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S 部

神学与科学


神学与科学

shénxué yǔ kēxué

THEOLOGY AND SCIENCE

参阅: 385神学 387神学方法 392神学认识论

()概念说明:「神学」一词涵盖所有关于基督信仰的学问。「科学」是指狭义的自然、人文及社会科学。神学与上述狭义的学科都自视为科学性的学问。扎根于启示和信仰的神学,及奠基于理性和经验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在历史上似乎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神学与科学」(theology and science) 这个问题有时是以「信仰和科学」的问题来讨论的。

()神学与科学紧张关系:

(1)     神学与科学紧张的原因,主要来自知识的多面性。人类的认知过程并非单一化的活动,而是包含了不同的部份与层次,虽然它们的互动产生一股创造性张力,但却非真正的对立。

(2)     神学与科学的冲突不易化解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双方都缺乏对认识论( 392)必要的预设;第二,过分神化的教会把自己当作唯一决定真理的权威,以至教会的训导阶层对科学的新发展毫不注意;第三,教会对圣经的文学类型及自然科学的成就都缺乏瞭解,致使各神学院无法更慎重地面对自然科学的挑战。

(3)     梵一大公会议(1869-1870)曾指出:「信仰与理智之间,不可能有任何矛盾之处,因为是同一个天主启示奥秘,赋予人信德,赐给人理智之光,祂不会自相矛盾,真理亦不会与真理相反。这种表面上的矛盾,是由于对信德道理的了解或讲述,并没有依照教会的心意,或是误以别人的理论,当作理智的格言」(DS 3019)。在慎重地反省了笛卡儿(R. Descartes,1596-1650)、康德(I. Kant, 1724-1804)、卡西勒(E. Cassirer,1874-1945)、维根斯坦(L. Wittgenstein, 1889-1951)、罗耐尔刚(B. Lonergan, 1904-1984)等等哲学家在人的知识上的贡献后,今日学术界可同意梵一所说的:「信仰与理智之间不只没有衡突,更是相辅相成,因为正直的理智显示信仰的基础,并透过理智的光照,来美化那属神事理的知识;而信仰则救护理智脱离错误,并以多方面的洞察力,来栽培理智。因此,教会决不妨害人类的技术以及各种学科的研究,反而用多种方式,协助与促进……各种学科,让它们在自己的范围内,用自己的原理和方法,自由发展」(DS 3019)

()为了充实基督信仰,神学发展成一完整有条理的体系;另一方面科学极欲厘定清楚属于自己的领域;因此神学与科学便开始正式的交谈。交谈的历史可分为五个阶段:

(1)     法国中世纪的神学家暨哲学家,亚贝拉(P. Abelard,1079-1142)发展了一套辩证法,他坚持以理性批判作为任何论点的基础,不受启示性的真理所影响。大雅博(Albert the Great, 1193-1280)拥有当时自然科学的专门知识,并把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的理论引进神学的体系。他认为神学、哲学及自然科学是原则上很和谐的,因为在人类广泛的知识领域中,每个范畴都有其个别的功能。

(2)     中世纪的宇宙观是以神及教会为中心的,到了文艺复兴时代( 84),人及世界却成了新的思想中心。在谋取普世人类利益的大前提下,「全能的人」(universal man)的教育承古希腊之风再度兴盛。教会要适应这个文化洪流,亦有其困难之处。义大利史学家、政治家马基亚维利(N. Machiavelli, 1469-1527),以其重要著作《君主论》来宣扬一套独立的政治观,鼓吹统治者摆脱神学的束缚,后来得到被放逐的下场。神学家与科学家的对立形势发展至加利略时更见严重。加利略(G. Galilei,1564-1642),系义大利天文及物理学家,他研究出一个更精确的量度计算法,能以更充足的证据证明哥白尼(N. Copernicus, 1473-1543)的地动说。然而此说与圣经传统解释法有很大的出入。传统的说法是以地球为中心,太阳、月亮、星辰都在地球之上移动。

(3)     十八、十九世纪的启蒙运动( 474)及理性主义( 398)、进化论及唯物主义迫使教会训导当局及神学家深思神学与科学的关系。梵一的《天主之子》宪章第五章论信仰与理智(DS3015-30203041-3043)正是此反省的结果。透过对信仰及理智关系的洞悉,以及对历史、圣经、人文科学广泛的研究,神学终于对科学世界逐渐开放。

(4)     二十世纪的科学思想有两大洪流:1)逻辑实证论( 639)常与维也纳集团有关联。在中国这方面代表性的学者有胡适(1891-1962)。西方有杜威(J.Dewey, 1859-1952)、罗素(B. Russell, 1872-1970)等。2)批判唯理论(critical rationalism),有波普(K.R. Popper, 1902-1994)、孔恩(Th.S. Kuhn, 1922- )等学者。逻辑实证论严厉地排斥任何形而上的预设,强调以经验的认知作为探求现实真相的科学方法。神学被逻辑实证论评为反科学、非理性。批判的唯理论主张理性在不受束缚下,具有建设性的批判功能。他们严厉驳斥教条式的思想,而且不接受任何以终极为基础的论据。批判唯理论与神学之间的争论常有助于澄清科学哲学的重要性。

(5)     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在〈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第二部份第二章,谈及推动文化进展的适当措施。站在俗化思想( 309)的角度,梵二以一个成熟的态度肯定各种自然、人文及社会科学的贡献,它们提高文化的水准,而且有助文化的传播。这份文献同时指出,科学的进步如没有信仰的根基及批判的哲学态度,便容易变成毁灭的武器。神学与科学之间要保持一份成熟的制衡关系,必须注意二者相互间的依存性,以及它们个别的功能和范畴。

参考书目:

Balthasar, H. Urs von.   Science, Religion and Christianity.   London: Burns and Oates, 1958.

Bartley, W.   The Retreat to Commitment.   London: Chatto and Windus, 1964.

Chauchard, P.   Science and Religion.   New York: Hawthorn Books, 1962.

Dulles, A. R.   The Craft of Theology: From Symbol to System.   2nd ed.  New York: Crossroad, 1995.

Kuhn, Th. S.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2nd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0.

Mascall, E. L.   Christian Theology and Natural Science.   London: Longmans, Green and Company, 1956.

Peacocke, A. R., ed.   The Sciences and Theology in the 20th Century.  Stocksfield: Oriel Press, 1981.

Rae, M., H. Regan and J. Stenhouse, eds.   Science and Theology: Questions at the Interface.  Edin-burgh: T and T Clark, 1994.

Ratzinger, J. and H. Fries, eds.   Einsicht und Glaube. Freiburg: Herder, 1962.

Scheffczyk, L.   Die Theologie und die Wissenschaften.  Aschaffenburg: Paul Patloch Verlag, 1979.

谷寒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