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24号

儒家思想中之得救


 

成世光主教

    张院长要我与各位讨论的,是儒家思想中的得救问题。这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分几点来说。

        (一)

    我们知道,得救是指天主降世成为基督,用自己的死亡与复活,超升人类到天主台前,分享天主的永恒生命。

    就这一点而论,人得救是藉着基督,因为只有天主而人的基督,才能使人分享到天主的生命。此外,任何时间的人物或学说思想,都没有这种力量。

        (二)

    得救虽由基督而获得,但人必须履行两个条件:第一、接受基督,第二、追随基督。人如果不接受基督,或接受而不跟着走,不度基督徒的生活,也得不到基督救恩的实效。

    接受基督,是信仰基督为降世的天主,信仰基督是天主也是人。

    追随基督,是遵从天主的教言,度仁义的生活。

    这两点是人方面得救的必要条件。

有人于此,没有听过基督的道理,没有信仰基督的机会。然而他心中有个天理,信赖上天,敬拜

223

上天,终生行善,至死不渝。我们可以说他间接的接受了基督。因为他的仁义生活,显示他在走向天主。他不仅度一个「饮食男女」的物质生活,而且藉着天赋的灵性,发扬精神生活,使与生俱来的人性善端——仁、义、礼、智表现在他的实际生活中。这正符合天主创造人的本意。合乎天主降世成为基督的宗旨。因为天主赋给人灵性,使之成「万物之灵」,就是要人在「饮食男女」之外,更有仁义的精神表现。同时天主又鉴于人性的脆弱,良知易为物欲所蒙蔽,发挥不出天生的仁义善端,乃自己从天降世,现身说法,示范人如何度仁义的生活,发扬精神价值,止于至善,而分享的永恒生命。

    我们说儒家思想中的得救,是论儒家的仁义忠恕之道,能使人趋向天主,准备人接受基督。

        (三)

    儒家所讲的仁与义,极相似基督所讲的爱德和义德。

    圣经上的爱,教人爱天主、爱人。圣经上的义德,教人尽好对天、对人的义务,而不苟且偷生,如称若瑟为义人。

    儒家的仁教人敬天、爱人。己立立人。儒家的义,教人端正自己,「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空。并尽己之所能,完成良心上应尽的义务。

    「仁人事亲如事天,事天如事亲。」(礼记哀公问)

    「仁者爱人。」(论语)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224

    「义者宜也。」(孟子)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韩愈:原道)

    「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第廿九)

    「爱是含忍的,爱是慈祥的,爱不嫉拓,不夸张,不自大,不作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却与真理同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保禄致格林多人前书十三章,四至七节)

    「仁者恻怛爱人,谨翕不争好恶,敦伦无伤恶之心,无隐忌之志,无嫉妒之气,无感愁之欲,无险之事,无辟违之行。故其心舒,其志平,其气和,其欢节,其事易,其进行,故能平易和理而无争也。」(董仲舒:春秋繁灵第卅)

    「凡你们愿意人给你们作的,你们也照样给人作。」(玛窦福音第七章十二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大学)

        (四)

儒家的思想,博大精深。不是我们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够说清楚的。大致讲起来,我们可以把儒家思想分为古典的和通俗的。这两种分类法,并没有时间上的差别,只是就人对儒家思想了解的程度,与实践的方法上加以区分而已。

225

        甲、古典的(或称高级的)儒家思想

    是成仁取义,希圣希贤,以及存天理,去人欲。

    这种思想,由孔孟开始,经过汉唐,宋明以迄于今日,凡是深明儒学的中国知识份子,无不以之为修养的准则和作人的道理。这种成仁取义,希圣希贤的想法,无非是人灵性的升华,想超凡入圣,臻于神的境界,以追求永恒的生命。这正是基督透过的人性,留给人应走的一条道路。

    孔子是儒学的集大成者。

    孟子是儒学的发扬光大者。

    孔子融合三代以来的天道人道思想,归纳出「仁」与「中庸」的道理。

   「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尚书大禹谟)这十六字心传,是儒家思想的根源。其后周公制礼作乐,又奠定了孔子「克己复礼」的「仁」本思想。(论语颜渊)(注:有人怀疑十六字心传非舜告诫禹的原文。但这是考证的问题,我们只说这十六字的思想,三代确实有的。)

        乙、通俗的儒家思想

    是「天理良心」。特别在宋明以后,我国人不管读书不读书,也不管男女老幼,士农兵商,都普遍的接受「天理良心」的思想,可以说「天理良心」普遍的深入中国人心。大家都在讲「作事要凭良心呀!」;「伤天害理,是得不到好报应的。」等等。

人不能违背良心,良心不能违背天理。天理是什么?天理就是上天的道理,就是上天刻在人性上

226

的道德原则。所以有「天理良心」思想的人,必定是接受天主的人。

    为此缘故,无论就古典方面看,或就通俗方面看,儒家思想,都有助于人的得救,都能准备人接受基督的福音。因为人的得救,虽是藉着基督的死亡与复活,但自己必须讲究修养,多行善事。一个不仁不义,为非作歹,伤天害理,违背良心的人,基督的救恩为他是没有份的。主基督自己也会说:「不是叫我主呀!主呀的人,就能进入天国,而是实行我天父圣意的人,才能进入天国。」

    天主圣意,也可以说就是天理,就是亘古不变,永远长存的道德准则。天理昭彰,无非是教人行善避恶,成仁取义,克己复礼,敬天爱人。

孔孟得天独厚,早在基督之前,倡行仁义之道,我们应当视为天主藉着他们,在以色列民以外,为接受基督救恩,准备了一条含有人情味的途径。

227

﹌﹌﹌﹌﹌﹌﹌﹌﹌﹌﹌﹌﹌﹌﹌﹌﹌﹌﹌﹌﹌﹌﹌﹌﹌﹌﹌﹌﹌﹌﹌

(上接二二二页)

(下转二六二页)

﹌﹌﹌﹌﹌﹌﹌﹌﹌﹌﹌﹌﹌﹌﹌﹌﹌﹌﹌﹌﹌﹌﹌﹌﹌﹌﹌﹌﹌﹌﹌

228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