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华夏史上的福音踪迹

十一、也里可温教在中国境内的消逝


十一、也里可温教在中国境内的消逝


   元代天主教,在孟高维诺总主教主持下的二十馀年内,相当发达。孟总主教逝世後,还有四十馀年的进展时期,在这期间很多侨居中国的西亚人士皈依天主教,其中不乏北京宫廷的显宦和武官。
  孟高维诺生时,便已感到缺乏传教士的危机。和德理便是由孟总主教差遣,返回欧洲呼吁多遣传教士来华的。一叁叁六年元顺帝也曾接受在北京服务的天主教教友的请求,委派使节往当时设在亚味农的教廷,商请派遣方济会会士来华传教。皇帝的信简短而中肯,大意是说:中国派遣使臣安德肋率领随员十五人前来觐见教宗大人,希望因此建立关系,经常交换使臣;并请求教宗祝福中国皇帝,并为中国的天主教徒祈祷。在信的结尾,皇帝希望使者能从「日落之国」带回名驹和其他珍宝。信末签署的地点是汗八里。
  在北京做官的天主教信友,同时也给教宗写了一封信向教宗致敬,报告说:他们奉教好多年了很得孟总主教的照顾,但是总主教已於八年前去世:这八年中,他们在神修生活方面乏人领导。他们听说教宗曾派人东来,宽恕都还没有到达。接着,他们还请求教宗给元顺帝覆信。他们说:教宗的使者已多次觐见元朝皇帝,每次都很得优待,可是每次使节东来,都没有携带教廷或教宗所写的片言只字虽然每个使者临别都应允下次会带回信来。因此他们希望今後对此事多予注意,别让人们说基督徒言而无信,实在有损教会声威。
  这一来自远方十万火急的呼吁立刻发生实效。元使回国时就带回了教宗的覆信。教宗并在使节团中,挑选出一人留在教廷,充任卫士。教宗又於数日内,筹组了一个礼貌回拜元朝皇帝的使节团:团长是方济会士马黎诺里,同行的还有会士五十多人,他们携带了教宗送给元顺帝的礼物,包括皇帝喜爱的名驹。
  马黎诺里的来华,是元史上有关天主教事迹的最後记载。他离开中国返回欧洲之後,天主教在华夏有如黄昏消逝,长夜降临。虽然教廷仍然一再地任命主教东来,更曾一批一批的派出传教士,但他们一到了东方,就如石沉大海,踪迹杳然了。据闻名所知,以後两百年在没有其他天主教圣职人员抵达中国。
  在此同时,明太祖朱元璋已经推翻元朝,登上皇帝宝座。在明朝建立前那一段动乱的时间中,基督徒团体遭受迫害,教堂被毁。泉州第五任主教意大利人雅各伯,即遭中国人杀害。这个教难,使中国境内的基督教会,跟以前的景教一样,一蹶不振而逐渐消失。两百年後利玛窦到达中国时,当地居民中再也找不到任何圣教的痕迹,甚至连记忆也不复保持。这是为什麽呢?
  显然地,中国与罗马两地相距太远,教廷方面无法当机立断,又加上十四世纪中叶,欧洲黑死病一度盛行,叁分之二的方济会士死於疫疠。教会又面临「西方大分裂」的危机中,「假教宗」群起相互攻击,欧洲天主教正集中力量,谋求教会的统一,无暇兼顾远方传教事业。这些可说是元朝时中国天主教无法继续生存的外在原因。
  但真正失败的最大原因,还是当时在中国的教会未能深入本位化,皈依率过低的关系,尤其是中国人的皈依不多,传教士寄回欧洲的信件中很少提到当地中国人也没有提起中国人特有的问题,例如敬祖、家族关系和他们对天主的观念等。在那个时候,圣教会似乎只是一个在中国的「外国教会」,一个为暂居的欧洲人,为随蒙古征服者而来的外国兵,特别是为在朝廷做官的外籍人士而设的教会,连圣经的翻译都是用蒙古文,召叫的年轻修生也以侨民子弟为主。这种仅靠政治和武力为後盾的外国教会,没有中国本地人支持,难怪一遇风波也就瓦解了。
  在加上优待也里可温教(所有基督宗教)的元朝灭亡,崇奉佛教、排拒基督宗教的明朝勃兴,许多基督信徒遭到政府和乱兵的杀害,修院、圣堂遭到破坏焚毁,幸存的教友大部分改宗佛教、道教。於是基督宗教再次绝迹於中国,这是历史上第二次的悲剧。前车之鉴,不能不令吾人深思。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