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N 部

尼西亚第一届大公会议


 

 

níxīyà dìyījiè dàgōnghuìyì

COUNCIL OF NICAEA I

参阅: 412教会史 45天主圣三 223亚略主义 22大公会议 418教会训导权 426教会权威   

()尼西亚第一届大公会议是基督宗教历史中所举行的第一届大公会议,由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I, 324-337)召开,325619日至825在尼西亚举行。

()会议背景:

324年,君士坦丁大帝登上了东帝国君王的保座。但他随即发现他的领土内正严重地遭受宗教论争的侵扰。论争主要是发生在亚历山大的神父亚略(Arius)和他的主教亚历山大之间。他们之间的分裂显然肇始于318年,当时主教亚历山大公开地斥责亚略,因为后者主张圣言不是与圣父共永恒的,相反,祂的存在有一个起点。亚略说:若非这样,信徒便有两个「不受生」的原则了。那末,假若圣言真的有一个开始,祂便不能与父具有同样的性体,祂必须如同其他受造物一样从无中受造出来。这样,祂便不能被称为真正的天主之子,最多只能算是天主的嗣子而已。如此一来,圣言即便是第一个也是最完美的受造物,祂也同其他受造物一样会改变,会犯罪。但祂却的确救赎了人类,不过,这只是由于祂绝对地忠于天主的恩宠的原故。此外亚略也似乎否认降生的圣言拥有人性的灵魂。这种理论在亚略的师傅,安提约基的路齐安(Lucian of Antioch, 240-312)的作品中可以找到。

由于亚略不肯改变他的立场,他必须出席一个由主教亚历山大召开的会议(320),会议约有一百位来自埃及和利比亚的主教参加。会议绝罚了亚略和他的追随者。会议后,主教亚历山大如常地以会议的名义函告其他有名的主教,解释并斥责亚略的错误,告诉他们亚略已经遭受绝罚,希望他们不再与他相通。这些信件根据若望福音第一章肯定了圣言与圣父共永恒,他是真天主,是天主的独生子。

亚略被逐出亚历山大之后,便来到Coelesyria与他的同道会合(其中着名者有提洛的保林纽斯Paulinus of Trier, +358)。凯撒勒雅的安瑟伯(Eusebius of Caesarea, 265-339)很友善地欢迎他,尼高米弟亚(Nicomedia)的主教安瑟伯(Eusebius of Nicomedia, +342)也给予他绝对的支持。由于他的支持者日增,他乃举行一个会议;会中也发函攻击亚历山大。这种情况在李西尼(Licinius, 308-324)迫害基督徒时(321-324)仍然持续不断;到了君士坦丁打败李西尼之后,宗教冲突便成了他最关心的事情。

君士坦丁即位后,感到自己有责任平息这场困扰着帝国内政教统一的纷争。他曾分别去信给亚历山大和亚略,要求他们停止争论;但这些皇帝的谕令都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及至另一次在安提约基举行的会议(324)仍然无法达成所希望的统一,君王乃决定邀请帝国内最重要的主教来,以一场公会议的方式解决问题。此外,他也希望这届会议能拟定一个全国性的复活庆日(当时国境内还没有统一的复活庆日)

()大公会议的召开:

大公会议在尼西亚君士坦丁的王宫内举行,约有三百位主教出席;历史文献所指出的「318」位大概是象征性的数字(参创十四14);他们大都来自帝国的东部。会议由皇帝的顾问主教荷西禄(Ossius of Cordoba, 256-357)及教宗圣西尔一世(Silvester I, 314-335)的代表未图(Vitus)及文森略(Vincentius)一同任主席。至少在开始的时候,君士坦丁还亲任会议的荣誉主席,甚至出面调停,请双方保持和平的讨论。

()信理的定断:

信理问题是大公会议的首要事项。当亚略主义的主教们所提出的一套信仰格式被否决之后,凯撒勒雅的安瑟伯乃提出在他教会内沿用的洗礼信经,立刻嬴得在场人士的一致赞成。但是大部分主教仍想增加几点条文,好能更清晰明白地惩斥亚略的错误。第一句增加的是:「由父的性体所生(genitus) 直接相反亚略所肯定的:圣子并非来自圣父的性体,而是如同其他受造物一样出自圣父的意愿。第二句增加「受生而非受造(nonfactus)」─ 相反亚略所说圣子是由父所造的理论。第三句增加「与父同一性体(homoousios)」─ 这句话是整段信经中最重要的一句,也是导至会议后数十年来分裂的关键。

《尼西亚信经》是教会中第一则定断信理,一向都被视为正统信仰的杰作。差不多所有用语都来自圣经,再加上某些源自哲学的词汇。圣经的意义在圣传的光照下明晰起来了,圣子的神性正式得到定断(DS 125)

()复活庆日的问题及其他教会法:

关于复活庆日的问题,与会的教长规定:1)所有基督徒都该在同一日上庆祝。2)不该随从犹太的习俗。3)按照西方、埃及和其他教会的习俗举行,即是在春分后第一次月圆之后的星期日举行。

尼西亚大公会议还公布了二十项有关纪律的教会法。其中第4号规定主教必须由该区内所有其他主教所覆手祝圣按立(若不能全部出席,至少须由三位主教按立);第5号规定地区会议每年须举行两次;第6和第7号重申东方教会在传统上的特权。

亚历山大主教的职权范围包括埃及、利比亚及五城区(Pentapolis)。宗主教的权限及于整个区域内的所有总主教区(metropolitan)

此外还有一些教会规定是有关某些特殊的圣职人员的按立的,如按立太监、或那些在宗教迫害期间曾经否认信仰的人等。教会法第13号重申古代给予临终的悔罪人士送圣体的习俗(DS 129);另外第18和第19号规定接纳异端人士的标准。

()大公会议的结果:

表面上尼西亚大公会议的规定为大部分主教所接受;只有两位主教(Secundus of Ptolemais Theonas of Marmarica)拒绝在信经上签名;他们和亚略一起被充军。但是,实质上,许多亚略的朋友对尼西亚的信理并不满意,他们只是碍于皇帝的颜面敢怒而不敢言罢了。他们转而攻击那些在尼西亚会议上比较具影响力的代表,利用政治策略除掉他们,其中亚大纳削和安提约基的优斯达希斯(Eustathius of Antioch, +337)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充军异乡的。

尼西亚大公会议对亚略主义的判断是清楚而确定的。虽然如此,它却导致东帝国日后严重的分裂;而主要的争执还是在「同一性体」这个词上。由于未能达成真正的协议,争论一再发生;381年,君士坦丁堡第一届大公会议主要便是为了解决尼西亚会议的余波而召开的。

编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