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B 部 |
柏拉图主义 |
柏拉图主义 bólātúzhǔyì PLATONISM 参阅: 140西方哲学 712观念论 11人 148存有论 610新柏拉图主义 (一)概念说明:柏拉图主义Platonism指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427-347)及其学派的学说。 (二)简史: (1) 十九世纪的一些学者认为,柏拉图最大的贡献在于存有学、宇宙论和自然神学。柏氏思想能如此广为流传与延续,得自他的学生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色诺克拉底(Xenocrates, 396-314)等,以及中间柏拉图主义(Middle Platonism)和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等的阐释。柏拉图的《对话录》中对后世直到中世纪影响最大的可能是专门探讨宇宙论的《低迈奥斯》(Timaeus)。 (2) 从士莱马赫(F. Schleiermacher,1768-1834)起,才把柏氏思想和新柏拉图主义分开研究,而指出柏拉图的特色不在于建立哲学体系,而在于提出问题和难题。黑格尔(G.W.F. Hegel, 1770-1831)也注重柏氏的辩论题;康德(I. Kant, 1724-1804)学派特别注意柏氏的认识论;政治学及教育学从它们的角度去了解柏氏的思想。晚近的研究显示,柏拉图主义除了柏氏《对话录》为基础外,还依靠保存于柏氏门生著作中的柏氏演讲集《论善》的思想。柏拉图主义一再由新柏拉图主义、奥斯定主义(参 601)及文艺复兴(参 84)时代的思想而获得重振;它对基督宗教的神学影响极为深远。 (三)本文从下列六点说明柏拉图思想之梗概: (1) 观念(或型式):柏拉图哲学的起点是探讨伦理学;可说受他的老师苏格拉底(Socrates, 469-399)的影响。柏氏认为道德规范不可能来自经验,因此需要一个完美、不变的「观念」才能把握住善。由此柏氏的学说就从伦理层面进到了其他层面。柏拉图藉着「地窖」比喻表示,观念界中存在着各种观念;这些观念就是现世感官界中的实体;各种感官界的事物都不过是这些观念的影子。 (2) 分享与类比:在柏拉图观念论中,善是最高的存有;在「善」之下的各阶层都「分享(methexis)了「善」的存有;善下有「观念」的存有,「观念」之下就是感官界;所以各事物都努力「肖似观念」(mimesis),都以观念为目的。这种不同程度的「分享」使存有物间有了「类比」产生。这些存有物被二分为理性界与感官界,理性界又分为观念界和数理界;感官界又分为事物界和幻影界。幻影引人看见具体事物,事物使人知道数学定律;数学领人看清观念界,因为前者反映着后者,总之,此类比式的分享导出了各阶层的存有物。 (3) 上升与辩证:柏拉图认为数学知识的方法与辩证法不同;前者无法得出最后的原则,后者先检查,假设是否与结论不相矛盾;若彼此矛盾,就不接受此假设,另寻更高层次的假设来代替,直到找着第一始元,善观念(此始元不是来自任何事物)。因为认识「善」的目的在使人更「肖似神明」,可见这种辩证上升法与伦理目的殊途同归。柏拉图晚期的对话录中的辩证法偏重逻辑方面;他在《辩士》(sophist)中指出,即使在观念界中也有「非存有」,每个观念本身已隐含着一个相异的「非观念」本身。 (4) 灵魂:「灵魂」早就在观念界存在着与观念有密切关系,能自主行动并推动无生命,所以是不死不灭的。被囚禁在人的肉身以后,失去了清晰的知识能力,却带来了「分享」。灵魂如爱(eros)一般地渴望相似神明,灵魂分为三阶层:最高阶层是「精神灵魂」,主要功能是思想和指挥其他阶层;最低阶层是本能的「生命灵魂」;居于桥梁地位的是勇敢的「感觉灵魂」。 (5) 国家:在理想国中,「国家」的公民分三大阶级而与灵魂的三阶层类比地相互呼应:最上面是富智慧的哲人组成的领导阶层;其次是勇敢的军人,最低阶层是自律的生产者(平民)。 (6) 宇宙:按照《底迈奥斯》所载宇宙是由「造世者」(参 468)整理永恒物质、赋予世界灵魂而形成的;这样的塑造行为,严格而论不是由虚有中创造行为。柏拉图的宇宙论最大贡献在于指出有形可见的世界分享了「善」观念。此世界是观念的影子;它有一个目的,保持秩序、走向「善」观念界。又由于宇宙的规律也是人类精神的规律,因此人类能认知宇宙的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