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44号

退 省


 

最近,Dubay神父在一篇有关退省的文章中写道:「当代灵修生活,对于圣经的荒野课题有新的领悟。至少,在理论上默观很是普遍,虽然事实并不常是如此。人们偏爱孤独与静默,到处在增建避静院。有些地方的隐修圣召也在增加。此种情形不仅在修会扩展,而且普及于信友。」

看了这一段话之后,我们也可以看看另一个相反的事实:即在不久以前,教会中存在著超越的危机,天主的静默使人觉得浓云密布。从多种迹象显示,人们放弃了纵的幅度,认为在静中寻找天主是荒谬的,因为他们想这是不可能的,最多只不过在其中碰到静或自己的内心;退省不是与天主对话而是人的独白。但是,渐渐地,人们看出天主的静默是一种答复,天主在静中也说话,因此需要注意纵的幅度,好使自己能够超越。于是灵修有了新的发展。

何谓退省?退省的定义是什么?Dubay神甫说:「退省是离开日常生活的圈子,长时间而密集的致力于操练一些热心的神功(默想、祈祷、省察、灵修指导等)」这是从外在发生的现象所下的定义,是一般情形的描述:抛开日常事物,个别的或集体的努力于神工的操练,孤独的时间以培养心灵。灵修作者这番道理是建基在耶稣基督的荒野四十天,彻夜祈祷(参阅玛四1——2,十四23,路五16)和他对门徒的劝语(到偏僻处祈祷)。此外,还有以色列民在走向福地时的荒野经验。

     上述的定义太过停留于表面,似乎没有触及退省的最深意义。事实上,这也难怪,因为退省给人的印象好象就是这样。但是,我们要问何以如此?上面的两个外在答复是耶稣的榜样及荒野的经验。

245

在灵修的发展中,荒野神学的影响极大。此外,万物的生存都需要活动与休息,进行与停顿,投身与自省相互交替,连大自然也在日夜的更换中得以延长。看了万物与自然的现象之后,我们要问:退省在我整体的灵修生活中有何意义?

外在的定义并没有说出我的信仰和我的信仰生活所体会到的退省意义。我相信读者都有退省的经验,可是,我不认为大家对退省的灵修意义有一致的看法。因为我们每个人在退省时,都掺进了个人的需要、渴望、经验,这些也都出现在我们的答覆中。在遵循著同一的律则:日期、时间表、道理、礼仪等,可是这些底下,面对退省,我的内心又如何?我想这一点可作为基督徒在灵修生活的整体中,反省退省意义的出发点。

我们从经验中自问:一想到要退省,我们有什么感觉?若我们是坦白的,我们会承认有两种本能的反应:

    1 我们觉得有些不舒服、恐惧、害怕和为难。我们视退省为不自然的事,是不得已形成的风气,非出于自身的需要。因此,视退省为一种义务,或难以忍受的负担,或不情愿作、或乾脆逃避开。为何会产生这些反应呢?我想可能有两个缘故:(一)在今日的灵修中,对退省感到不自在。今日的灵修是在努力使人觉得合乎人性,希望我们在其中的俗化世界,相信今日的灵修能创造人性的空间,来让人生活。换句话说,今日的灵修要证明它不逃避人性;相反的,降生其中,且以事实证明只有在信仰生活中,人性的实现方是可能的。因此,必须表达一种能在普通生活中活出来的灵修,这要求人具体度现代人的实际生活方式,以有效的投身,以行动来改变世界,好创造出今日所缺乏的人性空间。在此影响之下,有时候,我们退省有罪恶感:觉得这世界有求于我,要我与它共患难之时,我却

246

以退省作为借口,而逃之夭夭。因此,退省变成为一个难题。(二)自身的困难:面对退省(静默、反省以及在其间可能发生的一切),害怕它对自己目前生活发出的质询,要求我们改变,这常令人觉得不舒服。面对退省经验,害怕没什么改变.;作完了避静还不是一样?幻想破灭,于是,无形中认为退省无益,只不过是在履行一项责任罢了。退省无用,因为是在逃避生活或对生活产生不了作用:我经过这么多次的退省,依然故我,老毛病还在,老问题也无二致,因此,我何必浪费那几天去守静默呢?

从上述的原因便会产生两种变相的退省型式:(1)讨论式的退省:是一种生活的延长,大家相聚来讨论外在的组织,以改变世界。(2)惯例式的退省:墨守成规,按照每年的习惯行事,或寻找一段没有要求的安静时间。

2 我们对退省有一些幻想,以为它可使我们振翼高飞,而忽略了自己可能把退省理想化,好像退省能圆满地解决我们的困难。或者,把退省时间视为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光,我们的避风港、我们的「天堂」来逃避我们的困难,并与按我们自己的需要而塑造的天主相遇。为什么会有这些反应呢?或许是潜在内心不自知的理性主义与完美主义在作祟。由于不满平凡的日常生活和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想在退省时刻寻找自身存在的理想与高群,远离每天粗俗难看、有缺失的事实,期望在退省中与天主完美的遇合。也许不知不觉中,把灵修生活误认就是静默,就是孤独,就是祈祷。换句话说,只在一个人独处祈祷时,才是灵修生活。因此,认为真正的灵修生活是在退省的时候才能实现。我们想生活和行动不允许我们得到如同退省时那般与天主结会。这种灵修生活概念,无形中影响了我们的退省概念。因此产生所谓的「天堂式的退省」(是一种逃避),在退省中,寻找完美的相遇,寻找理想,寻找真正灵修生活的卖现。其实,这是一种梦幻,是一种逃避。

247

当耶稣在大伯尔山上显圣容时,伯多禄就有类似的反应:他在惊喜交加之际,所想的只是搭三个帐篷,长留那里;他想抓住恩宠,留在天堂,不管等待著他的现实。因此,福音说他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事实上,他必须立刻下山,面对每天的事实。谈到这里,有一件事必须弄清楚:不是作退省就会自动的产生好结果。有些退省协助人在信仰中完成自己;相反的,有些是有害无益的。面对这些,我们不能不问:真正的退省是什么?有什么要求?在福音启示的光照下,我们怎么了解它?怎么以健全的信仰态度准备退省?

真正的退省必须是在天主要求的光照下,对生活作更大的投身,退省是在走往天主路上辩证性的时刻,是走向日常生活的桥梁,是生活的支架。因此,退省是在天主的光照下,调整我们整体的生活,并且依靠他的力量,更有深度的度基督徒的生活。当我们说出退省要义来时,并不贬低静默、反省、长时间祈祷寻找天主旨意的价值。相反的,我们说:退省是使自己处于静默中,孤独地面对福音的要求,这样,我们才会更为天国而献身为我们的兄弟姊妹服务。

在这观点之下,退省是得天独厚的时刻,藉以深入基督徒生活及其要求。因为退省可以离开一段距离,观望日常生活;在主面前更负责任的寻找自己的投身生活。是以,整个的退省应裨益基督徒生活的两端:信仰的探险与对世界的投身。此外,在今日世界中,基督徒信仰的生活正在不停的受到文化改变的考验,而随时需要把信仰的表达和传教计划作合乎周围环境的调整。可是,别忘了,文化的改变也给予我们革新的良机,深入信仰生活计划中。在这样的机会里,退省在教会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为,今日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的需要针对我们的生活与行动重新评估,看我们是否真实地按信仰生活行动。换句话说,今日要求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让圣神领导我们在世界中献身传教的工作。而

248

退省就是最好的评估时空(虽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理想的)。这样,我们将清楚地看出,退省不是计划生活,使之更有效;也不是习惯性的把它作为闭目养神,好继续生活奋斗的场所;更不是天堂,让自己舒服逍遥自在。退省是一种考验,要严肃地面对问题,面对天主言语的要求,接受他的启示,让圣神领导我们,帮助我们分辨。不然,我们不可能使上述的基督徒生活的两端:信仰的探险与投身

世界互相整合。下面我们要从三方面对退省加以反省:第一、历史方面:在基督徒的灵修历史中,退省是怎么开始的,以及如何解说退省?第二、神学方面!我们所提到退省的基本要点,在神学上怎样发展?第三、实用方面:按我们所说的退省,怎样面对退省的要求?

一、历史方面

我们先对当前的教会作一鸟瞰。

在当今教会,特别是教宗们多次提到退省、收敛、大避静等,用了多种名词,也有不同型式的描述,鼓励这方面的发展,都在肯定它的重要性。梵二大公文献在三处清楚提到:主教该设法召开特别集会,使司铎作较长时间的退省神工……(主教16);司铎要退隐祈祷并避静(司铎18);献身传教事业的信友亦然(教友32)。

教会为什么这样强调灵修退省呢?我相信这是由于长久的历史经验所致,这经验植根于圣经启示中的荒野象征。对某些人,宗徒们在耶稣升天之后,进到一座楼房里,专务祈祷以等待圣神降临(宗一1214),是一个榜样。他们的后继者也效法沙漠中的隐修土和教会的圣父。初期教会的这种生活体验,强有力的肯定孤独与静默在圣德道上的价值,并劝勉人多加实行,大额我略教宗写给当权者说

249

「在处理理繁忙的俗务上,有时中断工作,在静默与祈祷中休息在主内是有益的。」早期的隐修士在封斋期时作特别的退省,这也被准备领洗的人善加利用了,虽然形式不一。后来便成为基督教中心节日,巴斯卦奥迹的准备期。有人把这些视为现代退省的前身。

    稍晚,隐修院款待来客住宿祈祷,这也是退省之一。本笃会会规清楚规定接待来客时,首先应注意的是他们的灵修需要。中古世纪尚有其他会院制度,被视为常令退省的前驱:朝圣者的会院。许多人作很大的克苦,为求得悔改的恩典或改善生活。他们行许多宗教活动,也在不同阶段过程中,安排了待别的退省。

    圣依纳深在他的神操中,也采纳此隐修传统,而且穿上了现代退省的外貌,在耶稣会中沿袭采用。比约十一世曾经在近代灵修退省运动中,把依纳爵奉为普从退省的主保。在此运动中,尚有许多圣人和修道人是灵修退省的促进者,其中依纳爵神操推行者有圣嘉禄·包罗梅、圣方济·沙雷、圣味增爵和圣雅风等。他们也建立了特别的退省会院,并且推行到教区神父及一般信友;此外,也产生了新的退省方式,本文将会谈到。

    以上粗枝大叶地提了退省的发展,若我们查看推行与组织退省的动机,乃出自我们提过的选民荒野的经验及基督的表样。荒野的象征在教会的理解与生活中,仍继续扮演法重要的角色。教会仍在荒野中前进,直到基督最後的来临。此世的生活仍在考验中,因为我们尚未进到天主安息的恩许(希四1)。我们是有分於基督的人,要坚定地接受考验(希三14)。

考验是圣经的荒野象征的要点。有时,圣经中的荒野有避难和祈祷之处的意思,基督公开传教时,也多次这样地利用了荒野(玛十四13;谷一劳永45、六31;路四42;谷一35P),但是,在以色列民

250

族的经验中,荒野更深一层的意义是走向许地的通道,是一考验场昕,在这里天主向他的子民显示了无条件的爱;是在此地,藉盟约产生了天主的选民。所以在这样的观点下,圣经的荒野象徵,不能单指神秘的孤独,或误把它认为逃避文明走向神秘境界。

    圣经愿意藉荒野象徵表达经过一段考验时期,会对天主有新的认识;即因了忠於救恩计划的经验,而获得天主的新体验。但是,到达许地的选民,并没有珍惜盟约的恩赐。面对许地的穷困事实,选民把荒野理想化,把它视为他们生活中的高峰时期。从此以後,他们视荒野是天主行大事的场所,是雅威大力照顾的时候,是过去的天堂时期,并愿藉重入荒野把过去的经验拉到现在。抑或要再度带领他不忠实的妻子到荒野去谈心(欧二16)。这样,荒野成了订婚时期,甜蜜时刻,是生活的顶峰,荒野被理想化了,而渴望每天都是如此(耶三十五)。於是,荒野的意义变质了,它的原义歪曲了。天主并没有叫他的子民在荒野中生活,而是要他们通过荒野走向福地。圣经中荒野的最初根本象征意义,是救恩历史中的特殊时刻,那里缺水,不能居住,天主愿他的子民经过,好显示他的大能及他的爱。这是天主的计划,把这「不可能」的地方变成救恩历史中的特殊恩宠时期:产生天主子民的地方。

圣经传统在现代形式下,表示荒野是天主子民受考验的时期,同时又是天主受光荣的时刻。其内涵有三重意义:(一)一切按照天主的计划实现。这是天主选择的道路,在这里缔结盟约。天主愿他的子民在荒野中诞生,许诺福地。为到达福地必须经过荒野,得到天主的特殊恩宠,以便走向另一个生活境遇。(二)不忠的子民抱怨、反叛,他们宁愿要埃及的粗俗生活,而不接受只由天主照顾的生活;宁愿度奴隶生活,不要受死亡威胁;宁愿吃面包和肉,而不要玛纳。荒野也暴露了人心无法战胜考验。(三)

251

仁慈的天主得胜。天主不放弃他的计划,将带领他的子民到达许地。因此在后来的神学反省上,荒野仍是召叫子民悔改的地方。一提到荒野,就等于提到天主父爱的眷顾,他的忠诚不许以民因不忠信而毁灭。选民受考验是要他们承认人生活不只靠饼,而且靠天主日中发出的言语。荒野是考验的时期,在这里启示悔改的需要,好接受天主计划的启示。

在退省课题上。耶稣表样的内涵与价值就是在于圣经的荒野象征:考验。基督克服了考验,他在荒野中始终忠于天父,宁守天主的话,不取面包来充饥;宁愿依靠天主,不要天下人的喝彩;宁愿服侍天主,不要掌权于大地。如此,在他身上完成了以色列人的终向,成为我们的模范:基督是我们的荒野、许地、道路、真理和生命。。

基督徒灵修在退省上聪明而准确地跟随了它的模范,虽然在要点上,并没有百发百中。因为,它过分强调孤独与静默,而忽略了荒野象征和基督的榜样所显示的要点。这种偏差导致我们上述的理想主义。这并不是说,在象征中没有孤独与静默,或这两点不重要;只是说它们不是退省的主要因素。若我们要对退省重新评估,把它看作是基督徒的荒野经验,则我们也需要多注意圣经中的其他主题。

二、神学方面

在此不作神学综合,更好是零星的指示,简单的建议。依照上述圣经象征的描述,对退省意义作些反省。

我们可以弄清楚一件事:退省意义不在它自身,不是为退省而退省,所以,不能从它自身解释。它常须在天主的光照下,与整个存在的关系中解释。荒野—包括孤独、静默与隔离—应懂作考验,在

252

其中启示天主的计划并走向完成的通道。退省时,在天主要求之下评估自己的生活,因为天主把他的计划启示给我们。不论什么形式的退省,基督徒的退省经验常该是:

——自己生活的评估或考验。

——在具体的人性事实中,天主的考验启示我之所是和我的行为。

——退省是一条通道、途径,是走向具体计划的实现。

我们的退省是一种基督徒经验,不是一般所谓的孤独或静默,而是天主前的静默聆听,预备接受他的计划。基督徒的退省,不可能只寻找内心的经验,而与天主的话无关;我们不是要寻找新奇的经验,而是要接受恩典。我们要接受天主对我生活的计划,便是我自己赤诚地与天主的话相对,这对我整个存在是一种考验,同时也是悔改的召唤。

在圣经象征意义下的退省,常要求下面几个步骤:第一,退省是在天主的话下更新信仰的时候,应该在真实的信仰观下生活,具体而不含糊,因为退省不是纯神学理论的获知,而是深入自己的生活,自我发现与成长之时,该是与天主要求相遇之时。面对天主的话(不论是来自道理、讲经、默想、祈祷、个别指导),是一种考验,要我回到我存在、生活的根源。凡是我的行为、活动、活动的意义,都由此根源流出。平常时期我们生活得很肤浅,疲于为生活劳碌奔波,给人的印象缺乏深度。我们害怕别人看到真实的我,而戴上一副假面具。我们也不喜欢进入自己的内心,看真实的自我,退省却帮助我们面对在天主的话前流露我之所是。最好我们脱下鞋子,听从召唤,到天主面前承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多次没有听从他,需要彻底地、不断地悔改。这样,我们便会发现生活的天主常居住在我们内,虽然他不与罪同在。我们进人自己存在的根源,并非要重新显示自己的美好,或看到自己的

253

卑微可怜,或自省自求了解;而是要发现我们存在的奥秘:我们的生命是与基督一起蕴藏在天主内,当我们在自己的存在根源发现这样的一个天主时,他也把他的计划启示给我们。

在赤诚的自我发现,以及因天主的话带给我们的信仰真理受下,更愿为他、在他内分辨。我们的生活将在他的话中彻底分辨。分辨将在我们自己内看到有混合:光明与黑暗掺杂著。在我们内的真诚也是虚伪,爱也是自私。分辨是让天主的真理在我内质询:让天主的光进到我们内最黑暗的地方,而接受我们内的许多渴望是不清的。虽然我们是这样见不得人(有缺点的人)、但天主还是爱了我们。分辨是接受一项事实:我们的爱不是纯净的、透明的,需要天主来净化。这样,我们会在生活中作更大的投身,因为我们分辨不是停留在理智上的知道,而是要勇敢地按真理的要求去实行。没有人在与天主接触之后,仍然无动于中的。

最后,在现实中交付自己。天主召唤我们就是为了这目的。就像亚巴郎,天主要他离开自己士生土长的地方。抛开自己的老家,走向陌生的地方;这地方是天主的恩赐,不是他自己开创的。亚巴郎接受了挑战,接受了天主的旨意,开始人类历史新的一页:这就是人类在深沉信仰中相信天主,而生活在答覆天主,透过现实所有的要求。所以,在退省中与天主相遇,就是接受此相遇所带来的考验。因为在相遇中,天主启示我们,要我们更努力为天国而生活。

在简短描述退省所须具备的几个步骤,及其圣经的象征意义:因著与天主的话相遇,并且(a)在信仰中生活。(b)回到存在的根源。(c)有真正的分辨,使我们在生活中答覆天主的要求。(d)在现实中度生活。

这样,很明显的,退省是一种生活的经验,退省需要有孤独与静默的氛围,但并不是与世隔离,

254

自私的为自己的需求而安静几天。如果我们真进到退省的氛围,可体会到在信仰内,万物神秘的一体性,全都在渴求救恩与救赎?我们必须把这一切带进我们的退省,面对天主的话和人的渴求。这是。一个辩证性的需要,在这辩证性的面对中,产生生活的决定。所以,真实的退省并不常是令人愉快的,因为它向我们质询,向我们要求,不时在督促我们。也许我们退省之后,也要像雅各伯那一场神秘的夜战一般,负伤走出来。我们不是在退省中寻找美好的、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好应用到传教工作上;也不是寻找现成的答案,好安稳地走到天主,也不是寻找感性的满足;我们的退省是要热切地寻找天主,好能为他人服务。

本来要多描述第三部份:经验的实行,但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只提三点。(1)不同的典型——除了月省之外,还有个人因不同的需要而作的退省。在这里主要谈的是每年的退省。从经验中,我们知道这种年退省的时间、方式有多种,今列举数种:

——纯粹一人单独地退省

——由一人讲道的团体性的退省

——个别指导或半个别指导退省

——参与者之间交谈式的退省,是在收敛的气氛中进行经验的分享

——讲道与个别指导掺杂的退省

我们不愿在此一一列出,但是愿意指出的是:没有十全十美的退省,各种不同典型的退省都有它的适合与不适合,方便与不方便,或利与弊;重要的是我们对各种典型都要有健全的开放态度。初面对每年退省的态度.应注意两件事,就如上面所说的,应注意一个真实退省的要求和每个人对自己在成长

255

中的灵修需要负责。因此,在退省之前,要决定作何种形式的退省。所以,先要自问当我想作年度退省,我在寻找什么?我需要什么?因此,可以回顾一年的传教经验,个人生活的成败……。这样,将会知道什么形式的退省较为适合。重点不在退省的形式,而是什么形式更协助我走向具体的投身生活。(3)退省的条件—不论哪一种形式的退省,总有一些必须遵守的条件,共有四点:(a)有人领导。他人的领导是很需要的三 人能是供给道理材料,或个人指导,主要的是他人的帮助。(b)真实的分辨,除了他人的协助之外,要对自己的存在发问。不要把退省变成看更多的圣书、学习信仰的道理;而是要从信仰的角度探讨生活,反省生活。所以,任何形式的退省,都要在天主的话内分辨。(c)静默或一种收敛的气氛是必需的。静默更有助于天主话的聆听和要求,并裨益分辨(d)个人的祈祷。

还有许多其他的退省因素可以发挥,但由于篇幅有限,到此为止。但愿这些能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对退省有一个新的评价。

256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