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64号 |
教友在今日教会使命中的角色 |
罗若瑟
辅仁大学神学院自七十四年元月廿九日至二月一日之间举办了一次神学研习会,此为第十二届。来自台北、新竹、台中、嘉义、台南、高雄、花连、香港八教区的与会人员,包括主讲、研习、服务人员在内,有主教一位、神父廿二位,修女四十一位、修士七位,男女教友卅七位,共百余人;纯研习人员神父十六位,修女卅五位,男女教友卅三位;济济一堂,弦歌之声不绝;整个气氛显现出是一次手足重逢而渴望已久的聚会,满渥恩宠。
教友与传福音
「教友在今日教会使命中的角色」为本届研习的主题,分作四天十二讲安排。第一天由房志荣院长首讲「圣经中的天主子民及其角色」,张春申会长继就「梵二及梵二以来的教友角色」加以阐述,然后是形像极似乐圣贝多芬的德籍道明会温保禄神父讲「由「在新世界中传福劝谕」看教友的角色」。综观第一天的课程,三位神长所共同发挥的,是「教友与传福音」,而促请听者反省「教友是什么?」(神父修女也算在教友的大范围之内,不过与教会的关系更进一层而已)房院长引经据典证明传福音是普遍教友——天主子民的本分、天职;其来源是出自「父命」与
「子传」的,此为基本理念。张会长所讲,是教友传福音的时代意义,远甚于往昔。温神父所讲则是透视空间的面貌,给教友在现代复杂而飞速变动的工商业社会中教友的义务。这天夜晚有小组讨论,要具体回答「教友是什么?」
第二天由素以析理精辟而调峰犀利的神学家狄刚主教首讲「由世界、亚洲、中国、台湾,看今日教友在教会中的角色」,他综合第一天三位神父的理论,把教友传福音的基本任务与建设地方教会,充当桥梁教会三重使命连贯起来衡论,而结束了仅占本届三分之一时间——理论部份的课程。最后留下有关四大主题的十个问题十八个子题作为「家庭作业」;研习群颇喜既有得「吃」又有得「兜」;继而转念:这才是经上说的「恩宠上加恩宠」,「那有的还要给他」,「而且连技带摇地倒在他的怀里」之体验哩!其四个主题是(一)「评估梵二大公会议对教友传教的影响?」(二)「教友的特殊圣召与使命?」(三)「教友的圣召对教会生活的意义与影响?」四「教友的陶成与灵修?」请众分享。
传福音的方法
接下去的课程换由几位教友加入主讲,重点转入「教友做什么?」与「如何做?」依顺序第五讲由郭彬生先生讲「教友在教会组织、行政及其他运动中的角色」。他呼吁「大家一起来!」凡愿牺牲奉献的兄姊,请主动出来参与教会工作,不要站在一旁议论某人虚占名义不做事。教会
组织或运动领导阶层,也当设法免除一切重担只落到几位贴钱又贴力的「老人」身上,致使他们忙得一天只能奔走签到挂名,而无时间思考、实际负责。
第六讲由台大傅佩荣教授讲「教友在思想文化界的角色」,他从当前中国思潮之趋向功利、实用与自我调适而又摆不脱忧患、反省以至努力追寻之景况,举出各派学者各自耕耘之困窘,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义互为补充之可能性,促使中国基督徒坚定信念,扩大胸襟,从各方面参与文化建设的实务。第二晚综合讨论的主题是「如何做?」时间用完而尚待发言者甚多,改推数人负责汇整。
第三天第七讲市议员张忠民先生讲「教友从政的基本认识」,他以本身的经验证明作为一个好教友可以积极地去从政并无困难,要坚持的是自己的认识与操守。第八讲由王武昌先生讲建设地方教会中教友的表现及能有的供献」,王先生本省籍,先世为洛阳人。此讲内容非常精彩,值得重视。他著有传教业绩,建立了颇多的社福机构;先来参与其工作者,不仅是本省同胞也有大陆来台的各阶层人士,后来都成了教友。他抱持的传教心态是「原则要保守,方法要突破。」他的成就!据云要归功于「传教的目标,以传福音的策略达成。」内容是说不要一开始就拉人进教, 「传福音」也非抱著圣经去向人念便会发生奇迹,而是你先要生活在福音里,然后以你福音的生活去接触群众。真是掷地有声。第九讲是李玲玲修女挂着上了石膏的右手来讲「教友参与教会革新社会的任务与角色」。她的右手是在代表教会深入不毛的泰北地区,做救护病弱的工作时受伤
的。面对如此一位纤秀的女性,你决不会信她所说和所做的;除了有基督在她身上使一切都成了可信的。她说传福音,执行天主的使命,不能脱离现世;天国临在心中,促使帮助别人。「希望」是常与焦虑、恐惧在一 起的,但人不要特别提高自己,做担任不下的工作。传教必须生活在他们的社会、生活在他们的文化中。工作者要与教会团体协调共融。她的警语是「必须从痛苦中得到成就。意为不是从痛苦中得来的,不是成就。这可能是吾主向她传授十字架时的叮咛。第三晚大家都有一点即将分手的轻愁,没有讨论。大家集合看为明日课前准备的幻灯片——传播媒体之制作。
技巧、热忱与借镜
第四天第十讲由留美传播专家,现在光启社工作的萧晓玲小姐「认识广播、幻灯、电视传播媒体的媚力」,为证明她的学理,她就不假任何藉助,领著我们去游了一次凡尔赛宫,看了一场基度山恩仇记,使人不能不相信她的学力和媚力。以前耶稣讲道喜用譬喻,风靡一时;如果她身处现世,他一定会改用现代传播媒体。接下来第十一讲,来了位热情似火的班籍江德明神父讲「教友传教的研究及义务使徒的训练」,一上来就高呼「教友时代已经来临!」一下子使我们如坐在火山顶上,热得就要爆发。幸而跟著他又说,神职人员从此接受教友作自己的夥伴而非助手,应开诚公布与教友作真诚的交谈,在具体传教工作上共同负责。如此一说才使大家一火跳跃的心安定了下来。神父的结论:教友面临「时代讯号」的当口,应训练自己「敢」、「会」、「亭」——
传教。第十二讲,这是耶稣在迦纳变出来的上等酒,主人却留到最后才舀出来——由黄德宽修士讲「韩国教友与韩国天主教」——很明显这是中国教友的借镜。修士对韩国教会史钻研甚深,搜集资料至富,他一一说明韩国由一九五三年停战时的十六万三千余教友,发展到现在一百七十一万,由没有本籍神父的状况,现在却拥有一千位本籍神父的经过,完全是由教友与神职人员血泪交流所开创的。当他说到韩国教会由迭遭挫折中而奋力站起的一次一次感人事迹时,他为之哽咽不能发声达数分钟之久,全场也为之动容,一片静默。可借给他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无法让他讲完他准备的资料,而留给了大家一个难忘的「最后一课」的印象。
十二主讲之外,还有一位关键人物:他不曾主讲,却也算讲了;别人讲一次,他讲了十二次;他根本上不曾发言,却比言语更感人,他就是每讲之前,以他亲切的风彩和天使般的声音,引导我们作圣歌祈祷的奥籍谷寒松神父。虽然萧晓玲小姐没有提到属于他的「魅力」,但我们确曾被他的「魅力」所融化,我们好像十二次被提升到天之高处,每次又被天主遣同,她说我们还要再听讲,还要不断地以歌声赞美他。
结 论
现在反观这四天的研习,首先一个印象是研习计划不平凡:无论在主题的把握,教材的搜辑 ,师资之选聘,课程之配当,时间之安排,接受者兴趣之培养等,无不处处顾到,真已达天衣无缝的境地,不知是出自那一 位教育家的神来之笔?遥想当年巴黎大学神学院的往迹,其基础当亦在此。说到研习的成效,显然研习会已客观而技巧地让众人知道:普世教会虽因散处东方各民族
的处境,以及世界各地区贫富之间的问题而日益耽心,但寄望于基督福音的传播,使民族间的藩篱终至拆除,而贫富间的仇恨也要冰消瓦解,死为大势所趋,且为时亦不为远,所以世界人类依然充满幸福的希望!
(转载「教友生活周刊」七十四年三月十四日第三版)
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