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W 部

未来


 

 

wèilái

FUTURE

参阅: 230来生 90末世论 665历史 210希望 351时间

()概念说明:未来future一词,在本质上与过去和现在不能分开,所以「过去─ 现在─ 未来」包含了一切实有的存在。人面对个人的、人类的及宇宙的将来,内心有怕惧,也有希望,但却无法完全把握得住。人就是走在这不安全的恐惧以及可资发展的希望中。在古代民族的宗教观里,总是把将来的境界置于人类的开始,那时是黄金时代,正如创一至二章所描述的一般。「未来」真是人类一大问题,即使是倡导神爱世人的宗教观中,面对着未来仍不免有些惶恐。在比较圆周性的世界观中,所谓未来,就是归根于原有的状况;而在直线式的历史观中,未来也多是指时间的结束。现今人类日渐体验到发展的限度,因此越来越觉得它处于世代的转捩点上。人类已经无法如同过去一般的发展,也有更多的人觉得未来必有很多方面的变化。当人发展出电子和核能时,令人有着不可想像的恐惧;人面对细胞基因的研究,已感受到对世界的未来的震撼;很多人也认为国际间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制度,实在不符合整体人类发展的现象,所以在这些需求之下,未来学深受欢迎。

()圣经是以信仰及希望的基础来探讨未来,且认为未来是天主许给人的空间。本文由旧约和新约二方面来探讨:

(1)     旧约:旧约指出雅威( 505)是祂子民的希望(耶十七3),雅威曾启示自己的名字说:「我是自有者」(我在这里,我与你们同在) (出三14)。按现代圣经诠释学的研究,雅威是以非形上学的定义(如:自有者)来启示自己,然而祂答覆了以民渴求解放的心愿,为此以民的希望就建立在雅威藉先知所赐予的许诺上。以民认为过去和未来间的连系就是雅威那忠信的爱。亚巴郎与晚期的先知们都是旧约宗教信仰未来向度的记号。

(2)     新约:新约里耶稣基督是未来的中心。对观福音传统上是以天国表达未来的向度( 38)。自历史中纳匝肋人耶稣起,天国已展现于人间,但它要在基督再度来临时才圆满地到来( 435)。基督徒在这世界上「已经」体验到在基督内的新生命,然而也期待着「尚未」发生的基督的来临,因而以谨慎之心来准备(谷十三13)。保禄以亚巴郎作为基督徒未来的记号,同时又加上基督向度(罗四1622;迦三614;希十一819)。因为耶稣基督是死者的初果(格前十五20),我们相信领过洗礼及圣神的人也要复活(迦五5;罗十五13)。所以为保禄而言,未来是在基督身上。默示文学( 668)描写未来是圆满救恩的情况,其中包含整个宇宙的境界(默廿一)

综合言之,整部圣经所描述的未来全建立在雅威及基督身上,人藉着圣神而能体会到「在没有希望中存有希望」。为此,基督徒靠着这种信仰,去改变世界以及预备天主要带来的未来,即帮助天主在未来中要完成的工作。

()教会传统中曾有一些思想,如:万有复兴( 586)、千年说( 26)、乌托邦( 363)等清楚地表示出对未来所怀的希望。教会训导当局虽曾间接地反对了一些错误的思想,但却没有对未来提出具体的论点。

()基督宗教的思想家面对近代无神论的人文主义、不可知论的虚无主义、经验主义、共产主义等所强调的宇宙内的未来思想,更加发挥出超越此世的未来向度:

(1)     前东德哲学家布洛霍(E. Bloch, 1885-1977)写了一部论希望的哲学著作(这是在无神主义氛围中谈论希望的哲学著作)。他认为人是有缺点的存有物,努力在寻找一个空间。人不喜欢一切事物都已预定妥善,反而渴望人有自由的空间可供人向前行进,以投射自己未来的梦。人就在此自我反省中,把未来提前至现在。在他的理想中,他看到他所期望的未来。人具有这种能力,也尽力面对在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2)     在布洛霍希望思想的背景上,莫特曼(J. Moltmann, 1926- )继续研究基督徒的「希望神学」。他将圣经中描述的天主当做超越一切想像的奥秘,祂改变了一切,祂许诺完全新的事物,也给倾向超越境界的人类打开了无限的空间。

()「未来神学」要面对今日的一些问题:

(1)     从知识而言,「未来神学」要说明它如何能合理负责且有证据的讲论未来的事:没有现在,就没有未来。换言之,应从现在所体验的事来讲未来的事,否则就毫无根据。从现在去论未来这种思路应该帮助人真正的准备自己以接受未来,也帮助人实现理想,若不如此,必使未来完全落空(拉内K. Rahner, 1904-1984)

(2)     从社会面而言,应把基督宗教从过份的个人主义中解放出来,使之进入整个社会大团体中。也应把正统信仰( 91)和正统实践( 92)二者予以整合。换言之,基督信仰应帮助基督徒对未来怀着末世性的肯定意念,也帮助基督徒入世,使信仰真理在具体的环境中得以实现。基督徒在此世的奋斗中,更加肯定未来所具有的希望,如此,基督徒即可具有影响现今社会的能力。

(3)     在「已经」和「尚未」的张力中,我们可以看到末世的保留性,即是说基督徒不会迷失在所努力的历史中,也不会将此世当作未来圆满的境界。也因着末世的保留性,基督徒才不致失望。如果人真正接受信仰,那么必可在其信仰中体验到希望和力量,并以此促使他进步,也促进人类得以获得解放。

(4)     未来学曾向基督神学提出一些质疑:如何将基督神学中的未来思想和凭靠一般哲学反省所发挥出来的未来学思想相互整合?基督神学应该面对时代,分析与分辨时代讯号,了解人的自由及软弱、人对大自然的责任、以及个人良心的标准,以便对所处时代提出特别的贡献。如此,则可发挥未来学中的超越(包括天主在内)的向度。这个世纪自石油危机以来,又面对环保危机、核能战争,也有恐怖的饥荒和人口膨胀等问题,人类早已将乐观主义中的未来放在一边。而在此面对未来的震撼中,神学应提出对人类整体的未来有所俾益的观念,指导人类开始学习去度简朴的生活。神学也应指出人类的努力所具有的意义,更该以生活的天主为基础而保护人的尊严。基督徒「未来神学」主张未来的世界必定以人为中心,但人必须和其他受造物和平共存,共同组成一和谐美好的世界。

参考书目:

项退结,《迈向未来的哲学思考》,台北:现代学苑月刊社,1972

Benz, E.   Evolution and Christian Hope:  Man's Concept of the Future from the Early Fathers to Teilhard de Chardin. New York: Doubleday, 1966.

Cauthen, K. Science, Secularization, and God: Toward a Theology of the Future. New York: Abingdon Press. 1969.

Finkenzeller, J.  "Zukunft." Beinert. 567-569.

Moltmann, J. The Future of Creation.  London:  SCM Press, 1979.

Rahner K.  "Marxist Utopia and the Christian Future of Man."   TI,  vol. 6. 59-68.

Rahner, K. Zur Theologie der Zukunft. Muenchen, 1971.

Sauter, G.   Zukunft und Verheissung: Das Problem der Zukunft in der gegenwaertigen theologischen und philosophischen Diskussion.   Zuerich, 1973.

谷寒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