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W 部

无神论


无神论

wúshén lùn

ATHEISM

参阅: 143有神论 53不可知论 506虚无主义 144有关天主存在的论证

()概念说明:无神论atheism一词来自希腊文形容词a-theos,包括两部分:a-,意思是「无」或否定,theos,意思是「神」。一般来说,人人都有某一种神明的概念,但严格而论「无神论者」否定神在他的生活、思想价值观中扮演任何重要角色。

()无神论的来源:无神论并非原先就有,而是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造成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对宗教,尤其是某些地区对基督宗教的误解蔓延而成。信徒对教义妄加诠释,忽视自己的信仰生活,在社会上没有好榜样,都会使人对宗教产生怀疑,甚至否认神的存在。其次,还有政治、理智、心理、哲学、神学上的各种原因,混杂在一起。下面提出六种起因加以说明:

神话:许多原始宗教的教主,乃至于高等宗教的信徒,以一种非理性的或过份拟人化的方式,介绍其所信奉的神。生活于其环境中的知识份子,难免疑惑其真实成分有多少?是否只是些用来控制群众、恐吓愚民的故事或恶梦?走到极端,就会把神的存在也一并否定。

极端的一神主义:基督徒的神虽和神话中描写的神全然不同,但新旧约中的一神论,在某种形式下,好似接近上述神话。这种现象就容易使某些精神生活高超、纯净、细腻的人否定基督徒的天主观。

知识和信仰的区分:这似乎是更深远的起因。中世纪认为,知识的最高确实性,来自存有本身的明显性。信仰虽也是理智的行动,但并没有人本性之理性的确实性,因为信仰的内容属奥迹,如三位一体、恩宠、降生;理智本身无法直接肯定信仰的奥迹,但是理智靠天主启示的权威能看出应该相信的理由。因此传统的信证神学,指出人在信仰行动前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如历史性的启示有无可能?是否可信?耶稣基督是天主的使者吗?祂的宣讲和奇迹在历史上能证明吗?圣经又是怎样的一本书?这些理由带给人的理智所谓常理性的确定性(传统称为伦理的确定性) (moral certitude)。信仰则是绝对确定的;这绝对确定性来自恩宠;恩宠通过意志而影响理智去接受启示中的真理。所以在信仰层次上,理智是意志的俘虏。如此,理智从人内在的本性中疏离,信仰与理智即有如对立。此一对立使得理智要求独立自主。这导致了科学的独立发展,而发展到极端的独立状况,即系否定宗教信仰之意义的人文科学主义。

生活的经验:

1)相对、无常的经验:人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验,自然会怀疑真有一个超越的绝对存在吗?有人体验到自己像被织入大宇宙或大自然的有机体里,感到那就是生命的圆满与被爱,不觉得还需要一个更高的天主;另有人则经验完全不同,也认为相当确实。究意那一种更正确?有人说,人的本性理智永无确切的答案。可能黑格尔(G.F.W. Hegel, 1770-1831)精神发展辩证法真实,可能无神论正确。

2)矛盾、纷乱、分裂的经验:人生活,常面对存在平面上的病痛与死亡的困扰、精神平面上荒谬与孤独的困扰、伦理平面上罪与恶的困扰,而感到恐惧、焦虑,甚至绝望。于是有人问:若有天主,祂怎能如此忍心让人发生这一切不幸?祂到底是不愿或不能阻止恶的发生?如果祂不能阻止,祂就是无能的;如果祂能阻止而不加以阻止,祂就是邪恶的。这就引出了无神论的逻辑推论。

3)责任、自由的经验:若没有神能把人从不幸中救出,人就有自由、责任掌握自己的命运与未来。不少人放弃宗教时,经验到似从某压力中释放出来,对世界有了种自由和责任感的新约定。

4)怀疑论、不可知论的经验:世上对立多元的哲学思潮、生活方式、价值系统日益增加,许多人无所适从,只好退出,力主怀疑论与不可知论。这多少受到结构主义与科学主义的鼓励和支持。

政治因素:由于圣经的启示和希腊人探索真理、知识的影响,基督徒发展出今日的科学精神与文明。近几世纪以来,基督宗教国家不是因基督信仰本身,而是藉着这种科学精神与文明迅速扩展,甚至不惜以屠杀、暴力、镇压及贬抑别国人民的手段侵占其土地、资源,图利自己。为便利统治,为掩饰政治结构上的不公义,他们不得不塑造一些神的假像。基督徒在其中传福音,自然也受到影响并同时成为反叛攻击的对象。反对者认为宗教是意识型态的上层结构。当压迫过去,宗教也会过去。政治无神论因而产生。

唯物或唯心一元论:这两种从内在彻底反基督徒神观的一元论,当是导致今日无神论产生的最深隐因。基督徒相信的天主是绝对超越的,受造物却是如此非必然(适然)、有限,在人心中要完全保持两者截然不同的张力,不是件易事。很容易倾向一方而成为唯心或唯物的一元论。一元论的逻辑系统比较容易建立,理论架构比较明显,传述也比较方便,其似是而非的面貌便会领人走上无神论。

()无神论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列举如下:

实践无神论:即实际生活得像个无神论者;纵然理论上接受神存在的概念,具体生活却看不见任何来自信仰的影响;就是在有关个人、家庭、团体、国家等的重要决定上,从未正视过神的存在,信靠的不是神而是自己或世物,崇奉的不是天主而是政权、战争、财富、名誉、发展、幸福、安全等等有限、偶然、暂时的神像。神在他生活中实际上是死的,可说是有名无实的有神论者,是旧约先知为保全雅威之独尊而极力攻击的对象。

人文无神论:因体验到世上充满着恶,主张没有神的存在,也没有任何超过人的神,人是自由与意义的本源;不需要关于神的任何假说,神无法存在,否则人应对神负责。如果有神,人对自己即形成最深的疏离。故有「人类即新神」的说法,人类个人及社会可代替神的角色。

宇宙无神论:认为宇宙是唯一的事实,除此,别无事实的存在。万物有灵论、印度宗教信仰中的绝对一元论( 1)、道家生命观、斯多亚主义( 501)都有这种色彩;朱熹(1130-1200)、王阳明(1472-1528)、黑格尔、斯比诺撒(B. Spinoza, 1632-1677)等哲人思想中也有此痕迹。有人甚至认为世上唯一的事实是物质,没有任何神的干预,没有任何精神世界。这种唯物论是古希腊的原子主义,及费尔巴哈(L. Feuerbach, 1804-1872)、马克思(K. Marx, 1818-1883)、恩格斯(F.Engels, 1820-1895)等人的思想中的基本因素。

理论无神论:认为世上一切,可以也应该由宇宙内的各种定律来解释说明。有以下三层次的涵意:

1)科学主义:以科学研究的理论说明大自然、人的存在、以及生命的种种现象,认为除了五官能接触的世界外,没有其他值得重视的事物。

2)封闭的理性主义:认为理性是人认识的唯一泉源,感觉只是含糊的概念;把知识局限在人类以概念推理的特有思想方式上,视之为一切认识的最高标准。

3)不可知论:认为超感觉之物是不可知的;因此否定形上学成为一门学问的可能性,更否定神的可知性。不可知论并不否定人类经验外可能存有某物,但否认人对超越存有的存在及本质有确实认知的能力;即把人类知识限制在物质世界中,不承认对超越者类比知识的可能性,充其量留待非理性直觉或「信仰」去解决。

政治无神论:力主神的存在与人的自由、权力意志或伦理圆满有冲突;认定神往来世生命,等于使人对建设地上的王国毫不努力;把人类解脱的希望,特别寄托在经济、社会的解脱上。

虚无论:对人生有浓厚的空虚感,否定人生有什么意义;甚至拋弃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如此把人扔进虚无的深渊,否定人生旅途中所依靠的无限大能。

()教会训导权对这些无神论在梵蒂冈大公会议的文献表示他的看法:

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21节也表示:教会「对这种违反人类的共同思想和经验,并贬抑人性天赋尊严的有害的理论及行为,现在一如往昔,不能不以沉痛心情,极其坚决地不认同。」但说教会「亦设法深入无神论者的内心,以寻出他们否认天主的隐密原因。」并表明坚持:「承认天主决不违反人性尊严,因为人性尊严正奠基天主,并靠天主来玉成;拥有理智及自由的人,是由造物主安置在社会中的;尤其人的使命是以天主义子的资格,同天主亲密结合,而分享天主的幸福。」更声明:「来世的希望并不削弱人们对现世所有的责任感,反而以新的理由支持人们完成这责任。没有天主作基础,没有永生的希望,人性尊严,一如现在数见不鲜者,将受到严重的损害,并使生命、死亡、罪恶及痛苦等问题,永远成为不解的哑谜,而令人陷于绝望。」并解释:「此时,人们对自身只有一个模糊的观念,依旧是一个尚待解答的疑问。人不可能在某些机会中,尤其在人生比较重大的际遇中,完全逃避上述疑问。这些疑问唯有天主能提供一个圆满的、完全确切的答案;因为是天主召唤人们深加思索这些问题,并令人以谦冲的态度追求真理。」然后提出救治无神论的秘方:对教会真理有适当的表达方式,教会及其成员有完善的生活,即「在圣神领导下,不断改造并净化自身,使天主父及其降生为人的圣子,见知于世界,并且好似显现于世界。」

最后表示:教会虽摒弃无神论,但愿坦诚而明智地与无神论者交换意见,共同建设同样生活其间的世界;并愿温和地敦请无神论者开放心胸,对基督福音加以思维。因为「教会深知,几时它捍卫人类使命的尊严,使对自己崇高命运已感绝望者恢复希望,其所宣报的真理,是符合人心极其秘密的愿望的。教会宣扬的真理,不削弱人性,反而倾注有利人性发展的光明、生命及自由。除此以外,任何事物不能满足人心。」

参考书目:

李震,《近代无神主义的形成》,台南:闻道出版社,1967

──,《人与上帝》,台北:辅仁大学出版社,19861-44

谷寒松,赵松乔合着,〈无神论〉,《天主论.上帝观》,再版,台北:光启出版社,199297-115

奥脱,王维贤译,《天主教信理神学》,下册,台中:光启出版社,1969776-781页指出有关无神论的参考书。

Breuning, W.  "Atheismus."  Beinert. 24-25.

Fabro, C.   God in Exile: Modern Atheism.   Westminster, New York: Newman Press, 1968.

Kasper, W.   The God of Jesus Christ.   New York: Crossroad, 1984. 16-46.

Kueng, H.   Does God Exist? An Answer for Today.  London: Collins, 1980. 189-424.

Lubac, H. de    The Drama of Atheist Humanism.  New York: The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50.

Rahner, K. "Atheism. "  SM,  vol. 1. 116-122.

谷寒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