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83号

《社会事务关怀》通谕对自然生态的指示


简鸿模
壹·前言
    “我们这时代的人,尤其贫困者和遭受折磨者,所有的喜乐与期望,愁苦与焦虑,亦是基督信徒的喜乐与期望,愁苦与焦虑。”(梵二牧职宪章l)
    随著美苏双方关系的改善,东西两大集团的军事对立日趋和缓,在战争及核子武器对人类生存所构成的威胁逐渐减缓的时刻,益发凸显出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战争及样子武器人们深知其可伯,不敢轻易尝试引发使用;可是人类在一片追求经济成长的发展声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滥用破坏,却丝毫没有戒心,直到大地受尽污染,气候受影响,引起全球生态危机的恐慌,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後,才稍为受到重视。
    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在台湾居住的人都能强烈感受到,那股由生态环境污染而来的焦虑恐惧,深深困扰著人们。面对这样的时代讯号,教会团体若不想置身事外,就必须对此一讯号有所答覆。本文写作的目的即是欲透过近代教会训导文件的研读反省,尝试对今日的环保问题提出若干回应。
    囿於主题的限制,因此近代文件的选用,以现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於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卅日发表的论《社会事务关怀》通谕为主  (以下简称《社关》通谕),本文仅以与环保有关主题为焦点,对《社关》通谕提出个人的反省。
当然,这篇文章只是一位平信徒神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初探,希
l45
望藉此能有更多教会人士对环保问题做神学反省,共同唤醒台湾教会对社会事务的关怀与具体回应。
贰·问题的严重性
去年(一九八九年)七月,在巴黎举行的七国高峰会议,以环保为主题,在闭幕公报中,一致呼吁全人类要为我们及我们後代子孙的生存著想,“要认识并保护地球上的生态平衡”,“所有国家必须大力推动环保问题的科学研究”。这是七国高峰会议十五年来首度以环保为主题发表公报,可见环保问题在今日世界的严重性①。
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孟加拉去年八月的一场洪水,夺走数千条人命,使二千五百万人的生活陷入困境,这场灾难并非天灾,而是邻国印度对喜玛拉雅山麓丘陵森林的滥伐所造成②。人类对自然生态的任意破坏,不仅会对本国人民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会影响到邻国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甚至已明显而直接的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这威胁是全球性的,无国界地域之分。
    (l)温室效应
    工业社会各种不可再生能源的燃烧使用,工厂及汽机车废气的排放,森林滥伐焚烧……,地球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大量增加,使得由太阳照射产生的热散不出去,而产生“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结果,使全球气温上升,影响全球气候;可能使稻作收成减少,造成人口迁徙;亦可能使南北极冰河溶解,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陆地③。
    (2)臭氧层破洞
臭氧层是大气层的保护膜,可减少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直接照射。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臭氧层浓度减少,在南极圈上空更稀
l46
薄的像破了个大洞,这现象会引起大阳紫外线的过量辐射,影响人体健康,造成生态的不平衡。臭氧层之所以破洞,是因为工业化的空气污染所致,尤其是人类使用了太多的气氛碳化物,如制造生产保丽龙的发泡剂,香水化铍品用的喷雾剂,汽车的冷媒等等④。
二、工业社会的心态
    尽管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坦是不可否认,环保问题在现今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因可归结於工业化社会的三个基本心态⑤。
    (l)经济挂帅
    工业化社会的特徵之一就是对利润的盲目追求,纯粹以经济成长为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对整个社会因此所付出的社会成本不予考量。结果是第二波的人将一切量化,看不起不能量化的事物,数字成了衡量人事物的价值标准,窄化了人性发展的空间。
    (2)征服大自然
    在对利润的盲目追求下,大自然成了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人和大自然对立,人理当统治主宰大自然。工业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不遗馀力,从不顾虑到如此无限制的开发使用所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及长期的影响。
    (3)超级⑤
    工业社会的生产为了消费,努力消费为剌激生产,带动经济成长。如此一来,产品式样增多,不断推陈出新,以“更好”取代现有的,配合广告术的推波助澜,形成所谓的“消耗”和“消费文明”,实际上包含了许多“丢弃”和“浪费”。
工业社会不只是一套政治、经济制度,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考方法,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心态,这种心态使人性的发展受到扭曲和窄化,是人性发展的最大阻碍。
l47
叁《社关》通谕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指示
—、正确的人性发展
    《社关》通谕接源於保禄六世的《世界民族发展》通谕及梵二牧职宪章,指明发展不应只限於经济发展,而应是全人发展,全人发展包含个人整体性发展及人类全体之共同发展。
    “要达成真正的发展,我们不能忽略这个幅度,就是人的特殊本质,即是他是天主按其肖像所造成的。(创一26)”(《社关》通谕29)
依此原则,《社关》通谕将人与大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纳入人性发展的一环,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受到较整体的重视与关切。
二、人性发展的神学基础
    “圣经对於‘人’的第一个描绘是他是一个受造物和天主的肖像,就是以构成他的根源及他与天主的关系来界定他最深的实体。”(《社关》通谕29)
    (l)人是天主的肖像
    人是受造物,人不仅是受造物,同时也是天主的肖像。人是天主的肖像,显示出人是天主创造行动的高峰,也显示出人比其他受造物贵重,人是天主真实交谈的对象,人在受造物中代表天主⑦。
    ②人是受造物
但是天主的肖像同时也是受造物,和其他受造物相互感应,一体共融③,而非脱离其他受造物单独存在。具有天主肖像的受造物和天主有特殊而密切的关系,这关系包含人的受造物身分在内。
三、人性发展的三个幅度
    “圣经告诉我们;人是‘依照天主的肯像’而受造的,人能认识并热爱其造物主;天主规定人是大地及万有的主人(创一26),目的是使人统治并使用万物而光荣天主。(训十七 3、l0)”(梵二牧职宪章l2)
    人既是受造物,又具天主的肖像,因此正确的人性发展应同时拥有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人与天主三个幅度。这三个幅度在人身上整合为一,而人的奥秘只能在基督的奥秘中解释③,在基督的奥秘中达到圆满。
    (l)人与大自然
    “天主看了自己所造的种种,认为一切都很好。”(创一3l)
    人是受造物,同时又是天主的肖像,表示人在万物中代表天主,因此天主赋予人治理大地的使命,虽然如此,人治理大地必须尊重并符合其为天主肖像的方式治理,而非无限制的为所欲为。
“天主给予人使用及管理万物的限度。”(《社关》通谕29)
    “造物主赋予人类的治理权不是一项绝对的权力,更不用说有 ‘使用和滥用’的自由,或随人之喜好任意处置物品。在起初天主就以‘不许吃这树上的果子’(创二l6—l7)来表达此限制的象徵意义。”(《社关》通谕34)
     “人一旦不听从天主且拒绝服从她的法律,大自然也不再承认他为‘主人’,因为他在自己身上玷污了天主的肖像。人的拥有权和对受造物的使用权仍然有效,但在犯罪之後,这方面的使用就变为困难且充满痛苦。”(创三l7—l9)(《社关》通谕29)
    (2)人与人
    “大地上所有的一切,其应当趋向的宗旨是人;人是万有的中心与极峰。”(梵二牧职宪章l2)
    “天主从起初创造了男人女人”(创一27),“因此,人基本上是具有社会性的。”(《社关》通谕29)
就如天主创造人时,并未脱离受造物而给予天主肖像独立的存在;同样,天主创造人时,也未给个人单独存在。人基本上是关系性的,人与人之间有很深的位际关系,这关系来自人是天主的肯
l49
像。人的受造物身分和人的天主肖像身分是不可分的,人的受造物身分使人与人间有受造物间彼此的休戚与共,感同身受;人的天主肖像身分使人与人间有不可侵犯的互敬互爱,人的尊严及其生存权利应受尊重,不容剥夺。
    ③人与天主
    “人是依天主的肖像而受造的”,人与天主的关系极为特殊,是受造物与造物主的关系,又具有天主肖像与天主的亲密关系,“只有人能认识并热爱造物主。”
    “万物为天主所支持,万物因天主而是其所是。”
    “受造物而无造物主,势必等於虚无。”
    “人一旦忘掉天主,受造物便晦暗无光。”(梵二牧职宪章l3)
    ④在基督内
    整个人性发展的杠心在真人而真天主的基督内达到圆满。
    “在保禄致哥罗森人书信中,我们读到基督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音’,‘一切是藉著她,并为了她而受造的。’(哥一l5~l6)事实上,‘万物都聚集在秘内’,因为‘天主乐意叫整个圆满居在她内,并藉著她使万有与自己重归於好。’(哥一l9—20)”(《社关》通谕3l)
“一切事物是你们的,你们是基督的,基督是天主的。(格前三22-23)”(梵二牧职宪章37)
四、悔改
    “人既多次拒绝承认天主为其根源,便亦破坏指向最後宗旨的正当秩序,并连带破坏对己、对人、对万物的全部秩序。”(梵二牧职宪章l3)
    梵二牧职宪章明白指出人一旦拒绝承认天主为其根源,将破坏人性的整体和谐。
工业社会的基本心态是追求经济利益,人的天主肖像在此潮流
l50
中被玷污物化了,人性发展因此而遭受莫大阻力,停滞不前,甚至面临来自他人和自然生态的生存威胁,痛苦不堪。
    “我们希望所有的那些或多或少负有使他们邻人度更合乎人性生活的责任的人,无论是否有宗教信仰,都能察觉到最迫切需要的是改变人内心的态度,这态度是表现在每一个人与自己、与近人、甚至与最远的人类团体,以及与自然界的关系。”(《社关》通谕  38)
    这种内心态度的改变以圣经语言来说就是“悔改”(谷十三3、5),是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这种‘悔改’特别是限定於对天主的关系。”(《社关》通谕38)
人只有承认天主为其根源,才能恢复其为天主肖像的本来面目,并因此而与天主、与人、与自然重修於好,重新建立和平的关系。
五、环保三部曲
    自然生态的破坏是一个伦理问题,这是通谕中一直强调的。
    “人面对自然世界时,不仅要服从生物学的法则,也要服从伦理法则,那是不得任意冒犯的。”(《社关》通谕34)
    人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又肩负“治理大地”的发展使命,“发展的观念是不能忽视对自然界元素之使用,资源的再生能力和任意工业化的後果……这三方面的顾虑使我们的良心对发展的伦理幅度有所警惕a。”(《社关》通谕34)
    (l)对自然生态的尊重
环保三部曲的第一部是内心态度的改变,即是对自然生态的尊重。
“万物受自天主,应视为天主的手工而予以尊重。”(梵二牧  职宪章37)
l5l
    “揆诸造化工程的木质,万物各有其稳定性、真实性和美善,以及其固有定律和秩序,人类在以各门科学及技术固有方式研究万物时,必须予以尊重。”(梵二牧职宪章36)
    “人不能只照己所愿,依照经济上的需要,而任意使用不同类别的事物,……相反的,人必须注意每一物件的本性和他们在井然有序的系统中,尤其在‘宇宙’中,彼此之间的关连。”(《社关》通谕34)
    (2)资源的再生性
    工业社会用完却丢的消费文明不符合人性发展的伦理特性。
    “人当意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有些资源是不能再生的。以绝对的主权,并设想资源是用之不尽的,这种态度严重危害了资源的效益,不仅影响目前的世代,更影响未来的世代。”(《社关》通谕34)
    人在治理大地时,应予尊重。使用发展时,要尽物之性,物尽其用的珍惜善用大自然资源,避免浪费,破坏大自然的和谐。
    (3)环境污染的省思
    环境污染是任意工业化的後果。
    “没有合理和正当计划的开发大地,常常给人自然的环境一种威胁。”(《人类救主》通谕l5)
    “造物主的意愿是要人以聪敏而高洁的‘主人’及‘保护人’身分与大自然交往,而不是像一个轻率的‘开垦者’和仍设坏者’。”(《人类救主》通谕l5)
人在计划某些发展型态时,必须善尽其大地“主人”及“保护人”的角色,不应只为人类短暂的利益而牺牲大自然环境,不顾此伦理特性任意冒犯的结果,其後果将使人类对大自然的使用日益困难且充满痛苦。环境污染对人的健康和生活环境所造成的伤害是最好的例子。
152
六、教书的使命
    (l)牧灵工作
    《社关》通谕肯定环保是一伦理问题,属於人性发展的一环,因此教会有责任关怀并投入环保工作,视之为教会牧灵工作的职责。
    “信仰的观念很清楚的迫使教会关怀『发展』的问题的理由,是在於认为这些工作是教会牧灵工作的职责。”(《社关随谕3l)
    (2)团结关怀
    “投身於『人性发展』并不是个人的职责。……无论男女每一个人,甚至於社会与国家都要负起此项责任。尤其是天主教会和其他教会以及教会团体更有责任,在这方面,我们全心愿意与他们合作。……在追求完整人性的发展上,我们也可以与其他宗教的成员合作。”(《社关》通谕32)
    生态关怀早已是全民共识,全球普遍关心的问题,要有效减缓甚至克服生态危机,非团结关怀无以致之。
    生态关怀对基督徒的合一,对和非基督徒的合作交谈,是个很好的桥梁,天主教会在这方面具有强烈的意愿和责任。
    “在人与自然的坚强而密切的环结上面,我们看到了一种人类  『合一』的新模式,而此模式也启发了我们的『团结』。这种至高的『合一』的模式,是三位一体天主的生命反映,是我们基督徒所谓『共融』的意思。”(《社关》通谕40)
    (3)简朴生活的见证
    “谴责罪恶和不正义也是在教会中传福音的使命之一,这是#会先知角色的一面。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宣传福音比谴责罪恶重要得多,後者不能忽略前者,因为前者给予更高动机的真正稳定和力量。”(《社关》通谕42)
教会面对生态危机,以福音精神对政治、经济制度提出批判与
l53
反省,是教会的使命之一。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割舍得下日常生活中莫须有的享受,努力改变某些早已养成却不符生态关怀的态度与习惯,以感恩借福的心,真正选择过一简朴生活,以简朴生活为福音作见证。
    “人感激慈善的天主,并以神贫精神使用万物,才真的成为世界的主人。这样的人似乎一无所有,却占有一切。”(梵二牧职宪37)
    (4)信徒的卓越角色
    为生态关怀、为人性发展、为和平而献身,是教会于民的责任,教会子民必须成为他人的模范及指导者,因为教会子民因此而被召。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社关》通说文末,特别肯定平信徒在此工作中的卓越角色:
“平信徒以他们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方式,以他们对资源的使用态度,以他们的公开活动,对经济和政治决策的贡献,个人对国家和国际事务的投入……,他们的使命是以基督徒的献身精神使现实的一切富有生命,藉此,他们表现出是基督的证人及正义与和平的推行考。”(《社关》通谕47)
肆、结论
    (l)有人认为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是经济问题,应用科技方法解决,和教会传福音工作无关;有人认为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是政治问题,极为敏感,容易受人利用,教会最好保持起然立场,不要介入。《社关》通谕中教宗明确肯定自然生态环境的问题是攸关人性发展的伦理问题,“教会也深感自己涉入其中,并希望圆满达成任务。”(《社关》通谕47)
(2)人是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存有。人双足立於大地,和大自然
l54
原是一体共融,密不可分;创世纪启示“人是天主的肖像”,天主是人的根源和终向,人应在和大地的共融中,走向天主,达到“天人地”共融合一的末世圆满。
    (3)人不可能摆脱大自然,单独与天主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人也不可能远离天主,独自处理面对大自然,否则人终必受害,走向灭亡⑩。天人合一的真谛在於“人”是一个整体和谐的人,是一个与大自然、与人和谐共融的人,而不迟卜叫固摆脱与大自然及他人之关系的纯精神个体与天主的结合。换言之,“天人合一”早已隐含了 “天人地”的合一共融,天人合一是天主创造工程的最高峰,是人性发展的最终目的。
    (4)天人合一是天主创造工程的圆满实现,环境污染破坏则是阻碍天主救恩工程的实现。任何致力於改善人与大自然和谐共融关系的行为,皆可视就讥沃主救恩工程的参与,教会在这方面负有神圣使命。
    (5)教会传福音的牧灵工作对环保问题应虚心学习,主动关怀,并与人合作。其中的首要之务是先从自身生活态度的反省与改变做起,生活态度的改变,是生态关怀的第一步,也是克服生态危机的不二法门。
                (本文作者为台中教区教友,今就读於本院神学系)
参考书目:
l.梵二牧职宪章,中国主教剧秘书处出版,64、l2 。
2.人类救主通谕。
3.世界民族发展通谕。
4.论《社会事务关怀》通论,若望保禄二世,主教团社会发展委员会
l55
译,78、7 。
5.神学的人学,谷寒松著,光启,77、ll。
6.第三波,黄明坚译,联经,78,十八版。
7.美国新闻世界报导(中文版),l66期,环保部分。
附注:
①参阅78、7、l7联合报ll版七国高峰会议新闻。
②参阅《美国新闻世界报导》中文版l66期P.40 。
③同上OP.42,温室效应真相如何?
④78、ll、28联合报。
⑤工业社会的心态请参阅第三波一书中的第二波部分。
⑥《社关》通谕27 。
⑦神学中的人学,l74页。
⑧神学中的人学,l47页。
⑨ 神学中的人学,l74页。
⑩世界民族发展通论42,{完整的人文主义}。
l56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