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C 部

禅宗佛教


禅宗佛教

chánzōng fójiào

ZEN BUDDHISM

参阅: 208佛教 670默想 710灵修 226东方灵修

()字源涵意:

「禅」梵语dhyana,巴利语jhana,音译为禅那,意译为静虑、思惟修。禅起源于印度

,指静坐敛心,正思静虑,系心专注于一(),以达定、慧之修持途径,为印度教,大、小乘佛教共修法门。英文的"Zen"音是来自日语有关中文「禅」(Chan)字的发音。

()禅宗史略述:

禅宗又名心宗、达摩宗、无门宗。传说禅宗诞生于释迦牟尼(Siddhartha Gautama, 约公元前五、六世纪)佛灵山会上的拈花与他的弟子迦叶圣者(Kasyapa)相对微笑的默契中。此说虽无史料可据,但寓意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特质。

印度禅宗继迦叶历经廿七位祖师,至菩提达摩(Bodhidharma, +530)为第廿八代祖师。菩提达摩于梁武帝时(520-527)自西域南天竺来华,先在江南后过江到北魏。达摩成了中国禅宗的创宗初祖。达摩传法以《楞伽经》为主。此经主要阐明众生皆有如来境界(佛性),重在自觉圣智。凡现象界万有皆由心造,认知对象亦不外由心所生,万法唯心。人之痛苦来自无明,未能了悟如来真境。

四祖道信(580-651)传法受《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影响甚深,此经为大乘佛教初期阐明般若空观之基本经典(参《佛光大辞典》803924403556276081)。「入道安心要方便门」代表道的禅法,其特色有三:戒─ 禅合一,「楞伽」─ 「般若」合一,念佛─ 成佛合一(参《印顺中国禅宗史》52-60)。五祖弘忍(602-675)之禅风有「东山法门」之称。其传法以《金刚般若经》为主。此经阐明一切法「无我」之理。弘忍传法之特质在于澈悟心性本源,修持则要守心,不立文字,以心传心。

五祖弘忍之后禅宗发展成「南顿」、「北渐」两大宗派。弘忍门下首要弟子神秀为北禅之祖师,主张笃实勤修,「朝朝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是为「北渐」禅。慧能(638-713)因一偈「菩提本无树」,受五祖印可,继承衣钵,是为禅宗六祖。其思、言、行由弟子编写成书,且被尊奉为「经」,即《法宝坛经》。顿悟源本自性乃为慧能弘法之特质。中国禅宗从达摩至慧能约250年,为禅宗「成立期」。从南岳怀让(677-744),青原行思(+704)至唐末五代,南顿禅独行天下。开创「即心是佛」,「平常心是道」纯净禅境,是为禅宗「黄金时代」。宋朝时两大宗派为曹洞宗和临济宗。此阶段的南顿禅渐与佛教其他宗、法融合,尤其禅修与净土双修渐形普遍。是为禅宗「守成期」。宋末以后,因宋明理学的兴起,禅宗也随之进入其「衰颓期」。此外禅宗也经由中国传入日本、韩国。

()禅宗修持(Zen practice)

基本超越性:禅修乃为证入心性本源毫无界定的如来(tathata/suchness)境,其修持上有某些基本超越性。如下:

1)超越逻辑三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换言之,超越一般知见的是非区分。

2)超越语言、文字:言语文字乃是人世间沟通交往之方便工具,其基本功能为界定、设限,而在禅修中「有意义的话是死的,没意义的话是活的。」

3)超越形象:心性本源无形象,无声无臭,无在而无不在。老子「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无心是道,一切形象皆有非自性,但自性不离形象。

4)超越体与用,一与多的对立:「现象透处即本性;本体显处即现象」。大乘起信论说明体、相、用三者之相互关系,体空、相有、用无穷。禅修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乃是从相、用中证入本体之空门,亦是真空妙有之境。(以上三者,即「体、相、用」在基督宗教来看,很容易引起有关「天主三位一体」的感想)

5)超越时空、动静:时间、空间非实有,仅是概念。人、事、物的变迁产生先后次序,进而有了时间概念。空间概念则来自物体的填充。时、空感乃属现象界非自性本体。又心专、心散可造成明察秋毫和视若无睹之别。在禅境中超越这一切,如「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禅修入门法─ 万法唯心:佛法禅修所指之心乃是人性中的灵明觉性。无形无象,无大无小,无在无不在,放之则弥于六合,收之则藏于虚室。心就是自性,佛性(神性),心具有自觉的能力,只有心能见心,故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修由观心入,经治心而直心:

1)观心又名直观。直观就是只有「看」此心究竟为何物?血肉心或理性心或情受心?观心始于调身调息,端身正坐,心平气匀,念念分明。如「端坐此蒲团上者为何人?」「此心为何?」习心或真心?

2)治心:心有真心(净心)即自性,有习心(染心)为生活经验累积而成。所谓治心即扫除习性,净化心思意念,老子「为道日损」之功夫。也就是禅修中的大死一番,日籍道元师的「身心脱落」。

3)直心:所谓直心就是清净真心,平常心。平常心是道,行、住、坐、卧皆是禅。

参考书目:

印顺法师,《中国禅宗史》,广益印书局,1971

吴经熊,《禅学的黄金时代》,再版,商务书局,1979

周中一,《禅话》,东大图书公司,1978

《佛光大辞典》,佛光出版社,1988

《宗教词典》,博远出版公司,1989

Garma, C. and C. Chang.   The Practice of Zen.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59.

Toshihiko Izutsu.   Toward a Philosophy of Zen Buddhism.  Boulder: Prajna Press, 1982.

李纯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