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D 部

多玛斯学派


多玛斯学派

duōmǎsī xuépài

THOMISM

参阅: 20士林学派 221亚里斯多德主义 19士林神学 148存有论 194形上学

()概念说明:多玛斯学派通常指以多玛斯(Thomas Aquinas, 1225-1274)学说为基础的哲学、神学体系和学派。由于起初多玛斯为对抗十三世纪的奥斯定主义(Augustinianism)( 601)和拉丁的亚威洛哀主义(Averroism)而综合了亚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和天主教的思想。从十三世纪到二十世纪,许许多多此类的神哲学运动,试图系统地去理解、发挥多玛斯的思想和精神,并应用在各时代的问题和需要上。因为不同时代,不同的哲人所关心的问题彼此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到十六世纪,各修会着名神哲学家为护卫天主教思想而采用多玛斯思想,使此思想得以复兴;十九世纪受教宗良十三世(Leo XIII, 1878-1903)及其继位者的鼓励,以多玛斯的智慧与严谨的哲学分析面对现代错误和社会秩序问题。此二度复兴称为新多玛斯主义(Neo-Thomism),有时亦称为新士林学派( 609)。广义的多玛斯主义指凡声称奉多玛斯的精神与基本原则的哲学或神学,如苏亚雷学派Suarezianism) ( 700);严格而论,多玛斯学派指避开折衷主义,涵盖正宗多玛斯的原则和结论,又符合多玛斯学派的思想主流的哲学和神学,如卡耶大努(Th. Cajetanus de Vio, 1469-1534)、巴搦(D. Bánez, 1528-1604)、玛里旦(J. Maritain, 1882-1973)等可为典型的代表。

()学说特征:

(1)     多玛斯学派明确划分本性与超性(超自然)(理智、哲学与信仰、神学的范围);虽然他们有严谨的哲学名着,主要贡献却在于神学思想,因他们与日后的多玛斯派都把哲学原则视为替神学服务的。

(2)     多玛斯学派的神学特征如下:

1)启示、恩宠、预选与荣福等皆属超性界;超性界不仅在程度,且在本质上都超越了本性的能力。

2)信仰与恩宠虽具超越性,可是信仰与理智、恩宠与本性并无矛盾。

3)理智虽可证明天主的存在与眷顾、灵魂的不死不灭和其他的信仰前提,但绝不能证明天主降生、预定、永生以及圣三奥迹等启示的真理。

4)人行善皆因天主的恩宠,人作恶乃出于他自已。因为人的本性可自由行动,天主不剥夺人的自由。

5)预定某些人得恩宠和荣福,是由于仁慈天主的自由恩赐;天主对被预选人的预知,全出于祂的自由选择,而非藉 「中间知识」(scientia media)或预知人对恩宠将如何反应而来。

6)圣言降生的首要目的是救赎堕落的人类;若亚当不犯罪,天主就不会降生成人了。

7)就与基督的苦难和死亡之相遇而言,圣事不只是信仰的象征,也是灵魂与教会获得恩宠的工具因;既然基督是圣事的真正施行者,故圣事具有「事效性」(ex opere operato)能产生救恩效果。

8)教会是信仰和圣事的唯一保管者;此身份与教义在圣神引导下的不断发展绝无矛盾。

9)永生主要在于面对面享见天主;真福的本质在于理智的直观,为达此境界,受造理智必须受「荣福之光」的提升。

10)圣母是救主的合作者,所以是一切圣宠的中保(mediatrix) ( 554)。但为维护救援的普遍性,多玛斯学派反对「圣母无染原罪」的说法,而认为她本来有原罪,但在产前或受孕后,或在她肉身与灵魂结合后就蒙赦免。

()简史:

(1)     多玛斯死后不久,他的著作学说已经吸引了不少人;此现象在道明会内更为明显。第一代的多玛斯学派思想家的学说彼此不一,有的以反省的注解来护卫多玛斯,有的主张修正、发挥多玛斯的学说。如此,多玛斯的思想特征在与对手争论中和1277年官方的谴责下突显出来:如存有与本质的区分、灵魂是身体的形式、感觉对理解的重要。由于被论争情势所逼,道明会当局维护多玛斯学说权威的态度日趋坚决;到1309年会内一切教导全依多玛斯学说而成;多玛斯的权威终于在1324年因他列入圣品而得以确保。

(2)     然而这种权威并未普及整个教会,仅遍行于道明会内;直到十五世纪中叶,义大利道明会内部新兴的注解家及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加上在教廷中多玛斯学派思想家的蔚起,情况才逐渐改观。十六世纪在西班牙的撒拉曼加(Salamanca)大学激起多玛斯学派的首度复兴;维多利亚(F. de Vitoria, 1486-1546)注解的多玛斯《神学大全》,促使「大全」取代通行的神学指导手册《格言录(Sentences);他开了西班牙多玛斯学派的先河。此后加诺(M. Cano, 1509-1560)、索多(D. Soto, 1494-1560)和巴搦等脱颖而出,重整该学派,并透过他们在特利腾大公会议(1545-1563)前后的影响力,促进多玛斯思想成为教会内最权威的传统。因此,该学派的术语和学说便日渐普及。

(3)     新创不久的耶稣会(1540)很快就加入注解多玛斯的行列,如多雷铎的方济(F. de Toledo, 1534-1596)和贝拉明(R. Bellarmine, 1542-1621)等。可是苏亚雷(F. Suárez, 1548-1619)却不能归入多玛斯学派;他的思想与该学派在士林学派中并驾齐驱。十七世纪的修会大抵走多玛斯思想路线;赤足的加尔默罗(Carmelites)在亚尔嘉拉(Alcala)和塞拉曼加二大学的合作研究推出的注解成了教科书,例如取材于《神学大全》的《神学课本》(Cursus theologicus, 16311712)和《伦理神学课本》(Cursus theologiae moralis, 1665-1724)。到了十八世纪,多玛斯学派遭受现代哲学、科学的冲击,元气大伤;但并未因此绝迹(在道明会内最明显)。十九世纪新多玛斯学派东山再起,影响迄今。

参考书目:

柯布登(F. C. Copleston),胡安德译,《多玛斯思想简介》,台南:闻道出版社,1974

Chesterton, G. K.   Saint Thomas Aquinas.   New York: Image Books, 1956.

Heer, Fr.   The Medieval World: Europe 1100-1350.  New York: New American Library, 1962.

Leff, G.   Medieval Thought: St. Augustine to Ockham. Middlesex: Penguin Books, 1958.

Maritain, J.   St. Thomas Aquinas.  New York: Meridian Books, 1958.

Pesch, O. H.   Thomas d'Aquin: Limits et grandeur de la thélogie médiévale.  Une introduction.   Paris: Cerf, 1994.

编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