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64号

梵二(及梵二以来)的教友角色


 
张春申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在说明召开梵二大公会议目的时,指出了许多迫切的需要。其中有一点是关于教友在教会中的角色。二十多年前,教宗已体验到,并指出现代教友已经更加体验到在教会中与其他身份的人(圣统)合作的责任。所以,在准备梵二大公会议的原始资料中,已有了“教友传教”草案。本来这个草案是相当长的,后来几经变迁,成为现有的「教友传教法令」。
「教友传教法令」的导言,一开始它就详加指出今日的世界中,教友使徒工作的迫切性。首先,因为人口愈多,问题也愈复杂,因此需要教友以基督徒的身份参与并面对世界种种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是神职界与修会人士无法进入的领域,所以迫切需要教友去做使徒工作。其次,今日世界不论人文或自然科学,好像与宗教、伦理不能互通,甚至有相反的倾向;在此情况下,教会实在需要教友在人文、自然科学中,以教会的使命来做整合的工作,使科学与宗教、伦理密切整合。最后,今日人口增多,神职人员数目的比例减少,教友的使徒工作更见重要。
为讲解本题,我所应用的资料是梵二教会宪章第四章,论教友;同时参照「教友传教法令」。因讲解的内容限于教友在教会中的角色,有不少重要的、有兴趣的问题都一概不论,例如教友组织。然而对于教友受到圣统特别委任教会性的职务,也稍提一下。我的讲解可说是神学性的,基本上,根据圣经的思想、教会的训导,所以不是根据天主教法典。本文分作五部份:
163
一、教友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问教友的意义。这假定「教会宪章」第二章论天主的子民。整个教会是天主的子民。成为天主子民的基本条件就是信仰与领受圣洗圣事。
梵二文件并没有给教友一个严格的定义,它说在天主子民中,绝大多数的兄弟姊妹是「教友」。消极而论,他们与神职人员是不同的,同时他们也不是遵从福音劝谕度奉献生活的人。积极而论,教友是基督信徒,是天主的子民。但是作为基督信徒,他们有自己固定的生活方式。以简单的中国字句来代表教友的生活方式,就是它的「在俗」性。他们专注于世界上各式各样的职业与工作,如政治界、教育界、工界、商界……,他们生活在和社会环境交织一起的一般家庭中。所谓「神学」是天主子民中的另一部份,他们事务教会的管理、领导礼仪与训导。他们的时间、精力……投身在教会性的职务上。教友虽然参与教会生活,但并不专任教会性的职务。所谓「遵从福音劝谕,度奉献生活的人」,他们显然与「在俗」的教友不同。经过上面的说明,我们的演讲中,神职不是教友,修士修女不是教友。梵二文件中界定的教友意义重于实际应用,它不愿回答有些难题。
二、对于「在俗」、「世俗事务」「世界与宇宙」应有的神学观
教友的特殊点是「在俗」性。往往我们一听「俗」字,便联想到「俗气」。至少在本讲中,必须排除此一印象。「在俗」与「宗教」相分,于是教友的「在俗」性,与神职的「宗教」性;在俗职业与教会职务是两个领域。但两者并不对立。不是说在宗教领域的人神圣的很,在世俗领域的人俗气得很。
164
圣经指出创造、救援的天主,既在宗教领域中也在世俗领域内。意即两者都在天主的计划中。如同保禄说的:「在他(基督)内受造一切都是藉著他,并且是为了他而受造的。」(哥1:16)不论我们在宗教领域中,或在世俗领域中也好,都有天主的恩惠,都能与天主相遇,经验到创造天主的能力,并体验到天主的救恩。所以,当我们讲世俗时,千万不要弄错,它只是与宗教不同的领域而已。天主的临在,他的恩惠,他的爱也在世俗的领域中。根据这个神学观,教友可对自己的身份以及使命具有正确的认识。 
三、教友在教会(天主子民)中的角色
1、平等与差别原则
教友在教会中的角色,可以用两个原则包括:平等与差别。所为平等,教友与其他身份的人:神职或度福音劝谕生活的人,都是天主子民,领同一个洗,有同一个信仰,没有那一个身份的人比另一身份的人更是天主子女。基本上,作为天主子民是平等的。因为大家都属于一个教会,教会的使命即每个人的使命,所以天主子民使命上也是平等的。然而彼此尚有差别。教会内有不同的身分,有神职的身分,献身生活的身分,也有在俗教友的身分;此是身分上的差别。而不同身分,虽主一起分出教会的使命,也有在俗教友的身分;此是身分上神恩。差别是天主圣神的能力,透过不同的身分而实现。圣保禄在格林多前书第十二章中,强调基督身体的差别性。在平等与差别的原则下,我特别提出梵二「教会宪章」的一句话「教友们以基督为弟兄,……同样,教友们也以神职人员为弟兄……」(第32#)
165
弟兄彼此是牵连的,彼此是亲爱的、彼此是服务的,虽有差别,却是平等。
2教友使命的说明
教友跟其他天主子民参与教会使命。梵二大公会议这样表达了教会的使命:朝拜光荣天主父,传扬基督的神国(教会性),使人体验分享圣父透过耶稣基督的救恩(人类性)让救恩普及世界,导向基督(宇宙性)。必须注意,教友不是分享神职人员的使命,他们不是神职人员的助手,而是与其他身分的人共同分担教会的使命。同时,不要用不正确的语言说:神职人员的使命是神圣的,教友的使命是俗世的。其实,教友在世俗身份上是没有错的,可是,他的使命还是教会的使命,神圣的使命,而是在世俗场合中完成。所以,我们不能在教会内,由于身分不同,以及行动差别,产生二元论或三元论,而只有一元论。就是说大家以不同身分参与这一个神圣的使命。
3教友角色的根源
现在我更深一层,研讨角色的基础。「做」常常假定「是」,也等于说「使命」常常假定「生命」。教友有著这样的教会使命时,究竟在生命中发生了一些什么?首先一切在基督信徒的生命都建基于与恩赐基督救恩的圣事(圣洗、坚振、圣体)以及内在于圣事的信、望、爱。那么教友生命在天主子民中的特殊点是什么呢?按大公会议文件和我个人神学想法是这样的:对于天主与人来往的恩宠生活,有时我们解释得非常抽象。实际上,恩宠是天主与人来往的生命。于是,我们可说教友生命的特点,就在恩宠上。天主子女在世俗领域中与天主交往,一般而论的「恩宠」便成为教友的恩宠。如同光可
166
以透过不同颜色,变成不同颜色的光,恩宠生活,是天父的光,透过教友俗世的身分,成为他的特殊生命。另一方面,天主圣神的神恩有别,赋与教友的是在属于他身分的神恩。所以教友的角色,出自教友的特殊生命,因而特殊地完成他们在教会中的使命。总之,天主子女在「世俗」中的恩宠,天主圣神赋与的「在俗」神恩,是教友的生命与使命的根源。
四、教友角色与它的目的
根据梵二文件,我们透过教友分享基督的司祭、先知、君王的功能,来说明他需要达到的目的。既是司祭,教友就应在世俗身分上敬礼天主。首先是生命和精神的敬礼。保禄在罗中说:「我以天主的仁慈请求你们,献上你们的身体当作生活、圣洁和悦乐天主的祭品:这才是你们合理的敬礼。(十二1)教友之作为司祭,最重要的就是在自己的职业、家庭生活和工作上,有著合理的敬礼。这个敬礼就是:奉献。我们可以想像许多教友,身处世俗,早起晚睡,流汗流泪,为家庭奉献自己的精力,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心血,这便是向天主献上的祭品,达到司祭的目的。不仅如此,司祭有著代表性,他们代表在相同职业上的兄弟姊妹。他们可能不是教友,可是他们透过一颗善良的心灵,同时贡献出自己的生命与心血来。那么,作为司祭的教友,应当代替他们,把他们的祭品向天主父奉献。其次,教友还应做怎样的祭献呢?整个大地多么美好,人类有时歌颂赞美,虽然整个大地没什么意识,可是教友作为司祭,教友透过受造物之标记,表达宇宙性的敬礼。然后,在教会的礼仪中,由神职人员作主席,教友参与耶稣基督的祭献,也是教会的祭献。那时,他们的生命与精神的敬礼,融合在基督的敬礼之中,这是一张非常美的图像。也是教友作为司祭应达到的目的。
167
其次,教友在教会内分享基督的先知使命。先知能以行动,也能以言语为天主作证。教友在教会中,更在教会外,即在他世俗领域中表达信仰。例如,他在教育界,最重要的是把福音生活透过教育工作显出。 可能没什么机会向人说教,可是他的福音精神已与他的教育工作混成一体了,这已经在这领域中达到了先知的目的。所以教友更是在自己的领域中,不论政治界、经济界、教育界;根据福音的原则,透过不同的工作,将福音的理想表达出来。所以,「教友传教法令」特别提到,教友作为先知的「世俗」性。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他做到这点,已满全了先知使命。若果有人受到他的生活之吸引,愿意学习道理,假使教友自己有能力讲解道理,当然也可以言语继续先知任务,否则引领他到教会里去,那里有负责的传道人员。
最后,教友分享基督君主任务,就是人类与宇宙中,在教会内,实现基督的王道。在教会,在人类,在宇宙中,应有秩序。那么,为基督信德而论,次序来自耶稣,这是他的王道。教友在这方面做些什么?消极上,他会在自己世俗领域中,相反不义、不自由、不平等……因素。例如,你从事政治工作的教友,除去这方面的乌烟瘴气。这为个人相当困难,需要同业的教友团体通力合作。在此,我不再发挥。当然,积极而论,可说这是教宗庇护第十一的理想,把整个的万有,重整在耶稣基督内。万有包括宗教,以及世俗领域的一切。教友推行王道的目的,旨在使一切显扬出基督的福音次序。由于讲演的时间有限,尚有些思想请参阅讲义。
五、教友角色在天主子民的共融中之实践
在天主子民团体中,教友虽然有其差别点,但应和教会内其他身分的人共融。一方面,教友在教
168
会团体中,有权利向神职人员请求得到圣道与圣事的满足。彼此之间,应有自由与信任。教友向神职表白需要与希望,也可建议,比如一位教友建筑师或艺术家,不仅有权利,而且有责任,针对教会的使命(司祭、先知、君王)发表意见,贡献能力。同样,教友是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其他领域中有能力应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让教会的共同使命,在共融合工作中达到理想。
    另一方面,在梵二文献中论到教友服从时说「教友一如所有基督徒,要以基督化的服从精神,愉快地接受神职善牧以基督代理人的资格,以其在教会内所有的导师与管理人的地位,所规定的一切、……」(教会37)按大公会议专家的注解,这段文字中加上「一如所有基督徒」,目的在说服从不是教友的「专利」,神职也要服从,修会人士也要服从。也等于说,教友的确要服从;可是,他们服从神职;神职先得自己服从天主的旨意。圣经中服从最终意义常是服从天主的旨意。这样大家共融于一同一天主的旨意内。
    在此,我们附加教会在特殊情况中,圣统人员能够委托若干教友教会性的专职。比如讲解要理,主持礼仪中某些任务,管理教务等。由于这种委托的关系,教友隶属教会首长的辖治,此时可说分担他们的职务。不过,梵二文件也要求让教友有负责任感,有决断权,发挥真正的创造性。
本文主要说明梵二教友在教会中的角色。对于梵二大公会议以来,差不多我没有讲,因为在神学思想上按我阅读的资料,并没有发现太大的发展。
169
附录:演讲纲要
导言:
一、梵二为什么讨论教友的各种问题?
二,梵二有关教友的资料
三,讲解的方式
一、梵二为什么讨论教友的各种问题? 
1、这是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召开大会,指出问题之一:教友已经更加意识到自己在教会中的意义,特别在教会中与圣统合作的责任。
2、在「教友」传教法令第一号中也更加详细地指出。
二、梵二有关教友的资料  
「教友」传教法令
「教会」宪章 第30—37号,「礼仪」宪章 第26—40号, 
「主教」法令 第16、17 18号,「司铎」法令 第9号;
「传教」法令 第15、21、41号,「教育」宣言 第3、5、7号
 「大公」法令,「大众」法令。 
「现代」牧职宪章 第三部份—第46-93号。
170
三、讲解的方式
根据「教会」宪章第四章论教友、同时参照教友传教法令讲解的内容限于教友在教会中的角色而且只就教友本身在教会中的角色而且只就教友本身之身份与使命,而详加介绍。对于有些教友,受到圣统的委托教会性的职务,我们附加一些注意。至于教友组织一概不加研讨。
    我们的讲解更是神学性的,不是「法典性」。
    对于新颁教会法典有兴趣者,可参阅见证月刊133期72年12月号页6-15天主教新法典中的平信徒;139期73年。6月号页4-18、天主教新法典中平信徒的权利。
(一)教友的意义(教会第31号)
1、梵二并不该定义,只是以“教友”具体指定天主子民中的绝大多数的那部份人。
2、「在神职人员及教会所规定的修会人员以外的所有基督信徒」。
3、为此,教友由于「圣洗圣事和基督结为一体」成为天主子民
                     「分沾基督的司祭、先知及王道的职务」
                     「执行整个基督子民在教会内与世界上的使命
4、教友的特点:「以其自有的方式」,「分沾……职务」
                  「在(他们)自身份内」,「执行……使命」
    5、究竟什么方式?什么是他们(自身)份内?
171
      「在俗」与圣职之主要地专务宗教职务不同。
              与修会的福音劝谕生活方式不同
「在世俗事务中,照天主的计划去安排…」,「从事世界上各式各样的职业与工作」,「和一般的家庭社会环境上交织在一起。」
6、梵二大公会议的「教友意义」是实用的,不回答有些难题这种做法假定传统中的天主子民的两分法(神职与非神职)。
(二)、 教友对于「在俗」,「世俗事务」,「世界与宇宙」应有的神学观 
1、神圣事务与世俗事务之分,是根据一般经验,某些事务限定在宗教管理、礼仪、训导上,而某些事务只是属于人事,俗务。 
2、不过所有事务(神圣或世俗)在天主的计划中,都是如同保禄说的:「在他(基督)内受造一切都是藉著他,并且是为了他而受造的」(哥一16)
3、为此基督徒在一切事务中都肯定天主的计划,基督信仰中的价值。
4、根据这个神学观信友始可对于自己的身份以及使命具有正确之认识。
(三)教友在教会(天主子民)中的角色
1、自静态之存在或身份而论(教会第32号)
        建立在平等与差别原则上,应用的是「天主子民」与「基督身体」的教会学。
平等.大主子民的基本平等,建立在「一个主,一个信德一个洗礼」上,为此天主子女的基本的尊严,成圣的潜能……。然而彼此尚有差别(基督身体)。 
172
令人注意的,也值得大家警惕的,「教友们以基督为弟兄.……同样.教友们也以圣职人员为弟兄 ……」。
2、自动态之参与教会使命而论(教会第32号,教友第2号)
 (1)教会的使命:「光荣天主父而传播基督的神国,使人人分享救赎神恩,再通过人使普世导向基督(教友第2号)是教会性的,是人类性的,是宇宙性的。
「在教会内与世界上的使命」(教会第31号)
(2)教友之「本身」使命,是参与教会使命,不是参与圣职使命,即「本身」不是他们的「助手」如果教会的使命是祝圣(司祭),宣讲与见证(先知),王道(君王);教友参与此使命口为此不应将圣职与教友之使命,错误地二分,即精神与物质;教会与世俗。教友在世俗职业,家庭社会中,但他们的使命仍是教会的使命,属神的使命。
 (3)教友使命的基础
           基督赋与,所以建基于与基督首领结合之圣事(圣洗、坚振、圣体)以及内在于圣事的信、望、爱。
           参与一个教会的使命,但同时不同地(与圣职、修会)实践使命,所以建基于一个圣神(格前十二、4-11)
教友「本身」使命之不同与特点的基础:根据恩宠论与神恩论之神学解释,教友使命的特点应当是天主子女的恩宠在「世俗」中的实现,是天主圣神赋与的「在俗」神恩。如此教友在参与教会使命时,显出「一个使命,不同方式」的原则。
173
(四)教友的角色与它的目的(教会第34、35、36号)(教友第6、7号)
注意,这里指教友「在俗」特点中,所达成的目的,能在教会中,人类中,宇宙中。  教友达成目的 能够以个人方式,家庭方式,团体方式(参阅教友法令第四章,本演讲中不再以不同方式发挥)
        1、参与敬礼(司祭)
           精神的敬礼与基督的敬礼;祝圣人类与世界(自世界客体的颂扬;进入有意
之颂扬,自世界的经验;进入「圣事」性经验)。
        2、见证任务(先知)
           教友在「在俗」特点中,向教会中,向世界内;根据使命之基础〔见(二)(3)〕而生活;按照可能而宣讲为什么如此生活。宣告新天新地之业已来临。梵二大公会议在此也特别提出特殊情况下代替圣职。
        3、王道实现(君王)
           基督为王,在一切次序中,在宇宙现世次序中。
           王道:「以克己和圣德生活,在自己身上战胜罪恶的势力,而且还要在他人身上服务基督,以谦逊忍耐把他们导向基督君王。」
教会第36号第2、3、4号,积极地「建设一切于基督」「医治风俗与环境」,「分辨教会成员和普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参阅教友传教法令第7号:以基督精神革新现世秩序)。
174
         4、根据前面(二)的神学观,教友达成目的并非在世俗,世界,宇宙中,添加了什么,而是完成天主已有的救恩计划,显扬基督的信仰之价值。
         5、究竟那些才是教友参与教会使命的行动,一般而论,参与敬礼,见证任务之行动,容易见出是教会性的使命行动。至于实现王道,值得分析。
          (1)教友,虽然自己生活在天主儿女的恩宠中,如果在世俗中,如同常人,谋求世俗事务的成就,并不能称为教会使命行动。
          (2)教友,按照天主旨意,为了天主的光荣与基督神国的传播而实行世俗事务;也由于世俗事务在天主创造与救援计划中有助天国来临,教友为此而实行。最后世俗事务为教会使命之完成以及基督信徒生命之要求有关,教友为此而实行,始可称为教会使命之行动。
              教友的行动多少可以称为教会使命行动,如果他们或多或少按照教会之意向,遵照基督的精神而实行。
(五)教友角色在天主子民的共融中之实践(教会第37号;教友第23、24、25、26、27号)。
      1 、一般的原则
           —有权利从圣职领受教会的精神财富圣道与圣事
           —自由与信任,向圣职表白需要与希望
—按照个人知识专长与所处地位,教友有权利,且有义务,针对教会的利益(司祭、先知、君王)发表意见。通过教会专设机构去进行。
175
            「教友一如所有基督徒,要以基督化的服从精神,愉快地接受圣职善牧以基督代理人的资格以其在教会内所有的导师与管理人的地位,所规定的一切:」(教会37)
            (1)服从不是教友的「专利」,而是所有基督徒的。
            (2)为此圣职与善牧先应该服从天主
            (3)天主儿女自由的幸福之路
               「促进教友的传教事业,提供原则和精神的支援。使传教事业的进行配合到教会公益,并监督教义与秩序的遵守,是圣统阶层的任务」(教友24)
               「圣职承认教友在教会中的地位与责任,欣然征询,让教友有行动的自由与范围,甚而鼓励他们自动自发地创造事业」(教会37)
「至论现世秩序中的事业和组织是教会圣统阶层负责教导,并正确无误地诠释在现世事务上应遵行的伦理原则;圣统阶层也同样有权定夺这类事业与组织是否合乎伦理原则--当然须要谨慎斟酌,并请专家协助,并且决定何者为保全并促进超性利益是必要的」(教友24)                                           
2特殊的情况
   「此外,圣统制还委托给教友若干牧人的任务有极其密切的使命,比如讲解要理、若干在礼仪中的行为,管理教友等由于这种使命的委托关系,教友在执行这种使命时,便完全属教会首长的辖治」但亦当让教友有负责之感;有决定性之判断(教友24)一切使信友站不起来的措施应当更变推动创造性与个人之责任感。
176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