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92号

高中生信仰小团体与圣经祈祷


刘佩容
导言
笔者于民国七十八、七十九年,在新竹曙光女中服务时,担任学校牧灵工作,接触不少高中女生,也实际带领信仰小团体,对象大部分是小时候领洗的教友。工作期间,有不少的机会与同样从事此项牧灵工作的资深人员分享。他们也都跟我有同样的感觉:青年牧灵是件极重要的工作且挑战性很大。随着理方面的迅速成长、心理也常变化;加上大部分的青年信仰根基很浅,如何以更有效及实际的方法,陪伴并帮助他们成长,实在是当务之急。
    若由今日的眼光来看青年人,我们会发现他们代表生命的朝气与饱满,是未来的发明者及革新者,是希望、是未来的主人翁。他们乐于注视未来;他们渴望负责慷慨、志气高、求知欲强;耐性也强,此可从当他们考上大学,只要环境许可,还是上夜大、补习、接受训练得知。难怪人类学家德日进神父看到青年们的活力与热血,向教会呐喊「……没有这一夥青年人的愿望,你就好似一条没有水流的河床。」①在圣经中,天主看重青年人若瑟(创37章)、达味(撒上16章)来完成她的目的;在箴言中,撒罗满对青年的谏言也表达了神对他们的殷切关怀等等。既然青年人如此重要,因此是否可能寻找到适合他们特质的牧灵方式、活动,来引导他们进入信仰的经验呢!
    者对这问题产生兴趣,并对它作较深的反省及探讨。今日也愿藉此学习的机会,再作深入的研究。基本上,如果我们对青年次
275
文化的特色敏感察觉,如果我们掌握到他们的表现和生活经验是受着商业文化及大众娱乐文化所影响(此乃因他们喜欢新潮的事物),我们就可对症下药,尽力去帮助青年人,让他们也能找到自己信仰的表达方式,进而产生真正属於自己的信仰体验。唯此问题涉及甚广,无法——讨论,在此谨针对高中女生随机形成的信仰小团体作探讨。
    但如何引导青年进入信仰的经验,首先探讨今日台湾的环境;而后了解青年的需求,及今日环境下他们的社会性格;进而深入他们的生活经验,来建构其所能理解的圣经注解;选择适合的圣经题材,试着以团体性圣经式的祈祷,来触及他们的生活,以协助他们产生自己的信仰经验,才能愿意并主动地和天主建立进一步的关系。以上这些是本文愿意努力探讨的问题,也是笔者行文的次序。
壹、今日台湾环境与高中生
    笔者首先愿探讨今日台湾的环境、高中生的基本需求,及其如何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社会性格。让我们在找到它和天主教讯息的接触点之后,能够陪伴并有效地帮助他们;好能让他们在生活中依靠天主、站得稳、敢负责、使生活与信仰得以整合。一、今日台湾的环境
    1.社会结构的改变: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管教偏松,母亲的就业率提高而疏於对子女管教;国家经济成长,生活品质改善,早熟年龄降低,父母离婚率高,单亲家庭多。
    2.文化变迁:人生观偏於享乐,重知识学位;家庭观念淡薄,进取心强,对权威的尊敬降低。
    3.经济结构改变:安享富裕,追求速度,讲求品牌价位(2)。
    4.升学主义的意识型态主导社会的价值观:由於升学压力主要来自父母及社会的要求,因此青年也就没被教导以信仰的原则去面
276
对现实。对年轻人来说,天主可以等、聚会也等考完试后再说。
    5.理性主义及科技发展:一切唯具有科学根据才真实可信。二、高中生的基本需求
    此处从生理、心理、灵性三方面来看,这三方面的关系有如相交的三个圆,宛如(图)③,彼此相互影响。
    例如在辅导中会遇到的现象是:一个人可能有一方面或好几方面的问题,有时从表面上看起来,认为问题是灵修上(怀疑不信),或类似情绪方面的问题(情绪恶劣);但有可能问题出在身体上(疲劳过度)。要分辨不是那麽容易,需要长时间的接触,才可正确掌握到问题的根④。当我们对这些基本需求了解之后,才能探讨得知信仰在他们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高中生大概处於十五至十八岁之间,依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正值青年期⑤、一种过渡期、一个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转捩点。高一至高三在心理和生理的变化渐趋缓和,较稳定但尚未成熟。以下针对此作一概要说明:
    1.生理上:生理上的变化会带来心理上的转变,此方面在此不多描述,只简单说明此期成长速度较青春期缓慢、身体各部分比例渐趋调和、各部分生长也渐趋成熟。
    2、心理上:他们正值忧郁期,是发现自我的时期。易竞争、易忌妒;希望真诚与人相待、重视人际关系、需要被关心;渴望别人尊重他们的意见、听他们说话。
    他们敏感,易被激怒、易受伤、情绪易表现在外,但在短时间内消失。他们喜新厌旧、喜爱自由、争取独立、欲跳出伦理道德的约束。若有新的思潮就不能不表现在外,批评长上只是个表达方式;倘若有话不能说,有行动不能表现,内心会相当苦恼。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生理需要更加迫切;於是为所欲为,找刺激以求满足:看武打影片,以酒精、药品、性满足、狂舞、热门音乐等来发
277
泄青春的活力,如此陶醉自我、忘却自我、逃避自我。
    他们蔑视理论、讲求事实及真理,不轻易服硬性规定及相信许诺,因为经验告诉他们许诺往往不会实现,因此讨厌社会的虚伪做作及陈腔滥调。他们随从表率,喜欢小型组织。由於他们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并渴望被人注意、接纳,在团体中正可表现自己,有归属感;因而视大团体缺乏内容、呆板。
    3灵性上:青年期是宗教启蒙时期。由於童年期的安全感消失、父母与青年的关系渐形稀疏,於是对自己儿童期的信仰提出怀疑。不喜欢以前的宗教仪式,因仪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信仰内容也提出疑问,因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有些甚至与科技理性冲突。由於对信仰的怀疑会带来情绪紧张、无安全感并有罪恶感。但随年岁增长,慢慢学用客观的方式处理问题,渐少感情用事(6)。
    一般来说,不论已有信仰或尚未有信仰的,他们是想对信仰有新的认识。所以表面看起来,他们好像对教会失去兴趣,但实际上却是想摆脱昔日的束缚。
三、今日台湾高中生的社会性格及其心理特质
    以上所提到的环境不带给他们一份喜乐,反而是空无无聊、寂寞孤单和麻木(7)。所以有人说七十年代的青年是疏离的一代,八十年代的青年是空虚的一代(8)。因此现在试着以心理学及社会学角度来探讨在今日环境中,高中生的社会性格及其心理特质:
    1.惶恐、空虚、自我认同的迷失:
    由於生活水准提高、父母忙,零用钱成为父母关心子女的表达。就因为今日青年零用钱普遍增加很多,无形中买得了许多生活经验,提早社会化;又怀疑父母管教的方式;加上父母忙、没有给予他们需要的爱的方式:不了解、不鼓励他们,於是沮丧,并对生活产生厌倦,对自己为何要活下去的理由也搞不清,就更加惶恐。另一方面,他们面对忙碌的社会紧张不适应,每人忙着争取自己的
278
生活空间领域、生活方式、社会地位,但都不知为谁忙、为何忙。加上五花八门的社会生活,使他们摸不著方向,畏惧理想的幻灭,於是心理不安更形尖锐。
    前面提及青年人渴望与人建立关系,盼有归属感;在意别人的看法,又担心被人抛下、怕被人遗忘、孤立无助;家庭因素加速了子女与父母的疏离、加强同辈团体的需要及团体对他们的影响,因此小型团体正可表达及发展自己。但另一方面,为尚未成熟的青年是个危机:因以团体的要求为善恶的标准。
    此外,性问题的困扰,使他们内心烦躁;为保持尊严,言行更加大胆:迷恋英雄、歌星及黄色读物等以填补内心空虚(9)。
    2、找不到自己的立足点:
    他们面对升学竞争,旁徨无助;若失败,甚至会失去社会唯一能给定位的机会,於是充满挫折感、逃家逃课、性情孤僻、飙车。此是压抑现象的反弹,及表达求突破现状的强烈意识10。
    3、坚忍:
    由於大众传播的发达,他们吸收许多新知识,看到先进国家的成就,看到人类登上月球。因此他们埋头苦干、奋发图强,要与先进的国家竞争。
    以上这些看似负面的,却可成为和天主相遇的机会。正如存在主义神学家田立克(Paul Tillich)认为,宗教教育者必须努力找寻其教导的对象,其心灵中有何实存的重要问题,并以之为宣教的起点11。
    以下笔者试著从他们的社会性格中,探讨是否能和天主教的信仰相遇。换句话说,今日台湾青年心灵空虚寂寞、在寻找自己的立足点时,是否可转变成和天主生命的对话的机会;进而以较适合的牧灵方法及道理讲授的方式,将信仰介绍给他们。
279
贰、天主教信仰如何触及高中生的需求及其社会性格
一、宗教信仰的意义及价值
    信仰与心理虽有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但二者皆关心人(12)。而一个真信仰是顾及到人类的需要;信仰给人勇气,真理,使人自由。宗教观念提高青年的理想,不断地推动精神与社会的革新;宗教的假日供给他们生活的调剂;宗教团体给年轻人启示博爱与信任,满足他们的社会心理需求;宗教教义指示人实际生活的路线;宗教礼仪配合着人生每一个阶段,促进身心需要的和谐。宗教重视家庭生活,通过家庭,宗教信仰扶助着青年的成长。藉着青年的信仰,宗教维护未来的家庭(13)。我们天主教信仰的本质是爱、是智慧,合乎人情及人性的,帮助人性的发展且正视人生。它不纯是心灵寄托,非只为托福免祸,教人为善,不在追求奇迹,也不只是礼节仪式(14)。
    而耶稣降生为人,肯定了人的价值,也指出生命的意义及归宿:「我来,是为叫他们获得生命,且获得更丰富的生命。」(若十10)在圣经中,可看到她和任何一类人交往,尊重他们,接纳他们,承认每个人都是天主的子女,彼此平等。
    所以,一位信仰天主者,在失败中不气馁、受苦不畏缩、失望而不绝望,自己是其他弱小姐妹的寄托;他们脚踏实地,以牺牲建立友爱、以服务来创造自己,并有爱德的心火,不会贪生怕死,凡事尽人力听天命(15)。
二、信仰如何触及高中生的需求及其社会性格
    虽然信仰的价值及现象与今日社会的价值及现象有些不同:严谨与舒适、牺牲与放任、爱与自我、统一与自己、信仰的超越幅度与理性主义、天主的慈爱与人间的痛苦、教会的规章与追求的自
280
由,……可是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它仍有助於高中生(16),因为成了心理的「自卫机能」,可以有保持纯洁的勇气;也给了他们发泄的机会,洗涤心灵的罪恶,暂时解决了他们的问题。信仰有青年的心理平衡,缓和过度焦虑、激发自满自足的心理,也能对疾病的恐慌,甚至治愈疾病(生理及心理),例如心灵治祷。信仰并能鼓励人免於灰心丧志及消除罪恶感(17)。
    前面提及青年人在生理上好动率直,可运用在对基督徒生活方式的好奇而引进信仰。我们也可针对青年人渴望同侪团体、渴望有归属感,而运用一个信仰团体帮助他们成长。
    由於他们缺乏稳定性、决定缺乏实质的基础,今天轻易说「是」,明天又会说「不」。但慷慨、热诚,渴望参与一些流行运动,如此信仰给与光照的方向,领导走向美好的前途。
    由於他们期待一个爱的世界,渴望与人交谈,轻松愉快,信仰充满活力。这也是基督教教义的中心:耶稣来是为爱我们上他们心理不安烦死了,并追求友伴的关怀,需要一个能接受爱的对象,耶稣可予以满足。由於他们追求理想,信仰为他们人生的目标、生活的意义;耶稣及众圣人也成为他们行动的模范及心目中崇拜的英雄;藉在模仿中,他们了解自已能为耶稣作什么、发展自己的才能、扩展服务的领域。
    由於他们对信仰产生怀疑及追寻,促使他们的信仰会以一的人生内容和建设性的活力而加强、加深;由以往的被动转为主动,由以前的模仿转成自行的抉择(18)。
三、今日高中生面对信仰的态度
    所以看来天主教信仰是有可能碰触到高中生的需求及其性格,但我们也发现另一个现象,在各堂口主日弥撒中,青年人出席率普遍降低又不稳定。常出席的青年,有的基於习惯,有的基于责任,很少是出於信仰的。遇到考试,连青年会聚会的出席人数也会
281
减少。纵然年轻人好动,即使一些活动会使人数增加,却无法加强青年人参加定期聚会及主日弥撒的意愿。他们对礼仪也感到无聊,对昔日单调、单向、填鸭式的道理讲授没兴趣,因不能满足这些习惯於大众媒体的趣味性,及欲在参与中表现自己的青年们。所以看起来,青年人怀疑或丧失信仰,似乎是因信仰的讯息与他们的生活经验脱节(19)。教会为他们而言,是较不重要的、没有压力的。他们自以为没有信仰才是进步,不进教堂才合乎科学,行动不受教会的限制、思想不受教条的约束,才合乎现代社会的生活(20)。据调查显示,参与宗教礼仪的活动的频率,并不影响青年人的宗教知识与态度的程度(21)。
    信仰既然这麽真实,同时也会帮助他们,为什麽高中生体验不到这宝贵的事实,且不能经由信仰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独特性、及唯一性而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成为名符其实的基督徒呢?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试着提出一些心得:首先让我们效法耶稣如何把握人与人相遇的机会,将谈话转变成生命的对话。在若四5—24,耶稣主动向撒玛黎雅女人要水喝(V8),超越了种族的鸿沟(V9),并了解此女人的需要,而令其无所隐藏地面对生命意义的问题。当耶稣接纳此妇女,并要求她面对自己,接纳自己后,就把话题转到心灵的问题(V19)。她就看出耶稣的身分(V25),如此她可坦然走向众人,传告她找到了默西亚(V28)。所以我们也主动和青年人接近,跨越成人世界和青年之间的隔阂;并看出青年人的需要,指出他们心灵的空虚,而能无所隐藏地面对生命意义的问题。同时帮助青年人面对自己,在信仰价值中找到自己的身分。尊重他们有独立的人格,重视他们的生活经验,於无从定位的情况下,可在天国里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建立起自己的身分,并发现自己的价值。如此他们会坦然面对主、环境及别人(22)。其次重要的是让高中生在我们身上认出主。他们在找生命的答案,要在活动中看见生命的价
282
值,要看见主的话如何影响其生命中每个领域。如果我们有稳定的情感及属灵的形象,藉著基督、借同基督、在基督内(参考若十五5;格前十三7),就能了解主在人身上的化工,也会对他们有兴趣,愿和他们打成一片,花时间听他们、爱他们,并对他们怀有希望。
四、信仰与圣经祈祷的关系
    紧接著尝试从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建构其所能了解的圣经注解,加强对圣经的了解。因从教育的角度看,「不认识圣经的人,他的教育不算完成。从信仰的观点看,圣经大师热罗尼莫说:「不认识圣经,就是不认识基督。」梵二也提及「教会常常尊敬圣经,如同尊敬主的圣体。」在礼仪宪章中说明了耶稣临在的方式,其一是在圣言中——也就是圣经,基督也临於圣经中。我们相信圣言是天主的话,不只是标志也是力量,是活的(希四12),是神,是生命(若六63),会产生救恩的效果。耶稣亲自许诺及保证的(参阅若十四23)。如果我们听她的话,宛如她的亲临。并鼓励他们读经,读经帮助人明白待人处世之道,且唤起对现代社会的意识,助人认识天主及其化工,认识主基督,进而忠实地爱慕他,并引领我们的生命与主与人相遇。进而选择适合的圣经题材,以团体性圣经式的祈祷帮助他们的信仰生活,藉着在团体的经验及学习,建立起自己的信仰经验,并能深入了解弥撒的意义,终究感恩祭是教友生活的高峰,是教会的共融。至於如何有适合青年人的弥撒,是很重要的课题,但不在此研究。当然培育信仰的方法很多,在此谨提出圣经祈祷。
    在我们天主教启示的信仰有一特色是以团体为出发点,在团体中传递,并藉团体成就个人。而圣经是天主的话,因此研读圣经也有团体的幅度,以建立真实的信仰团体一基督徒的团体;在圣言的光照判断下,共同负起社会责任;将信仰与生活打成一片,以基督
283
的精神影响全面的人际关系(23)。因此小团体犹如一个教会,圣神在其中运行并帮助我们,使每一位决心彼此相爱、接纳;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恩赐,成为真正有作用的基督徒。所以,在团体中藉圣经祈祷学超越个人需要,学分享,学如何成为一个团体,一起赞美主。最后会走向关心别人、服务别人、有责任感及一位懂得爱的人。
叁、圣经祈祷
一、何谓团体圣经祈祷及其重要性
    祈祷是聆听天主的话,且对天主话的答覆与回应,是人与天主连系契合的方式。而圣经祈祷是使人将信仰与生活结合,促进灵修的成长;因着天主关心我们,自然流露在生活中去关心别人。但何谓圣经祈祷,简单的说,是透过读经而祈祷,或运用经文去祈祷。是先阅读一段经文,聆听天主在该段圣经内告诉了我们什麽,以该段圣经反省自己如何实践了天主的话,由衷地向天主祈祷、赞美、感谢、代祷、求恩或忏悔(24)。也是以圣经为主题,强调默想中推理与交谈部分废。为深入体味人生的问题或深入经验个人与神的关系、明白天主的奥迹、基督的生活、圣经的启示……等等。所以圣经祈祷是以天主为中心,它也可补足因分心走意或有口无心只是机械性的诵念固定经文的祈祷(26)。正如神学家格里高里·邦模姆(Gregory Baun)认为「祈祷是以一种新的角度面对自己,聆听我们内心深处的天籁之音……它能由内激发我们的活力……祈祷成为活出自我的最佳途径……并非脱离自我、伸向另一位,而是透过种种障碍,在生命本具的恩宠内与自我合一。」(27)换句话说,我们如同斐理伯一样(参阅宗八6—40),带领人到神面前。团体圣经祈祷是藉团体的关心、共融、力量及协助,在圣言的光照下,与自我合一,发现自我,并找到自我;藉基督降生的奥迹、她与人相
284
处的态度,促使他们体会自己被爱及价值;此可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另圣经祈祷在自然不受拘束的气氛下进行,如此以天主为中心的团体,可满足他们对同侪团体的需求,对爱共融的渴望。此团体也成为他们学习庆祝其信仰的最优先所在。
二、团体圣经祈祷的一些方式
    笔者以自己及他人的经验,配合他们生活,找寻团体圣经祈祷的方法及内容。为高中生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爱、宽恕及自我认识等主题。加此他们对新潮事务的新奇,因此在进行中「引起动机」是很重要的。此可用故事或相关的活动以吸引其兴趣,从经验得知,大致上有祈祷、「引起动机」、查圣经或类似圣经分享(圣经取材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祈祷等过程,会比较适合他们。
    在圣经分享部分,教会中常用的方法:例如七步法、五步法、三步法,可变化运用,笔者不在此摘述(可参阅注28)。另默想、读经祈祷合而为一、诵经祈祷合一,三方法也不在此讨论,可参阅圣经双月刊42期,19页。愿意於此介绍几种查圣经的方式。基本上,它要求回答四个问题:这段经节在说什麽,对我说什麽,我如何去实行圣经中的话语,我在的小团体如何帮助我(29)。
    a.以下列举几种查经的方式并比较其优缺点:
方 法
较适合的用法
优   点
缺   点
访问法
福音中与耶稣相遇的故事有趣, 例如:谷十17-31、若九1—41、十四22--32
有趣,轻松
给参与者自由尝试以不同的态度对待基督
能适用於一种经节
易控时间
瑞典式
任何类型的经节。特别是长段的经文,例如:创一至三章、咏一三九、罗十二章
对无查圣经经验的人特别适用
可适用於多种圣经文学
不易控时间
                                                                                                                                                                                                                                                                                                                                                                                                                                                                                                                                                                                                                                                                                                                                                                                                                                                                                                                                                                                           
285
头心手
特别是耶稣的讲述,宗徒书信,教训,例如路四1—15、哥三1—17、路十五11—32、弗五21—六,4
鼓励小组勤勉查经能轻易的由理论转为实际应用
要求较有规律的学习,不适用于不惯于查经的初学者
八问法
新旧约的故事、新约教训具有旧约犹太宗教与法律根源者,创十二l-3、依四二1—4、希十11--25
适用于无查经经验的易於由理论转变为实际应用
有助于个人查经
领导者须留下足够的时间讨论最后的问题
意译法
最多五节格前十三4--10咏一若壹一5-10
强调实际应用强调实际应用鼓励人读经时特别注意语句中的多种涵义
如果令其他人如果经常使用会令其他人沮丧,因有的人 较擅常此法
圣经搜寻法
宗徒书信,教训,灵修,例如:若十五l-11、雅五13--20、依十一1-9
容易学习明白对照其他章节有助于明白教义
用於个人查经效果颇佳
方法熟练后才能要求实际应用
                                                                                                                                                                                                                                                                                                                                                                                                                                                                                                                                                                                                                                                                                                                                                                                                                                                                                                                                                                                      
 今略介绍其中三种的过程:(其他请参阅注30)
 1.访问法:
    朗读经节。
    依故事中的人物数目分组:每一组扮演一个角色,讨论决定经文最重要的关键、他们的感觉、耶稣在他们身上所产生的影响。每组中有一人是访问者,准备一些问题,以充满好奇心发问,帮助听众了解实际上发生的事情。
      表演。
      访问节目。
      一起讨论问题。
      祈祷。
286
2、瑞典法:
    介绍经节。
    朗经。
    个人研究经文并将所得记在一张纸上,有三栏:疑问、启示、回应。
    分享疑问栏并解答,看是否能在启示栏中找到答案。
    分享启示栏,写下决心要作的一件事及时间。
    分享回应栏,互相帮助。
    彼此代祷。
3.八问法:
    朗经。
    主持者简单叙述事情发生的地点及时间、主要人物、较难解的语句、历史背景。
    每人回答三个问题:主要思想,对当时人的意义,对现代人的意义。
    分享。
    回答对我的意义及自己的回应并分享。
    祈祷。
此外,尚有不少查经的方法,可在基督教不少的书中得知。
   (b)其他几种祈祷方式:
    1.主题:失败的意义
      祈祷。
      「引起动机」活动。
      由不同的人念下列句子:我好心帮她,但越帮越忙。
                          我没有姐姐聪明,我什麽都不会作。
                          别人不理我,我很寂寞。
287
                            我无法和别人说知心话。(属於失败的经验)
      自己写下自己的经验(不须与别人分享)。
      分享失败的感受如何影响一个人。
      朗读圣经句子:我主我的天主,你为什麽舍弃我。
                    我和你这麽久,你还不认我吗?
                    你们也要离开我吗?
                    不是十个人吗?其他九个人呢?
                    钉死他,钉死他!
                    这话怎麽听得进去,就离开了他。
      讨论以上那句话能表达你的心境。
      在那种情况下,能说耶稣了解我们失败的经验;当我们跌倒时,耶稣在那里?失败的经验是否可转为积极的,如何做?
      祈祷。
    2.主题:自我认识
      祈祷。
      在主前记起团体中每一个人。
      引起动机活动。
      每人手中有一张纸,写上自己的名字及几项优点。
      传给下一个人,并写下你手中纸上的那人优点。
      继续下去直到拿到你自己的为止。
      欣赏别人对你所写的并分享。
      朗读格前十二12—21
      讨论经文那段与所发现的优点之关系。
      结束祈祷。
      (c).
    1.主题:爱(格前十三4—7)
288
                                     
      祈祷。
      「引起动机」活动。
      填写问卷(31)。
      四人一组,分享点数最高及最低的一题。
      分享深入部分的问题(32),一题完后再开始另一题(最好主持人先分享)。
      为分享过的需要祈祷。
      静默。
      结束祈祷。
    2.主题:基督关心我(谷二,1一12)
      祈祷。
      「引起动机」活动。
      二人一组,分享暖身部分的问题(33),一题完后再开始另一题(最好主持人先分享)五分钟停。
      四人一组,轮流分享深入部分的问题(33),十五分钟停。
      静默。
      结束祈祷。
    (d).类似泰泽共融祈祷法:
    静默,放有祈祷气氛的音乐。
    唱一些有默想性的歌咏,反覆咏唱。
    读经。
    静默。
    信友祷词。
    天主经。
    结束祷词。
    还有许多方法,不—一列举,请参阅见证153期起<青少年牧灵>专栏。此如同饮水,冷暖不同,饮者自知,视对象、场地等因
289
素不同而弹性调整。知道技巧或方法后,实际去带领,不断在学习及经验中检讨、求进步,以达於他们与我们一起蒙福。
三、团体圣经祈祷应注意的事项
    1、拒绝以诚恳、真理、帮助为藉口,成为故意彼此攻击的机构,或作极端批评的诱惑(35)。
    2、有意识的增加对宗教的热忱、努力、及传福音的使命。
    3、分享时不备点心,除非为友谊聚会。
    4、须有活泼的信德。
    5、以谦逊及开放的心接受天主的话。
    6、求圣神光照指引帮助,因圣经是在圣神推动下写成的,若愿正确了解应靠圣神。
    高中生仍处於反叛期,又信仰不稳定,但由文章中可发现运用团体圣经祈祷仍有助於信仰的发展。唯他们的需要是多面的,且有个别差异,因此须与其他牧灵方式合并使用;并配合牧灵人员言行合一,发展感性、知性与理性的生活,加速赶上他们的生活经验;定能协助青年人产生自已的信仰经验,迈向成熟的道路。另许多今日青年常往佛寺去学打坐、听讲解佛经,为能安定自己并寻求理想——智慧。是否我们向他们学习,寻找几种可能的方法,更容易帮助青年人。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注:
(1)青年心理中青年与信仰一文,朱秉欣,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编,水牛出版社,民国58年,P.114。
(2)往返寻爱的人.在ATT和麦当劳之间,徐建正,橄榄文化事业基金会,民国78年,P.26。
(3)给你,辅导,彭怀冰,校园书房,民国75年再版,P.21。
290
(4)同上,P.22。
(5)发展心理学,赫洛克著,胡海国编译,常新出版有限公司,民国65年,P.392/465 .
(6) 同上,P.437—439/502—505。
(7)同2,P.16。
(8)同2,P.7—8。
(9)同①,P.109。
(10)同2,P.27。
(11)同2,P.17。
(12)同①,P.120。
(13)同①,P.119—120。
(14) 正视人生的信仰,徐锦尧,台湾牧灵中心,民国79年,P.68—71。
(15) 同上,P.68。
(16)同①,P.120。
(17)同上,p.117—119 。
(18)同上,P.113。
(19)同上,P.115。
(20)同上,P.109。
(21)天主教中学生的宗教知识与态度,郭维夏,抽印本。
(22)同2,P.17—23。
(23)福传文集中团体研读圣经与福音传播工作一文,房志荣,中国主教团传教委员会编印,1988,P.157—159
(24)圣经双月刊,42期,P.14。
(25)同14,P.138。
(26)同24,42期,P.14。
(27)内观自得,Peter A.Campbell/Edwin M.McMahon著,若水译,光启出版社,民国79年,P.110。
(28)基督徒信仰小型团体自助手册,汪德明,1988,p17一22。
(29)小组查经手册,吴淑廉著,李黄西香译,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总会妇女事工委员会,1986,p.40 。
291
(30) 同上,P.44—67。
(31)见证月刊 ,192期,p.50—51。
(32) 同上,P.51---52。
(33)同上,P.53—54。
(34)同上,P·54。
(35) 同28,P.26。
参考书目:
1.小组查经手册,吴淑廉著,李责西香译,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总会妇女事工委员会,1986,P.1一22/39—120。
2 、青年心理中青年与信仰一文,朱秉欣,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编,水牛出版社,民国58年。
3. 青年人教学(15—16)——主日学教学训练系列(五),James  Z.Dyet著,何明珠译,中国主日协会,1988。
4.往返寻爱的人——在ATT和麦当劳之间,徐建正;橄榄文化事业基金会,民国78年。
5.给你,辅导,彭怀冰,校园书房,民国75年再版。
6 、发展心理学,赫洛克著,胡海国编译,常新出版有限公司,民国65年,P.392 -505。
7、 论现代青年——教宗保禄六世,韩山城译,安道社会学社出版,民国59年。
8.福传大会专集,中国主教团传教委员会编印,1988,P.55—61/258—272.
9、福传文集中中等教育与福音传播工作一文;陈明清;P.383—392。读经与福传大会一文,韩承良,P.151—156,中国主教团传教委员会编印,1988。
10、 满怀信心教导青年,毕比尔著,蔡金玲译,证道出版社,1988。
11.礼仪宪章
29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