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J 部

家庭


家庭

jiātíng

FAMILY

参阅: 488婚姻圣事 11 253 283社会 417教会社会思想 2一夫一妻制

()概念说明:家庭family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教会有关家庭的教导,如果要切合今日的需要,必须选择一条迎上时代的、有深刻神学触觉的、实在而不空洞的进路。过份浪漫的父系家庭观,或过份抽象而与真实世界脱节的图像都不是恰当的做法。它必须以同情的态度述说家庭的特性、困难和时机。

()家庭和婚姻:

家庭源自婚姻,婚姻的一个目的是家庭。在古代,家庭团体是人注目的所在,而最终的目的还是更大团体(家族、部落)的延续和增长,个人就这样差不多完全被埋没在家庭中(想想古代的中国!)。今日的情况可不同了;婚姻本身,以及夫妻之间的个人关系愈来愈受到正视,是家庭的真正心脏,是子女赖以成长的处所。其实,这一种婚姻观早已在圣经中的创二及厄五有清楚的阐述;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4252)也书之甚详。这篇梵二文献既强调婚姻的爱,也重视它在家庭及子女身上的表达和发展。

()家庭和团体:

家庭(而不是婚姻)是团体生活最基本的单位。它连系不同的性别,不同的世代,又把年青人引介到团体生活中。在它内,各种关系汇聚一炉,其数目的繁多,令人吃惊;在爱内,它们紧紧地系在一起。这样繁多复杂的关系,若要得到适当的发展,需要时间及空间(房屋!)的配合,还要有相当程度的警觉性和敏感性。牧灵工作不可以一面倒地伦理化或神圣化,否则即使婚姻的合一、不可分,或子女对父母的孝顺都无补于事。

()分享、爱、团契:

(1)     性和血缘关系:夫妻之间的密切关系令双方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互有影响,甚至可以说互相塑造。孩子们也一样,不仅在体格上,就连在气质上也由父母所形成。父母把他们的生命传达给子女,以他们为自己生命的成果和延续。血缘关系在旧约救恩史中十分重要;虽然到了新约,它不再位居要津,它的位置已由一种更高的关系所取代(罗四;五;九),然而,血缘关系在受造世界中是不会完全丧失它的意义的。

(2)     最初经济团体:在家庭中有一种深刻的互换,这包括物质和服务上的互换,但它却不是商业性的,而是基于爱:一种完美的契合。套句古老的说法: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种完美的契合只有在家庭中才能找到,因为除了家庭之外,再找不到如此深刻而亲密的人伦关系了。这种爱的契合同时带动一个迫切的要求:深切地要求无私、交付,随时准备牺牲和战胜自己。

(3)     心灵的团体:在日常生活中,基于爱、信任和尊重,家庭中也有一种观念、信念、价值和生活态度的互换,对喜乐和悲哀、成功和失败的经验的分享。自古以来,人生的奥秘已经使家庭成为宗教祭祀的中心。虽然基督宗教主要的祭献并不在家庭中举行,然而家庭依然是一块圣土,在其上耕耘着共同的宗教情感和宗教信念;这些因素也在它内一代代的流传下去,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出来。孩子在家庭中接受洗礼,被引导进入真理和信仰的门槛。

(3)(4)教育单位:人最主要的陶成出现在他最早的岁月中,远远早于他的理智懂得批判思考之前。因为在这个阶段,他是最敏感而易受影响的,也因为事情和态度在这个时候是以一种最亲密、最个人化的方式(即:在爱中)传达给他。因此,让家庭生活在一种健康、成熟、负责任的宗教气氛下,对牧灵工作来说便显得十分重要了。不过,家庭教育不仅是为子女的,父母也可以由于子女的缘故而获得圣化(GS 48)

(4)     代与代的相遇:代与代之间最基本也最深度的相遇来自诞生及分享的生活。然而,今日毕竟与以往不同:上一代的知识和经验不仅藉家庭传达下来,也透过学校、社团、书籍、图书馆、印刷和广播传递。在物质方面,上一代变得更加独立,用不着依靠年青人的扶养。储蓄、保险、社会福利、医院、养老院等机构慢慢取代了子女们从前所给予的服务。子女对长辈的服务不再如同往日那般必需。尽管如此,在家庭中代与代的接触仍然保有它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心灵方面。

()工业社会中家庭生活的转变:

(1)     家庭经济独立的消失:在从前的农村社会,家庭差不多自产自销,自给自足。这种情形固然造成某种程度的单纯性,然而也产生很可观的独立性,无须依靠市场,不用与他人接触;如此,竞争也就不强烈,变动也不多。而更重要的是,农村生活意即共同工作与共同命运:人人都在这里出生、成长、衰老。农村同时提供工作、医院、保险、养老、训练中心、婚姻辅导等等。这一切在在需要家庭成员的协助,孩子(即使还小的)都必须投入经济生产的行列。大家庭在经济上和社会上都是有价值的;也因此,在许多农村社会中(如在中国及非洲),大家庭不仅是正常的现象,它还是一项必需(尤其在儿童死亡率极高的时候)。这些在今天以工业社会为主干的家庭中都已不复存在;今天的家庭在社会上、经济上已经丧失了许多可观的功能;代之而起的,是家庭里文化和精神的作用愈来愈受到注意。

(2)     古代家庭在精神层面上的自足:在没有学校、社团、印刷、广播和电视的时候,儿童所学习的一切几乎全部来自父母;因此,父母比较容易把自己的观念灌输给孩子们。今天,许多外来的力量侵入,影响了家庭的成员。当传统的力量和重要性逐渐减弱时,个人的独立判断也就变得十分重要。

(3)     农村家庭的成员:在农村社会里,大伙儿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孩子多,亲属也多。数代同堂的情况增加了传统的力量。今日,亲属关系减弱了,家庭中的社会压力显着降低,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却大幅提高。

(4)     父亲一家之主的地位,在父系社会中,也许所念的伦理和宗教因素还比不上社会和文化因素:他是家庭事业的厂长,是「市民」工作的导师,是学徒的师傅,是家庭财产的管理人。今天父亲的权威不再建立在经济因素上,而在他个人心智性格的素质上。

 

()现代家庭的特质:

(1)     现在的家庭更需要深度的个人奉献。家庭在社会、经济、甚至法律上都不是坚挺不倒的(试想想离婚的可能性)。在这情形下,今日比从前更急切地需要那些足以维系家庭,加强它的内聚向心力的因素:无私的爱、随时准备牺牲自己、责任感、及自由选择的忠诚。

(2)     在这方面,女人的重要性日形增加。因为她的使命正是要把精神的力量发展到极致。这样,社会必须扪心自问,它给予女孩的教育和培训是否足够?在今天专注于知识及职业培育的时候,社会是否忽略了她们在心灵上、在感觉上、在爱的唤醒上的培育?在讲求教育扩大、男女平等、女性独立的今天,仍然不能也不该忘记的是女人最基本的召叫:作女人、作生命的伴侣、作母亲。

(3)     至于男人作丈夫和作父亲的使命更要求心灵和性格上的特别素质。保禄说:丈夫是妻子的头。也许应该补充说:他更该是婚姻的头、家庭团体的头。但「头」指的不是权利,更不是优越性,而是责任和服务。

(4)     如今的子女,由于教育、社会、法律等等因素,变得更为独立。因此,教育显得更加困难,但也更人性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必须以信任和服务的爱为主,而以权威和服从为后盾。

(5)     亲属的关系缩小了,但却不应该被忽略,因为亲属关系不仅可以保障家人免遭疏离,更可以让生活更丰富多姿。年老的双亲在物质上更独立了。然而两代之间一种温暖而亲密的关系,同时又尊重双方面自由的关系,在精神上及人性上,仍是很有价值的。

参考书目:

若望保禄二世,《家庭团体》通谕,罗马:1981

《天主教教理》,卷三,第二部份,第二章,第四条,〈第四诫〉,19962197-2257号。

孙茂学,《家庭教育》,台南:闻道初版社,1991

徐锦尧,《家庭民主信仰─ 家庭民主教育与信仰传递》,台北:台湾天主教牧灵中心,1993

韩吴期敏,《家是爱之窝》,四版,台北:中国信徒布道会,1984

韩瑞克(H. G. Hendricks),金培文译,《如何建立甜蜜温馨的家庭》,台北:大光文字团契出版部,1984

概时珍(G. A. Getz),古乐人译,《家─ 教会的缩影》,香港:福音证主协会,1986

Anderson,M.,ed.  Sociology of the Family.  Har-mendsworth Penguin Education, 1971.

Conway,B.L.  The Christian Family.   New YorkWagner, 1905.

Groves, G.H.  Marriage and Family Life.  New YorkHenry Holt and Company, 1946.

Hernandez, R.  La Familia.  Madrid Dedalo, 1935.

Heyer, R., ed.  Christian Family.   New YorkPaulist Press, 1975.

Leslie, G.R. The Family in Social Contex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Ross, D.  Family Power Structure A Cognitive Study. Taiwan Fu Jen University, 1977.

Ross, J.A.,  M.Rich and others.  Family Planning and Child Survival 100 Developing Countries.  Center for Population and Family Health.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1988.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