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36号

基督论简介


 

 

  张春申

在本届研习会中,这是一篇序言性的简介,因此,其重心并非在于将基督论作一般性的介绍,而是将此次研习会的来龙去脉,缘起后果介绍给诸位,希望参加的诸位对整个的构想有种全盘性的认识,在同样的韵律中一起进入内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篇分两部分来介绍,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说明本届研习会的基督论所具有的特性,第二部分是介绍这种基督论的价值所在,即在这种构想中,希望能籍著研习会贡献给诸位些甚么。

 

一、本届研习会基督论之特性  

此部分分两个重点来说明:首先讨论基督论的时代性,其次介绍本届研习会基督论之特性。

1、基督论的时代性

通常我们称一个问题具有「时代住」,意味著这是一个在今日此时代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基督论之具有「时代性」,归根结底是基于基督信仰的特色,现在就将此原因稍作分析说明。

一般而论,从十九世纪末到廿世纪,是一个教会论风行的时代,在大家实际的经验里也肯定这事实。自从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颁布教会宪章之后,教会内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将讨论的重心置于教会

155

问题上。或许就是在这些讨论的过程中发觉若要彻底地讨论教会的种种问题,非得先触及她的创始者和奠基者耶稣基督不可。为此,当代神学讨论的重心已由教会论进到基督论。换言之,这时代是一个基督论的时代。这现象的发生,一般而论,是显而易明的。因为这完全是基于基督宗教的特殊点。

在整个人类的宗教中,或者更具体地说:在今日人类中几个大的宗教里,基督信仰最显著的特色是在于他们信仰的主要根基不是一套教义和道理,而是建立在一个历史性的人物身上。这个人物在历史中生活过,他一如常人地生活著,但是她的信徒们直至今日都相信,她迄今还生活在他们中间。她度过了现世生命,经历死亡,在复活的光辉中再度与他们同在。也是基于她的复活,教会在复活的光辉中对她产生了最独特的信仰:相信她不只是一个真的人,也是真天主。在与其他任何宗教相较之中,诸位较容易领悟这种信仰的独特性。以佛教为例:佛教的教祖是释迦牟尼,他替佛教徒奠定了一套得救的道理,在这套道理中教导著他的信徒如何解决人「生——————死」的轮回,在「觉」「悟」中修得「菩提」正果。将此觉悟之道传下之后,对一个佛教徒而言,释迦牟尼今日是否仍然活著,对他的信仰而论,并不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但是对一个基督信徒来说,若是耶稣基督死了却未复活,今日也不是在复活的光辉里活在她的信徒中,那这信仰就是空洞无内容的,虚假的。因为在初期教会,宗徒们所宣讲的是这一位真天主真人的耶稣基督,在今日教会里宣讲的也是这一位耶稣基督,这宣讲的一贯性是渊源自初期教会在复活的光辉中对复活耶稣的经验,这经验是如此地深刻和真实,使得他们不得不朝拜她是真天主,并代代相传地宣讲她。职是之故,若这人物今日不是依然在复活的光辉中生活于我们之中,则如保禄宗徒会宣称过的:我们的信仰是假的!(见:格前十五12-18)这宗教的内容也荡然无存。在上文之相较中,基督宗教的特色鲜明无比,同时来能体认到耶稣基督的

156

问题之所以关系到信仰核心的缘由。

从上述的说明能发现基督徒所谓:耶稣基督是信仰的中心,指的不只是个人的幅度,也是教会性的团体幅度。以团体幅度观之,教会一切信仰的根源是来自耶稣基督,为使耶稣基督是教会信仰中心的角色更形明显,我们暂且将教会的一切信仰,按其性质置之于四向度内,即:上边、下边;左边、右边。从这四向度的讨论中能衬托出耶稣基督在教会整体信仰上的中心地位。

教会的信仰中,天主圣三的信仰是置于上边的。巴斯噶喜欢称我们的天主是「亚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雅各伯的工人主」。然而,对一位基督徒而言,最佳的表达方式是称我们的天主为「耶稣基督的天主」。意味著我们所信仰的是耶稣所启示的天主。因为在教会的信仰中,天主是三位一体的,这种父————神三位的内在生活结构,教会是在耶稣的启示中去认识。初期教会在经验到复活的基督临在于他们之中时,不得不相信在基督身上天主亲身鉴临地自我启示,并领会到基督的生命渊源属于神圣的天主平面。在这情况中,复活提升的天主子启示给我们父和神,此时教会方才认识天主内在的生活是三位的。若是耶稣基督从未在我们的历史中出现过,或是未会自显于复活的光辉中,让教会能去经验到他,教会本身必然无能去认识这样的一个天主,亦无法得知其内在生活的奥秘,圣三信仰的内容亦无所从出。在教会的信仰里,能置于下边的有:教会的奥迹、圣事、和人。论到教会,这奥迹是如此地丰富,圣经中就会经以多种图像来描绘这奥迹的内容。在圣经的图像里,大部分是想藉著描绘说明耶稣基督和教会的关系:有称教会为基督的净配者,有称教会为基督的身体者,把这一切关系画龙点睛地说出的,莫过于今日最常用的一幅图像:教会是基督的圣事。其所以能称教会为基督的圣事,因为天主的救恩和启示已完全集中于耶稣身上,今日这救恩永恒无误地存在在教会内,

157

不断地启示和分施。教会之所以为教会,就是因为这位光荣复活的基督临在在他内;这也是所谓「教会是基督净配」图像形成之内含;同样地,信友藉著信仰和洗礼,进到光荣复活的基督内与基督结合形成一个奥体,形成了「基督身体」的图像。因此,教会自知自己与基督无法分离,若要了解自己除非是回到基督身上,否则是徒劳无功。论及教会中的圣事,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礼仪宪章会有过精简且切合的描绘:圣事是光荣复活的基督,在教会中,透过象征记号所有的行动。这内容早在教会远古的信仰中存在。为此,远在教父时期就会宣称:不论是伯多禄在付洗,犹达斯在付洗,还是其他的人在付洗,最终是耶稣基督自己在给人付洗。可见,教会内涉及圣事的信仰是与基督不可分的,因为圣事是耶稣基督的象征行动。论及人,究竟人是什么呢?这可以由各个角度来加以描绘:能由哲学的角度、人类学的角度、或是圣经启示的角度加以说明。若论及基督徒的人学,则应从圣经的角度来探讨在天主启示下所谓是「人」是什么。圣经中论及一个真正圆满的人,是一个能将耶稣基督的面貌,这位永远的天主子,人类中的首生子的面貌在他身上活出来的人,这是所谓的恩宠人的面貌。由此可见,论及人还是与基督息息相关的。由上面的说明,显然可见,不论是置于上边的天主圣三信仰内容;或是置于下边的教会、圣事、人,这些信仰的奥迹,都是在耶稣基督身上,我们方能真实地懂得个中真谛。因此,不论是置之于上边或是下边的教会信仰,其根源是来自中心的耶稣基督。

在基督信仰里属于在历史幅度中发生的事件,暂且划分为左边及右边来阐释。由右边观之,是历史中发生过的一些事件,在基督徒的信仰中有天主的创造和原罪。论及创造,若有人问及天主创造的目的,一般的回答几乎不外乎说是天主的荣耀,或说:天主的爱。其实这一类的回答都局限在旧约的背景里,在新经中已经将天主的荣耀和天主的爱置之于基督的幅度里来说明。保禄在写给哥罗森教会

158

的书信里就相当清楚地表达出新经时代对创造目的的新观点,保禄宣称:天主是国著耶稣基督,为了耶稣基督,并且是在它内创造一切(参:哥一15-20)。可见,对一个基督徒而言,创造与耶稣基督是不可分的。至于原罪的信仰,虽然在注解上相当复杂,意见纷纭。但是当代的神学家们都愿意说明原罪是人类生活在某一种境遇里,这境遇极需基督的救恩去击破,使人重获自由。所以,若从右边观之,不论是创造、原罪,是以色列民族的历史、甚至于全人类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对一个基督徒而言,除非在耶稣基督内注解,其中许多疑难是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历史幅度伸展到左边,直到最末端,是教会末世信仰的所在处。基督徒认为:当基督第二次光荣来临时就是末日。那时整个世界达到它的终结点和圆满点,天主在基督内赐与全人类的救恩达到完成和实现,人类历史圆满结束。于是,在历史幅度上的信仰事件也是在耶稣基督身上达到它丰盈的注解。

从上述说明里能了解为什么说耶稣基督是我们信仰的中心,不只是限于个人的幅度,也有教会性的团体幅度,因为在我们所信仰的道理里,不论是从那一边来讨论,都只能在基督内注解,方能得到一个正确的、合乎圣经的解释。

现在,可以开始说明这次研习会以基督作为其主题具有时代性之原因。这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来说明。一方面是基于基督是我们信仰的中心之特色;另一方面是基于时代中实际的现象。

首先,犹如上文所说明的,基督在我们的信仰经验中所处的位置是如此地中心,则以基督作为一个神学研习会的主题是「常常」有其时代性的。正因为基督是我们信仰的中心,我们不断地在自己的生命中,在礼仪中朝拜他是主;在我们恭读圣经时,渴望著接触到我们信仰的对象;在日常生活中因著基督的经验要求我们不断地在生命中关越;最后,面对死亡的基督徒,是在基督内接受死亡。如此

159

的一个信仰中心的主体,应当常常是我们讨论的对象,而且无疑地常具有时代性。因为信仰本身不是一件抽象的道理而是一个发自内心的宣信,这种宣信常要求有信仰的人对他信仰的内涵做更多和更彻底的了解上小届研习会报名的现象就是这事最清楚和具体的说明。当研习会的主题公开宣布之后,主动报名的信函立即纷纷抵达,这现象反映着此主题的吸引力及时代性。其实,对一个基督徒来说,不论何时何地,只要一听到耶稣基督的名字,本能上就立刻异常敏感地想去了解他、接近他、认识他。为此,这主题“常”具有时代性的特色是相当地显著。除了上述特殊因素之外,另一方面,时代的现象也印证这事实。只稍稍一环顾,就会发现这时代中,无论是圣经研究或是神学著作,其焦点几乎都特殊地集中在耶稣基督的讨论上。在圣经学上的研究,两世纪来的重心都放在基督的问题上,圣经学者们不断地在圣经中寻觅纳匝肋人耶稣的真面貌,这股热潮迄今仍继续不减。在神学上的研究也是如此,一九七七年比国出版的神学新杂志上有一篇书评,将近几年来有关耶稣基督的作品作一个整体性的介绍和批评,文中显出近几年中有关耶稣基督的巨著,约有五十本之多,至于杂志中的短文还未计算在内,这现象足以说明耶稣基督问题的时代性。此外,罗马的教义圣部,会经在一九七二年二月廿一日发表了一个声明,指出当时神学在基督问题讨论上要注意的三个错误。这声明传递了圣部对这问题引起的激烈讨论表示关心,并提醒教会人士的注意。可见当时此问题已经是教会神学讨论的焦点问题。这种潮流也影响到当代的文化界里,这现象在东方尚不明显,但是在欧美各国耶稣基督也成为当代文化上的一个现象,「譬如:几年前有所谓的耶稣基督运动(Jesus Movement),时报杂志(Time Magazine)的封面还提起过它来;也有不少电影是以耶稣基督为主题的,譬如:年前在台湾上演的耶稣超级巨星(Jesus Super Star),还有一部片子称为 Godspell。总之,耶稣基督实在是成为我们

160

当代文化上的一个现象。分析至此,若我们称此次的研习会主题具有其时代性,绝不会是言过其实的说法,种种现象显出他真是这时代讨论的中心。

2. 本届研习会之基督论

自从耶路撒冷的一百廿人形成初期教会,直到今天拥有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现代教会团体,耶稣是教会信仰中心这项事实,始终没有动摇过。为此教会团体里不断地讨论着耶稣基督,于是在教会历史中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基督论。以历史的过程来分,有新经中的基督论、教父时代的基督论、中古时代的基督论、当代的基督论;以地域来分,有东方的基督论、西方的基督论、今日有南美洲的基督论;更进一步,我们可以说从古至今的知名神学家均有其独特的基督论,譬如:保禄的基督论、奥斯定的基督论、多玛斯的基督论、当代有拉内(K. Rahner)的基督论,史立贝克(Schillebeeckx)的基督论,总之,形形色色,不胜枚举。

在种种的基督论里,本届研习会愿和诸位分享的是新经中的基督论。在新经时代,教会对耶稣基督的认识会经历过一段反省过程,也是一个信仰形成的过程。这几天藉着讲师们一系列的介绍和分析,希望与诸位共同体认到当时教会如何逐步地形成对耶稣基督的信仰,并能达到清晰表达的地步,为使这特色在过程中更鲜明,我们具体地分析一下这次的讲题:十一个讲题中间八个是主体部分,后两个是附带的。主体部分能分为三个单元,第一个单元的三个讲题是:耶稣的比喻、耶稣的奇迹、耶稣的绝对要求。这部分的重心是置于复活以前耶稣的公开生活里,在这部分的材料中我们要看到当时人一方面聆听他的宣讲和他对别人的要求,但就在这些行动中他们经验到他超越的一面,作为天主启示的一面。在第一个单元里我们发现,当耶稣生活时,与他一起生活的人在他身上已经经验到天主的临在。第二个单元的两个讲题是:耶稣基督的苦难与死亡、耶稣的复活、这两个题目实在是整个新经时代的人对耶稣基督信仰的中心点,在他的死亡和复活中,教会相信他与天主是一体,他是天主子、父打发来的默西亚,因此,耶稣的死亡与复活形成教会对他信仰的出发点。第三个单元包括三个讲题:耶稣的童年、耶稣的名号、基督与救援。当时,新经时期的教会对耶稣基督已经有了初步的信仰,并想将这信仰内涵在他们时代的背景中更清楚地表达。他们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这心愿:在宣讲耶稣童年奥迹时,他们把对耶稣的信仰揉和于其童年事迹中,并且在信仰的角度下反省注解耶稣童年的事件;更特殊的是他们运用古经或是当时社会文化中几个特出的名号,经过他们信仰中的注解,以这些名号来称呼耶稣基督。除此以外,并宣讲耶稣的救援工程,其实就是宣讲基督整个的工程,一如我们常在信经中宣称的:我信他为了我们人类并为了我们的得救,从天降下。这一单元主要地是给诸位介绍初期教会如何藉童年奥迹的宣讲、名号、和对基督救援工程的叙述表达其信仰内涵。由此诸位能明了为何级中间八个题目是主体部分的缘由,并能看出其间的连接及其相关关系。这部分是木届研习会的中心点。固然在这些讲题中,我们无法将新经中一切有关的资料、名号、奥迹……等向诸位详尽地介绍,但是整个的结构已足以描画出在新经时期信仰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新约基督论的形成和发展。至于最末的:教会历史中的基督论及中国教会与基督论是附带于本届研习会的两个题目。

这种基督论,我们称之为「从下到上」的基督论,因为在讨论教会对基督的信仰时,是以历史中的耶稣作为出发点,逐步上升到他复活的临在。教会中有另一种基督论称之为「从上到下」的基督

162

论,以天主圣子降生为人作为其出发点。两者只是方法上的不同,出发点的迥异,在内容上实在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在新约基督论中,信仰发展到在复活的光辉中相信耶稣是马于天主的层面时,无疑地就是承认耶稣是天主圣子降生成人,反之亦然。至此,藉著种种的比较和剖析,简略地介绍了本届研习会的特色与方法。

 

二、本届研习会之基督论的价值

自有神学研习会以来,每一次在筹备、构思、或举办时,都有一个心愿,更好说是憧憬,不断地萦绕在我们的心头,我们希望每次的研习会都能成为一个牧灵和神学交谈的际遇,所以通常所邀请的是一些有丰富经验的牧灵工作者,在几天的相聚里,藉著各种方式与诸位分享神学院所研讨的成果,同时也期盼研习者的反馈,以鉴定我们所研究的是否对牧灵工作有所贡献,收切磋互助之效。在此观点下,我们认为这次研习会能有三方面的价值贡献给诸位,就是实用方面的价值、历史方面的价值、理论方面的价值。

1 实用方面的价值

论及实用方面的价值,若将从前和现在讨论基督论的大纲作一比较,或许能使诸位一目了然。从前常以西元四五一年加采东大公会议的结论作为讨论基督论的出发点。就是在要理问答上所提及的内容:耶稣基督有天主生和人性,他是天主第二位圣子降生为人,他只是一主体,一位格。在这样的结构中,学者将圣经中有关耶稣天主性或人性的材料分别收集,以圣经的这些材料来证明耶稣是真天主

163

真人,并在圣经中找出耶稣是一个整体,一个不分裂的主体的资料来证明他是一个主体、一个位格。讨论至此就进入第二部分继续说明:既然耶稣是天主子降生为人,他的理智生活和意志生活、他的行动当如何……等等,以这结构为出发点的基督论,缺点甚多。

首先,是所谓的「本末倒置」:一般而论,圣经应是一切信仰形成和神学反省的出发点、启示资料根源之所在。大公会议只是将圣经中的信仰内容在某一个时代中表达出来,定为信理。若以某一个大公会议的定论作为出发点,却以圣经来证明,实在有所谓的「木末倒置」的弊病,其次,是所谓的「偏而不全」:圣经中论及耶稣的材料异常丰富,它记载的是一个生活在历史中的耶稣,有各种不同生活的经历。因此,不但有历史进展的一面,也是整体性的描绘。若是先决地以大公会议的定论形成基督论的主干,再找圣经中相关的材料来证明,不但失落了耶稣的历史幅度,也遗漏不少衬托主干的圣经记载。为此,过去的基督论常给人一种相当抽象的印象,无法看出这位耶稣基督在教会中是在何种过程中被接受及被信仰为天主子。这是「偏而不全」地采用圣经资料的流弊。

更进一步,圣经中有一部分相当丰富的资料称之为「耶稣的奥迹」,包含有:他的童年、他的受洗、受诱、他的宣讲、显奇迹、他的显容、以及他的苦难、复活、升天。这部分材料在以往的基督论中往往被忽略,最可怕的是甚至于基督的复活奥迹也只归之于附属的部分而已。结果造成教会的著作中,有某一类的神修书籍,专门叙述基督的奥迹,这类书籍通俗地流行于民间,由于著作者往往不是以圣经作者的本意为出发点,无法通传奥迹中的救恩意义,于是望文生义的描写层出不穷;对民间信仰的重心不无影响。换言之,在以前基督论的结构中,基督奥迹的救思意义,在神学的整体中被忽略了。

164

    基于前车之冬今日的研习会在实用的价值上,希望弥补过去遗留下的种种缺陷,提供给在牧灵工作上的诸位一些具体的资料,为此我们选择了新经的基督论为主题。希望在我们的努力和合作中以新经中有关耶稣基督的材料为基础,向诸位整体性地、有结构性地介绍耶稣基督。在这几天内,虽然无法将新经中有关耶稣的奥迹逐一提出,但是我们尽可能地介绍了耶稣的童年、宣讲、奇迹以及他的死亡和复活,这方面材料提供给诸位时希望能产生实用的价值。从一方面来说,是因为诸位在宣讲或在参与教会的礼仪中一定不断地会碰到基督奥迹的问题。这一点在教会礼仪中特别明显,因为教会在礼仪中纪念基督的救恩历史,因此基督的奥迹一个个顺序地都会出现在礼仪年里,为此这部分材料为诸位在牧灵工作上,能够是相当实用的。另一方面,也希望藉这次研习会提起大家的兴趣,以此为借镜,日后能不间歇地阅读这类的书籍,为能给人真实地宣讲基督的真面貌及真喜讯。

2、历史方面的价值

关于讨论福音中的耶稣在历史上的价值,圣级研究上已历两个世纪之久。论及耶稣的历史面貌以德国神学家步特曼(RDBultmann)为极盛时期。他主张:历史中在纳匝助生活的耶稣和我们信仰中的基督是无关的,其间毫无连续性。换言之:除了我们知道纳匝肋有一位称为耶稣的先知,他会被钉于十字架以外,我们对耶稣的历史性一无所知,也无法可以知道。如果这个论点是真实的话,在我们信仰中,天主在人类历史中启示的降生性就被破坏无遗。这问题对整个信仰有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假如我们无法得知历史中耶稣的面貌,也无法在他身上看到天主的启示。因此,近二世纪以来在神学界,圣经学界里讨论耶稣基督的历史性重心的问题。

165

在天主教会中,对耶稣历史性的讨论是以宗座圣经委员会所发表「论福音的历史真理全」为转捩点。这项文件发表于西元一九六四年四月。它一方面在福音真理性的光照下,邀请教会的圣经学家及神学家应用当代最新的方法来处理历史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求部分牧灵人贝有明智及保留的态度,切勿将未成熟的研究假说当作宣讲的资料,以免扰乱视听,引起当时天主子民的混乱与不安。自从这文件发表十多年以来,教会的圣经学家对福音的历史性和历史中的耶稣有些研究的结论已经相当成熟和可靠。几此种种,我们都愿藉此研习会与诸位共飨。

某些负责牧灵工作的人,对历史批判的结论会有两种不同的极端态度,或是「充耳不闻」,或是「人云亦云」。所谓「充耳不闻」者就是对于学者们经过长时间苦心研究的成果,对耶稣历史性的问题上所作的结论,一概视若无睹,不闻不问,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所谓的「人云亦云」是另一极端,这一类的人对别人论及耶稣历史性的内容毫不选择地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这两种极端的态度都应当避免。一方面在基本上对于成熟的研究应当有开放的态度,另一方面对形形色色的结论在实际应用前也应加以批判。

有关基督历史性的问题,在欧美各国似乎高潮已过,在东方地区的文化界,尤其是教会外的人物表面上似乎极少提及,但是事实上偶尔也能见其痕迹。比较富代表性的,首推台大讲师陈鼓应先生所著之「耶稣新画像」一书,该书不论是论及耶稣的生活或是其所言所行,都有著所谓「无批判性的批判」。这种种或许甚能反映今日大学生和文化界的论点。面对这种性质的论点,唯有以严格批判后所有的结论,方能面对现实来作一个交谈及讨论。若是对当代历史批判的结论「充耳不闻」或「人云亦云」的人,面对这类的挑战或许会手足无措,无法答覆。

166

    本届研习会的讲题中会接触到一些历史性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上一方面我们不会忽略圣经学家的批判,但另一方面也谨慎地采取自己的立场。在这态度下希望在历史价值上有些贡献。

3、理论方面的价值

最后阐释的是理论方面的价值,今日的牧灵人员一般的经验是与当代的年轻人和大学生宣讲基督时,深感很难再以「耶稣是真天主和真人」为出发点。如何有意义地介绍这问题是宣讲者所关怀的。

这信仰本身在理论上相当容易引起人的疑问,尤其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一方面,最初期的教会是犹太人的教会。犹太人渊源远古的信仰是唯一神论,他们为保护这信仰内容甚至能牺牲自己的生命。在这背景中的犹太人怎会形成称耶稣是天主子的信仰?何况这位纳匝肋人耶稣会经和他们同居共处过。另一方面,当时希腊罗马文化的背景中,神化现象 divinization)相当普遍,国王在死前已被尊为神明般地来供奉和朝拜。此外,民族中一些特殊的人物也因神化的影响,被称为「神人」。在这种种的背景中,教会对基督的信仰,是否在传入希腊地区后受宗教神话的影响,神化而形成的呢?这个理论上的问题,在这次研习会中希望或多或少能讨论到,使诸位看出来是在何种过程中教会相信耶稣是真天主与真人,这信仰与希腊罗马的神化在基本上的差异,以及在何种经验中唯一神论的犹太宗徒们会在一个历史人物身上朝拜他是天主子,凡此种种我们都会在「自下而上」的基督论中获得了解,这是本届研习会在理论上的价值。

以上将本届研习会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在第一部分介绍给诸位此次基督论的特色,第二部分说明了希望与参加的诸位在那余方面能够产生神学与敉霭的交谈。一般而论,灰这几天中基本上是在神

167

学的角度或是圣经分析的角度上解释耶稣基督,所以对于信仰的加深,或许不会产生直接的效果,但是我们认为圣经和神学上的研究,常常能间接地使我们对自己的信仰有很深的了解,这了解就是若望福音中所谓的「认识」,若望会对这「认识」如此描绘过,他说:「永远的生命是认识你,及你所派遣来的耶稣基督」(若十七3)。寄望在这次研习会中,诸位能经验到在认识基督中的永远生命。

168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