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83号

天主教信仰对“那罗”青年的影响


林绸英
    在今日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太容时代里,经济的抬头、伦理道德的沈沦、功利主义的迷漫,已经使人类精神生活亮起了红灯。这样的危机,也深入原本 “单纯、朴实、豪迈、知足、快乐、淡泊、大方”的山地,使纯朴的本质也抹上目眩奢糜的价值观。面对这个占台湾教会总人口三分之一的山地教会问题,所呈现的下坡倾向:雏妓问题、山地青年酗酒年龄的普偏降低、人口之外流影响信仰的低落与脱节等;这一切使笔者甚觉忧虑且提醒反省:天主教信仰是否对他们产生了影响?
所以本文将探讨山地信仰的问题与生活态度。探求的对象以“那罗”为中心①,并针对“她”的信仰历史发展过程,所触及的各方面关系幅度来深入反省。故反省探讨之方向由:卅年前之信仰渊源、卅年後天主教信仰之提升、老年人和青年人对提升後的信仰态度,最後以几项建议为结论。
一、祖产之信仰与基督的福音
l.卅年前之信仰渊源
根据笔者母亲的口述,天主教信仰尚未传至“那罗”时,村民所崇拜的是 “祖灵之神” rutux,其宇宙观可包括 rutux(神灵)和seqoleq(人类)二大部分。神界中以祖先之灵为最重要,而“祖灵”被认为是宇宙的主宰且具有无上的权力,村民的一切活动均受祖灵的控制,无有超出其范围的可能。因此,村民想使宇宙运行
l37
合度,或欲使生活安乐幸福,惟有遵从被认为是祖先所制定的一切禁则,而战战兢兢地恐怕有所背命,致触怒祖先而破坏融洽的关系。所以,族人对超自然的基本信仰是无条件地遵守、服从神灵的意旨,好求得神灵之喜悦而赐予安乐幸福。可是当他们违背神。灵意旨时,亦可供奉牺牲以慰解神怒。
    换言之,他们与祖先的交往频繁,与其农业之生产多寡有关,丰收便是服从神灵意旨而得之眷顾;反之,便是惩罚。所以,农业生产前後皆有祭仪的执行仪式,下文将继续提出三项有意义的仪式②:
    (A)播粟祭——“粟”的播种期在农历一月间。播种前一日各家备酒及鸡肉到marho首领的家中,当日黎明,首领带著圣栗穗以及祭酒祭品等前往自己的旱田。然後在田中间竖立一细竹枝,在竹旁又放置白色的石头一块和松香树皮一片。把这些东西安排好了,即开始把小米撒种於其周围,并用小锄匀土盖之。最後取出祭酒祭品供於祖灵,并祝祷说:
    ‘我来撒种谷物,
      使它们如石头之大,
      使像松香之味,
      使像竹子之粗壮,
使能长满田边!‘
祭祷完了即返回家中,隔日各家便可开始播种。
    (B)收获祭——收获祭之祭团与播栗祭的相同,由他们再次共同举行祭仪。收获前一日各家舂米做糕,首领便在次日清晨前备酒带  糕往小米田去,到了便先用松香树皮点起火来,然後把成熟的小米  割下两穗,持於手中以酒含於口中喷之,并祝祷说:
      ‘我来收获,
        物产仍然这么多,
l38
      请随便享用吧!
      丰收的小米将会压断谷仓板。‘祝祷後,maraho便把这两穗小米带回家,留待明年播种作为仪式性的圣栗穗。次日各家便可开始收割。收割时通常是三五家换工轮流互相帮助收割,等到全部族人的小米都收割完了,首领又通知各家把以前准备好的酒拿到他家中,大家共聚一堂饮用。酒喝完之後,首领③便率领各家长上山射鸟,射得若干只後即返回首领家中,让家人处理,即把酒渣、小米和鸟肉共煮,煮熟後由首领分配给每人一小份,用芋叶包起来,各自带回家中,挂於家屋左的茅草上,行动中且向祖灵祭祷说:
    ‘请来尝吧!请来尝吧!
      所有的亲人,
      所有的祖先,
      请让我们打到熊,
      打到山渚和鹿,
      请让更多的野兽(被获)到我们家中来吧!
      我即使有病,
      也要上山去。‘
    (C)丰年祭——收获祭不久,各家又开始准备酿酒,备作丰年祭之用。农历六月初旬,首领带著各家家长到山上狩猎,将猎得之野兽都分给各家,直至月未,将所得之兽内储以作丰年祭时用。丰年祭的第一日黄昏,首领领著助手一位,带若干小米,到村外路旁,挖一小坑把小米埋於地下,然後向祖灵祝祷说:
    ‘我来埋下这谷物,
      虽然生病也要上山,
      请给我们兽肉,
      请给熊,
请给我们豹子和山褚吧!‘祭祷完了,首领与助手便返回家
l39
中,同时村落的人已全体集合在首领家,等待首领助手到达,大家便蜂涌而上,包围他们二人,并将各人所分得之猎肉在首领口中一擦,首领亦各尝一下;随後大家把首领推倒,抬他到门口广场上,放置於主位上,於是全体即分别围圆圈而坐,并招请来不同村落的人们共享欢庆。丰年祭的宴饮通常继续三天三夜,大家狂饮狂舞,待酒罄肉毕才散去。丰年祭结束的前一天清晨,首领派一人上山射鸟,有所获即带回家中,由首领亲自杀它,并以血涂於手掌,即可开始各项日常生活之工作。
经年累月循环替换的节日,便是泰雅族“那罗”所行且遵从的礼仪年。虽然尚不知所遵从敬拜者是谁,但对祖先的孝心敬意就已存在。这亦是基督福音肥沃之土地。
2.卅年後夭主教信仰之提升
    基督升天时,曾嘱咐门徒们将福音传至天涯地角,并永远为他作见证(宗一8)。
    时过境迁,物换星移,但仍掩不住门徒们澎湃的传教热火。从海洋到陆地;从蛮荒之地到文明都市;都深深的印下了基督的脚印。基督徒披荆斩棘、不畏艰辛的散播福音的种子,为的是承行那份传教的使命。
      卅年前深居山林间的山地部落——那罗,远离了喧嚣的城市,过著朴实的山地生活,保留著传统的宗教仪式(前边所提)。这些仪式,掺杂了不少迷信的行为,与基督的福音相违背。但是,天主却没有放茱这群寻觅真理的村民,派遣一位与当地居民极为差异的脸孔—一高鼻子、蓝眼睛、棕色头发的使者,为他们带来了真理的佳音,引导那罗村民摒弃旧有的迷信思想与行为,指引他们认识那  位承担世人的罪过,被钉在十字架上,死而复活的天主子——耶稣基督。
卅年来天主教信仰在那罗所造成的行为,理想与规范,成为
l4l
一种洪炉烈焰,使人投身其中,不由自主地受熔化,过去许多的积弊恶习(迷信行为),已渐渐地涤除净尽。最主要是天主教信仰指引他们永生的希望,重新拥有义子的名份。
二、老年人和青年人对提升後的信仰态度
    基督福音临於“那罗”,已成决定性的福份(从天主的爱来看)。可惜,往事已然成追忆。那洪炉烈焰般的诚挚信仰,受尽时代潮流的侵袭,社会结构转型及经济急速成长的弊病所染,以致洪炉烈焰即将冷却。仅留存的丝丝馀火辗转闪烁於老人们心中。此话怎说呢?
    老年人虽是文盲又不便於语言,但他们先天淡泊的素质如前所提“和乐朴实”之熏陶,是满怀神灵幅度之居所。虽不能背诵信倏,说不出完整的信理,更不会细读经句,但天主无限的慈爱是他们所深知的,贫病软弱无能时唯有仰望救援者耶稣基督的提拔。
年轻人则不然,信仰天主为他们似乎是可有可无的敬拜仪式,如果可能的话,尽以“忙”来拒绝已站在门外的耶稣以及教会事务。但是教会若以歌舞欢庆为号召,蜂涌的人潮是可惊人的。这样的差异,表达了馀兴节目所带来的欢乐是极受欢迎的,信仰对他们似乎毫无作用,究竟他们的问题何在?
三、那罗青年存在的问题
经过访谈与书信的分享,那罗青年存在的问题,在此以综合式地把大略的问题提出二点④:
 l.环境的压力:
由於现今的生活水准日益提高,物质享受的需求量也因此而增加。过去靠山、水来谋生的方式,为能维持生计已不能胜任。因此,绝大部分的那罗青年必须肩负起,负担家计的重任。面对这种
l4l
生活形态的转变,以及所受教育的粗浅,青年们只好以劳力向外求发展,远离纯仆的家乡,涌入繁华多变的市镇。
青年人正值生气旺盛的时候,有如春日的草木萌芽,需要伸张与生长;而伸张与生长需要有自由的园地,给予独立肯定的丰富滋养。如果他们像墙角生出来的草木,上面有沈重的砖互压著,得不著阳光与室气,他们只得黄瘦萎谢;纵然偶能费力支撑,破石罐而出,也必变成臃肿拳曲,不中绳墨。不幸得很,现代那罗青年都恰在这种状况之下,出死力撑住层层重压的生活环境。
2.离乡背井方向模糊:
    此外,加上步入陌生的环境,终日独行,练隅然举目无亲,寂寞的感觉油然而生。这些环境陌生的压力与寂寞,使他们追问到人生究竟?而他们所能想出的回答就是“空虚”。他们由自己个人的生活空虚,推论到一般人生的空虚,继而生活颓唐麻木,经不起一再的挫折,逐渐失去辨别是非的敏感与向上的意志,随俗世苟且敷衍,淹没於物质生活的大洪流里。他们对信仰更渐疏远且漠不置意,形成信仰与生活之间的矛盾。
这些存在的问题,使现今外出工作的那罗青年成了沉重的压迫。一个人究竟有多少力量能支撑这层层重压呢(社会种族歧视不在此限)?撑不起,却也推不翻,於是都积成一个重担,压在心头。
结论:信仰与生活的整合
儿童要理班的成立,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理应有继续听道、培育的需要。如:少年、青年、老年人以他们的能力及所好(非仅枸泥无意义之馀兴节目)给予福音的滋养。也最好在他们当中选择负责人轮流当任,好培养其责任心,这样不但可收到多才多艺、多采多姿的丰富内容,彼此交流呈现而有互补的作用。负责之神
l42
父、修女、老师,更应退出权力之范围,给予他们独立与自由,好发展潜能,当然辅佐与温和的鼓励是辅导们所应演好的角色。
    至於离家在外的游子,教会应主动与他们连络,给予他们温暖的问候,而非质间式的探问是否在外已尽了教友之义务等。“家乡”为离家的孩子们是个朝思暮想的地方,“教会”亦是,因为他们终究有过美好的儿童时期(教会信仰的培育),所以教会应敞开慈母的心*,时刻展臂期待孩子们投身安憩*中,如同十字架上的基督一般,从古至今,时时刻刻,永恒不变。
     (本文作者为耶稣肋伤会修女,今在本院攻读教义学系第一年)
附注:
1.“那罗”位於台湾省新竹县尖石乡锦屏村的小村落。
2.选自台湾土著民族的社会与文化,李亦因著。
3.首领意即山地语的maraho 
4.也有笔者个人之经验。
主要书目:
①    清泉故事 丁松青神父著 三毛译 皇冠杂志社出版 中华民国七十三年三月
②    福传文集 中国主教团传教委员会编印 光启出版社发行 中华民国七十六年十二月
③    台湾土著民族的社会与文化 李亦园著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中华民国七十一年四月初版
14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