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L 部 |
轮回 |
轮回 lúnhuí TRANSMIGRATION 参阅: 90末世论 709灵魂不灭 618炼狱 142有始无终之境 (一)概念说明:轮回transmigration一词一般地说,指从一个地方到另一地方的变迁过程。它当作宗教名词时,意指死时从一个身体转移到另一个身体。当这种转移的主体是灵魂(psyche)时,又称为metempsychosis (灵魂的轮回)。一般来说,佛学不主张有个别灵魂的存在,transmigration一词依然适用。佛学承认有再生(再世),过程是生、死,接着是另一个生命的连环,直到这轮回的主体进入涅盘(nirvâna),这过程佛学称为「轮回」(samsâra)。 (二)三个大文化区都发挥了「轮回」思想: 希腊宗教中的轮回观:古代希腊认为「灵魂在与身体结合前,本身是某种独立存在的存有物。所以,「灵魂」指不包含身体在内的「人」。人死后,身体腐化,灵魂继续存在,并寻找另一身体以继续寄居,身体被视为灵魂的「监牢」。就灵魂而言,「再生」意即再度被囚禁。多次再生之后,灵魂才可完全净化而回到其根源,进入另一世界获得永恒的福乐。虽然基督宗教引进许多希腊哲学思想,但并未也不可能接受这种「轮回」的信仰。 印度哲学及印度宗教中(参 163)的轮回观:整个「无灵魂的轮回」概念深深地与「因果律」相关连。每人的行为必产生果,在今世或来世得赏罚。 这种轮回将人类从一存在转换到另一存在。可能的存在方式为:天、人、阿修罗、畜牲、饿鬼及地狱。这六道都不是永远的,灵魂必须一再地寄居在身体内,直到进入涅盘为止。这种说法的主要困难在于无法知道究竟「再生」是什么?究竟是谁再生呢?从一存在转换过去的应是「灵魂」(man我)才对;这种灵魂是某种实体,为一些学派来说,这灵魂等同于绝对(brahman梵)。印度哲学里,常把这灵魂视为「真我」。 佛学中的轮回观:释迦牟尼(约公元前五、六世纪)反对印度婆罗门教的许多观点,其中最反对「灵魂」和「自我」独立个体的概念。就佛教传统而言,没有独立个体「灵魂」;故从一存在转换到另一存在的不是独立个体「灵魂」,如同西方思想所主张。为此,西文transmigration一词并不适用于翻译佛教教义的(samsâra)。正确地说,佛学主流主张无物在转换。人的「我」(ego)是诸成分的组合,称为「蕴」(skandha)。 自我本身有五蕴:1)色:物质组合之类。2)受:感觉组合之类。3)想:识别组合之类。4)行:心所组合之类。5)识:知觉组合之类。从这「五蕴」可看出「自我」并无永恒性,却不断变化着,好比河水表面上的泡沫。生命本身不是永恒的,却是生、死,然后又不断地生、死……。 人死时,若有「意识」残留着,则有另一次新生命。可是很难说明此新生和前生之间有何关系。至于死后有六种存在的可能方式(六道或六趣)。基本上与前面印度哲学中的说法相同。这「六道」可视同走向涅盘的各阶段。经过某些时期后,就可返回「人」的生命。在灭绝一切欲望之后,从人的生命这阶段,有一捷径通向涅盘。 (三)轮回与基督徒信仰:在基督宗教的历史中,「再生」或「重生」的信仰曾数次引起一些基督徒的兴趣。然而,这种信仰从未被教会所接受。其实,佛教的「再生」概念不符合基督宗教的天主观、人观及耶稣基督的「复活」,而符合「炼狱」(purgatory)的概念。至于符合基督宗教末世之「复活」的,是佛教中经过一段很长的轮回过程之后所进入的涅盘。在印度哲学中,与这概念(复活,涅盘)类似的是与「绝对」(梵)结合;而在希腊思想中,则是回归到「一」;基督徒信仰主张,在「一」(天主,上帝)内人才找到根源和最后的归宿。 今日东西方社会上,许多人对现世不满,因此对来世产生一种好奇的兴趣,所以出版了许多这类的著作。基督徒神学在与佛教的交谈中,要特别注意在轮回观念中所涵盖所谓「尚未」(not yet)的事实,即人在死亡以后,一方面「已经」(already)达到在天主圣三内的圆满的境界,但另一方面他的圆满,因他与历史奋斗中人类的关系,「尚未」完成。希望透过不断的神学研讨,渐渐地找到二方面思想的桥梁及整合。 参考书目: 布鲁格(W. Brugger)编着,项退结编译,〈轮回〉,《西洋哲学辞典》,台北:国立编译馆、先知出版社,1976,430。 Motte, A. "Orphisme." Dictionnaire des religions. 3rd ed. Ed. P. Poupard. Paris: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1984. 1240-1242. ─── . " Platonisme." ibid. 1326-1329. Raguin, Y. Buddhism: Sixteen Lessons on Buddhism and Christianity. 1975. 13. Thomas, P. Werblowsky, R. J. "Transmigration." Eliade. vol. 15. 21-27. 甘易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