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W 部 |
无限 |
无限 wúxiàn INFINITE 参阅: 542绝对者 495超越性 147存有 494超级属性 148存有论 143有神论 709灵魂不灭 (一)概念说明:「无限」infinite一词来自拉丁文in (非,无)和finis (限度)的概念,意思是否定一切限制。无限可分两种:相对的无限,指某些属性或优点之不受限制,如:人的灵魂要永恒存在;绝对的无限则是指任何方面均不受限制,如:天主本身。 (二)无限概念简史: 第一位谈及无限的哲学家是西纳亚曼德(Anaximander, 约610-547):他把事物的生成和过去永不枯竭的基础称作无限。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认为天下没有事物是实在地无限的,有的只是潜在的无限;那促使万物流动的「不动的主动者」(unmoved mover)是纯粹的动力。但亚里斯多德没有特别发挥此纯粹动力的无限性。 当基督徒深入反省无限的意蕴时,这种对无限的评价便改变了。首先获肯定的是天主一定不是有限的;祂超过人的理解,故此不能被设限。希腊教父以无限刻划天主的属性。在多玛斯(Thomas Aquinas, 约1225-1274)的型质论中 (参 294),型式满全质料,而质料却不外是型式的限制因素而已。质料只能存在于存有者之内,而型式却可以自己存在。纯粹在自己内存在的存有者(神),其型式便是实在地无限的。再者,无限不仅拥有存在上的优越性,他在认识上也是优先的;他首先为自己所知,也是为人的心所认知;天主比人更接近人,更为人所知。笛卡儿(R. Descartes, 1596-1650)说:有限的事物与无限的世界只有在无限天主的预知中才可以被认知。 灵魂、世界、和天主的无限有愈来愈接近的趋势,最后终于在斯比诺撒(B.Spinoza, 1632-1677))和德国观念论的哲学思想中融合为一了。这种有意把无限「自立体化」(hypostatize)的做法为洛克(J. Locke, 1632-1704)、莱普尼兹(G.W. Leibnitz,1646-1716)及牛顿(I.Newton, 1643-1727)等人所诟病。康德(I. Kant, 1724-1804)认为:所有交付人的外物都是有限的,然而一切加诸人的目标却无止无尽。这样,无限不再提供人认识的对象,它只是一个规范着科学研究的观念,或推动伦理行为的假定罢了。黑格尔(G.F.W. Hegel, 1770-1831)也许是论无限的最后一位哲学家。他以为,所有有限存有物都为其他有限存有物所限定,而愿超越自己。可见有限是致力再次回归他原来的自己─ 无限。但真正的无限却不是这无止境的超越限制的过程,也不是把有限排拒于己身之外的无限。真正的无限就是绝对观念在整个分离及回归过程中与自己的等同。与这种无限的形上学的思考和海德格(M. Heidegger, 1889-1976)思想不同:海德格力图在摒除无限的预设之下,从人或有限存有物的本性的透视点上厘定它的有限性。 (三)在神学上,「无限天主」的观念十分重要。倘若缺少了它,神学在传达天主对人的爱的讯息上就失去了它的严肃性和适切性。只有一位无限的上主才可以以隐藏的方式不断地走向人;只有一位无限的上主才不致完全「表露」出来,让人随意透视;换言之,只有无限才能既保有祂至高的超越性又自由地启示自己。同样,创造也只有在无限的创造者的大前提下,才成为可能;重要的不仅是在祂之外什么都没有,而是受造物正藉着造物主才能够自己存在。 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