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65号 |
礼仪改革在梵二中的地位 |
为纪念梵二廿周年而作
邹保禄
一 、前 言
二十世纪可说是一个礼仪的世纪。因为教会在礼仪方面的实施特别多,尤其是自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1962-1965)以来,若望廿十二世教宗的大开门户,更使教会的礼仪驾凌一切之上,其原因何在?今分析之:
甲、礼仪运动
十九世纪末叶的礼仪运动可说是现代礼仪的推动者,这种思想来生治国的本笃会士。他们藉着恢复额我略圣咏而对礼仪产生了一种莫大的兴趣。到了圣碧岳十世时代(一九O三到一四年),教会更鼓励这项礼仪改革的研究和发展。
教宗本人也很积极地重视且推动礼仪的发展,例如在一九O五年十二月二十日所颁布的《屡次领圣体法令和一九一O年八月八日的《Quam Singulan》法令中,提早儿童初领圣体的年龄。同时又修订日课经和罗马弥撒经书。这的确是一种新的措施。
这项礼仪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较为慢,因为人们处于国破家亡的混乱中,无暇顾及此事。
399
但自碧岳十二世登极之后(一九三九——五八),礼任免运动再次地复兴起来。他的《基督奥体》(一九三四)年、《论圣礼仪》(一九四九)、《天主中保》(一九四七年)以及《教会音乐》(一九五五年)等通谕给教会礼仪史更上一层。他的遗志由其继承人若望二十三世和保禄六世等人所推展。梵二的《礼仪宪章》的问世使礼仪改革达到最高峰。直到现代,礼仪驾凌在其他方面,不得不归功于礼仪的专家和教宗。
乙、现代重要文献
自圣碧岳十世登基以来,礼仪改革的文献特别多。其重要的包括:
(1)一九O三年:重整教会音乐。
(2)一九O五年:每日领圣体法令。
(3)一九一O年:规定初领圣体的年龄。
(4)一九一 一年:重整罗马日课圣咏。
(5)一九二五年:讨论祭衣的方式。
(6)一九二八年:论礼仪与额我略圣咏。
(7)一九四三年:论基督奥体。
(8)一九四三年:圣神默感通谕。
(9)一九四五年:每天祈祷亲笔书。
(10)一九四七年:天主中保通谕。论礼仪的意义。
400
(11)一九四九年:许可在弥撒中使用中文。
(12)一九五一年:试用复活前期礼仪。
(13)一九五三年:放宽圣体斋而且又准许下午举行弥撒。
(14)一九五五年:重整圣周礼仪。
(15)一九五五年:《圣乐》通谕。
(16)一九六O年:《新礼典》亲笔书。
(17)一九六O年:把弥撒结束前面的《良十三经文》取消。
(18)一九六O年:修订教会礼仪年历。
(19)一九六二年:修改礼节。
(20)一九六二年:修订成人领洗典礼。
(21)一九六三年:礼仪宪章。
(22)一九六四年:在缩减圣体斋为一小时。
(23)一九六四年:妥善实施礼仪宪章。
(24)一九六五年:共祭和领圣体圣血的问题。
(25)一九六五年:《信德的奥迹》通谕。
(26)一九六六年:有关信友祷词的实施。
(27)一九六六年:论忏悔圣事。
(28)一九六七年:大赦谕旨。
401
(29)一九六七年:颁布礼仪中的圣乐训令。
(30)一九六八年:论新礼弥撒经典。
(31)一九六九年:颁布罗马弥撒经书。
(32)一九六九年:论特别集会弥撒。
(33)一九七O年:新订罗马弥撒经书。
(34)一九七O年:论扩大领圣体兼领圣血的特许。
(35)一九七二年:论共祭弥撒。
(36)一九七二年:论病人圣事。
(37)一九七三年:论儿童领洗弥撒。
(38)一九七三年:颁布新忏悔礼典。
(39)一九七四年:论弥撒献仪。
(40)一九七四年:论使用新罗马弥撒经书的责任。
(41)一九八O年:论圣体奥迹与敬礼。
(42) 一九八一年:弥撒读经通谕。
丙、礼仪教宗
从以上所述的文献中,我们可看到圣碧岳十世、碧岳十二世、若望二十三世、保禄六世等教宗对现代礼仪改革有极大的贡献。
碧岳十世时代可说是一个礼仪的创新时代,到了碧岳十二世、若望二十三世以及保禄六世时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因为碧岳十世上任后,便正式推动礼仪的革新,例如在一九O三年十一月二十日的《关心的事件中》(Tralie Sollecitudini)亲笔书说:“我们渴望基督的真精神在每一位信友心中燃起,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注重圣殿的庄严和神圣。因为信友们在圣殿里,可接触到这精神的最主要和不可缺的泉源:即在教会内作公开和隆重的祈祷,参与神圣的奥迹”。
在牧灵方面。碧岳十世打破以往的传统,准许那只要达到能运用理智年龄的幼童、知道一些教会初步的道理者,去领圣体。
在一九一一年的《圣神默启》谕令中,碧岳十世首先指出圣咏的崇高,接着定立了日课经诵念圣咏 的新规则:主日及平日的晨祷圣咏 由十八、十二篇减至九篇。教会牧者生活与修会会士不同。当前牧者数目减少,工作负担相对加重,促使教会做这明智的决策。
碧岳十二世大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二十日的《天主的中保》通谕中,解释不少礼仪的问题。同时也建立了良好的神学基础,其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是解释礼仪的意义、性质、泉源与演变:社论是团体的一种敬礼,由内心与外表两部分所组成。
第二部分讨论《圣体敬礼》,圣体的重心是感恩祭献,信友应学习积极参与,即鼓励信友在弥撒中领圣体,以能圆满地与祭献的基督结合。
第三部分论日课和社论年通谕。劝导信友藉着日课和圣咏来歌赞上主。
第四部分重视牧灵方面,提倡其他“非礼仪”的热心神工,例如念玫瑰经等。
403
在牧要方面,碧岳十世打破以往的传统,而放宽圣体斋,以及许可在下午举行弥撒。
在若望廿三世所召开的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最先所讨论的是礼仪改革问题。大会定下了四项目标:
一:加强信友的基督化生活。
二:适应现代的需要。
三、促进一切有利于信仰基督人士的合一。
四:重视教友传教的精神。
为达到这些目标,礼仪改革是必要的。除了礼仪宪章之外,其他主要改革的文献有:
(1)一九六四年一月二十五日的「神圣礼仪」的亲笔书。推行礼仪宪章所指定的礼仪改革、修院礼仪培育、教区性礼仪委员会成立等。同时又成立了「礼仪宪章执行委员会」。
(2)一九六四年九月廿六日的「大公会议」谕令,执行礼仪宪章,在编订标准版前,做弥撒、其他圣事、圣仪、曰课经的初步改革,礼仪教育,礼仪职权和扩大采用地方语言。
(3)一九六五年九月三日的「信德奥迹」通谕,纠正一些不正确的学说,并重申教会的立场有关圣体的敬礼。
(4)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廿三日的「制订准则」训令,讨论修院公念日课等问题。
(5)一九六七年三月五日的圣礼部「音乐训令」,指出音乐应该与礼仪成为一个整体。主日及庆日最理想的是歌唱弥撒。音乐对各种礼仪是不可少的部份。
(6)一九六七年五月四日圣礼部的「三年前谕令」,更进一步地执行礼仪宪章,尤其是有关弥撒和日课经。
404
(7)一九六七年五月廿五日,圣礼部感恩奥迹训令,解释圣体神学和其敬礼。
(8)一九六九年五月八日,礼仪部分为敬礼部和圣人列品部。
(9)从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三年修订七件圣事的礼仪章程、日课经和教会礼仪年。
(10)一九八一年元月一日的弥撒读经通谕。使圣经的主要部份能分甲乙两三年读完,藉此使人们更认识基督。「为给信友准备更丰富的天主圣言,应敞开圣经的宝库,使信友们在规定的年限内,能够读到圣经的重要部份」(礼仪宪章51)。
由以上所说的礼仪改革,教会可说走向一个新的时代和新的方向。
丁:礼仪改革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一、重视圣经
礼仪改革使教会回到它的基本泉源——圣经。从弥撒圣祭的新结构中,我们可看到读经的分配,把旧约与新约的主题互相配合。保禄六世的新弥撒经书扩大了圣经诵读的范围。「使信友在规定的年限中,能够读到圣经的重要部份」(礼仪宪章51)。可见现代教会是多度重视圣经。
二、重视教父学
礼仪改革家也很重视教父学。研究耶路撒冷的圣济利禄、圣盎博罗修、圣金口若望、以及莫不苏厄
405
的德奥多禄(Theodore of Mopsue Tia)的要理作品(Mystagogical catecheses),可了解和重整教会的道理过程的发展。这对一九七二年出版的「成人受洗礼典」有莫大的贡献。
在弥撒方面,研究古代的Anaphoras可帮助我们了解感恩祭的来龙去脉。例如感恩经第二式来自二世纪的希坡利忒(S.Hippolytus 170—236)。感恩经第三式取自法国和西班牙的礼仪 。感恩经第四式源自古代的东方礼仪。
三、教会观念
在这个新时代,我们看到教会学的新面貌。这可从不少现在的基督教和天主教的著作中看到。但更可从碧岳十二世的「基督奥体」(一九四三年)和「天主中保」(一九四七年)以及梵二的「教会宪章」和「礼仪宪章」看出它的新观念。「教会是天主子民的团体」。
礼仪改革使信友们了解他们在教会中的重大任务和使命:「至于你们,你们却是特选的种族,王家的司祭,属于主的民族」(伯前二9)。
在弥撒的圣祭中,信友有被派遣的使命,「在举行弥撒时,与主的圣体,虔诚地奉献给天父。这样以敬天主的资格,处处表现圣德,教友们便为天主圣化世界」(教会宪34)。
所以从礼仪改革中,教友的地位也提高了。即从被动而转到主动和积极参与。
四、大公主义
406
礼仪改革也帮助教会跨出一种派别的门限。就是与其他宗教重建一种新的关系。「许多人用祈祷言语、行为、努力奋勉,以达成基督所愿的圆满合了……在可能中,可举行共同祈祷。最后双方都检讨自己,如何忠于基督对教会的意愿,并努力进行应有的更新与改革」(大公主义法令4)。
从此教会对其他宗教的态度大为改变。
五、圣事标记
礼仪改革使教会更明了它的标记。「圣事也是记号,有训导的效用。它不仅假定已有信德,而且以言语、以事实、滋养、加强、并发挥信德,所以称为信德的圣事」(礼仪宪章59)
敬礼基本上是基督自己每次透过礼仪,临在人间,而她的临在,就是敬礼中的具体化。
六、团体单位
礼仪改革使教会重视较小的团体,以能建立较深的人际关系。这种团体单位能使教友觉得在一种家庭式的气氛中,表现信德。福音和礼仪的精神能更容易地进入他们的心中。
所以礼仪有助于沟通和建上且共融的关系,并在建设今日的社会中,担任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戊:在梵二中的地位
自若望二十三世的打开门户以来,教会的礼仪不仅是仪式和经文的改革,而更是礼仪生活的重整和革新。例如本国语言的使用,使信友们比以往更积极地参与:「教会希望信友参与这奥迹时,不要
407
像局外的哑吧观众,而是要他们籍着礼节和经文,深深地体会奥迹,有意识地、虔诚地、主动地参与神圣的活动,接受天主圣言的教训,领受吾主圣体的滋养」(礼仪宪章48).
所谓的「打开门户」,可解释说教会因此废除不少陈旧的传统,使礼仪新鲜的空气进入。即使人们了解:「圣事为人,而不是人为圣事」的道理。凡不适宜现代人的障碍传统予以废除,这样才能使人们容易地接近万物之源——天主。
礼仪改革可说已做到这一点,由此得知,它在梵二会议中占其极重要的地位。
结 论
一个会议的成功或失败是在于如何推行其议案。特利腾大公会议就是一个实例。圣碧岳五世、额我略十三世、席斯笃五世等教宗,以及籍着当代的圣贤,例如圣查理波罗美奥、圣女大德兰、圣依纳爵劳耀拉等人的推动,使大会的议案付诸实行,得到它预期的成果。
同样地,梵二礼仪改革的议案也需要我们现代人去推行。现任教义部部长赖星格枢机(C a rd.Joseph Ratzinger)说:「梵二历史价值是要靠信友如何在废物和麦子中的比较去体会」。
的确,天主圣神籍着这次大公会议给现代教会指示了它的方向。即「达成以吾主耶稣为基础的圣殿,成为在圣神内的天主住所,而达到圆满的程度」(礼仪宪章2)。
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后地二十年,我们仍然能体会到礼仪改革给现代教会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408
主要参考书:
(1)The Study of Liturgy:by Cheslvn Jones N.Y.Oxford Uni Press 1978.
(2)History of The Church: vol X byHubert Jedin Crossroad Pull Company1981.
(3)The New Liturgy(1903—1965)by R.Kevin Herder&Herder 1966.
(4)天主教礼仪发展史:吴新豪神父编译 香港公教真理学会 一九八三年
409
上接三七四
下接四五O
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