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74号 |
上主之神与上主的仆人 |
潘永达
「上主的仆人」一词可指凡对选民负有使命的人们①。为此梅瑟、若苏厄、民长、先知以及耶稣基督等,均可称为上主的仆人。在这些人身上,也都有上主的神(Ruah),上主的神在他们身上所展现的「面貌」不尽相同,而耶稣基督身上的神则包含了旧约时代人物身上所出现上主之神的意义。在本篇读书报告里注(二),我们首先说明Ruah的意义,然后比较这些仆人身上所出现的上主之神。
一 RUAH的意义
Ruah的意义在希伯来文里有许多种,如风(约四4;耶十三24,创三8c等)。气息:天主的气息(撒廿二16;依十一16等)及人的气息(约卅4;智十五11等)。人的精神、脾气(则十一19;咏卅四19;依廿五4;创四一8;依五七15)。也能指神,是超自然的力量。最后也指与上主有密切关系的神,意即圣神(咏五一13;依六三10—11等)。以色列人按其宗教信仰,风及气息均源自天主,是天主力量或能力的表现②,所以有天主的风、暴风(创八1,出十13、19等)或天主的气息、怒气(约十五30;出十五1—8),然后由此自然现象的了解,渐渐往更深的层面发展(心灵界、神界、位格界)。这种发展也可以在上主仆人身上看得出来③。
515
二 民族领袖与上主之神
以色列人民在出埃及以后,梅瑟及若苏厄在领导他们进入福地的过程中,上主的神即出现在他们的身上:「…取些你身上具有的神能赋给他们,叫他们与你分担管理人民的重担,不让你个人独自承担。」(户十一17),后来天主在梅瑟去世前,要他另选一位继承人。梅瑟即召选若苏厄,然后「按手在他身上」,他就「充满了智慧之神;为此以色列于民都听从他」(申卅三9)。上主之神之所以来到梅瑟及若苏厄身上,是为使他们有一特殊的能力——管理的能力——来管理自己的民族。
民长时代,以民受到外族的威胁,十二民长承继若苏厄来领导人民。在这十二民长中,并非每一位都有了上主的神。上主的神在民长身上出现,都有一固定的过程④。在面对强敌时,「天主的神就降在他们身上」(民三10;十一29;十四6等),然后这些受上主之神所攫取的民长,突然就有超强的力量,可以击退敌人,或做出人无法完成的事(三松扑杀狮子)。总之,在民长身上所出现的上主之神是属于一种物理界的力量,使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民长之后,以民正式有了王朝,撒乌耳及达味也有上主之神临在他们身上(撒上十六13、14)。达味身上的圣神是藉傅油礼而得到的。如果撒乌耳及达味是一国之君,带领以民,则他们身上的神,正如梅瑟及若苏厄,是为治理或领导全体人民。
总之,在这些民族领袖身上所出现的神,属外来的一种能力或力量。对内治理民族,对外抵抗敌人。
516
三 先知与上主之神
先知的使命是宣讲,在他们执行使命时也有上主之神伴随。按照以色列的传统,最受上主之神感动的人即是先知,所以他们也常被称为「受灵感的人」(欧九7)。早期的先知如厄利亚及厄里叟,他们身上的上主之神(列上十八45;列下二15—16)与他们所执行的使命之关系,与后来的先知比较,并没有那么直接或紧密。前者的宣讲是凭天主的话和天主的启示,从事宣讲天主的旨意⑤。但后来的先知自米该亚开始,宣讲的使命和宣讲的力量是来自圣神:「至于我,我因上主的神而充满力量,正义、和勇气,向雅各伯指出他的邪恶,向以色列说明他的罪过」(米三8)。在这一节里,米该亚为自己的使命辩护,因为在当时有了出神的先知集团,然而也因此而也有了假先知(三7)。为此,米该亚需要为自己的使命辩护,说明上主之神是他使命的根源。从米该亚为自己辩护的这一节的上下文来看,可以了解在他之前的先知何以较少提到上主之神,这是因为有了假先知的出现,故先知们不太愿意让别人误会他们属假先知之流⑥。
自米该亚之后的先知,上主之神非但与先知的宣讲使命有关,使他们勇于做宣讲的工作,而且与先知的宣讲内容有不可分离的关系,这可在往后的一些大先知所做的预言上看得出来。他们预言了默西亚的来临,而默西亚来临时的一些特殊现象,即是上主之神的作用,这种「言」与「上主之神」的直接关系均指向未来的耶稣基督。
在耶路撒冷灭亡之前,依撒意亚先知即预言了理想君王默西亚的来临(十一1),当他来临时,
517
「上主的神,智慧和聪敏的神,超见和刚毅的神,明达和敬畏上主的神将住在他内。」(十一2)但上主之神不仅居住在默西亚身上,也要住在每一个人身上:「我要把我的神倾注在你的苗裔身上,把我的祝福降到你子孙身上」(四四2)。这种祝福一方面可指复兴以色列民族:「及至神自上倾注在我们身上,荒野将变为田园,田园将变为丛林;公平将居于荒野,正义将住在田园,……我的百姓将住安谧的寓所,安全的宅第。」(卅二15—18);另一方面也有了圣化的工作,厄则克尔对此圣化的工作描写得非常生动:「我要从各民族聚集你们,由你们分散所到的各国中召集你们,把以色列地域再赐给你们。……我必赐给他们另一颗心,在他们脏腑放上另一种精神,拿走他们铁石的心,给他们换上一颗血肉的心,」这圣化的工作,为的是「使他们遵守我的法令,谨守我的法律,而一 一实行:如此他们要做我的百姓,我要做他们的天主。」(十一17—20,三六26—29)。这种上主之神的倾注的预言过其实,在岳厄尔先知宣讲中达到高举(岳三1—5),他指出上主之神降临到各阶层的人身上。
总之,透过先知,过去在民族领袖身上所出现的上主之神,将藉著默西亚倾注在全以色列子民身上,进行复兴与圣化的工作。为此,先知们已将上主之神的意义由过去指外来之力量,转向指人内在心灵中圣化的力量,是属生命层次的力量。但先知们尚未指出上主之神是一位格的神。这一位格神是以后透过智慧书的位格化,最后在耶稣基督身上清楚地启示出来。
四 耶稣基督与上主之神
旧约先知所预言「充满上主之神的默西亚」的来临,最后在耶稣身上实践了。耶稣的来临是因圣
518
神(上主之神)受孕而诞生(玛一20—23),表示耶稣从生命的开始就有了上主的神。后来耶稣在约旦河受洗开始祂的传教历程,受洗时,「忽然天为祂开了……,天主圣神如同鸽子降下,来到祂上面」(玛三16;谷一10;路三22;若一32),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先知所预言的新时代(依六三10—19),如今在耶稣的身上应验了。在耶稣的传教生涯中,所宣讲的道理及所行的奇迹也都与上主的神有密切的关系。祂在第一次宣讲时,即引依撒意亚的预言(六十一1—2)指出圣神在祂身上(路四18—19),祂因圣神的力量抵抗魔鬼(玛四1),驱逐魔鬼(十二28),一直到祂生命的结束,祂都是在上主之神内:「耶稣又大喊一声,就交付了灵魂(神)」(玛廿七50)。
与先知比较起来,上主之神在耶稣身上的临在,不是因著职务关系而临在,是与耶稣的生命相随,即耶稣的生命在上主之神内,上主之神在耶稣的生命内。
耶稣不仅充满上主之神,而且由他对圣神的预许来看,祂也是上主之神的「支使」者,祂曾对门徒们预许「那信仰祂的人,将要领受圣神」(若七39;十六7),而这上主之神的来临,是祂将求父所赐予的:「如果你们爱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我也将求父,祂必会赐给你们另一位护慰者,使祂永远与你们同在」(若十四15—16)。同样,若十六7—8「我若去,为你们有益,因为我若不去,护慰者便不会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了,就要派遣祂到你们这里来」也指出圣神是由耶稣所派遣的。后来的教会团体就是根据耶稣所启示的上主之神,而有了「父、子、神」圣三的反省,指出上主之神是独立的一位。
耶稣对上主之神所做的预许最后在五旬节日实现了。「众人都充满了圣神」(宗二4)。从此之后,上主之神便一直临在教会内,如格林多教会是一充满圣神的团体(十二);并倾注在每一个信友
519
身上:「难道你们不知道,你们的身体是圣神的宫殿,这圣神是你们由天主而得的,住在你们内,你们已不是属于自己的了吗?」(格前六19)。既然上主之神住在我们内,祂为我们代祷(罗八26),在我们心里呼唤(迦四6)。只要我们随从圣神而生活,就能得到生命与平安(罗八6)。也因著上主之神,我们才能称天主为我们的父,我们是天主的子女,是基督的同承继者(罗八16—17)。
五 结论
有关上主之神;即使在新约的启示下,已显示出是一位具有位格的神,但我们对祂的想象仍不能像天主父及耶稣基督那么具体,祂仍然以奥秘的型态临在人间。祂历经整个救援工程,尤其在以民历史中特殊人物身上出现,且一步一步地启示出来。首先,以民在大自然界中体验到祂是暴风或气息后面的天主之能力,因而有所谓天主的风或天主的气息。后来在以民的民族领袖身上,以一股外来的力量,协助他们抵抗外侮及治理国政,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事迹。尔后在先知的身上,成为一股内在生命的力量,使他们勇于宣讲,先知们并向未来指出,祂将随著默西亚来到每一位子民身上,圣化人灵,藉著祂而归向天主。最后在耶稣基督身上清楚地显示出来,祂是与父、耶稣不同的另一位,在耶稣复活后,临在教会内每一位信者心内。总之,祂现在居住在我们内,成为我们内在生活的动力。
520
注释
注(一)
1.雷翁杜富,圣经神学辞典,房志荣等译。台中,光启。一九七五、十二。第二册,页一二三。
2.房志荣,「圣经中所启示的圣神」。神学论集第二六期,台中,光启。一九七六、一。页四七五。
3.司祭也可称为上主之仆人,但在司祭身上并没有出现上主之神。按夏伟神父的意见,因为他们属于一民族的制度,所以没有出现。(曾请教过夏神父)。
4.夏伟。「旧约中的上主之神」。神学论集第四八期,台中,光启。一九八O、七。页一八五。
5.思高圣经学会,圣经辞典,思高圣经学会出版。香港,一九七四。页九四六。
6.同注4,页一八七。
注(二)
本篇读书报告之参考书如下:
1.夏伟。「约中的上主之神」,神学论集48期,台中光启,一九八一。
2.穆宏志。「新约中的天主圣神」。神学论集48期。
3.房志荣。「圣经中所启示的圣神」,神学论集26期一九七六。
4.圣经辞典,思高圣经学会编著,出版,香港,一九七五。页九四四—九四九。
5.圣经神学辞典,圣经神学辞典编译委员会译,台中光启,一九七八。卷一,页113-114。卷三,页639-646。
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