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L 部

乐园


乐园

lèyuán

PARADISE

参阅: 526创造 525创世论 338原始正义 90末世论 52天堂 520进化

()概念说明:

乐园paradise原是古波斯的词汇pairi-daeza,即是以栏杆或墙围起来之意,也指有栏杆的公园或乐园。希伯来文写成paredes (有树的公园);希腊文是paradeisos;拉丁文则是paradisus

另有一个字eden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此字含有两种意义:1)指一个没有树木的平原上,却有一个园子(Akkadian,称为edinu,苏美文是edin,希伯来文eden)2)喜乐、享受、喜欢(即希伯来文的eden)。这两者相互整合下就是一个充满和谐享受的园子。

()乐园观简史:

宗教学历史以六种思想来描写乐园:

1)乐园是人类的原始状况,在这图像中有一些重要的内容,如:一对原祖父母;或一群按创造神的旨意而生活在幸福无忧的情况中的人们,他们与整个受造界和谐共融,也没有死亡。但是自从人因犯罪而堕落后,就破坏了原始的喜乐,也使人类落入辛劳工作、疾病、饥饿及死亡的痛苦中,这是人犯罪所造成的后果。

2)乐园是一个黄金时代(aeon),这种思想有其历史观,也就是将历史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是黄金时代,之后每一阶段都较前一阶段堕落。

3)乐园是和现时代同时存在的理想境界,惟有神明、英雄和义人才能住在这理想境界中,古时,有些民族如墨西哥人、中国人、希腊人、波斯人、印度人,会将此理想境界放入宇宙中最美好的地方。

4)耶稣时代;犹太教认为乐园也指着末世的境界,当宇宙消灭或公审判之后,原始的乐园境界将再被复兴起来。

5)乐园是已亡者所生活之地,这种思想指出善人,即贵族或受后代特别敬礼之人,死后可以进入一个像似乐园的地方。如印度教或民间佛教中,认为义人在投胎转世之前,就是存在这一乐园的境界中,大乘佛教,如净土宗也提出善人将到达一美好的净土境界中。中国古代也认为人死后,其魂魄所到达的天上境界即如同乐园一般。

6)有许多身在被迫害情况中的人会以千年说( 26)来自我安慰;他们认为只要经过暂时的痛苦,就可以得到美好的乐园赏报。

上述思想中,隐含了三个理由:1)有神的启示。2)一般人把一个不容易实现的理想,如乌托邦( 363),放在一个特别的境界中,在那里只有善没有恶。3)当人面对义人善人受苦及死亡令人难以接受的痛苦时,人期盼一个美好之境,以报答这些义人或善人,使他们享受到在生前所体验不到的美善景况。

()圣经所描述的乐园有两种:

原始乐园(创二~三;则廿八1214):旧约中所叙述的乐园主要在表达天主美好化工的象征,也指出在天主的计划中,祂愿意人住在理想而圆满的境界中。出离乐园也在使人明白,一切苦痛与罪恶、死亡等都不来自天主,而是人违背天主的后果,但天主仍给予人无限的希望。但圣经并未提到原祖是否具有人性以外的特恩(preternatural gifts)

末世乐园:旧约先知们在神视中所见到的未来那圆满境界,往往都被称为乐园(依五一3)。新约中,乐园即指人类历史过程的光荣结束(路廿三43;格后十二24;默二7)

可见圣经并无意指出原始人类过的是一个理想而圆满的生活。

()教会训导权:

在最初六百年间,为了反驳异端思想,如白拉奇主义( 113),即在两个不包括任何定断信理的地区性会议的文件及《索引》中,论及人类出现时的状况。但那时的神学家们仅根据圣经文字推测而论,影响了教会千余年的思想:有418年加答琪(Carthage)会议(DS 222)435442年的《索引》(Indiculus)(DS 239)529年亚劳西加(Arausicanum)第二届会议(DS 371372)

特利腾大公会议(1545-1563)在《论原罪的法令》(1546)中,都未提出新意(DS 1911)

教宗保禄六世(1963-1978)在《天主子民的信经》(1968)中也表达同样的主张。教会在礼仪祈祷中,如感恩经第四式,也按圣经的说法描写了救恩史。

()现今神学家一方面日益瞭解圣经的讯息,另一方面也日渐开放地接受科学家所叙述的有关人类出现的情况。综合而言,因着近代科学的刺激,教会对人类出现的状况,已不再按圣经来叙述,而逐渐有了新的看法,如:

人类的开始极可能是一群人,靠天主的参与( 37)由一种族系(monophylety) ( 12)的动物演化而来。

「亚当」是「人类」,不必是一人;人类也不必由一人繁衍。

人类初现,身心简单,经过漫长时期的进化方达今日的状况。「乐园」代表天主完美的计划,也代表天主许给人类的未来圆满境界。

参考书目:

Haekel, J., P. Hoffmann, and K. Rahner  "Paradies."  LThK,  vol. 8. 67-72.

Humbert, P.   Études sur le récit du Paradis et de la chute dans la Genèse.   Neuchâtel, 1940.

Schmidt, H.   Die Erzaehlung vom Paradies und Suendenfall.  Tuebingen, 1931.

谷寒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