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第六编 现代教会历史 |
第六章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会 |
前言: 国家主义、理性主义、自然神教、启蒙运动等,虽然受教会谴责,但仍在欧洲盛行,最后在1789年导致了法国大革命,这不仅是一次社会革命和宗教改革,而是从根本上、思想上消灭旧的制度。且不仅在法国也影响到普鲁士、意大利、荷兰等国家。这是世界历史上具有决定性的事件,因此有人主张把中世纪延续至法国大革命,以法大革命为中古和现代的分界点。因为正当欧洲发生变革时整个美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开始从欧洲得到政治的自由,欧洲的历史扩大成为世界历史,原君主制成为民主制。 政治与社会革命虽然不是针对教会,但教会作为社会团体,难免不受冲击,法大革命不单影响了法国教会,也给普世教会较大的冲击。 一、法国大革命的原因: 1、法国的三个阶级:当时的法国等级制度非常森严,人一出生就分等级。神职界、贵族和平民、平民受到上两级的压迫。神职也分两种:高级与低级,贫富悬殊,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国家主义(法兰西主义)的影响:国家主权高于一切,1776年美国成立民主(国会)制度影响法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3、哲学家们的唯理主义、自由思想和平等观念。 二、特权的取消: 由于英法战争,所以财政产生困难。路易十六在1789年5月5日召开“阶级大会”,低级的神职人员与平民认为大会不公平,遂联合起来要求召开“国民大会”每个国民都可参加选举。1789年8月召开“国民会议”在大会上发表《人权宣言》,人民至上。一律平等、言论自由、宗教宽容、取消自出生以来享有的一切特权。这是法国政治革命的第一阶段。 1789年11月宣布没收教会所有不动产、教会和神职的费用由政府供给、停止向罗马纳税、减少或解散隐修院。1790年10月国民大会颁布了“对神职阶的律法”通过这律法,使得教会完全掌握在政府手里。共有以下八条: 1、废除什一税。 2、没收教会财产。 3、终止世俗对修会独身的确认(意即取消独身的特权)。 4、推崇法兰西主义,使教会国家化。 5、重新划分(134个)教区和堂区,为与国家行政区域保持一致。 6、主教与神父由民主选举,剥夺主教的社会权利。公民有权选择自己的主教和神父,工资由国家支付为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仆人。 7、承认教宗是教会的最高首领。教友在信仰方面服从教宗的领导,教宗不可干涉法国的内部行政事务,和主教的选举。 8、所有的主教神父必须宣誓,遵守以上的法律,违反者须受到斥销职务、充军、死亡等处罚。 要使“对神职界的立法”得以通过,有二个方法。一是教宗承认二是法国主教们同意。国民议会向教宗请示,教宗比约六世于1791年10月10日作出决定:谴责此规定,禁止神职人员宣誓,否则开除教籍。对已宣誓的神职处以停职、国王或权贵认命的主教圣职无效。当时法国134位主教只有4位主教宣誓、10万神父中有3万5千宣誓。故神职界分为两大派:宣誓的与不宣誓的。法国教会也一分为二:政府教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并宣誓效忠“八个法令”的神职人员所领导;非政府教会由忠于罗马教宗的神职人员所领导。 非政府教会的处境:神职首先被赶出教堂,被看作是反革命分子逮捕、充军。1792年5月26日国民议会颁布所有非政府神职人员如遭到20个公民的反对,就将其驱逐出境,先后共有4万多神父被迫离开了堂区,到处躲藏或流放。国民大会又对充军后又回来的神父、主教一旦发现就处以死刑,有120位之多被处死。 政府教会的待遇:起初待遇不错,不久双方发生冲突革命党人认为神职人员革新不够彻底,因为他们仍忠于路易十六。故对他们进行打击。 政府采取一系列企图联消灭基督宗教的措施。1793年10月7日取消额我略日历、取消教会的节日。把一周改为10天、规定1792年9月22日为纪元的开始以取代耶稣降生的日子;关闭所有的教堂,以理智宗教代替基督宗教;强迫神职人员结婚。先后有4000人结婚,但动机不一(权宜之计,暂且与佣人结婚以等待正常日子的来临;以动乱为借口而达到渴望已久的婚姻生活;以独身为纪律为自己辩护)不愿放弃圣愿的神职被迫逃亡。 三、拿破仑与教会: 拿破仑是一名革命党青年军官,在1799年掌握政权,他英勇善战,认为大革命对教会冲击太大,使国民与政府之间关系紧张、并且消灭教会不可能,必须重整法国教会,恢复与罗马的关系,1801年与比约七世签订了“政教协约”。 1、《政教协约》内容如下;给予教会信仰自由。A、保证天主教会是法国大部份人信仰的宗教。B、教会的教导不受国家的干涉。C、法国政府有提名或认命主教的权利,但由教宗赋予神权。D、教会放弃在大革命中被没收的财产,作为补偿,给予神职人员合理的工资。E、原134个教区重新划分为60个教区,所有教区主教无论是否发过誓都应向教宗辞职。F、所有神职人员宣誓遵守以上几条。教宗比约七世在此协议上签字,对此法国教会经过了12年的迫害后,恢复了自由。 2、“组织条文”:拿破仑因对教会不能完全控制,不甘心为减少教宗对法国教的影响,故在原六条后又加上77 条条款规定:A、教宗的通告必须得到法国政府批准后才可生效实行。B、取消教会法庭以政府法庭代替。C、在修院里教授法兰西主义条文。教宗比约七世对此表示反对,但由于法国强大,又无可奈何。 3、加冕:1084年拿破仑被拥立为法皇帝,他要仿效查理曼大帝和其它罗马皇帝们要求教宗为他加冕,可不同的是他不愿去罗马而要求教宗到巴黎为他加冕,许多枢机主教反对,但教宗为保持和平的状态,故在1804年在巴黎为其加冕。 4、拿破仑同教会破裂 由于英法交战,拿破仑为封锁英国禁止其他国家同英国来往,关闭所有港口,并要求教宗也同样如此,断绝与英国的来往,被教宗拒绝。拿破仑不高兴,故在1808年战领意大利罗马。将教宗掠到法国六年之久,到1814年俄国、普鲁士、西班牙、英联合起来向法国宣战,拿破仑被击败,宣布退位,教宗才被释放回国。拿破仑被充军至2000里以外的圣赫伦纳岛。于1821年5月去世。拿生前有一名言“世间只有二种权力,精神和武力,但最终精神将战胜武力” 1814年欧洲各国召开维也纳会议。结束了欧洲长达30年的战争。重新恢复了和平,此会议主要谴责了法国大革命,重新恢复了社会的秩序,再次肯定教宗和教宗国的地位。 四、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历经25年。给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是深远的,从此以后欧洲各国再也不能以宗教为基础而结成联盟了。它在法国教会和普世教会之间造成了极大的裂痕。它虽未实行使基督教世俗化的目的,但它造成的反神职思想,给世人留下了永久的标记,它使教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失去控制,世俗主义精神疯狂漫延。世俗婚姻、离婚、世俗教育便是其重要表现。它不但对法国也对德国、奥地利、西班牙、荷兰等国造成很大影响。许多教会财产和隐修院被没收,教友被誓反教人所控制(尤其在荷兰和德国)、学校和神职人员因受到政府控制而失去了行动的自由。 但大革命对教会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一面:它使教会变得贫穷。使神职人员能更好的传福音。由于对神职人员的迫害故使成千上万的神职跑到了美国,对美国教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 附录:美国教会 一、美国教会的发展: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许多耶稣会士进入美洲,但主要是南美,影响不大; 1562年天主教在美国建立第一个教友团体即圣奥斯定堂区。之后耶稣会、方济会、多明我会纷纷到美洲传教;17世纪上半期大批英国清教徒及基督徒大量移民到美国。 1776年美国独立,并宣布宗教信仰自由,绝对政教分离。 1789年美国成立圣统制,第一位主教巴的摩尔——若望、贾劳。 1791年法国大革命,神职逃到美国,苏比斯会士在巴的摩尔建立美国第一个修院——圣母修院。 1808年在纽约、波斯顿、费城、巴特摩尔的教友发展很快,并先后成为总主教区。 从1820年的25万到1890年的1000万,如今有6400万,归化的印第安人和英国人不多,主要都是移民:爱尔兰人、意大利人、法国人、德国人、波兰人。 二、美国教会的挑战 1、 外部:新教的挑战,他们对教会进行一系列攻击、反对罗马教宗运动、奴隶问题。 2、 内部:种族歧视、不同国家的移民和不同国家神职的不和、委托机构主义。 “委托机构主义”是完全由教友组成的机构,他们有独立的精神,不但要求管理堂区的行政和经济而且还要有选择和罢免本堂神父的权力,主教和宗座代牧无权过问此事。(中国的民管小组?)比约七纪严历遣责了此主义,50年之后这种思想消失。 “波兰国家天主教会”是一裂教组织。1904年成立。拒绝接受教宗不能错误性,主张按各人的良心自由解释圣经。现有71个堂区。8万4千教徒。 三、美国天主教的教育: 1954年天主教有小学9279座、中学2296座、大学224座、修院294座。 1884年美国主教团第三次会议,制定了关于建立堂区学校的规定: “从今后,每个堂区须在二年内建立学位。除非特殊情况经主教批准方可推迟。天主教的父母有责任将子女送到堂区学校读书,除非孩子在家受家教或在其它教会学校读书。以确保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所有信徒应尽所能帮助天主教的堂区学校,否则严重失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