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Z 部

宗教批判


 宗教批判

zōngjiào pīpàn

RELIGION, CRITIQUE OF

参阅: 266宗教 269宗教史 278宗教现象学 268宗教心理学 274宗教社会学 275宗教哲学 277宗教神学 617意识型态

()概念说明:宗教批判critique of religion是很难下定义的。它可以是理论性的(在哲学,宗教科学等),或实际行动的(在宣传、迫害);可以来自外面,也可以来于宗教之内,范围则从过时的数学公式之修正到异端的提出,都属宗教批判之列。原则上,宗教批判对宗教生活改善或修正而言是基本而必要的。

()分类:

(1)     内在批判差不多在所有宗教中都以类似的形式出现:

1)大部份宗教开始时都是满腔热情的。随着传教上大规模的胜利,宗教也慢慢地固定下来:教义、上层菁英份子的出现,带来礼仪及法律的全盛期。跟着就是妥协、折衷、与外在化所引发的危机与衰弱。改革就在这时出现,朝向内在化的目标。现代宗教实践的特色,差不多处处都出现世俗化和非神话化(剔秘,参 352)的色彩;理性化的趋势与保守的、传统的思想常常发生冲突。

2)基督宗教和它的神学的历史就是一本长期的宗教批判的历史。分裂、反教宗、宗教改革、和异端的脱离就是内在批判在历史中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教父时代已经致力使宗教批判成为神学的一部份了,在今日如此世俗化的思想形式下,批判的态度更差不多处处可见,它甚至反映在神学科目中:辩证神学、位格主义神学、超验神学、存在主义神学、神死神学、大公主义、与其他宗教交谈的态度等等,多少都反映出宗教批判的精神。 

(2)     外在批判分别以理智批判和社会政治批判的形式出现。理智批判注意信仰和知识的关系;社会政治批判则以宗教与政权(政教)的关系为批判对象:

1)理智批判提出的问题有神的存在、启示的可能性,及启示与某宗教团体(教会)的相联等。在历史上,自从古希腊哲学家的神话批判以来,怀疑主义的传统就一直挥不去。在近代,休谟(D. Hume,1711-1776)、洛克(J. Locke, 1632-1704)、康德(I. Kant, 1724-1804)、以至实证主义、实用主义都是它的孩子。维根斯坦(L. Wittgenstein, 1889-1951)的一句话清楚地综合这一种怀疑精神:「凡是不能讲述的都必须让它沉默。」

2)社会政治批判不仅针对政教之间妥协性质的联盟,及神学作为权力机构的工具;它也考虑宗教一般性的社会根源及宗教的社会特性(涂尔干E. Durkheim, 1858-1917);神学和信仰为意识形态所捆牢并为其服务(马克思K. Marx, 1818-1883)。此外,心理分析也指出个人宗教的无意识根源。也有一些人以宗教批判的心态把两种态度对立起来:一方面有一种强调秩序、听命、传统及圣统组织的宗教态度,另一方面有一种致力维护自由、批判性反省、及民主管理的宗教精神。事实上,此两种态度不一定就是对立的。

()宗教批判既是基本的因素,它不应该被武力镇压,也不应被漠视。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便清楚地指出与非基督徒交谈的重要性。如此才能携手合作共同为促进世界的人性化而努力。

编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