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74号

评《突破—大宗教发明家的重要领悟》


                                                                                   谷寒松
    本书①作者霍斯比特(Clifford Hospital)是澳洲人,一九六三年卫理教会按立为牧师。他所研究及所执教的领域是世界宗教。他特别专门研究印度的宗教传统。除此之外,他对神话、象征及宗教表达的模式也特别感到兴趣。
    我们阅读本书可以感到作者是一个好老师。他尝试以一种新的角度向他的学生(读者)介绍人类主要宗教的传统。他向我们展现出在宗教历史上最著名及最具争辩性的人物。那些人的思想就是我们全体人类的遗产。他一方面介绍每一位宗教领袖的教训,一方面也描述他们的传记。霍斯比特试图:「发展一种新的释经学,使得最基本的经典之作,能够直接让现代人了解。」
    本书相似「奥秘的说明」(mystagogy)。作者的用意是要使读者进入七位宗教上著名人物的宗教神秘世界。这七位就是释迦摩尼、讫哩什那(Krishna)、老子、孔子、梅瑟、穆罕默德和耶稣。用心的学生(读者)阅读之时,就会以其自身的经验参与本书中宗教家的经验。因著回溯这些大宗教的传统,本书有助于我们与其他宗教交谈的准备工作。因为我们愈能了解宗教家的精神渊源,各宗钦就愈会接近,也就愈能够突破自己而走向「地球村庄」了。
天主在西奈山上颁给梅瑟的十诫——十句话。这个「十」的数字让作者也在其他宗教之中尝试选出十句话。说明的次序是从印度的释迦摩尼开始,而终止于耶稣。大致说来是从东而西。讫哩什那如同
591
释迦摩尼一样属于印度的世界。孔子和老子代表远东的世界。梅瑟和穆罕默德以作者的看法是属于同一事件。「因为他们的生平和对生命的看法都有类似的地方。」(导论之中)依霍斯比特的说法,耶稣应被视为梅瑟及穆罕默德之后的一位。因为没有人能够了解耶稣,除非他先了解梅瑟及穆罕默德的背景。从释迦摩尼到耶稣的过程共用了五章加以叙述。
    第六章展现作者极富吸引力的见识:「要更深入了解并认识其他宗教的方法就是突破进入地球村庄。或者用引出汉思孔(Hans Küng).瑞士著名神学家的说法:「在与远东、中东、近东无数的交谈之后,我深信将来所有的大宗教都会意识并且关心人的基本权力、妇女解放、社会正义,战争的不道德性等问题。今日各宗教为世界和平所做的努力已经有了显著的进展。」②
    「突破」为一些封闭的基督教世界是一个打破传统神学的特殊标记。事实上,一位卫理公会的神学家即引用教宗保禄六世的说法,甚值称赞。教宗说:「非基督宗教不应再被视为敌对者,而该视之为一个有活力的,可尊敬的对象。」③第六章即是此可敬的「新态度」的一个极好的例子。
    现在用批判的眼光来看第三章:「方正的草席及未经雕塑的木材:孔子及老子」(页六八至九七)。我们应知道作者并无意在孔子及老子的学说上做太多功课。而是要带领读者进入这些古代先贤的神秘世界之中。他要帮助我们参与他们的故事,而那些故事对整个宇宙生命带来极深的认识与体验。虽然历史上已肯定他们的存在,但由以上观点看来,这两位大师在历史上的正确性乃属次要问题。在传记中,作者描述两位大师的生活实况(Sitz im Leben)。因此我们可在此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更正确地了解他们的教导的意义。
由论语和道德经的零碎语粹、能够各选出十句金言的这番功夫,即可显示作者的智慧及透视力。
592
在作者选择耶稣的语粹上,读者有理由怀疑是否作者也能表现出同样的智慧。因为十句之中有九句是由玛尔谷一书中选出,一句是由玛窦福音选出。而路加及若望却没有机会说一句话。人们会怀疑这里的「耶稣的言语」是否表达出耶稣核心的讯息;也就是要问是否它接触到为大多数基督徒所谓的福音!天主对全人类的爱。
    若问作者为何选择耶稣十句言语的理由,可能是因为作者如同在面对其他六位宗教家一样,用「奥秘之说明」,或用「神话之说明」的方法,引导读者进入宗教家的世界。而比较少注意到基督信仰中神学完整性的问题。
以上是读者应注意的事。但我们仍旧以一颗敬谨的心,推荐霍斯比特的书给所有愿意分享他伟大的梦想的读者。但愿一切宗教经过痛苦的精神突破之后,能够发现他们原来深深地结合在一个绝对的奥迹之中。而此奥迹是超越一切姓名、法律、权威和结构的。
 
注释
1.Clifford G. Hospital, Breakthrough. Insights of the Great Religious Discoverers, Orbis Books, Maryknoll, New York 1985, 191 pages.
2.孔汉思,「什么是真宗教:走向大公性的批判准则」(What is the True Religion? Toward an Ecumenical Criteriology )一九八七年三月二十七日孔汉思在台北的讲演。
3.教宗保禄六世一九七四年九月在梵蒂冈第四次世界主教会议的开幕讲词。
4.在同样的演讲中孔汉思作以下表示:「那么今日基督徒面对其他宗教的基本态度应该如何?有三个态度:
第一,对信仰的「纯正性」(Orthodoxy)要具有一种成熟的态度,不应以权威或武力保护之。另一方面
593
,也不应完全置之不理、反过来说,我们不赞成信教无差别论(indifferentism)。第二,培养对人类一切事情的相对性(relativity)。能更敏锐地发现基督宗教与其他宗教的关联性(relationality)。我们不赞成相对主义——就是那种否认一切绝对奥迹的态度。第三,我们努力推动宗教之间的综合(Synthesis)及真正的和平。但不赞成一种融合主义(Syncretism)——即将一切不同的东西,无论可能不可能的都融为一炉。
594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