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Y 部

印度教


印度教

yìndùjiào

HINDUISM

参阅: 266宗教哲学 278宗教现象学 240非基督宗教 168自然宗教 473启示宗教

()概念说明:印度教Hinduism一词含义广泛而模糊。它不是一个一致而有系统的宗教信仰整体,而是复合地涵盖着在印度河流域及印度斯坦次大陆上许许多多不同的信仰团体,以及各种各样的祭拜仪式。虽然如此,还是可以指出两点印度正统的记号:接受吠陀(Veda)为印度之启示圣典,及参与印度的社会结构。另一方面,虽然相信轮回在印度教中相当普遍,它却不属上述分辨性的记号,因为印度神学从相信绝对神到无神论都有。

()约公元前二千年,印欧语族的人(雅利安人Aryans)从西北方入侵印度;雅利安人及印度原始的二种文化和宗教的会合产生了印度教。大量的诗歌流传下来,最初是口传,最后才有笔录,年期很难确定,保守估计约从公元前1400年到800年;分四卷,内含祭祀性的、礼仪性的经典、咒文咒语等。吠陀后期,再加上《梵书》(Brahmanas),从这些再产生了《奥义书》(Upanisads, 公元前800)的宗教和哲学思想。所有这些作品共同组成印度的圣典:吠陀。

吠陀诗歌有多位神祇,但多神论的因素却为两种因素所冲淡。首先是单一神教(Henotheism)的倾向(即一个家祖敬拜一位神,但不否认其他神祇的存在),歌颂一位大神,而把其他神祇的描述词都归于该位大神;其次,诗歌中的多神都是称呼独一神祇(monotheism)的不同名字。

()印度教重祭礼。《奥义书》即在解释祭礼的内在含义:何谓梵(Brahman),隐含在祭礼中的神圣力量?《奥义书》称梵为支持整个宇宙的伟大力量,它是多元化的现象之下的单一原则。另一方面,宗教上重视默想的技巧及集中于自我,把大宇宙等同为小宇宙。

整个世界过程是一个祭献,而在宇宙中的神圣力量,也内藏于个人,对祭献礼的认识也等同为对自我的认识。如是,《奥义书》说:梵我不二,梵即是我,梵就是在我之内的永恒因素;因而,实现我与梵的合一就是印度教的最高目标。有神论的宗教(强调崇拜者与被崇拜的神之间的差异)在印度教中只居次要位置。

印度传统中最有名的宗教圣典:《博伽梵曲》(Bhagavad-Gita, 约公元前一百年),以故事的形式表达神的尊威和仁爱。它强调神的宽恕,虽未否认《奥义书》的梵的概念,却已把它放置于次要的位置。

《博伽梵曲》之后到香卡拉(Sankara, 公元第八世纪,700-750)的时期,佛教和耆那教双双活跃于印度。正统的思想在香卡拉,拉马奴佳(Ramanuja, 1055-1137)等人的努力下得到复活。

香卡拉还开展了所谓伏檀多(Vedanta)学派,主张梵我的绝对相等(非二元论advaita, non-dualism)是为印度教之中古复兴期。到了近代,由于英国的殖民主义及印度的独立运动,印度文化又经历了一次新的变革,产生一种新的、包容性的宗教观:它主张真理唯一,各种宗教其实都是为这唯一的真理提供途径。

()印度社会阶级制度壁垒分明,阶级是宗教和伦理责任的根据,只有上层阶级(僧侣、贵族、商人)有认识吠陀的权利。下层阶级包括工人及贱民,后者尤其排除在祭礼及教育之外。此外,在宗教上说,还有修行四阶段的法则。只有一个上层阶级的印度人可以修行:第一阶段是学生;第二阶段是家主;第三阶段离开家庭,住在森林中;第四个阶段,放弃一切责任,彻底脱离家庭家族,及任何营生或专门的职业,生活只在追求自由,以达到净化灵魂的目的。

()现代印度教有一些重要的宗教领袖,像:拉伊(Brahmin Rammohan Ray, 1772-1833),罗摩克里希纳(Ramakrishna, 1836-1886),摩诃黎希(Ramana Maharishi, 1879-1950),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斯里奥罗宾多 (Sri Aurobindo, 1872-1950),及甘地(Mahatma Gandhi, 1869-1948)

参考书目:

贾吉(Jurji),刘鹏辉译,《世界十大宗教》,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47-93

"Hinduism".   Encyclopedia Britanica, Macropedia.   vol. 8. Chicago: H. H. Benton, 1973-1974.  888-940.

Majumdar, R. C. ed.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Indian People.  10 vols., 1951-.

Renou, L.   The Nature of Hinduism.   1962.

Sarma, D. S.   Studies in the Renaissance of Hinduism in the 19th Century.   1944.

Zaehner, R. C.   Hinduism.   2nd ed., 1962.

─── ,   The Bhagavad-Gita.   1969.

编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