确更深刻地说,是在耶稣基督内所立新约的灵修。

我把这封以父亲及牧人身份呼吁忏悔与和好的文告托付于富于仁慈的天父,降生成人成为我们的救主及和好者的圣子,及和平与合一之源的圣神。祈求至圣及受钦崇的圣三,赐在教会和世界使这小小的我此刻种植在许多人心田中的种子,能茁壮成长。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就产生出丰富的果实来。我祈望大家一起与我同心祈求耶稣圣心,天主仁慈的动人记号,曾为「我们的罪作牺牲」,且是「我们的平安与和好」(204)赐我们能从祂圣心内汲取勇气,憎恨罪恶并回归天主。并在圣心内寻获上主的仁慈,祂慈爱地答覆人的悔改。

我也邀请你们与我一同转向耶稣之母玛利亚的无玷圣心,在她身上「为人类实行了与天主的和好……完成了和好的工作,因为她由于基督救恩的牺牲,从天主接受了完满的圣宠」(205)。事实上,玛利亚由于她天主之母的德性,在和好的工程上成为天主的助手(206)。

我特别把以下的意向托付在圣母手中,她那「承行主旨」标示了基督完成人类与天主和好的「时期已满」的开始。我也把此意向托付给她的无玷圣心-我们曾多次将全人类奉献给她,此人类为罪所困,并受如许紧张和冲突的困扰-,此意向是:愿藉圣母的转求,人类能发现忏悔的道路,并在这唯一能导向圆满和好的路上迈进。

最后我将宗座的祝福,欣然地颁赐给你们大家,你们以教会在服从和信德(207)上相通的精神,接受此文告中的指示、建议和指令,并设法使之在牧灵工作中实践。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

一九八四年(在职第七年)十二月二日将临第一主日,发自罗马圣伯铎殿

 

 

「忏悔与和好」注解
(1)      谷一15。

(2)      参阅若望保禄二世在第三届拉丁美洲主教会议开幕词:宗座公报71(一九七九)198-204页。

(3)      「破碎世界」一句在现代许多基督徒与非基督徒作家的作品中常出现,他们都是历史中这个悲痛世界的证人。

(4)      参阅「教会在现代世界」3 43及44;「司铎」法令12;保禄六世「祂的教会」;宗座公报56(一九六四)609-658页。

(5)      教会初期,保禄宗徒以极激烈的话,在格前一10-16中,写出教会内的分裂。几年后,罗马圣格肋孟也写信给格林多人,谴责团体中的伤害:参阅致格林多人书三-六及五十七:「宗徒时代教父」,冯克版,一集第103-109;171-173页。我们知道初期教父把兵士没有分割的基督的无缝圣袍,视作教会合一的形象:参阅圣启廉「论天主教会合一」7;圣奥思定「论若望福音」118 4;可敬圣伯达「玛谷福音释」四15;「路加福音释」六23;「圣若望福音释」19。

(6)      若望二十三世的精神遗嘱「和平于世」通谕,常被视为「社会文献」和「政治讯息」,事实上假如以广义去瞭解也确是如此。此通谕公布后二十年来,成了人民及国家之间和平共存的策略;它重视最高价值,因为不然世界的和平只是梦想。这些价值中之一正是人民间的和好,若望二十三时常提到。至于保禄六世,只要提出他为举行一九七五年圣年向教会及世界所说的话,他要求「革新与和好」成为圣年的中心思想。我们也不能忘记他在解释圣年时,对此主题所作的教理讲授。

(7)      我在救赎圣年诏书中曾写过:「要瞭解在此特殊时刻,当所有教友被召更深刻地实现他们的圣召,在圣子内与天父和好,惟有引领每个人都能投身于基督徒之间和所有男女之间的和好工作时,才能圆满成功。」救赎圣年诏书3。

(8)      主教会议主题全文是「教会使命中的忏悔与和好」。

(9)      参阅玛四17;谷一15。

(10)    参路三8。

(11)    参玛十六24-26;谷八34-36;路九23-25。

(12)    弗四23等。

(13)    参格前三1~20。

(14)    参高三1等。

(15)    格后五20:「我们代基督请求你们:与天主和好吧!」

(16)     「我们现在既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获得了和好,也必藉着他而欢跃于天主」:罗王11;参哥一20。

(17)    梵二大公会议指出:「现代世界所患的不平衡,是与植根于人心的基本不平衡紧相连结的。在人性内,存在着许多互相水火的因素。一方面由于人类是受造者,故感到自身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另一方又感到自身具有无穷的愿望,有走向更高级生活的使命。人类既为众多欲念所吸引,故必须经常有所选择,有所放弃。甚至由于自身的柔弱无能及向恶成性,往往做出本心不愿做的事,又往往不做本心所愿做的事(参罗七14)。于是,人在自身内,便感到分裂之苦,而社会上如此众多与巨大的争执,便造端于此」:「教会在现代世界」10。

(18)    参哥一19等。

(19)    参「富于仁慈的天主」5-6。

(20)    参路十五11-32。

(21)    在旧约中的纳书是此比喻的美妙预象。约纳的罪是因为他「过分生气愤怒」而天主是「慈悲的宽仁的天主,缓于发怒,富于慈爱,怜悯而不愿降灾」。他的罪也是因为他喜欢一株「一夜成长并在一夜枯死的」篦麻却不了解上主怜悯尼尼微:见约纳四章。

(22)    参罗五10等;哥一20-22。

(23)    参格后五18 20。

(24)    若十一52。

(25)    参哥一20。

(26)    参德四四17。

(27)    弗二14。

(28)    感恩经第三式。

(29)    参玛五23等。

(30)    玛廿七46;谷十五34;咏廿二(廿二)2。

(31)    参弗二14-16。

(32)    大圣良教宗:论63(主的受难12)6。

(33)    参格后五18等。

(34)    「教会宪章」1。

(35)     「教会依其本质常是作和好工作,她把自己所领受的、受到宽恕和与天主合一的恩宠,传给别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利物浦于一九八二年五月卅日所发表之讲道词。

(36)    参宗十五2-33。

(37)    参「在新世界传福音」13:宗座公报68(一九七六)12页。

(38)    参「现时代的教理讲授」24:宗座公报71(一九七九)一二九七页。

(39)    参「祂的教会」:宗座公报56(一九六四)609-669页。

(40)    参格后五20。

(41)    参若壹四8。

(42)    参智十一23-26;创一27;咏八4-8。

(43)    参智二24。

(44)    参创三12;四1-16。

(45)    参弗二4。

(46)    参弗一10。

(47)    若十三34。

(48)    「教会在现代世界」38。

(49)    参谷一15。

(50)    参格后五20。

(51)    参弗二14-16。

(52)    参圣奥思定「论天主之城」廿三,17;圣多玛斯「神学大全」三,64问题,二节第三。

(53)    参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廿一日梵二第三会期闭幕礼教宗保禄六世讲词。宗座公报56(一九六四)一○一五-一○一八页。

(54)    「教会宪章」39。

(55)    「大公主义」法令4。

(56)    若壹一8-9。

(57)    若壹三20。

(58)    参撒下十一-十二章。

(59)    参咏五○(51)3-4。

(60)    参路十五18及21。

(61)    圣女书信:一九七○翡冷翠版一3页。

(62)    参罗三23-26。

(63)    参弗一18。

(64)    参创十一1-9。

(65)    参咏127(126)1。

(66)    参得下二7。

(67)    参罗七7-25;弗二2;六12。

(68)    在七十贤士希腊译本及新约中所用「罪」一词很有意思。最常用的是出HAMARTIA,意指或重或轻违背法律或开罪别人或神。但罪也称ADIKIA是说不公义地作为。圣经也说PARABASIS(违法)或ASEBEIA(不忠、邪恶)及其他概念。都表达罪的形象。

(69)    创三5:「……你们要像似天主,知善恶」;尚有第22节。

(70)    参创三12。

(71)    参创四2-16。

(72)    此乃法国作家伊丽沙伯、勒谁(E﹒LESEUR)所着「每日思想与日记」中所说。巴黎一九一八年版第31页。

(73)    参玛二十二39;谷十二31;路十27等。

(74)    参教义部一九八四年八月六日所发表有关「解放神学」之训令14-15。宗座公报76(一九八四)八八五页。

(75)    参户十五30。

(76)    参肋十八26-30。

(77)    参肋十九四。

(78)    参肋廿1-7。

(79)    参出廿一17。

(80)    参肋四2;五1;户十五22-29。

(81)    参玛五28;六23;十二31;十五19;谷三28-30;罗一29-31;十三13。

(82)    参玛五17:十五1-10;谷十19;路十八20。

(83)    参若壹五16。

(84)    参若十七3。

(85)    参若壹二22。

(86)    参若壹五21。

(87)    参若壹五16-21。

(88)    玛十二31。

(89)    参圣多玛斯「神学大全」二-二,14题1-3节。

(90)    参若壹三20。

(91)     「神学大全」二-二14题3节。

(92)    参斐二12。

(93)    参圣奥思定「论精神与文字」廿八;「论若望福音」12、3、14。

(94)    圣多玛斯「神学大全」一-二,72题5节。

(95)    参特里腾公会议第六会期「论成义」二章及23 25 27条文。

(96)    同右第十五章。

(97)    若望保禄二世(一九八二年三月十四日)三钟经道理。

(98)    「教会在现代世界」16。

(99)    同上(97)注。

(100)  比约十二世(一九四六年十且廿六日)致美国全国教理大会广播词。

(101)  参「人类救主」15。

(102)  参「教会在现代世界」3。若壹三9。

(103)  若望保禄二世(一九八二年四月一日)向法国东部主教们谈话。

(104)  弟前三15。

(105)  此段有些难处。因为关系代名词与中性的「奥迹」一字不符。后期手抄本曾修正此文字,以求文法之正确。可是保禄的意向是将之置于解释的文字旁边。

(106)  初期基督徒团体表示对被钉并受光荣的基督的信仰,基督是天使所朝拜的上主。但此讯息最动人的因素是在「以血肉显示出来」一句上:即永恒天主之子降生成人是「伟大的奥迹」。

(107)  若壹五18等。

(108)  若壹三9。

(109)  弟前三15。

(110)  若壹一8。

(111)  若壹五19。

(112)  参咏51(50)5。

(113)  参弗二4。

(114)  参「富于仁慈的天主」8、15:宗座公报72(一九八○)1203-1207、1231页。

(115)  撒下十二13。

(116)  咏51(50)3。

(117)  咏51(50)7。

(118)  撒下十二13。

(119)  参格后五18。

(120)  参格后五19。

(121)  「教会在现代世界」92。

(122)  「主教」法令13;「天主教教育」宣言8;「教会传教」法令11-12。

(123)  「祂的教会」三章。

(124)  参「教会宪章」一9 13。

(125)  保禄六世「慈父之心」:宗座公报67(一九七五)5-23页。

(126)  参「大公主义」法令7-8。

(127)  同上:4

(128)  圣奥思定「讲道」96,7:拉丁教父38:五八八页。

(129)   一九八三年一月十五日若望保禄二世向驻教廷使节团谈话。

(130)   一九八三年一月一日若望保禄二世于第十六届世界和平日弥撒讲道。

(131)  「在新世界传福音」70。

(132)  弟前三15。

(133)  参玛五23。

(134)  参玛五38-40。

(135)  参玛六12。

(136)  参玛五43等。

(137)  参玛十八21等。

(138)  参谷一14;玛三2;四17;路三8。

(139)  参路十五17。

(140)  路十七3等。

(141)  参玛三2;谷一2-6;路三1-6。

(142)   参「教会在现代世界」8 16 19 26 41 48。

(143)  参「宗教自由」宣言2 3 4。

(144)  参教宗接见朝圣者谈话。

(145)  参若望保禄二世(一九八二年三月十七日)三钟经道理。

(146)  参一九八三年八月十七日教宗接见朝圣者谈话。

(147)  希四15。

(148)  参玛四1-11;谷一12;路四1-13。

(149)  参格前十13。

(150)  参玛六13;路十一4。

(151)  伯前三21。

(152)  参罗六3;哥二12。

(153)  参玛三11;路三16;若一33;宗一5;十一16。

(154)  参玛三15。

(155)  圣奥思定「论若望福音」26 13。

(156)  礼仪部「圣体奥迹」敬礼训令(一九六七年五月廿五日)。

(157)  咏79(77)38。

(158)  参若一29;依五十三7 12。

(159)  参若五27。

(160)  参玛九2-7;路五18-25;七47-49;谷二3-12。

(161)  参若三17。

(162)  若二十22;玛十八18;有关伯铎见玛十六19。真福依撒格、史旦拉强调在宽恕罪中,基督完全与教会共融:「教会无基督不能宽赦什么,而基督也不愿没有教会而作任何宽赦。教会只能赦免忏悔者,就是那被基督以其圣宠所感动的人:基督不能宽恕一个轻视教会的人。」(拉丁教父一九四,一七二九)。

(163)  参玛十二49;谷三33;路八20;罗八29「许多弟兄中的长子」。

(164)  参希二17;四15。

(165)  参玛十八12;路十五4-6。

(166)  参路五31。

(167)  参玛廿二16。

(168)  参宗十42。

(169)  参若八16。

(170)  一九八四年七月九-十日罗马观察报。教宗在救赎圣年闭幕时向罗马圣殿听告解司铎谈话。

(171)  若八11。

(172)  参铎三4。

(173)  参特里腾公会议第十四会期「论忏悔圣事」一章及一条。

(174)  「教会宪章」11。

(175)  同○注。

(176)  参「礼仪宪章」72。

(177)  参「告解礼典」(一九七四年)。

(178)  同○注第六章。

(179)  参路五31:「健康的人不需医生,而是病人」结语「我来是为召罪人悔改」;路九2:「祂派他们去宣讲天国并治好病人」。假如我们比较依撒意亚先知书所指上主的仆人,基督治病的形象有新的动人的因素,上主的仆人「所背负的是我们的疾苦,担负的是我们的疼痛」而且「因他的创伤,我们得到了痊愈」(依五三4等)。

(180)  圣奥思定「讲道」82,8。

(181)  圣奥思定「讲道」352,3,8-9。

(182)  参「告解礼典」6C。

(183)  即使外邦人也承认「常」存在「神定」的道德律,而且刻划在人心深处,如亚里斯多德及少福格来斯等。

(184)  一九八四年三月十四日教宗在公开接见群众时所谈有关良心的角色。

(185)  参特里腾公会议第十四会期「论忏悔圣事」第四章「论痛悔」。

(186)  「告解礼典」6C。

(187)  参咏51(50)12。

(188)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九日教宗在公开接见时,谈到忏悔的基本思想。圣教法典第九六四条二及三项,有关听告解的地方和告解亭。

(189)  教宗于一九八四年三月七日公开接见群众时谈此问题。

(190)  参创四7 15。

(191)  参撒下十二。

(192)  参路十五17-21。

(193)  参「司铎」法令18。

(194)  「告解礼典」7b。

(195)  参「告解礼典」17。

(196)  圣教法典九六一-九六三条。

(197)  参则十八23。

(198)  参依四十二3;玛十二20。

(199)  参「家庭团体」通谕84。

(200)  参佰前一1;三8。

(201)  伯前三9 13。

(202)  伯前三8 9 13。

(203)  伯前三17。

(204)  圣心祷文,若壹二2;弗二14;罗三25;五11。

(205)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七日教宗公开接见群众时谈话。

(206)  一九八四年一月四日教宗公开接见群众时谈话。

(207)  参罗一5;十六26。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