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D 部

多神论


多神论

duōshén lùn

POLYTHEISM

参阅: 143有神论 266宗教 269宗教史 278宗教现象学 126民间宗教

()概念说明:多神论polytheism一词,来自希腊文的「多」(polys)及「神」(theos),意即承认及崇拜多位神只。所以多神论是对「神」的信仰,非只信奉大能的,或超自然的存有物(如鬼,或先人的精神等等)。在用法上,多神论常与一神论相对,后者被人(主要是护教学家及十九世纪的文化进化论者)视作较高层次的信仰;而且现代科学界中的无神论者认为今日科学能够代替多神论。

()关于多神论的起源有两种主张:

(1)     历史上的理论多持进化思想的观点:多神论是精灵论(animism),或多鬼论(polydaemonism,或称shamanism)进化的结果。先民感觉到他们的生命往往系于许多无形的力量;当这些力量被视作个别的、非物质的存有物(例如逝去的先人的精神)的时候,便是多鬼论。多鬼论慢慢进化为多神论,再进化为一神论。今日,这种论调已不再获得普遍的支持了。

(2)     相反的观点就是「原始一神论」(德文Ur-monotheismus):一神论是人类最原始的信仰(亚当和他的后人显然是一神论者),而多鬼论和多神论则是人类从无罪的境况堕落退化的结果(从亚当诺厄,以及诺厄以后,人类败坏,多神论生成)。然后,信仰多神的人再次藉神的启示(或成熟的哲学反省)回归一神(亚巴郎的祖先可能信奉多神)

()多神论并非只有一种形式,希腊多神论不同于日本神道,也不同于马来宗教。然而,一些基本的特质却仍是可以追寻到的。在这方面,最令人惊讶的便是:多神论只出现在一些较进步有文字的文化中,如中国、印度、古代近东、希腊、罗马等;偶而在一些没文字的文化中也发现它的踪迹(如中美和南美被征服前的宗教)。通常这些文化都有着较进步的耕种方式,它们的经济能够产生充裕的物资,以致人和大自然之间有了一段距离;结果就是分工、社会阶层和政治结构的复杂化。这些都成了孕育多神论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在这背景下,人面对宇宙,是如此紧密相连,却又非缠绕不清,这是一种与大自然及与神距离的感觉。这些神虽非全能,却是大能的,位格的,非物质的,他们或由于自动,或成为人类呼求的对象,而介入人类的事件之中。

多神论的神的特性就是不死不灭(但非永恒),这是祂与人主要不同的地方;然而这个不同却不是(如同一神论那样)创造者与受造物之间的不同,而只是在能力及恒久性上的差异。再者,这些神仍然有祂的来源及历史(圣经中的一神论的神造历史,祂本身却没有历史,创十二13;出三710;申六413;列上十八2139;依四十1126;四一2129);他们的历史是神话的主要题目,其中还包括其家庭关系、爱情故事、后裔等等的记载。此外,这些神是位格的,因此也是可以当作交谈的对象。

神的秩序往往是人的秩序之反映。多神论的神界更分化,更有结构,有时甚至层次分明,因为人的世界是如此。因为人的世界是如此复杂多样,神也有许多,甚至还很专门化,因而有个别地方、城市、国家、家庭的神;也有特别职掌的神,如疾病之神、丰收之神、雨神、猎神等等。这许许多多的神必然地产生了统序,较重要的神有名有姓,较不重要的却成了无名之辈。在罗马,人甚至还以「径启者」的方式祈祷,或者以「贵神只」来作开场白。

不容忽略的一件事就是:多神论的消失(也许是一神论「革命」的结果)。事实上,除了某些东亚宗教外,多神论在宗教舞台上已不多见了。当代哲学讨论主要是集中在一神论和无神论之间。多神论只被视作宗教历史上的一项重要现象(或阶段),却很难再被成为生活的选择了。

编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