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S 部

疏离


疏离

shūlí

ALIENATION

参阅: 11 283社会 365家庭 541结构性的罪 417教会社会思想 450基层团体 341原罪

()概念说明:疏离alienation一词来自拉丁文动词alienare (使成为陌生的、不认识的),是指促使人或物与自己远离、甚至对立的活动行为或结果。

()疏离观念简史:虽然有人以为疏离的概念早已出现在基督徒对原罪或偶像崇拜的概念中,在西方哲学史中正式发展它的却是第十九世纪的黑格尔(G.W.F. Hegel, 1770-1831)、费尔巴哈(L. Feuerbach, 1804-1872)和马克思(K. Marx, 1818-1883)

(1)     在黑格尔的哲学中,绝对观念(Geist,绝对精神、绝对心灵,或者用大众化的说法:神)从自己出发,经过自然和人─ 疏离和反疏离(de-alienation)的辩证过程─ 而回归自己。另一方面,有限心灵()也与自我疏离;自我疏离的意思是说,自我(主体)把自己在物质、社会组织和文化产品中客体化、物化( 245)

(2)     费尔巴哈接受黑格尔人可与自已疏离的看法;但他却否认人就是神的自我疏离;相反,当人制造一个假想的、疏离的、高于自己的存有物时,他就与自己疏离了。因而,只有当人否定这种宗教形式的自我疏离时,他才能重新发现自己。

(3)     马克思接受费尔巴哈有关宗教疏离的批判,却更进一步地认为宗教疏离只是人自我疏离的许多形式之一,还有人与其他活动的产品(包括经济、社会等活动的产品如资本、法律等)的疏离。不过,终极说来,这些都只是人与自己(人性)疏离的不同面貌而已。要消除宗教疏离,必先消除宗教本身;但宗教只有在除去它赖以存在的社会和经济条件(资本主义) ( 621)之时才能去除。而这只能在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在没有私有财产的情况下才能达成。

()在当代思想中,疏离此概念广泛地应用在心理、心理治疗、政治、哲学、神学和社会等学科中。不同的学者对它的定义、形式、反疏离的可能性及方案,都有很不同的诠释。大部分学者只把它应用到人(而不及于神、自然等),甚至个人(而不及于社会)身上。个人在团体中的不适应就是疏离的表现。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教会中。有人以为疏离的问题不能只靠社会改革,或消减私有财产就能解决。一个人如果要解决他疏离的情况,他必须自由地、富创造性地去重新建立健康的社会关系;从心理学上来看,解决疏离的办法多指向个人内在的更新。

编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