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单一的科学化研究法,足以透彻了解圣经经文所蕴含丰富多姿的深意,尽管历史批判法整体上不乏其功用,这方法仍未能达到这目标,因而无可避免,会留下很多方面需再加以研究。因此,现时不少学者提出其他方法或取向,好能更深入探究经文中其他值得注意的幅度。
在这部份,我们会介绍几个近期的文学分析法。以下几个部份(丙、丁、戊),我们将粗略查察不同的取向,当中有些与传统研究有关,有些与「人文科学」有关,亦有些涉及现代的特殊环境。最後,我们会看看基要派的释经法:一个不接受任何系统的释经方法。
承着今日语言学及文学研究蓬勃发展之利,释经学越来越多采用新的文学分析方法,尤其修辞分析、叙述分析和语意分析。
(一) 修辞分析
其实修辞分析(analyse rhetorique)本身并不是个新方法。新的地方在於有系统地运用这分析法来阐释圣经,以及一种「新修辞学」(nouvelle rhetorique)的诞生和发展。
修辞是编撰游说性质的演词的一门学问。事实上,圣经每一段经文在某程度上都属游说性质,因此,修辞学的知识实为释经者作学术研究的必备工具。修辞分析必须以批判的方式进行,因科学化的释经是一个要求批判力的工作。
近期相当多的圣经研究均注重於圣经修辞的特色,其中有叁个不同的取向:第一个是建基於古希腊罗马式的修辞学;第二个专注於闪族的写作方式;第叁个则取材自较近期的研究─所谓「新修辞学」。
任何一个演说的场合都具备叁个元素:演说者(或作者)、讲辞(或文章)和听众(或写作对象)。由此,古典修辞学辨别了叁个条件,可令一篇讲辞成为一件游说工具:演说者的权威、论据的力量和所激发的听众情绪。不同的场合和听众亦广泛地限定了演说所采用的形式。从亚里士多德起,古典的修辞学辨别叁种公开演说的模式:审判式(法庭 用)、讨论式(政治集会用)和展示式(喜庆场合用)。
认识到修辞学对希腊文化有这麽大的影响,越来越多释经学者借助古典修辞学的论说来分析圣经经文的某些方面,尤其新约经文。
另一些释经学者则专注於圣经文学传统的特徵。圣经的文学传统,源自闪族文化,偏好对称的组合(compositions symetriques)。透过这些对称的组合,读者便可得知经文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多种形式的平行法(parallelisme)和其他闪族的写作模式,可更清晰地辨别经文的结构,因而能进一步了解经文的讯息。
「新修辞学」采纳一个更概括的角度。这学问不单旨在列明文体的现象(figures de style)、演说家的策略和形形色色的演说,更探究是何等元素,使特定文字的运用能有效及成功地传达信念。这是一个「实在」的学问,因这不局限於分析纯形式上的问题,却深入研究辩论或讨论的实际情况,并研究文章的文体和结构怎样在听众身上产生效果。因此,「新修辞学」能从文字学、语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其他学科近期的研究成果,得到不少裨益。
应用於圣经时,「新修辞学」是为精确地深入启示语言的核心,如同研究游说的宗教演说一样,亦衡量这种演辞在社会的传讯中所引发的冲击。
此种修辞分析,是值得重视的,因为这丰富了对经文批判性的研究,促成了较近期的工作更大的成就。新修辞分析填补了一个长期被释经学者忽视了的 畴,并重新注视已失落了的观点、或澄清含糊的观点。
「新修辞学」重视语言的游说和说服能力,此点是无可置疑的。圣经不单只陈述一些真理,更是一个讯息的自我传递,在特定的背景下发挥沟通的作用,并带有某种说服力和演说者的策略。
不过,修辞分析亦有其限制。若然停留在描述的层面,修辞分析的结论往往只触及文体及风格的问题。修辞分析基本上是同年代性质的,因此不足以被视为一个独立的方法;应用在圣经经文时,应该问这几个问题:圣经的众作者是否属於社会上较有学识之士?写作时,他们遵守了修辞学的规则到那一程度?对於分析某一段经文时,那种修辞学才算适用?希腊罗马式?还是闪族式?会不会在某些情况下,某些圣经经文被随便地认为有一个太精密的修辞结构呢?这些和其他未列出的问题,不应使
这种分析的功用受到怀疑,不过对这些问题作某程度的分辨是不可或缺的。
(二) 叙述分析
圣经惯常以故事的形式和人物的表白带出一些讯息,这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沟通方式;叙述释经法(exegese narrative),就是可以了解和传递这种圣经讯息的方法。旧约实际上述说了一个救恩的故事。这个震撼性的覆述,提供了信仰的宣认、礼仪和教理的要义(参阅咏78:3-4; 出12:24~27; 申6:20~25; 26:5~11)。基督徒的宣讲(初传 kerygme)本身,是连续叙述耶稣基督的生平、死亡与复活的故事;福音更是这些事迹的详尽描述。教理讲授本身亦曾以叙述形式出现(参阅格前11:23~25)。
采用叙述的技巧,有助于把分析的方式与神学反省分辨出来。
事实上,很多分析的方法都是今日的产品,当中一些方法源自古代叙述模式的研究,其它则依据一种现代「叙述学」(narratologie)和其它的形式,因此亦会涉及语意学的 畴。叙述分析的焦点,集中于经文的情节铺排、人物塑造和叙述者所取的观点,从而研究一段经文怎样讲述一个故事,以引领读者进入「叙述的世界」和此所代表的价值观。
其中有几个方法是用于区别「真正的作者」与「意会的作者」、「真正的读者」与「意会的读者」。「真正的作者」就是实际编写故事那人;「意会的作者」则指经文字 行间(结合他或她自己的文化、个性、取向和信仰等等)塑造的作者的形象。「真正的读者」是任何一个接触到经文的人─从第一个阅读经文或聆听别人诵读经文的人,到今日阅读或聆听经文的任何一个人。「意会的读者」则是经文假设的、和实际上创造出来的读者。他们懂得作出思想上或感情上的调节,以进入经文的叙述世界,以及作出真正的作者透过意会的作者所预期读者会作的回应。
一段经文仍保持某程度的影响力,使真正的读者(例如我们自己是二十世纪末的读者)能等同于意会的读者。释经学其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促进这种等同的进展过程。
叙述分析展示着一个对经文运作的崭新的了解方式。历史批判法会视经文为一扇「窗」,透过这窗,探视某个时期的实况(不单故事所叙述的有关情况,亦包括听故事的团体的实况);叙述分析则强调经文作一面「镜子」的功用,因这展示一个影像:一个叙述的世界─影响读者的概念,从而诱导读者接纳某些价值标准,而放弃别的。
这方法本质上属文学的研究,但当读者考虑到圣经作为刻画信仰的一个「故事」(及「见证」)所要表达的深意,及当读者从研究中领略到一个更实用和牧民性的诠释的时候,便会明白这方法亦具备其神学反省的一面。曾有倾向把默感的经文,化成一串串以非圣经化的形式和语言写成的神学论说,叙述分析的取向可说是针对此倾向的一个反应。叙述诠释的作用,是把圣经的记载方式及传达讯息的方法,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翻新过来,从而有效地展示(圣经)的救赎作用。叙述分析坚持两方面的必要:讲述救恩的故事(「报导」方面)及为救恩而讲故事(「卫道」方面)。故此,圣经记载,或是明显地,或是隐晦地,向读者提出了一个存在上的诉求(appel existentiel)。
叙述分析对圣经注释的帮助是显着的。由于能配合绝大多数圣经经文的叙述特性,这方法能促成一个艰巨的转化过程:把经文在其历史背景中的意思(这正是历史批判法的目标),转作为今日的读者有用的意义。不过,「真正的作者」与「意会的作者」的区别,确令阐释的问题变得更复杂。
在应用叙述分析于圣经经文时,不应随便套用现成的叙述模式于经文上,却应尽量把分析切合圣经经文本身的特质。在同年代的取向应用于经文的同时,需要跨年代的研究补足。再者,作叙述分析时,应避免排除圣经叙述内任何设定教义的倾向,否则,这样的分析不单违反那正好惯用这种设定的圣经传统本身,同时也违反教会的传统,因她仍沿用相同的方式。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叙述的传递中,纵然天主的圣言的冲击产生了实际的效果,但这效果并不足以证明天主圣言的全部真理已被充份领略。
(三) 语意分析
语意分析(analyse semiotique)是众多「同年代」的方法之一。所谓「同年代」的方法,是专注研究圣经经文,就是那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最后的面貌。这方法在过往二十年曾经历重大的发展。起初被笼统地称为「结构论」(structuralisme),瑞士语言学家 Ferdinand de Saussure 说是语意分析的始创人。他在本世纪初曾立论,指出所有语言,均是一个按特定规则而运作的系统。一些语言学家及文学评论家,亦曾严重影响这方法的发展,当中 Algirdas J. Greimas 及他所创立的巴黎学派,更被大多数运用语意学来研究圣经的学者视为权威。基于现代语言学的类似取向和方法已在各处发展了,但我们在这 要介绍及作简单分析的,正是 Greimas 的方法。
语意学是基于叁大原则或先决条件:
现存的原则(principe dimmanence):每篇经文本身都是一个意思完整的单元;语意分析会研究整篇经文,但亦唯独该篇经文,而不会考虑经文以外的事,如作者、听众、经文所描写的事件或经文的编写过程。
意义结构的原则(principe de structure du sens):经文的意义只因着和透过彼此的关系表达出来,尤其是「差异」的关系(relation de difference)。因此,经文的分析就在于确定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反的、互相确定的、等等),从而断定经文的意义。
经文文法的原则(principe de la grammaire du texte):每篇经文皆依从一个「文法」,那就是有一定的规则或结构。一篇演说所结集的句子,就有不同的层次,而每层次均有其独特的文法。
分析一篇经文整体的内容,可分叁个层面:
叙述层面(niveau narratif):在这层面,我们研究故事由最初的状况推进至最终的状况这转变过程。这分析务求追溯叙述过程 ,各个片段逻辑地连在一起的不同阶段,那就是标志着由一状况到另一状况的转变过程。而在每个阶段,语意分析将指出不同行动者(actants)所担当的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这些角色就是决定各阶段的发展,和引致转变的因素。
述说层面(niveau discursif):这个层面的分析包含叁个步骤:(1)角色的界定和分类,那就是说,经文中表达意义的元素(人物、时间、地点);(2)追溯每个角色在故事 的经历,以了解经文怎样运用每一个角色;(3)寻找各个角色在主题上的作用。这最后步骤,就是要辨别各个角色在经文中被决定以这种方式去经历各自的路途,究竟有何作用。
逻辑-语意层面(niveau logico-semantique):这是所谓的深入层面,也是最抽象的层面。这是基于一个假设:所有述说的叙述和推论的架构均是以某些逻辑和意义的形式为基础。这层面的分析,在于界定那支配经文基本叙事方式,及图像式流动(figuratifs)的逻辑。为达至这目的,通常要借助一个名为「语意量尺」(carre semiotique)的工具。那是个图像,利用两个「相反」和两个「矛盾」的措辞间的关系(例如黑与白,白与非白,黑与非黑)。
语意法理论的解释仍不断有新的发展。现时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表达方式和经文间的特性。最初,这方法被应用在圣经中最适合使用该法的叙述部份,但渐渐地,这方法亦广被应用于别的圣经述说部份。
以上有关语意学的描述,尤其在叁个基本的先决条件 ,应已清楚显示这方法的优点和限制。由于注重每一段圣经经文均是完整的、并依循一精确的语言运用的技巧,语意学让我们明白圣经是藉人的语言所表达的天主圣言。
若要有效地把语意学应用于圣经研究,一定要把这方法抽离某些由结构主义哲学(philosophie structuraliste)发展出来的假设:那就是拒绝接受经文内独特的个人身份(individual personal identity)和经文以外相对照的事物。圣经是建基于现实的圣言,是天主在某个历史背景中说的,亦是天主透过人类作者为媒介,在今日向我们说的圣言。语意法必须顾及历史:首先是经文内占一角色的人的历史,其次是作者与读者的历史。那些利用语意分析的人最大的危机,是停留在对经文内容的一种形式研究的层面上,而未能发掘出经文的讯息。
只要不过份注意陌生和复杂的言词,而以简单的词汇教授有关基本元素,语意分析可鼓励基督徒研习圣经经文,并发掘经文不同的幅度,而毋须先学习与经文编写过程,及其社会文化状况有关的大堆历史问题。因此,这方法确有助实际的牧民工作,让那些非专务研究圣经的人,也可领略其中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