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M 部

默西亚


默西亚

mòxīyà

MESSIAH

参阅: 296耶稣基督 449基督论 612新约神学

()概念说明:要明白「默西亚」(Messiah)在基督徒宣信中的重要性,首先得理会到:默西亚(希伯来文)与「基督」(希腊文)原来是同义词,二者均解作「受傅者」。《七十贤士译本》( 10)首开先例,以「基督」翻译默西亚,新约照章沿用,本无新意;新的意义来于耶稣自己及日后的基督徒所给予它的新诠释,以致它后来竟然吸收了其他的基督名号及它们的含义,而成为基督徒宣信中最重要的「基督」称号。当基督宗教传到希腊文化中已经开始把「基督」和「耶稣」一起连用;但今日的信仰团体很少注意到「基督」和「耶稣」一起连用的来源。「耶稣」「基督」已经完全失去了个别名号的价值,其实「基督」为许多人来说,已经成了耶稣的别名了。

()圣经要解释这个转变,须从旧约的默西亚期待讲起:

旧约:

1)默西亚在最初只是一种很普遍的概念。古代,傅油礼是一种习俗,表示正式祝圣及指派某人去完成某些重要使命。受傅的人有多种:君王、先知、司祭都可以称作受傅者。正因为它如此普遍,最初也不包含任何救赎的意味。

在这许多受傅者中,君王脱颖而出。王国时代,君王普遍被视为天主特别任命的人,代

表天主,治理人民(撒上八7;十1)。纳堂神谕,默西亚─ 达味的后裔,更成了天主许诺的中心:「我必在你以后兴起一个后裔,即你所生的儿子,我必巩固他的王权……我要巩固他的王位,直到永远」(撒下七12)

2)然而历史残酷地蹂躏人的理想:国运不竟,南北国先后被灭,民生涂炭,朝不保夕,先知们一再呼吁:要信赖上主,信赖祂的许诺。充军、回国。愈多的痛苦,愈多的渴望:终有一天,奇迹会出现,天主的许诺会成为事实。那时,祂要真正作以色列子民的天主,祂的仆人达味要在以色列子民中为王。猛兽要在地面上绝迹,甘霖雨露会按时沛降……「默西亚时代」成了希望和救赎的代名词。

3)这样,默西亚慢慢变成了一个末世的人物,在期待的幅度中。尽管如此,犹太人所期待的却不是一个天上的存有,而是个地上的君王,一位伟大的王者。祂所带来的救赎也不是奇迹性的,而是真实的,血肉的斗争。一位会作战的君王,才能从敌人的刀剑中拯救以色列,重振它昔日的雄风。

4)这种政治性的默西亚无疑是整个以色列默西亚期待的主流,虽然证据显示,某些个别团体,如属于厄色尼的谷木兰团体,会有一些更适合他们团体特质的默西亚观念:或是司祭性的,或是先知性的。不过,大体来说,在耶稣时代,差不多整个犹太人民都在期待一位伟大的默西亚君王的来临。这一种期待,对耶稣的自我意识不无影响。

新约:

1)耶稣出现在默西亚期待最强烈的民族和时期。只要有点儿风吹草动,就如若翰的施洗,都会被人以为是默西亚(路三15)。那么,耶稣来了,站在加里肋亚湖边,喊说:天主的国临近了,是的确会勾起民族的幻想的。而耶稣出自达味家的事实,更加深了时人对祂的期待。假若耶稣真的愿意作他们盼望中的政治性默西亚,也许历史还可以改写。有一段时候,耶稣身旁经常聚集着一大伙拥护祂的群众(玛四25),以致祂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谷三20),若望更明言有人欲立耶稣为王(谷六15)。但是,这一种政治性的默西亚,和祂自己所领会到的天主给予祂的委派与使命,实在相去太远了。

2)不过,假若耶稣全然否认政治性的默西亚的身分,其实祂从来没有循此途径作自我反省,也没有这样暗示过,而只有祂的敌人,如大司祭、及比拉多(谷十四61;十五2)以及撒旦蛊惑的世人,如伯多禄(谷八29)才如此称呼祂的话,实在很难解释:为什么在祂死后,祂的门徒竟然会异口同声地宣认,祂就是默西亚、主基督。也许,在耶稣看来,「默西亚」,尤其是祂所包含的末世性含义,是相当符合祂理解中自己的使命和任务的。这不正是祂在受洗的时候,从天上声音「你是我的爱子(咏二7),我因你而喜悦(依四二1)(谷一11)所领会到的吗?虽然默西亚的政治意味需要净化,但是只要不容许有这方面的幻想,「默西亚」也未尝不是在犹太文化各种现存的概念中,最足以帮助耶稣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方法。

3)这种看法也许可以解释耶稣对默西亚的保留态度。祂没有主动地自称为默西亚,而在别人称祂为默西亚的时候,祂的态度也是有所保留的;既不完全同意,也不断然否认,却从另一个角度(谷八31:人子受苦,及谷十四62:光荣受显扬的角度)给予默西亚新的内容。在祂的理解中,祂的默西亚身分是崭新的─ 这是一种结合上主仆人的受苦顺命,及人子的光辉荣耀才能达成的默西亚。

4)耶稣以祂的死亡净化了默西亚的政治内容。在十字架上,祂仿佛向世界宣布:祂的国不是这世界的,祂的救赎有比政治斗争更真实更终极的向度。因此,最初的基督徒,在对当时的人─ 他们大都是犹太人─ 传达他们的喜讯的时候,很自然地选择了大家都熟知的模式,他们宣布:救恩已经来到了,就在这位纳匝肋人耶稣身上。从旧约以来大家一直期待的救恩已经实现,因为祂就是默西亚,主基督。

参考书目:

张春申,〈基督的名号〉,《神学论集》36 (1978)259-281

奥柯林(G. O'Collins),黄怀秋译,《基督论再诠》,台北:光启出版社,198988-92101-102

Bornkamm, G.   Jesus of Nazareth.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60.  169-178.

Cullmann, O.   The Christology of the New Testament.   Philadelphia: The Westminster Press, 1963.  111-136.

Hahn, F.   The Titles of Jesus in Christology.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65.  136-160.

黄怀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