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J 部

教会社会思想


教会社会思想

jiàohuì shèhuì sīxiǎng

SOCIAL TEACHING OF THE CHURCH

参阅 283社会 418教会训导权 438基督徒人学

()概念说明

(1)     教会社会思想social teaching of the church并不是一种系统化、永恒的定性道理然而教会靠着启示与传统把她的社会思想在长久的过程中藉聆听、反省、修正而发挥出来。因此,教会认为此教会思想乃属于伦理的范围。

教会社会思想以神学及哲学为其基础,辅之以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圣经和传统有关社会思想的主要道理都包含在教会从1891年以来所发表的文件中。因此,教会社会思想应视为基督徒伦理神学的一部分。

天主教经常谈论社会经济与政治问题。其实不只天主教,基督教也讲这些问题,例如「普世基督教协会」( 534) 1966年召开的「教会与社会」会议。

然而,事实上,天主教会在社会思想方面讲得相当多,尤其近百年来,她很努力使基督的福音落实在人类的经济政治问题中;所以,每当人们提到「基督徒社会思想」时,人立刻会联想到天主教。本文所要谈的,即是天主教的社会思想。东方教会在这方面谈得较少。

(2)     教会社会思想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方面来自福音信息,包含其伦理道德的要求;另一方面来自今日的社会问题;教会社会思想即在作这两方面的媒介。在福音与工业化社会及社会经济制度所产生的种种问题的层层相遇中,可看到人类基本的需要。教会把这些需要带到伦理反省中;这反省藉不断的学术研究及信仰团体的经验,越来越成熟。基督徒团体应该不断地面对人类社会中的贫穷,而且面对工业化、都市化所带来的后果(参阅《教会对社会问题的立场》第一章3)

()教会社会思想的权威及可信度:

(1)     教宗碧岳十一世(Pius XI,1922-1939)1931年《四十年》通谕中(41)指出,平信徒要接受有关伦理道德的教训,至于教会论到社会经济等问题时,则没有特别的权威,因为经济等问题不直接属于教会训导的范围。

因此,教会运用天主赐予的教导职权发表她的基本原则及规范,在其牧灵工作上把这些规范应用于实际情况内,以解决问题。这样的运用,只有具有智慧的人才可判断其正确性。

教会藉社会训导,愿意把福音之光带到人类社会的需要、混乱及不正义的情况中,来刺激人类思想,尤其提醒人类的良心。另一方面,要承认教会并不具备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蓝图。

(2)     有些学者喜欢称之为教会社会「教义」,来强调教会论社会经济事务的权威分量;另有些学者却认为要尽量避免用「教义」这个词,因为教义和教条有些接近。教会面对这些政治经济问题的时候,并没有十分肯定的教义。所以本文称之为教会社会训导或社会思想,以达成平衡,即教会一方面宣扬福音,另一方面将福音的精神带到具体的社会生活中。

()教会社会思想简史:它包括从教宗良十三世(Leo XIII,1878-1903)到教宗若望保禄二世(John Paul II, 1978- )一百多年的论社会的训导。

(1)     教宗良十三世于1891年颁布《新事》(Rerum novarum)通谕,成为教会社会训导的首创者,这篇通谕有如同平地一声雷,震憾了当时自由主义及资本主义的欧洲社会,引起极大的争论和反应。《新事》通谕的确是教会社会思想极具分量的开端。

良十三世斥责当时工人所受的不人道待遇,呼吁各国政府采取主动的政策,干预改革弊病的制度。他同时也修改了天主教有关工作、私有财产权的训导,使之适合当时之所需;他也制定了合作的原则,来取代阶级斗争。

(2)     1931年,教宗碧岳十一世配合这篇社会事务通论的颁布四十周年纪念,发表第二篇社会通谕:《四十年》(Quadragesimo anno)。他把教宗良十三世论述的社会问题作更进一步的探讨,并精心拟定了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制度。良十三世原先呼吁各国政府主动干预制度的改革,但在碧岳十一世时社会情况已经改变,教宗于是比较不强调政府的功能与角色,反而强调中间组织(如工会等)

(3)     教宗碧岳十二世(Pius XII, 1939-1958)任职期间适逢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正值《新事》通谕颁布五十周年,教宗于61圣神降临节在电台向大众广播,劝导和平,重修法律,重定全人类各阶级关系的规则。

(4)     教宗若望廿三世(John XXIII, 1958-1963)颁布了两篇重要的社会通谕:《慈母与导师》(Mater et magistra) (1961)及《和平于世》(Pacem in terris) (1963)

1)在《慈母与导师》通谕中教宗触及社会问题的国际向度。他很强调:财产虽属个人,但是个人财产也有普世人类的意义,也属于普世人类。他也强调平等权,

工人有权力更积极地参与生产过程之政策制定;同时他请大家注意,应该留意历史上的运动及行动计划和其背后的意识形态间的区别。

2)《和平于世》通谕讨论到政治团体各方面的生活关系。为继续发挥世界团体的和平及世界联盟的题目,教宗于此所训导的人的基本权利,和联合国于1948年所发布的《人权宣言》大体一般。

(5)     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有关社会训导最重要的文件是1965127所发布的《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GS)宪章。他特别发挥:教会对现代世界的使命、人的尊严、人与社会关系之通则、社会与经济生活之秩序、维护和平及推动国际团体等问题。

(6)     两年后(1967)教宗保禄六世(Paul VI, 1963-1978)颁布了《民族发展》(Populorum progressio)通谕,这篇通谕是面对世界的饥饥贫困作的回响。教宗并强调全人的发展、国际性的困难的理由、贸易行为的社会正义、正义与和平组织等问题。

1971年,教宗保禄六世为纪念《新事》通谕,颁布了《八十周年》(Octogesima adveniens),并致函宗座正义与和平委员会。他强调基督徒对现代政治生活的责任,也指出:应尊重不同之政党、要更注重正义、且再一次强调要分别历史行动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

(7)     在同年间(1971)天主教世界主教代表会议在罗马召开,首次讨论世界的正义问题。深思反省的结果构成了《世界正义》(Justice in the world)文献。主教们认为福音的活力能使世人所期望的大同世界实现。「为正义奋斗,一同参与改善世界,在我们来看,是宣扬福音的建设性的幅度。」这文件影响了许多男女修会团体,去寻求自己在梵二以后在教会中,在世界生活中的职位。

(8)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发布了三篇通论:《人的工作》(Laborem exercens) (1981)、《社会事务关怀》(Sollicitudo rei socialis) (1987)及《百年》(Centesimus annus) (1991)

1)《人的工作》通谕论到人工作的意义;他指出工作的客体面,也发挥行动和工作的主体面,就是说人是工作的主体。他宣布「工作的福音」:劳力优于资本,人优于劳力(即工作是为人,不是人为工作),天主优于人。最后他也对工作灵修首次作出指南。

2)在《社会事务关怀》通谕里教宗将《民族发展》通谕所论的题目再加以研讨。他强调全球各国的迫切任务是,当作出经济与政治决策,要以所有民族的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为原则。又指出世上有无数的人缺乏生存最基本的条件,贫富不均日益显着,造成民族间分裂,缺乏休戚相关(solidarity)的不团结现象。教宗解释发展的真正意义及其障碍:唯利主义,争权夺势,及所谓的「罪的结构」。

3)在《百年》通谕里,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提到东欧共党政权的崩溃;他指出较为自由经济制度之优点,即它应该关怀每一个人的福利。教宗承认,全世界的情形日趋多元,愈来愈不容易管理人类各方面的生活;一篇百页的文献不足以深入探讨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文化、民主以及人权的问题。教宗也再一次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思想。

(9)     在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头几年的任职期间,教义部发布了两篇和解放神学( 607)有关的文件:《对解放神学某几方面的教导》(Libertatis nuntium) (1984)以及《论基督徒的自由与解放》(Libertatis conscientia) (1986)。在这两篇文件内,有段非常重要的文字叙述:「优先关怀穷困者」。

(10)  1987年宗座正义与和平委员会( 259)修正了一篇反省「外债」的文件,又于1988年藉《住宅国际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Housing)发表关于居无定所者所面对的困难。

(11)  1989年台湾主教团发表了一篇有关外籍劳工的牧函。

()教会社会思想深深影响教会与当代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教会社会思想原则上对社会有积极支持的态度,教会要援助今日社会走向其正确适合的目标。社会思想也给教会带来新活

力,使教会在今日社会中成为一个促进社会真正进步的一股力量。

教会社会思想综合表如下:

 

 

动力

有影响的具体力量

(教会社会思想动态面)              社会过程中的行动原则

近程及中程目标

远程目标

 

追求→真善美

宗教团体

休戚相关SOLIDARITY(精诚团结、团结关怀、团结一致)

新社会                                  世界、各地

 

 

灵修

教会

辅助SUBSIDIARITY

 新经济政治文化制度

 

宗教信仰

政治组织

参与分享                                PARTICIPATION AND SHARING

整体和谐的社会

 

 

中介团体及组织

 

 

 

→工作

→教育

→相互依存                            INTERDEPENDENCE

→在多元中的合一的世界

→天地人合一                     SHALOM                       全福境界                     「新天新地」             

 

大众传播媒体

交谈DIALOGUE

 

 

 

 

 

共融COMMUNION

在目的性价值及人类生活基本价值体系中的全球发展

 

 

出产

意识形态

 

 

 

 

 

人口过度膨胀

环保(人与自然)

 

 

 

人的各种欲望、罪

「罪的结构」

解放LIBERATION                   非暴力NON-VIOLENCE

 

 

 

破坏生态环境

战争

悔改CONVERSION

 

 

参考书目:

卡里耶(H. Carrier),李燕鹏译,《重读天主教社会训导》( The Social Doctrine of the Church Revisited ),台北:光启出版社,1992

白正龙,《天主教社会思想之探讨》,台北:天主教中国主教团社会发展委员会,1993

教廷教育部,《教会对社会问题的立场》( Guide-lines for the Study and Teaching of the Church's Social Doctrine in the Formation of Priests ),罗马,1991

Dwyer, J. A. ed.   The New Dictionary of Catholic Social Thought.   Minnesota: The Liturgical Press, 1994.

Kueng, H.   A Global Ethic for Global Politics  and Economics.    London : SCM Press, 1997.

古尚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