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78号

从中国文化意识型态谈对圣母敬礼


 李纯娟                                                               
本文主要论点是「圣母敬礼」在中国文化意识型态中不仅是一项宗教课题.亦是宇宙论,形上学上的根本立足点。
前言:文化宗教意识型态简说
    所谓「文化意识」(cultural consciousness )简单地说是在某一时空中人类意识的表达。  所谓人类意识(human consciousness)指的是人类对有形界(形而下)宇宙万物的经验(即观察、感受、反省、相互感应等)和对无形界(形而上)的领悟。以一般东方人来说,此种形下的体验与形上的领悟不但是息息相关不可分,更是从形下而进入形上,然後整合於形下——形上——形下——形上往还不已的互动中,使形上,形下成为一不可分隔的整体:这就是我们的祖先之所以能藉著仰观苍天俯视大地而对无形无相的生命力有所了悟。老子说「有无相生」(道德经二章)。大乘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也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关於这一点,以下的故事可给与更具体的说明。
十多年前有部电影名叫「动物的两性生活」。是英国制片厂提供,有关生命演化的记录片。整部片子无论是内容、旁白、配乐、摄影等都具相当水准。其中特别一段有关一只「死兔子」的摄影更富
—541—
启发性,令人深思。这只兔子死後的变化过程用慢动作的摄影技术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这一幕中我看著一只死了的免子开始由坏而室的变化。从两个眼睛开始腐烂.然後头部的其他部位,身体内外逐渐起变化,朽烂,直到整个兔子完全化为乌有。然而就在死兔完全消失的原地长出一棵小植物。同样地摄影技术生动地表达了其成长的过程。这棵小植物从地中冒出、萌芽、成长,终於开了花。
    从以上小故事中,我要提出几个依我看来与讨论敬礼圣母有密切关系的根本问题。
    1、兔死(无?),花生花开(有?),在兔形、花形的背後是什麽?换言之到底有形生命存在的内在因素是什么?
    2、生命是「有」是「无」呢?「有」、「无」又如何解说呢?
    3、生死是二吗?或是一呢?阴、阳是二或是一?或是二亦是一?
    4、免子死是阴?花生花开是阳吗?
    5、天地间有杀机亦有生机,「杀」、「生」又如何解说呢?
6、天地显然是一股生命洪流,生生不已,「地母」具体表达了天地好生之德。
一、「圣母敬礼」是宗教课题亦是宇宙论形上学立点
我们已经可看出这普普通通生命成长坏空变化现象可引发无数的形上问题。这些问题成了人类孕育宗教意识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之所以提出这些背景理论,是要说明「敬礼圣母」狭意地说虽是宗教课题,属於人类宗教意识的范畴。然而,宗教意识的产生基本上根植於人类心灵对宇宙万物的洞悟经验而非凭空的玄思或迷信 更重要的,我要说,敬礼圣母是一宗教课题,宗教行为同时为是宇宙
—542—
论形上学的立点和人类灵性的彰显。换言之,透过对宇宙万物成长坏空,生生不已,等自然现象的体验,人类心灵自然界产生一种对宇宙间必有雌性原则或母性角色的认知、感恩、甚至朝拜。如此形成了一种宗教敬礼。
二、雌性原则,母性角色在人类宗教意识型态上之演进
    现在我愿从人类宗教意识的角度来谈谈对雌性原则、母性角色之敬礼的演变过程。在这段中所提供的资料来自美国当今心理——-哲学—宗教学者Ken Wilber的著作,尤其是他的UP  FROM  EDEN :A TRANSPERSONAL VIEW OF HUMAN EVOLUTION(Boulder: Shambhala  1983)pp.111—15 0。
    1、大母亲(The Great Mother)
在古老宗教神话社团(Mythic-membership 9500—4500 BC)文化中「大母亲」(The  Great Mother)在宗教敬礼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她的能力笼罩当时的整个世界。「大母亲」带有双重的特色即她同时象徵生理上自然的母亲,并具有其形而上的神秘色彩。理由很简单;当婴儿刚从母胎中出世他所面对的就是母亲。母亲为婴儿来说成了他的整个宇宙与世界。不但如此;母亲也是婴儿个体意识萌芽、成长的伙伴。即婴儿同时也在与母亲相处中渐渐有了与母亲分隔的体验,随著分离经验,个体意识也因此而诞生。
个体意识感与分隔意识的开始无法避免的为婴儿就带来不安、恐惧。婴儿成了随时可受伤害无助的个体。婴儿与母亲的关系成了生——死,存在——毁亡(being.Nonbeing)的关系。「大母亲」此时
—543—
不仅是「滋养老」、「保护者」也是「毁灭者」、「吞食者」。「大母亲」的角色延续到旧石器时代发展成新石器时代的母系社会。
    「大母亲」时期最普遍的象徵符号是月亮、母胎。当然这和农耕文化有关,同时与母亲经期有关。因为早期人类缺乏科学知识,以为大地的生发只与月有关。同时对人体生理结构与其作用缺乏了解,以为新生命的孕育也只与母亲有直接的关系。母亲月事来潮时就没有怀孕现象,因此母亲的血与怀胎生子有了直接的关系。又人在一年内可有甚至上百次的性关系;但母亲只有一次受孕的可能。故为早期人类来说男性角色与新生命的孕育是没有关系的。因此「大母亲」也被认为是「贞女」。「贞女母亲」的宗教观念与敬礼也因此而产生了。在中国史前文化期也有所谓「感生」的说法。例如:黄帝、禹、舜都因感星体而生的。王孝廉先生在他的「中国的神话与传统」一书指出「白虎通」有载「太古之民但知其母,不知其父。」又说:「感生神话与处女怀胎的信仰是源於古代的母神信仰,感生而怀胎的处女往往也就是民族的原始母神。」(52-58页)
    2、大母神(The Great Goddess)
    大约在公元前三千五百——二千三百五十年「大母亲」的宗教神话渐渐演变成「大母神」的概念。「大母神」除原先有的生理上自然母亲之特质外,其形上神秘色彩加深了。甚至成了一种形上象徵,即生命、能力、时间、空间的典型化身。「大母神」代表形上形下的整合体「一」,有著超越性与神性。她成了人间上通天庭下达地官的唯一管道,(请参阅附图)。在中国则有女娲补天之说。
以上我很简略提供有关雌性原则或母性角色,在人类宗教意识成长的演变过程。我们可看出一神宗教敬礼其根本是基于宇宙、生理自然现象,是形上亦是形下。?
—544—
三、雄性原则在中国文化意识中的作用    
1、易经传统:
    在早期人类文化中,中国文化似乎表现了一种较平衡、和谐的气质。有关雌性原则在易经已与雄性原则相提并论,不可存此废彼。例如,在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生生之谓易」。在易经传统中宇宙万物有运转不息的循环律。道之本体为无极,无极然後有太极,其运作则为阴阳。阴、阳是二,亦是一,无法分隔独立存在。更没有优次先後之别。此种阴、阳相辅相成的理念具体地表达在太极圈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和八卦中。每一阴卦中阳爻多於阴爻。反之,阳卦,阴爻多於阳爻。
    古人对阴、阳不可分,相等重要的领悟甚至当今物理科学亦无法推翻。大约三年前有一电视科学教育片,片名「爱因斯坦不知道些什么?」片中在描述继爱因斯坦後的物理学家们如何费尽心血试著去探究能场(energy field)中是否可能只有一极的存在,而非正、负两极。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任何有形的存在都必须是阴、阳合而为一,而成形。在张春中神父文中多次暗示「内在於人性的存在因素」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能想到的只有阴、阳二原则,此二因素使无(形)成有(形);是构成存有之内在因素。道德经四十二章更直截了当地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有关易经这部分,目的在於点出雌性原则在中国文化意识中早在易经传统就有;而且是与雄性原则相提并论,并驾齐驱。
2、道德经:
—545—
    道德经可能是世界古典经书中,唯一给与雌性原则积极正面肯定的一部哲学著作。按王孝廉先生的说法,老子这中的「道」、「谷神」、「万物之母」等都是「原初母神」(五十二页)。我则以为老子书中的雌性原则,母性.阴柔之德不但有其积极内涵,更超越了神话时期的局限而有形上神灵的妙理在。是悟道必经之途,修己、治人之径。道德经记载的是老子体悟本体、道的内容。他试用人间有限的语言、符号来传述他的神秘形上经验;故难以用纯粹世间理路来了解。有关雌性原则老子分别用不同的言词、方式表达了。例如:
    (1)「元牝」——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六章)
    (2)「雌」——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十章)
    (3)「母」——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二十章)
    (4)「雌」——知其雄,守其雌(三十八章)
    (5)「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
    (6)「母」——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知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五十二章)
    以上所引的章节都直接用了雌性字眼。不仅表达了「雌性原则」在人生中治己治人之途径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更微妙地启示了「雌性原则」乃为道体的本性,深具其形上本体的内涵。
    除了直接用雌性文词外老子也用了其他文字来说明为人之道尤其国君治人治国之道。例如:
    「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八章)
「婴儿」——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本,能婴儿乎?(十章)
—546—
「谷」、「朴」——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二十八章)
「玄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五十一章)
    「赤子」——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柔弱」——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朵弱者,生之徒(七十六章)
    从以上所提出的道德经中一些具代表性的章节,我们可看出「雌性原则」在老子的领悟中不仅超越了生理、自然母性的范畴;同时也从古人类宗教神话的氛围中跃升了一大步,而进入形上神秘的灵  性境界。
敬礼耶稣基督的母亲玛利亚,不仅是天主教会独家拥有的优美传统;从人类宗教意识演进的幅度来看「圣母敬礼」确实有其亘古流长的渊源。从中国文化意识;尤其易经.道家传统中更可看出这样的一种宗教敬礼也有其涵盖无边寰宇的广度。尤其从中国人的形上宇宙观看,我很赞同张神父的说法「圣母」是人类的典型。是宇宙万物之所以成为物不可缺的坤理、坤气。基於以上讨论或许有助於我们更落实地欣赏教会给与玛利亚的尊衔「贞女母亲」。玛利亚对上天好生之德付出了忠贞不二的合作。她成了耶稣生理上自然的母亲,同时也在十字架下摆脱了家庭的局限而包容万民,成了天下人的母亲。她身上所拥有的神灵生命不知孕育滋养了多少生命。那么「敬礼圣母」无可厚非的就成了必要
—547—
的,用庄子的话说是天地间的「不得已」即「自然」,不仅象徵人伦间应有的一份孝心,更表达了人类心灵对天地好生之德的认知与感恩。

Fig. 15. The Great Goddess. Notice specifically that she is not merely of the earth, but has her head reaching into heaven. Her head itself is haloencircled. She controls the earth and the underworld, as the chain in her left hand shows, but she herself is transcended and controlled by the ultimate causal Being beyond her, as the chain on her right hand and the cloud formation. (Ken Wilber, P. 138)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