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先贤之信》 二

上帝的自然属性(图)(2)


        

        上帝是无所不在的
        上帝的无处不在,与泛神论说的上帝存在于万物之中是大不相同的。上帝并不以肉体或物体的形式无所不在。他不是属物质的,上帝以他的灵与万有同在,肉眼虽不能见,却是真实的存在。他充满了宇宙,包括了地球。到处都是他的核心,没有边界。人们无法逃避不见上帝的面。耶利米书23:23-24对于这个真理是这样表达的:
        耶和华说,我岂为近处的上帝呢。
        不也为远处的上帝吗。
        耶和华说,人岂能在隐密处藏身,
        使我看不见他呢。
        耶和华说,我岂不充满天地吗。
        在《礼记》中,这样表达了上帝的无所不在:
        上帝是祗,帝名式于九围。
        (译文:上帝受到敬奉,因为他的名字号令世界。)
        上帝是无限的
        上帝的无限是无法丈量的,他超越所有的空间限制。他的无限与上面表述的无所不在,有着显著的区别。他的无所不在强调的是他的接近性,他的无限是超越一切空间的。受造之物都在空间的限制之内,创造主是超越界线和区域的。
        中国的先人既然认识到上帝的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和无所不在,自然也认识他是无限的。中国古经中更具体地认识到这一点,说道: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译文:上帝生养了天下无数的人民,却让一切事务有法度、有原则。)
        上帝的道德属性
        上帝的自然属性是他自己独有的,但他却与人类分享了他的道德属性。《圣经》记载,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创世记1章26节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照我们的样式造人……”,在造人的时候上帝将他的形象,既可分赐的属性给了人类。
        上帝是爱
        上帝是爱,是指他永远向他的受造物表达他的爱。这种爱不是一种冲动的感情用事,而是理性的和自愿的爱,这种爱基于他的公义与真实。上帝的爱并不计较被爱的对象是否值得,得不到回报也照样付出。上帝的爱是基于他的客观的态度,而不是可变的情绪,而他向人们表达爱的时候,是包含着温暖的情意的。
        上帝给人的爱,与人为了从偶像那里索取回报而去烧香磕头是大不一样的。在偶像崇拜中,人生怕因为不敬而得罪鬼神,心中充满恐惧。这样的偶像崇拜,祈求者为了从鬼神那里得到帮助,达成愿望,献上甚至是昂贵的供品,讨好这些鬼神。至于接受供品的鬼神愿不愿意帮忙,或者是愿意帮到什么程度,完全看它们高不高兴——这是在中国历史上形成已久的宗教观念。总结来说,这种宗教观念的实行体系,是迎合敬拜者个人的好处,而不是来自上帝的爱与恩典。中国人在远古的典籍中,讲述了上帝对受造之物的爱与恩典,是现代的人深感惊讶的。然而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中,几乎没有人提到上帝的爱与恩典,但不等于上帝的爱是不存在的。
        中国的古籍中,记载了上帝对人民的爱:
        惟天惠民,惟辟奉天。
        (译文:上天的心愿是施恩惠给人民,君王应当奉行上天的这种心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