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S 部

圣化


圣化

shènghuà

SANCTIFICATION

参阅: 353恩宠 354恩宠神学 41天主的属性 150成义 496超德176自然与恩宠 494超级属性

()概念说明:圣化sanctification一词来自拉丁文,包括两部份:sanctus (),及facere (to make……)。在基督宗教的神学中,「圣化」指达到神圣的境界(成圣)的过程。

()圣经:

旧约主张:只有天主是圣的,因此把天主与受造界明确加以区分;受造物的「神圣」(holiness)只能说是肖似神圣的天主而已。

新约主张:圣神圣化了基督信徒,使之成为「圣」殿(格前三1617),基督徒已受洗、「圣化」、成义(格前六911),应是圣的,因天父是圣的(伯前一1516;玛五48)

()简史:

在西方教会的神学中,「圣化」这名词通常意味着从圣洗起到最后审判的过程,此即成圣(成为圣人)的过程,即一个人的生活与行为日渐肖似天主的过程。西方的神学家如奥斯定(Augustine, 354-430)和多玛斯(Thomas Aquinas, 1225-1274)皆采类似的看法,强调恩宠和光荣使人类能分享天主的神圣。

与白拉奇( 113)的论争中,奥斯定认为人需要天主的恩宠才能爱天主、爱别人、守诫命和躲避犯罪(DS 225-227);显然奥氏提到的是指「圣化」恩宠。中世纪时,多玛斯在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的概念影响下,认为人性本身藉着信望爱,在其理智及意志的潜能内接受圣化恩宠(sanctifying  grace),而以「受造恩宠」(created grace) ( 353)来说明「圣化」在人内导致一种真正的改变。

东方教会的神学中,常以「神化」(deificationdivinization)为课题来表示天主藉着基督,在圣神内促进人类的救恩,即由于内在于人的天主圣三透过圣神的运作使人成圣、日渐肖似天主。

宗教改革家( 273)坚称人只因信仰而成义,因受洗后贪欲,即私欲偏情仍在,故人在世上无法完全圣化;人的行为、善工都无法避免犯罪,因而拿掉了善工正义(work-righteousness)的根基。1530年《奥斯堡信条》(Augsburg Confession)反对隐修生活可使人成义;马丁路德(M. Luther, 1483-1546)也反对那种把隐修生活的服务视为优于平信徒生活及职责的说法。

为此,特利腾大公会议(1545-1563)教导,天主恩宠在过程中藉人的自由接受引人成义与「圣化」(DS 1528);成义日增,「圣化」随之日深(DS1535);受洗后仍在的贪欲来自罪且导向罪,但贪欲本身不是真实的罪(DS 1515);成义的人并非不会再犯罪(DS 1537, 1573)

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更教导基督徒并非因自己的善工,而是因天主恩宠藉着主耶稣而成义;因信仰的洗礼信徒成为天主子女、参与天主圣三的生活,所以基督徒才蒙「圣化」(LG 40)。梵二确认修会生活方式有为末世见证的价值,即指明此世并无永存的国度(LG 44);此外也肯定普遍成圣的使命,即天主召叫所有基督徒在自己的生活方式、职位与环境内,以信仰从天父手中接受一切,并和天主圣意合作,在现世服务中,将天主对世界的爱显示给世人;那么,如此便可「圣化」自己(LG 41)

()当代天主教神学家对于在基督内「天主普世救援意愿」有相当的瞭解和进展;这种普救圣意已被不少人,如拉内(K. Rahner, 1904-1984)视为涵盖整个人类,每人都被邀请与天主圣三合而为一。很明显的,此普救圣意包含邀请、召叫一切人臻于「圣化」的境界。

编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