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R 部

仁慈


 

 

réncí

MERCY

参阅: 604 41天主的属性 247和好圣事

()概念说明:仁慈mercy包括关怀别人,甘心情愿尽力甚至做最大的牺牲,以减轻别人的痛苦,随时宽恕人,并渴望帮助人。此词不能只从字源上去瞭解,而应在旧约及新约圣经的上下文中瞭解其真谛。

()圣经上仁慈概念共有三个层次:最先应用在天主和耶稣(天主仁慈的降生)身上,表达天主对罪人的宽恕;此仁慈是主动的、永久不变的、自由的,远胜过人类的期待;其次是指信友施行仁慈来回报天主的仁慈;最后则指信友之间彼此必须以仁慈相对待。

(1)     在旧约中,有三个希伯来字根常译为仁慈。

1) Hesed含意甚广,有「彼此依赖之爱」的意味;此字刻划出存于雅威和子民间牢不可解的盟约(出廿6),总是应用在天主和人类双方的行动上,且都是双向的,又是永久不变的(依五四8)

2) Rahamim或动词raham,此字与母胎(rehem)有关,原表示父母对子女的亲情(欧二6),及同胞兄弟之手足情(亚一11),却常用以描述雅威对以色列的母爱(耶卅一20)或父爱(依六三1516);此仁慈使雅威宽恕祂的子女。

3) Henhanan及其引申字;此字原含令人喜爱之意,即恩惠或宠爱。此恩宠是白白赏赐的,并不要求对方的任何代价;它全在于给予者的好意,如梅瑟寻求天主的恩惠(出卅四9),此恩惠甚至赏给外邦人(纳四2)。简言之,天主与以色列立约而称为仁慈,故说「雅威是慈悲(rah)宽仁(hann)的天主,缓于发怒,富于慈爱(hesed)忠诚」。仁慈一词的特性为:双方在盟约下彼此皆仁慈相待,而这全是主动的、自由的,且长久不变的。

(2)     新约承袭了旧约的仁慈概念,并有所发展。毕竟新约的希腊字与旧约三个希伯来字不全吻合:

1) Eleos及其相关字,此字与hesed最相近,其动词常出现在病患求耶稣治病(路十八3839)的情节上;怜悯人的,必得怜悯(玛五7);此仁慈也提供给外邦人(罗九1518)Eleos的最高峰是在耶稣身上所带来的救恩(弗二45)。此外,也引申出eleemosyne施舍(玛六14)一词。

2) Oiktirmos较少用,意义和同情、忧虑有关,而保有旧约那种父母爱的意味,故称天主为仁慈的父(格后一3)。此字也含有要求基督徒对天主的仁慈做相互性的答覆;从路六36引用肋十九2时,改成「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便可看出,此金句成为日后发展仁慈概念的依据。

3) Splanchna及其引申字,此种仁慈近似旧约的rahamimraham。对观福音将其动词只用在耶稣(谷六34)或比喻里的主角身上(浪子的父亲:路十五20;慈善的撒玛黎雅人:路十33)。其他新约著作则用其名词来描写基督徒之间的爱(格后二六1213),甚至视在逃的奴隶为弟兄(费十二20);此种仁慈皆因效法基督才做得到(斐二1)

()上述圣经中的仁慈概念,在初期教会中继续发挥着,如教宗克雷孟一世(Clement I, 92-101)在他的书信中劝诫格林多信友实行仁慈。中世纪圣多玛斯(Thomas Aquinas, 1225-1274)在其《神学大全》中把仁慈看成仁爱的一种特质。再者,教会传统上则清楚列出两大类十四种仁慈的实际行动(works of mercy)1)形哀矜:饥者食之,渴者饮之,裸者衣之,收留行旅,看顾病人,解放囚犯,埋葬死者等七种。2)神哀矜:劝戒恶者,启蒙愚者,开导惑者,安慰忧者,忍耐误者,宽恕侮者,为生者死者祈祷等七种。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John Paul II, 1978- )在《富于仁慈的天主》通谕(1980) 中很具整体性地描绘仁慈于救恩历史上(至今日)的意思。

()在神学观点上,天主的仁慈是天主正义的流露,因为仁慈是天主对待罪人的实际态度,而人类只能在历史中经验到这态度。当天主在历史中显示仁慈时,不但未破坏其正义,反因转化罪人为义人,而显出其正义的全貌(S.Th. I, q.21, a.3)。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满足受造物本性的需要是创造者天主正义的行为;若超过了本性的需要,则是天主仁慈的行为。再者,天主的仁慈也反映了天主的绝对完美,祂将完美通传给万物,以消灭不幸和痛苦;而这正是天主仁慈的主要一面,同时显出了天主的全能。至于「人类的仁慈」并非把自己本有的给别人,而只是将自己所接受的给予别人而已;此仁慈是将别人的不幸和痛苦看成自己的,即所谓人饥己饥,人溺己溺(格前九22;格后十一29)

编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