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X 部 |
新柏拉图主义 |
新柏拉图主义 xīnbólātú zhǔyì NEO-PLATONISM 参阅: 300柏拉图主义 344哲学 140西方哲学 601奥斯定主义 194形上学 148存有论 255泛神论 5二元论 (一)概念说明: 新柏拉图主义出现于第三至六世纪间,它并不仅是柏拉图(Plato, 427-347)哲学的东山再起,而是综合柏拉图思想、古代希腊哲学的其他重要思潮,以及东方(如希腊、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秘教(mystery religions)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柏拉图原着是新柏拉图主义人士的共同基础,至于主张二元论的摩尼教(Manichaeism) (参 656)则一直是新柏拉图主义的劲敌。新柏拉图主义的基石是在一切繁多之上的太一(the One);此完美无缺的太一或至善,依其肖像流出精神(nous),精神再流出世界灵魂(psyche);世界灵魂再产生宇宙的其他部分、低一级的灵魂以及物质(matter)。一切都以太一为最后原因,都想藉其在知识和愿望上的皈依,透过灵魂与精神回归太一。我们不可毫无限制地把新柏拉图主义看成泛神论(pantheism),因它一方面不但宣称一切存有物都参与了「太一」的存有,且主张太一普遍临在于一切存有物甚至于物质上,它另一方面亦坚称一切存有物在各层次繁多的存在,与太一的合一是知识和爱的合一,这种合一和实体上的毁灭(ontological annihilation),如严格的泛神论所主张的,并不一样。 (二)简史: 一般都认为柏罗丁(Plotinus, 约205-270)是真正的创始人,但有些学者却把此荣誉归之于普氏的老师亚摩纽斯沙卡斯(Ammonius Saccas, 约175-242)。此派除了柏罗丁较杰出外,还有最后一位大师普洛格路斯(Proclus, 412-485),新柏拉图主义的最后系统形式即出自后者的手笔。 新柏拉图主义对教父哲学,特别是奥斯定和伪狄奥尼修(Pseudo-Dionysius Areopagite, 约500),对基督徒的神秘主义(参 380),对中世纪的神哲学(形上学)的影响甚深;多玛斯(Thomas Aquinas, 约1225-1274)对「恶」总是寄生在「善」中的缺陷的观点,也承自普洛格路斯的思想;中世纪有关「参与」(参 37)和「类比」(参 698)的理论,也受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这些影响并不低于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的思想对它们的影响。以上的评估是最近历史研究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