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J 部

救恩史


救恩史

jiùēn shǐ

SALVATION, HISTORY OF

参阅: 665历史 455救恩 457救恩神学 353恩宠 412教会史 240非基督宗教 277宗教神学 269宗教史

()概念说明:救恩史history of salvation指天主圣三以多种方式与人类相遇与交往的过程,包括普遍救恩史及特殊救恩史。

()普遍救恩史:

(1)     在神学上,所谓普遍救恩历史是指在历史中所发生的一切大小事件,只要它在人类的最终救赎上有正面或负面的意义即是。因为虽然严格说来,只有那些能够导致救恩(而非灭亡)的事件才配归于救恩史,然而在基督徒看来,即使惩罚或灾祸,只要它是来自天主,都是人达致救恩的因素。采取这种救恩史的普遍概念(与集中于犹太历史的特殊救恩史相对)的原因,就是:即使在犹太和基督徒历史以外,救恩的经验仍是可能的,而且这些救恩经验也必须以历史通传的方式表现出来(LG 12)

换言之,基督徒相信,天主在耶稣基督身上启示出来的救恩意愿伸展及于所有时空中的每一个人。因为所有人都生活在天主圣三恩宠的氛围中,因此必须有一些类似恩宠历史的因素。

(2)     救恩的给予也要求人的回应,即提升人与绝对的天主直接契合的责任。然而这种超越的提升不一定出现在纯客观的层面;它不一定是一种全新的认知,清晰的反省,更不一定是一种命题式的启示。如果它出现在意识的层面,使意识在结构上及在人把握经验事物的向度上有所改变,人就开始了一个全新的视野(horizon)。人不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相反,他试图超越自己,向着天主奥秘的无限走去。这是人对天主自我通传的回应。这一种通传,无疑地堪当启示之名,因为它已实质地包含了启示以命题以概念所传达的恩宠了。如果人接受这种超越的提升,如果他开放了他的视野,如果他承认「实在界的深层向度」(the depth-dimension of reality),如同田立克(P.J. Tillich, 1886-1965)所说的,他也就接受天主的启示,接受天主的自我通传了。这是一种信仰的行动(虽然直到目前为止仍是含蓄的),因为它是对天主的真理的自由接纳。

这种一般性的启示或救恩是「历史」(一种比较广义的、不严格的历史),因为它是一种在人际间的通传,它必定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或以具体的宗教形式,或在人的自我认知上,或在伦理上(尝试以具体的、宗教性的条文出现),或在崇拜祭祀上,或在团契上,或以先知性的宣言出现,如反对自闭于纯自然世界,反对对这恩宠经验作多神论的错误诠释等。

()特殊救恩史:

特殊救恩史是圣经诠释历史的原则。圣经本身没有「特殊救恩史」此一说法;但它视其中所记载的事件是天主为救赎世界的救恩性行动;换言之,它把世俗历史中的某些事件诠释为救恩或灭亡。如此,这些事件乃与其他历史有别,而变成了特殊的救恩历史。

对救恩史的明显认知本身也有它的历史,因为随着时间,随着天主救恩行动在历史中的出现,此种认识愈来愈清楚,特殊救恩史愈来愈清晰地与普遍救恩史有别。在圣经诠释的过程中,天主的给予和人的接受一起慢慢向着末世的高峰移动;在这末日的高峰中,在圣言成为人的基督身上,天主圣三的自我通传及人的接受终于达到了不可分的统一。在这时候,特殊的救恩历史终于完整无缺地出现;但在此之前,它只是暂时性的、不完全的救恩史模式罢了。

特殊的救恩史源出自普遍的救恩史,因为前者开始自亚巴郎的蒙召(创十二19),但是它的史前史(创一至十一章)却直追至人类的最前头,如此乃合并于普遍救恩史。但在基督以前,并不是所有人都被召唤加入这「临时性」的特殊救恩史,因此普遍救恩史的存在不能被指为不合法。只有当特殊救恩史到达它的顶峰─ 耶稣基督,普遍救恩史(由在基督徒的信仰来看)才得到一个新的中心;而在这个中心的光照及爱的力量下,普遍救恩史渐渐地被「基督化」。

(1)     旧约时代:旧约是特殊救恩史的一个阶段,它始自天主与亚巴郎立约,而它的中心则是出离埃及,以及藉着梅瑟在西乃山上与选民所立的盟约。它在基督的死亡、复活、及藉此天主与所有人类所订立的新而永久的盟约上达到圆满。在基督徒信仰的看法中,旧约的时间是有限的,一方面,旧约作者视亚巴郎以前的时候为史前史,仍属于普遍历史;另一方面,它结束于基督的新盟约。因此它的时间非常有限,只是在基督以前的一个非常短暂的预备期,它的特征如下:

1)首先,它是真正的特殊救恩和(以言语)启示的历史,因此,它是在基督身上天主决定性的启示的史前史。若四22:「救恩出自犹太人」;这一段历史是伦理性的(天主十诫)一神论及先知性的一神论的历史,由天主直接干预而成,并非来自人的推理。这一位天主,一方面与以色列民建立一个特殊的盟约关系,另一方面,祂却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神祇,而是全人类的唯一真主。这样,全世界的天主与一个特殊的国家建立一个特殊的盟约,这一个盟约的最终目的便是普遍的救恩。旧约许多经文都曾记载,天主许诺外邦人的归化(创十二3;依二2;十一10;四二4;四九6)

2)这是一段向着将来开放的救恩历史;它有着初步的、预备性的功能。因为终极性的永恒盟约尚未来临;因为旧的盟约已经失效,天主的忠信乃指向另一个新的盟约(耶卅一3133);这是旧约对自己的诠释,也是新约对旧约的诠释。可以分两方面说:a)这是一段尚未到达末世的救恩历史,因而可以被人的不信所取消;它较靠外在的法律,它隶属于一些不是天主的因素,它不能满足世界最终的渴求。但是,它也领人归向基督,就如同一位启蒙师一样,直到主基督的来临(迦三24)b)旧约清楚地向着确定性的救赎前进,因而恩宠、信仰与成义也早已临在旧约之中(玛二七52;罗四;格前十15),因为那新的、末世性的盟约已经隐藏在那里。任何人顺服地投靠天主在旧约的救恩性行动,信赖天主措置的不可理解性,便早已进入天主的救恩计划中,在希望中获救了。

3)如今,这一段救恩历史已经完成,也已结束了。耶稣说,祂来,不是为废除法律、而是为成全(玛五1719);祂也用自己的血取消了古代的盟约。另一方面,保禄则更进一步宣布古代的盟约(法律)已经过期,以致任何人假若仍然信奉它,遵守它,好像它仍然拥有救恩上的重要性的话,就等于否认基督了。亚巴郎是所有信者的父亲、圣祖,许多古代的义人都是新约信友信仰的见证人(希十一140),换言之,基督徒的救恩是建基在整个旧约身上。准此,的确很难分辨什么仍然留存,什么已经过去。也许可以说的是:法律属于第二层次;旧约仍是基督徒的圣书,它属于第一层次。

(2)     新约时代:

1)它可以有两个意义:a)它可以指耶稣、宗徒、及早期教会(与后宗徒教会相对)的时代。b)也可以指从耶稣复活及圣神降临起直到末世、基督再来的时代。在第一个意义下的新约与第二个意义迥然有别:它是耶稣基督在世的时代;它是基督启示产生和「完成」的时代;这一启示嗣后仅能在传承中传达下去;它是圣经,默感的、原始的基督启示的见证,写作的时代;它是教会得以成立的时代。虽然如此,这两意义分别仍是次要的。谈起新约,主要的是第二个意义,因为基督藉着圣神临在于整个救恩时间内,祂在世的生命只是祂光荣来临的开始;到祂光荣来临的时候,天主的国便会决定性地、毫不隐蔽地公开来临。因而下面的讨论都集中在第二个意义上。

2)新约是救恩史中的一个独特阶段,与旧约截然有别,并直抵历史的结束。圣经在说明新约的独特性时,一方面肯定它全新的特性(因而与旧约相对),但另一方面也肯定新旧之间的连续。首先,新约是自由(脱离法律)的盟约,是至圣圣神的盟约,是罪过的宽赦的盟约,是正义的盟约,是与天主建立新关系的盟约。保禄清楚把它与旧约分开,后者是法律、死亡、与遮蔽的时候。然而,从连续性的角度看,新旧约的关系是应许和满全的关系,而满全超过了应许。

3)圣经也显示,这一绝对末世的阶段不可能再为另一个新的在时间之内的救恩时代所继承。新约奠基在基督的死亡与复活上,此事件是救恩史末世性的高峰,因而不容许有任何内在于此历史的其它的将来。它期待天主的国,因而也不容许把任何内在于此历史的将来,与那绝对的全新的天国混为一谈。

4)因而从神学的观点看,新约是末世的时代。而这意即:a)人类自由的历史已经不再在救赎与灭亡间无止境地交替竞逐下去,因为在基督身上,历史早已作出了决定。b)天主的自我通传,历史性地显现在耶稣基督身上,祂就是救赎的基础,而教会则是这基础的临在,是救赎的基本圣事。因而,新约也是「教会的时代」。

5)然而,人却常常面临诱惑,要忘记(或淡化)这新约的终末性。以下指出两点:a)在比较宗教和宗教交谈中,人很容易把新约时期减小为宗教历史中的一个阶段而已。现代人很容易认为,它可以被一个世俗化的将来所取代,而基督宗教也可以消融于一种世俗化的人生观,如爱、共融、团结之类。但必须谨记的是:虽然基督宗教必须采取历史的方式以及接受各种世俗的宗教经验,然而在接受的同时,它也必须放弃它们,把它们纳进天主的奥秘中,并且知道,它已经超越了这些世俗经验。b)现代人会以为,历史在经历几乎数不尽的时间流逝后,现在才真正开始。由此可见,新约仅是一过渡时期而已,而它的最大成就也仅是以抽象的理论,神话的公式预述了现在人类可以实际履行的工作。要回答这疑惑,应该注意以下二点:首先,由于天主把自己交托给历史,作为它的目标及希望的源头;人对这绝对将来的期待并不排除他严肃地在世俗历史中生活。因而所有历史,不仅宗教历史,都应关心绝对的将来(救赎)。其次,这一段历史,由于在新约之内,也蒙受了新约的应许,即它不会归于虚无,不会归于死寂。在它内发生的一切就是具体地完成天主要成为「万有中的万有」(格前十五28)的应许。新约宣布:死亡仍将留守在历史之中,是它「最后的敌人」(格前十五26);然而,新约也宣称,这历史的最终归向,不是死亡,而是天主圣三的生命与爱。

参考书目:

参阅相关条文的参考书目。

Conzelmann, H.   Die Mitte der Zeit.   Tuebingen: J. B. C. Mohr, 1962.

Cullmann, O.   Salvation in History.   London: SCM Press, 1967.

Rahner, K.  "History of the World and Salvation-History."   TI,  vol. 5. 97-114.

Schnackenburg, R., A. Darlapp and K. G. Steck. "Heilsgeschichte."  LThK,  vol. 5. 148-158.

Urs von Balthasar, H.   Theologie der Geschichte.  Einsiedeln: Johannes Verlag, 1959.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