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31号

山地牧灵工作的反省与探讨


 

单国玺

前 言

今(六十五)年暑假,笔者有机会去山地做了两个月的牧灵工作,和另外一位美国神父共同兼管四个堂区,照顾七千多位教友。这四个堂区的辖境非常辽涧,自埔里经过眉溪、雾社、春阳、庐山、清境、松岗、翠峰、发祥、合欢山、梨山、松茂、环山等地,约百余公里。这条路线两傍崇山峻岭幽谷溪流,其间散布着许多部落。较大的部落中大约都有一些教友。为了照顾教友,两个月中翻山越岭访问许多部落。在教友较多的部落中,平均约停留四五天。一切饮食及行动无由教友安排陪伴,并且多次还信在他们的家里,因此对他们的生活情况、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也能略为窥知一二。

辅大神学院房志荣院长,嘱笔者将这两个月在山地牧灵的经验定出,以供读者参考。自认两个月的经验确实太短,不免有走马观花之感。但在教会的刊物上,很少看到讨论山地牧灵工作的文章。因此不揣谫陋,将自己的些微经验与观察写出,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更希望在山区做牧灵工作的同道多赐指教。

一、建立基督化的部落

在我们这个急遽变化的时代中,新生的事物层出不穷,陈旧的东西已靛渐消逝。连台湾偏远的山

131

区也免不了时代巨浪的冲激,固有的文化及传统已不再受年轻一代人的重视。因了大众传播媒介的遍布,山区中的生活及思想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教育背景的不同,家庭中老少之间对事物的观念及评价也有了很大的距离。

    一般年老的山胞对新生的事物感觉很难适应。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化的家庭用具,在较大的部落中已经相当普遍;物美价廉的衣服及食物等日常用品也很容易买到。化学肥料及新的栽培技术,使山地的农业经济也提高了许多。这些新生的事物,对于山胞的生活,确实有了许多的改善。年老的山胞,虽然也感觉到这些新东西给他们带来了舒服和享受,但是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却普遍有一种茫然若有所失的感觉。他们感觉自己年轻时辛苦所学得的耕种、打猎、编织等古老的技巧已经被新的技术所取代。他们感觉自己在年轻一代的面前已经没有昔日老人应有的权威与尊严了。年轻的子女喜欢独立的生活,不像昔日那样依赖父母;结婚以后,大都各立门户。从前的酋长制度已不存在,现在部落中的村里干事,大率都是由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担任。从谈话中得知老年山胞大都有一种失落感,对昔日安定的部落生活似乎保有无限的怀念。

    一般青年山胞,特别是受过国中以上教育的青年,因了大众传播工具对大都市五光十色生活的渲染,对于大都市大率都抱有绮丽的梦想,希望能够下山淘金。根据统计,全台湾二十六万山胞中,就有两万多人抱著这种美梦,来到平地大都市中工作。但是这些纯朴的山地青年如何能够应付大都市复杂社会的环境呢?多次被欺骗,甚至被剥削的经验,已渐渐地使他们的美梦破灭了。山地清苦单调的生活不能满足他们,另一方面大都市复杂社会的环境也难于应付,因此他们也有很严重的失落感。

山地部落古老的制度及生活方式,因了新时代浪潮的冲激,新生事物的不断闯入,已经面临到解

132

体的边缘。这是自然的趋势,也不必为其惋惜。从另一角度来看,为改善山胞生活的水准,为提高山胞的教育程度,并使他们不致和现代文明脱节,这种改变也是有其必要的。但是从牧灵的角度来看,现在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部落的古老文化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基督徒团体,使山胞教友在这个团体内,以基督的信仰为中心,团结在一起,得以满足他们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双重基本需求,给予他们一种安全感,互助互爱,更容易度基督徒的生活,使他们不致失落在这个急遽变化的大社会中。

    昔日的山胞认为部落就是他们生存的寄托与保障,酋长与长老是他们的领导及团结中心,部落中的每一个成员均应相依为命。每一个人都和自己的部落认同,不但穿戴同样的服饰,而且许多部落的人在皮肤上还刺有同样的识别标记。每一个人将部落的灾祸当作自己的灾祸,将部落的仇人当作自己的仇人,将部落的利益当作自己的利益,为了维护部落的重大利益,如果需要牺牲性命,亦在所不惜。

    昔日部落已组成的基本要素,在今天虽然已经有了许多改变,但是在一般山胞的心灵深处,还有其根深蒂固的影响。现在山地牧灵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就是如何在古老部落的文化基础上建立新的基督化的部落,使山胞教友在基督的信仰内得到新的寄托与保障,团结与领导,以及在宗教信仰和物质生活两方面互助互爱的基督徒生活。

    山地古老的部落文化被新时代的巨浪冲击得支离破碎,一般山胞,至少在下意识中,均有些茫然若有所失的感觉。在山区从事牧灵工作的人,如果能够将教义深入浅出而有系统地给山胞讲解。要特别领导和鼓励他们自动自发地研读圣经,让他们对宇宙及人生有一个完整的基督化观念,确实体验信仰天主的人组成了一个大家族,他们则会从这个新的基督化的大家族中重获已失去之昔日部落生活的

133

安全感,心灵也能够得到更美满的寄托。基督化的部落有持久的新活力,也有适应任何时代及新环境的强韧性,不会故步自封,不会和现代的文明脱节,不会和大社会隔离而形成特区;另一方面,它也不会随波逐流,被时代的潮流所冲走而遭淹没。

酋长制度已不复存在。但是山胞们总还希望在部落中能够有一批精明能干而又肯热诚为大众服务的领导人物。这些人物,不但在学识和办事能力以及热诚服务方面是杰出的,而且在宗教信仰和待人接物的品德方面也应该是别人的模范。牧灵工作者应该发掘这样的人才,并加以悉心的训练。欣闻南投山区教会已经拟定了一个周详的领导人才训练计划。有了热诚能干的教友领导人才,一盘散沙般的山地教友才能够精诚团结,共同建设并发展基督化的部落——山地教会。

基督化的部落之特征应该是:渗入部落生活每一层面之基督信仰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尤其是教友们之间从宗教信仰自然流露出来的互爱互助以及精诚合作的精神。山地现有的部落,原来都是为了便于求生存,而自然结合成的。大的部落平均也不过三四百人,他们终日生活游乐工作都在一起,彼此都能够直呼姓名而交谈,并且大都还有亲属关系。尤其是教友们,除了上述的关系之外,还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做基础,若能彼此相亲相爱,守望相助,精诚合作,不但可以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而且更能帮助他们善度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同时也可以吸引其它山胞加入天主教的大家庭。

在山区从事牧灵工作的人,如果能够细心研究昔日部落文化以及山胞们的生活组织形态,并深入观察及运用现有部落的实际环境,假以时日,建立基督化的部落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至少要比在人口流动性较大的都市以及平地人口密集的乡镇更为容易。

134

二、研读天主的圣言

一般山胞的生活是相当纯朴的。他们每日生活在山林幽谷之中,往来于崇山峻岭之间,仰观蓝天白云,俯视碧涧流水,静听松声鸟语。他们没有很多的财产,但也没有大都市居民那样多的顾虑。他们习惯了乐天知命,也很容易感到满足。他们大多数都心胸开朗,心直口快,也很容易流露出自己的感情。从自然的现象中很容易联想到冥冥中的神明,遇到天灾人祸,往往很自然地认为是上天的惩罚。在这方面,他们狠相似耶稣时代的群众。福音里所讲的故事和比喻,例如田野中的百合花、天空的飞鸟、撒种子的比喻等,也都很接近山胞们的生活环境。上述的事实也许是他们比较容易接受福音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统计,台湾山胞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已经信仰了基督。

笔者到达山区后,第一次在春阳举行圣祭中讲解圣经的时候,便观察到山胞教友对天主圣言的饥渴。为了证实他们是否真正对天主的圣言发生兴趣,在以后的几次弥撒中,笔者便取用了更长的时闲讲解圣经,细心观察他们的反应到底如何。他们不但没有倦容及坐立不安的表示,而且注意力更为集中,面部随着圣言的内容而流露出喜悦、兴奋、满足、哀伤、同情等各种不同的表情。以后的事实也证明笔者的观察正确无误。和他们相处的时日略久一些,他们便自动地要求笔者每天晚上给他们讲解一段圣经。

为满足他们对圣言的饥渴,笔者便提议成立一个圣经研究班,立刻便有三十余位成年教文报名参加。开始的时候,笔者给他们约略地介绍了圣经的内容、性质、价值、写成经过、以及研究圣经故事,配以适当的音乐,制

135

成录音带。实验的结果十分良好,教友们非常喜欢听这些录音带。

山地本堂管辖的地区平均都很辽阔,交通既不方便,教友们所居住的地方又非常分散。在山地传教的神父人数不但日益减少,而且平均年龄又与日俱增。偏远部落中的教友一两年之中也很难见到神父,参加弥撒,领圣体,办告解的机会越来越少。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宗教信仰及善度教友生活,确非易事。如果能够教导山胞教友养成热爱研读圣经的习惯,即使他们长时期领不到圣事,也可以在圣经中得到天主圣言的滋养,与天主接近,培育信仰,学习祈祷,使他们在宗教信仰方面日益成熟。

三、礼仪山地化的问题

教会的公共礼仪,是信仰基督的人在现世所组成的团体之宗教情操的表现,借着一些象征性的行动,表达天主圣言所启示的救恩奥迹,一方面在追忆救主耶稣基督之死亡与复活的奥迹时,表达天主对世人的慈爱与救恩,另一方面在世人蒙受这种救恩时,对天主表达信望爱以及崇敬、赞颂、感谢、忏悔、祈求、皈依、奉献等宗教情操。

礼仪本地化的中心问题,便是如何取用当地民众所有的文化、传统、习俗、语言、礼节,以及宗教情操等,表达天主圣言所启示的救恩奥迹,使当地民众在与天主相遇时,能够更容易也更深刻地体验到天主对世人的慈爱与救恩,同时对天主也更容易激发活泼的信、望、爱以及崇敬、赞颂、感谢、忏悔、祈求、皈依、奉献等宗教情操,藉以增强当地民众与天主的亲密交往。

137

在这个新旧交替急遽变化的时代,讨论礼仪山地化问题的时候,必须兼顾山地固有文化的背景,以及台湾现代教育的特色和社会将来的趋势,才不会有所偏差。

(一) 从山胞的固有文化背景看礼仪山地化的问题

山胞的部落生活以及社会关系,都是相当单纯的。因了高山峻岭的隔绝,以往很少与外界接触。他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每日所接触的,除了本部落的人之外,就是周围的山川、溪流、日月、风云、花草、树木、雨露、闪电、昆虫、鸟兽等具体的事物。他们日常谈话大都以这些事物作题材。他们没有很多抽象的观念,也没有文字,能够运用的词汇也很贫乏。他们的内心感受及宗教情操,既然无法用文字表达,也不便用语言尽情地说出,所以只好借用舞蹈与歌唱了。因此舞蹈与歌唱成了山胞表达内心生活的主要工具,也是山地文化重要的一环,在山胞的节日庆典以及祭神礼仪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大多数的山胞都是天生的歌唱家。暑期中,在各部落为学生所组织的要理班里,屡次看到修女或传教员教圣歌时,只须领唱一二遍,小朋友们就能正确地重唱起来。连背上哑哑学语的小孩子,也能跟着小姐姐小哥哥一起哼着。

山胞在唱歌时,往往把整个的人都投入在歌声中了。他们的七情六欲都可以用歌声来表达。教会如果能将基本的教义编成歌谣,配以适当的音乐,不但可以加深他们的教义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宗教情操,增强他们的信仰生活。如果能够配合各种圣事及主要礼仪的内容,创作一些虔诚的祷

138

词,配上他们所喜欢的音乐,不但可以使他们更喜欢主动地参与圣事和礼仪,而且还可以使他们感觉圣事和礼仪变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山胞在工作或走路时,大都随心所欲地哼唱着他们所熟习的歌曲。优美动人的圣歌也能够成为他们日常不离口的歌曲。

在我去过的十余个较大的部落中,每个教堂几乎都有音响设备,但是很少使用,也缺人细心保管,大都已经损坏或有故障。基督教的牧师们,大都很了解山胞的心理,尽量利用音响设备,播放他们喜欢听的音乐,早晨与晚上播放一些圣乐与祷词。希望天主教的牧灵者,也能善加利用这些现代传播工具。

山地的舞蹈,也是最能够表达山胞的感情及精神生活的艺术之一。山地的舞蹈大多是团体舞,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任何一块空旷的地方都可以当作舞场。山胞在舞蹈时,口中常伴以歌声。如果能将一部分礼仪与祈祷以舞蹈来表达,也许给山胞们的感受更深刻更生动。暑假中,许多部落中的教友们为了表示对笔者的欢迎或感谢,屡次是用歌舞表达的,他们多次还邀请笔者和他们共舞。在共舞时,笔者确实感觉和他们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很多,有时甚至完全消除了,变成了他们中间的一分子。

山胞们虽然早已放弃了猎人头祭神的习俗,但是对于天灾地祸和他们个人的过失及整个部落的罪恶之间的因果关系,还是非常敏感。因此对于弥撒圣祭及追忆耶稣苦难圣死的拜苦路等礼仪都能够深受感动。圣母升天节,笔者曾去由冰布侬族部落举行圣祭。当时圣堂爆满,弥撒中教友应该对答的经文,全部以布依语唱出。整个弥撒好似一台歌剧,每一位参与者都是演员。这一台弥撒长达两小时,但无人有倦容,因为他们真正地参与了,也施展了他们的歌喉,唱出了他们对天主的信望爱之心声

笔者并不主张每台弥撒都要取用两小时的时间。但在几个较大的节日,不妨将时间延长一些,让

139

教友们尽情地浸润在礼仪所表示的救恩中。笔者在这里所愿强调的是,注意山胞们的文化背景,在礼仪中尽量采取山胞们所喜爱的歌舞,使他们更易于和天主接近,彼此之间也更容易共融而分享基督的救恩。     

(二)从台湾现代教育的特色及社会将来的趋势看山地礼仪的语言问题

在山地从事牧灵工作者,对礼仪用语的问题大约有三种看法。第一种意见认为:在山地举行的礼仪应该全部采用山地语言,以符合礼仪本地化的宗旨。第二种意见认为:应该全部采用国语,因为年轻的一代都接受国语教育,并且许多山地青年的国语词汇远较他们的山地语词汇更为丰富;山胞到平地的机会越来越多,如果习惯参加国语礼仪,到了平地很容易参与其它教友们的宗教活动。第三种是折衷的意见,建议主要的礼仪用国语举行,而读经讲道以及教友们应该对答的经文则尽量采用山地语言,所根据的理由是上述两种意见所根据之理由的综合与折衷。

现在谈山地礼仪用语的问题,除一般的原则外,也不得不注意台湾现代教育的特色及社会未来的趋势。自从台湾光复以后,在政府大力提高国民教育水准努力之下,国语在山地已经相当普及,四十岁以下的人几乎都会讲。山胞没有自己的文字,所有的读物,所看的电视电影,所听的广播,所唱的流行歌曲,几乎全部都是国语。笔者由两个月和山胞的接触经验中得知,一般」丹年山胞用国语表达的能力普遍地较用山地语为强。在讲道时请他们做翻译,他们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山地语来表达道理的含

140

义,多次借用国语之类似名词加以补充。

山地青年的教育水准不断提高,到平地求学就业的人数也日益增多。山地的交通不断的开发与改善,和平地人的接触也日益频繁。台湾的人口不断增加,大规模地开发山地也势在必行。社会未来的这些趋势都在告诉我们,国语在山地的应用愈来愈广。

但是另一方面,在礼仪生活中,也不得不注意四十岁以上山胞们的需要与困难。他们虽然大都可以讲几句国语,但不易流畅地表达他们的思想。连会讲国语的青年山胞,听到自己从小所说的本族的语言,也会特别感到亲切。

为了以上的各种理由,笔者对山地礼仪用语的意见,比较接近第三种折衷的看法。家庭祈祷会,圣经研究班等非圣事礼仪,以及个人的祈祷,和只为个人或少数人所施行的圣事,例如圣洗、告解、坚振、婚配、病人傅油等圣事礼仪,应尽量采用山地语言举行。至论弥撒圣祭,除了读经、讲道、圣歌、信友祷词等用山地语之外,其它部份最好用国语。因为台湾地方不太大,山胞下山求学就业以及探亲的机会愈来愈多,在平地参加弥撒圣祭时,不至感觉不能适应。同样,平地人到山区工作或居住时,也能够参与山地教会的弥撒圣祭,而不会感觉太大的差异。

四、山地牧灵与山区社会发展的问题

如果牧灵工作也包含社区发展的工作,换句话说,如果推动社区发展,革除社区陋习,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高社区民众生活水准等努力,也是牧灵工作的一环,在山地服务的传教士,就不得不注

141

意以下几个迫切而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了。

(一)倡导戒酒运动:

酗酒的恶习在山区相当普遍。暑假中笔者在往来各部落之间探望教友们的时候,多次遇到一些醉卧路旁的酒仙。还亲自看到一个因酗酒过量而暴毙的人—,并去他家中安慰他的家人。据同一部落的人说,他是两年之内在他们部落中第六个因酗酒过度而暴毙的人。

酗酒不但浪费金钱,使人消沉而游手好闲,而且还使人的神经慢性中毒,伤害健康;并且醉后失去理性,往往与人争吵闹殴,做出许多伤害别人及扰乱社会安宁的事端。

山区气候较冷,空闲的时间较多,下雨的日子也较多,并且缺乏正当的娱乐设备。因此许多人便以饮酒取暖解闷。时日一久,养成了酗酒的习惯。平地人很了解山胞的嗜好和弱点,往往以酒作为山胞劳力工作的代价,或以酒换取山胞的土产。

顺教士若能以宗教信仰潜移默化的力量规劝山胞!并积极地倡导正当的娱乐,组织戒酒励志会,大力宣传酗酒的害处,假以时日,定会将山胞从酗酒恶习的桎梏中解救出来。

(二) 积极推动储蓄互助运动

自从台湾光复以来,政府不断努力提高山胞的生活。有些山区引进了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水果,

142

山胞的收入也有很显着的改善。但是大多数的山胞以往过惯了乐天知命的生活,很少有较长远的打算,没有预算,有钱就花,缺乏储蓄的习惯。最近几年,因着教会的努力提倡,储蓄运动在山地已经有了相当良好的成果。但是此一运动还有加强的必要,不但可以鼓励社员们储蓄更多的金钱,而且还可以将此运动更加推广,邀请更多的山胞参加。

储蓄互助运动,不但可以培养山胞们节俭储蓄的美德,而且还可以训练他们深谋远虑,为家庭做预算,为子女预筹学费,为事业奠定基础,以应付新社会复杂的环境。更重要的还是培养他们节俭和互助互爱以及精诚合作的精神。

为能办好储蓄互助合作社,必须培育一批了解此运动、并对此运动发生兴趣、而且具有热诚服务精神的领导人才。台中天主教社会服务研究院的负责人王武昌先生,对于训练储蓄互助社的干部人员非常热心,会经多次为山地储蓄互助社的干部人员举办训练班和讲习会,并且还时常亲自或派别人去山区指导社务。希望在他的热心推动之下,山区的储蓄互助运动能够有更辉煌的成就。

(三)产销合作

山胞们大都没有经商的经验,更缺乏产销合作的构想。他们辛苦所种植的水果、蔬菜、香菇、木材等,以及他们编织或雕刻的艺术品,大都由中间商人所收购,价格偏低,利润大都被中间商人所得。

如果能够训练山地青年,向他们灌输产销台作的观念,使他们了解产销合作为山胞的经济利益如

143

何重要,再授给他们产销合作的技术,加以组织训练运用,便可建立产销合作制度。这样一定可以改变山地现有的经济活动形态,也可以提高山胞的生活程度。

为能有效地建立产销合作制度,除了发掘和培养能干的领导人才之外,还需要有资金配合。储蓄互助社的资金也许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它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向政府有关机构贷款。

健全的产销合作一贯作业,需要有健全的连锁机构及组织网加以维持。除了在山地设立收购网及集中站之外,还需要组织快速有效的运输系统,以及在平地及大都市的推销网。如果愿意进军国际市场,在国外也应该有承销的人或机构。

(四) 水土保养

最近几年,在有些山区,大量地种植了许多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水果及蔬菜。但是许多人贪图眼前近利,而不知好好地保护山地的土壤。每次大雨或台风过后,常会看到许多新开垦的良田流失,有时甚至整个山坡坍塌下去,流溪中往往黄浪滚滚,夹带着树木石块顺流而下。这样地滥垦下去,不但会破坏下游的发电设备,缩短水库的寿命,而且也会改变山地的生态,能够使原来生气盎然的翠绿景色消失,而变成光秃凄凉的荒山。如果为山区的发展作长久的若想,如何推行水土保养运动,确实应该是山地迫切的社会问题之一,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及传教士们都加以重视。

(五) 提倡山地艺术

山胞的编织及雕刻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但是因了近代机械所生产之

144

物美价廉的商品打入山地之后,山胞传统的编织及雕刻也有了很显着的式微现象。许多年轻的山胞,已不再学习这些祖传的古老艺术。

山区的冬季较长,因为气候寒冷,约有四五个月不便种植农作物。如果能够利用这段农闲时期,组织山胞们学习祖先所传下来的编织及雕刻艺术,不但可以保持发挥他们的传统文化,而且还可以调剂漫长单调的冬日生活。如果能够大量的生产制造,不但可以改善山胞们的生活,而且还可以为国家赚取大量的外汇。

(六) 创设娱乐场所

山胞们自幼生活在大自然中,天性开朗,活泼好动,男女青年皆喜爱运动,尤其喜爱各种球类。各堂区若能多建造几座球场,组织几个球队,时常给予训练,举行球类竞赛,举办小型运动会等活动,不但可以促进山胞们的健康,而且还可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山胞们无论男女老幼皆喜欢歌舞,如果能够给他们组织一些歌咏团及舞蹈队,加以训练,举行竞赛观摩,不但可以调剂山区单调的生活,而且还可以培育正当娱乐的习惯,而戒除其它恶习。

结论

教会若愿在某一地区生根植基,并愿在当地人民身上充分地发挥救恩圣事的效能,就必须「降

145

生」在当地的团体中间,和当地人民的生活结合为一。为此在台湾山地牧灵工作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建立基督化的部落;一方面保留部落文化中最优良的传统及构架,另一方面注入基督信仰新的精神与活力;使山胞教友一方面能够保持并发扬自己固有的文化,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容易地善度基督徒的生活。换句话说,建立基督化的部落,就是使教会——救恩的圣事——「降生」在部落中间,并使信仰——基督徒的作证——和山胞教友们的日常生活结合为一。

要建立健全的基督化部落,首先必须培养并坚定山胞教友们的信仰基础——对天主救恩的认识。研读天主启示的圣言便是培养和坚定信仰基础的最佳方法之一,在神职人员缺乏及不容易领受圣事的情况之下,也许是唯一最具有深度的方法。

圣事礼仪是表示天主救恩奥迹的记号,也是蒙受救恩的世人对天主表示信望爱以及感谢和赞颂等情操的宗教行为。为此除了圣事礼仪本身不可更改的部分之外,在举行这些圣事时所采取的语言和仪式等,应该尽量适应山胞们的文化、语言、习俗、艺术等,以冀山胞们在圣事礼仪中更容易地与天主接近,也更容易地促进和团结基督化的部落生活。

如果改善社会生活环境的工作也是宣讲福音工作的一环,牧灵工作者就不得不注意山胞们所遭遇的重大社会问题,并设法协助解决或预防。这些问题通常和基督化部落的建立、发展以及存在都有密切的关系。

在山区从事牧灵工作的同道,如果能够研究并有效地解决上述的几个问题,山地教会不但会有光明的前途,而且还可以做平地及大都市教会的楷模。

146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