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T 部

同性同体


同性同体

tóngxìng tóngtǐ

HOMOOUSIOS

参阅: 45天主圣三 100本质 641实体 223亚略主义 127尼西亚第一届大公会议 215君士坦丁堡第二届大公会议

()概念说明:

(1)     同性同体homoousios是希腊文的形容词,在圣经中并没有出现过,首先出现于尼西亚大公会议(325)之中。此次大公会议是在亚略异端的威胁中,教会召开的第一届大公会议。在此次大公会议中,教会首次用homo-ousios来表达圣父和圣子的同性同体的事实。这是教会第一次运用哲学和形上学的概念(实体ousiasubstance),来维护传统的信仰。这种方法打破了三百多年来,教会以圣经的拟人法,来宣扬启示信仰的习惯。

(2)     Homo」在希腊原文中有两个意义:第一个意义是「相同」或「相似」(homoios, specific);第二个意义是「一个」(numeric)。而ousia原来的意义为位格、自立体;但是尼西亚大公会议时,已经相当清楚的表示为性体或实体的意思。而此二字放在一起时所表达出来的概念,则可能会产生出两种意义:第一个意义是类似方面的一致性(specific identity),即相同性体之意;第二个意义是数字方面的一致性(numeric identity),即是一个性体之意。

天主父与天主子是「同体」的。大公会议曾说:「耶稣基督是出自天主的天主,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天主的真天主」(DS 125);意思是基督和父是「同体」(homo-ousios) 的。

()历史演变与发展:

(1)     尼西亚大公会议与此字的出现,是由于当时所出现的异端,尤其是亚略异端。亚略派的异端开始于亚历山大司铎亚略(Arius, +336)。他约在312年担任亚历山大里亚某堂区的本堂司铎。他深深地受到犹太思想家斐罗(Philo, 公元前13-公元后50)的影响。斐罗认为Logos ()是第一个受造物,是「天地人」间的中介。这一派异端影响到教会内对于父、子关系上的神学反省。亚略是以诺斯派的神观,以及新约中拟人的说法,作为整个思想背景。在圣三的神学上,他们特别反省两个问题:1)是论及救恩中的启示工程的可能性。2)在救恩工程中基督和父的存在关系。亚略说:「我们朝拜祂,并不是因为祂是天主,而是因为祂在一切受造之上。」很明显的,这思想否定了基督真正在天主的平面上,结果基督所给与的救援,也失掉真正的神性的价值。

(2)     此外又有马西翁(Marcion, 85-160)和华伦底奴斯(Valentinus, 二世纪),第二世纪诺斯派( 673) 的代表人物,主张耶稣基督和圣神,与创造者天主不同体,也不同性。因此便有尼西亚大公会议的召开,当时讨论的中心问题便是耶稣基督的天主性。其中的重要人物有亚大纳修(Athanasius, 295-373)等;大公会议很清楚的说明,天主子是由父所生的,因此与父同体;父藉着子创造万物。

(3)     尼亚西大公会议的神长们,清楚的肯定父、子有相同一致的性体。但是由于前面所提到的,homo-ousia这个名词有两方面的意义,而且当时在教会内,有一些人本来就反对天主子与天主父是同等的,尤其反对父与子具有同一实体的性质。所以他们就在homo-ousia这个字上讨论,有人采用第一个意义,即「相同」的字义,却不接受第二个意义(「一个」),也有人反对以ousia表达父子的关系。

(4)     所以教会内,就产生了以下四个派别:

1) Homo-ousians (同性同体派)

2) Homoi-ousians (本体相似派)

3) Homoians (相似派)

4) An-homoians (亚略派)

前两者接受使用ousia,后两者则否。而四派中只有同性同体派,保持了教会的正统道理。这方面的争论直到第二届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553)才完全定断同性同体的数字方面的一致性(DS 421)

谷寒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