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S 部

实体


实体

shítǐ

SUBSTANCE

参阅: 140西方哲学 441基督徒哲学 20士林学派 194形上学 119主体 291附质 708体变 166自立性 148存有论

()概念说明:实体substance来自拉丁文substantia;此字源自substare,意指站立在下面,亦即指现象之下屹立不变者。对实体(传统也称本体)的界定,众说纷纭,但多认为实体是某种基本的、独立存在、站在其他事物底下、又是活动或变化之源者。基督徒思想家常用该词来描述个别人,天主或圣三。与它相对的是附质(accident),「附质」需依附「实体」才能存在。「无限实体」则没有附质,绝对屹立不变,「有限实体」的不改变性则是对附质而言。

()概念简史:

为解释宇宙间变与不变的问题,柏拉图(Plato, 427-347)ousia一字表示观念界中屹立不变者,但该字(日后被译为substantia)却无法用在实在界里。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ousia概念推广到感官界;他把个别的人(如苏格拉底Socrates, 469-399)称为第一实体;第一实体所属的种或类(如人) 即从个别人、物抽象而得的普遍性─ 称为第二实体。

基督宗教的思想家采用亚氏的实体观念来证实他们所信仰的超越的实在界,而认为天主和天使是可理解的实体。尼西亚第一届大公会议(325) (127)宣布天主圣言和圣父同一实体(DS 125)。卡帕多西恩(Cappadocian)教父们一面肯定天主不可分的唯一性,另一面用类比方式从一个实体的角度阐明在救恩历史中的天主三位的关系。由于本质(essence)须是非物质的,而实体却是非物质的或是物质的,因此奥斯定(Augustine, 354-430)认为以「本质」一词表达天主的存有比「实体」更恰当。但因「实体」能显出天主那卓然的独立存在性,以致该词后来仍然沿用于教会中。

到了中世纪,「本质」一词似乎已比「实体」更占上风,在「共相(普遍概念)之争」(controversy on universals)中也触及此二名词的问题。多玛斯(Thomas Aquinas, 1225-1274)大抵重复亚里斯多德的「实体」概念,但他强调任何事物必有某种基本的、首要的独立存在者,才能解释其单一性,那就是实体。

对洛克(J. Locke, 1632-1704)和康德(I. Kant, 1724-1804)而言,「实体」仍是重要词汇,但对许多近代经验主义者( 627)而言则不然。近代不少神学家觉得「实体」一词,因它的静态性,似乎无法充份显出天主的位格、神圣性和爱,尤其是过程神学( 590)主张不断发现新的表达方式以取代「实体」来阐明天主的永恒不改变性。

()在神学上,「实体」观念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实体观念和位格观念( 206)和自立性观念( 166)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实体也涵盖本质和本性观念的某些因素。因此在天主降生为人的神学(基督论)中,实体是几乎不可缺少的基本概念。

对于解释圣体圣事,实体观念在传统神学中也占中心地位。特利腾大公会议(1545-1563)论及「圣体」时以饼和酒两实体的「体变」( 708)来解释复活的主耶稣基督在圣体中的特殊临在(DS 16421652)。教宗碧岳十二世(Pius XII, 1939-1958)又在《人类》通谕(1950)中提醒天主教神学界:「体变」的教义所用的实体概念依然有效,并未作废(DS 3891)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