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93号

试从心理看明辨神类——静观皆妙化,天心不言中


徐可之
    明辨神类在教会的灵心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相当重视,历代神修人士在这方面也留下了不少的生活纪录与著作。西方教会对这些资料已有相当完善的整理(1),中文方面于近些年来,也逐渐有专题性的文章出现,虽然大都以翻译为主(2)。此外更引人注意的是,现代已有人从心理方面来探讨明辨神类,并明确指出,一般的心理困难和生活中的「偏见」,如何能影响甚或左右人的明辨能力(3)。但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资料似乎还不很多。下面就是笔者依据手边的有限资料,再加上个人的一些生活体验与整合,草成此文给大家分享。纲要如下:
    一、明辨神类与心理成熟
          (一)传统中的明辨特征
          (二)明辨特征与心理成熟
    二、明辨与心灵成长
          (一)心灵儿童期:1.疑神疑鬼疑心鬼
                            2.自信自如自真如
          (二)心灵青年期:1.穷急穷忙穷急鬼
                            2.乐天乐地乐天人
          (三)心灵成年期:1.自作聪明活见鬼
                            2.死心塌地诚如神
    三、心灵明辨是一个成长过程
    四、附录:明辨神类的历史发展
359
一、明辨神类与心理成熟
    西方灵修学者对教会传统中的明辨神类,已有相当好的整理,上面已经提及。现在就将这些资料扼要指出,使我们可看出历代传承中明辨神类的主要根据。然后再看这些特征,如何与现代心理所说的「成熟与不成熟」,相互参照配合。
(一)修会传统中的明辨特征
    纪贝尔神父在其《灵修神学》一书中(4),先简短说明其资料来源,然后依据一本十八世纪的名著《辨别神类》,将善神与恶神在人的理智与意志方面的不同推动,平行列表对比,相当简明醒目。下面就是他这个对照表的中译(5)(附注中有英译以备参考)。
        善神的特征                     恶神的特征
                   在理智方面
    (1)真实(使人认识真理)          虚假
    (2)不关心无用之事                空幻、无用的心思念虑
    (3)光照理智(虽然想像            想像中的黑暗或
      仍留在黑暗中)                   假光明
    (4)使理智受教                    固执己见
    (5)中庸,有节制                  夸大、过分、偏激
    (6)思念谦逊                      骄傲、虚荣
                    在意志方面
    (1)内在的平安                    扰乱,不安
    (2)真实有效的谦逊                骄傲或假谦逊(只是
                                        一些谦虚空话)
    (3)信赖天主,不信赖自己          冒失妄望或失望
                                  360
    (4)意志适应顺从(对天主          固执、硬心。对天主或导师
      或导师开放心灵)                 过分保留,不开放
    (5)生活行动,意向纯正            意向不正
    (6)耐心接受身心的痛苦            对痛苦考验不忍耐
    (7)内在的克己                    偏情的妄动
    (8)纯朴,诚恳                    假装,虚伪
    (9)心灵自由                      心灵为世物所束缚
    (10)热切效法基督                 和基督疏远
    (11)忘我的爱德,温和良善         假热诚,虚假酸辣自明辨特征与心理成熟
    有关心理成熟与不成熟的特征,多年前我们已介绍过(6)。此外也有马斯洛的一本中译于三四年前问世,其中对此有很好的参考资料(7)。现在就将这些资料和传统的明辨神类,相互参照使用。为了简明方便,我们一并浓缩为下列几点。
善神的特征                    心理成熟
1.使人认识真理,                 面对真实,
      不关心无用之事                  生活方向实际
    2.使理智受教,谦逊;             心地开放,接受人的有限,
      看法中肯,有节制                多元共存
    3.内心平安,自由;               不只受本能驱使,
      真实的谦逊,受教                有合理的价值体系
    4信赖天主,不信赖自己             知道自己是谁,
      纯朴,诚恳                      能「真诚相见」
    5.安心接受挫折痛苦;             敢负责、决定,
      热切效法基督                    对生命肯定乐观
361
    6.真诚地爱人,忘我               接受别人,不以
                                      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
     
恶神的特征                    心理不成熟
1.虚伪、欺骗,                 逃避,不敢面对真实;
    作空幻无用之想                  方向不实际,幻想一下改变一切。
    2.固执己见,夸大               自我中心,封闭防御,
      偏激,追求虚荣                「天才或自抹」
    3.内心扰乱不安,               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
      假谦逊,固执                  封闭,不信任
    4.不信赖天主,失望;           基本不信任,对人生失望;
      伪装,假惺惺                  外在面具,内心破碎
    5.在考验中不忍耐,             不敢负责任,以感觉为转移;
      内心为世物所束缚,            对生命死亡
      和基督疏远                    茫然若失
    6.假心火,酸辣                 缺乏真切的人际关系
    现代灵修辅导特别强调心灵成熟,其实这就是心理与心灵的整合。有关此种整合,我们已在不同的情况下多次提出(8),此处无需多说,而且实际上也无法在此再—一说明了。期盼从事灵修辅导的兄弟姐妹,能在这方面多多分享心得与体验,彼此相互参照、印证、鼓励。二、明辨与心灵成长
    就如发展心理学将人的成长分为不同时期,我们在此也将心灵的成长简单地分为三个阶段:心灵儿童期、心灵青年期、心灵成年
362
期(这和传统的灵修三阶段,炼路、明路、合路,或起步、前进、完成等,也可相互参照)。此种分法有其很实用的一面,就是我们可利用心理成长阶段的不同特征,来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心灵成长过程中的不同情况,因而更易于推动心灵的发展与成长。
(一)心灵儿童期
    这和心理发展中的儿童期有所不同。就生理年龄来说,这些一般都是二十岁左右的人。再者就是我们假定,他们都在认真寻求其灵心的发展与成长(比如修会中的初学阶段以及暂愿时期)。为更便于表达,下面就话分两面来说明:首先指出这时期的明辨困难究竟何在,然后再指出当循的成长方向。
    1.疑神疑鬼疑心鬼
    这时期的显著「灵心需求」是急切地肯定自己。如果此时在心理方面对自我肯定也很缺乏的话,则此种灵心需求就会更加显明,虽然其表达方式往往正是相反。比如在内心深处很想知道,自己在灵修成长上已达到了什么程度。如果当事人已阅读过一些灵修著作,在和辅导的谈话中便会急于印证,自己的祈祷是否就是「静观」祈祷(大德兰所说的第四、五楼台),内心的乾、苦是否即十字若望所说的心灵黑夜等。在具体的生活中,会觉得自己的灵修比别人更有深度(尤其是对生活在一起的同伴们);对别人的反应相当敏感,往往为了他人的一句无心之言,或长上的一种无意反应(比如院长或导师的沉默不语),就会难过好久。有时更会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去找对方讲个清楚。但很多次对方的反应是:根本没意识到这回事,也完全没有这个意思!用实例来说明似乎会更清楚。
    幼真在修会中已五六年了,读书、工作、祈祷,都很认真卖力,而且在天资、才能、相貌、健康等各方面,也是相当「富裕」,但其奉献生活并不快乐,最多只能以忧喜参半来形容(在此再
363
重貌一次:需不要「猜」所貌的是谁!惟请以「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心怀,来参考利用,使有助于自己以及其他兄弟姐妹的心灵成长)。在辅导过程中,幼真逐渐谈出其困难之症结所在。小时候由于兄弟姐妹比较多,父母工作忙碌,尤其是母亲,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照顾得那么周到。而且幼真小时很乖巧,常会照顾弟妹,自己也从不让父母担心。入学读书后,成绩很好,但他不记得曾为此而得到过父母的夸奖鼓励。在亲友的谈话中,别人多次夸赞他聪明乖巧,但是母想常「淡然」置之,不加可否(其实妈妈当然心里很高兴,只是不好意思表达而已)。正如另外一位妈妈,当亲友邻居同声夸赞其女儿时—一「你这个女儿真好!什么都不要你操心,而且读书常考第一名。」他的回答常是:「我这个丑丫头只是会读书。」小女儿听了多次之后,真觉得自己是个「丑丫头」,一直到进入修会多年后,仍觉得自己「丑」得不敢抬头呢。
    由于缺乏父母的积极肯定,幼真在内心深处(潜意识中),同样也觉得自己是个「丑小鸭」—一「我不行,不好,没人重视」,因而在生活中很容易感到被冷落、不受重视。但其真正的渴求,就是他人、尤其是「长者」的赞赏与肯定。
    2.自信自如自真如
    像幼真这样的渴求肯定(虽然当事人一般都意识不到),会使人在许多事上暗暗和他人比较。比如他们做事会更认真努力,但同时非常注意别人的反应,尤其是长者的反应。幼真很多次的痛苦经验,就是感到自己的努力都是白费(比如布置圣堂、安排礼仪、准备饮食、负责庆节等)。自己的这些「尽心尽力」,根本没有人欣赏,而且常会得到消极的批评、不满,甚或上长的责备。会谈中他屡次流著泪,很悲愤地喊说:「都是我不好!别人作什么都会得到欣赏鼓励,我作什么都不对、不行!……反正都是我不好!」经过一段辅导过程后,幼真逐渐看出此种内在的矛盾:以工作成就来争
364
取别人的肯定重视,其结果常是适得其反。换句话说,自己由于缺乏足够的自信,拼命以外在的工作成就来建立内在的自我肯定,实际上是隔靴搔痒,甚或缘木求鱼。这里所需要建立的是:个人的基本自信,和因此而对他人的基本信任。
    为建立这样的深度自信,也就是以前所说过的「调整自我形像」(9),自然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一不是「一看就懂」,一懂就马上可以调整过来!一般所用的方法可简称为「明指与暗示」,就是认真找出个人的优点、才能、成就等,明确地予以肯定;然后再以心理暗示(或自我催眠),将「我不行—一丑小鸭」改换为「我很行—一美天鹅」的自我形像(10)。当然这些心理方面的努力,可以和信仰与祈祷生活完全配合起来。而且在自我调整的过程中,尤其是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最好有「有经验」的辅导从旁协助!幼真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基本上已能明确地肯定自己:在天主和人前都是一个宝贵的女儿。现在对他人的反应已不再那么在意了,而且同时还可以看出,别人的反应(包括长上在内),都是和每人的工作忙累、情绪高低、成长背景,以及「道行」深浅等因素密切有关,是每人「自家」的事。过去对别人的反应,疑神疑鬼,以为都是对「我」而发,现在觉得实在幼稚好笑。有此会心微笑之后,幼真发现过去的紧张痛苦,现在已大半消失,即使生活工作中偶有冲突,拜一下圣体,也就可安然入睡了。
(二)心灵青年期
    心灵的成长阶段是前后连贯衔接,彼此交感互动的。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比我们一般所想像、所觉察到的还要更大更深。心理方面的不同成长阶段,在此可给我们提供相当实用的参考资料(11)。从这些资料和个人的生活体验中,我们可看出心灵青年期的发展,如果在前一阶段无法突破「疑神疑鬼」的束缚,无法使「自我肯定」的需求获得适当的满足,那么在此时期,这些困难不但会日益显
365
著,而且更往往会变本加厉。反之,如果前面发展顺利,心灵成长在这一阶段,也自然容易进入更深的和谐与喜乐。试分别多说几句。
    1.穷急穷忙穷急鬼
    生活实例常比理论性的论述更生动易解,对心灵方面的事物可说更是如此。下面以「疏乐」为名所表达的一些情况,也许就是你我所多少曾有过的切身经验。
    疏乐于终身愿后不久,被派去负责某处的青年活动。这本是他很喜欢的工作,所以立即就「进入情况」,全心全力要把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一个比一个更用心筹划,一次比一次更「席不暇暖」!一年多的拼命努力,疏乐的团体生活以及个人的祈祷也都几乎「拼」上去了。长上的提醒和劝告使他很反感气忿,有时也会清楚表明:「你们不了解年青一代的需要!」再过一年多,他自己也累了(因为无法常变新花样,而且个人的体力总是很有限)。对活动方面的一些批评和建议,他都觉得是在批评攻击他。但他意识不到,这些反应都是来自他个人「以成就来肯定自己」的心理需求!他拒绝接受心理辅导,只愿意偶然去见见老神师。在不得已的情形下,长上让他去休息一段时间,然后派往一所学校负责宗教辅导。
    到学校之后,他很快又进入了自己的工作模式:拼命作得好,「时间不够」,睡眠不足,体力透支。长话短说,三年的教书与宗辅活动,疏乐成了一个不会笑的人,尤其是在自己的修会团体中。最后他觉得几乎要崩溃;因为不断靠药物支持,使自己内心产生一些莫名的焦虑和恐惧—一不时会出现自杀、精神分裂、出会、进隐修院等,各种令人坐立不安的意念和冲动。这种情况使他痛苦不堪,满腔怨恨:「一个还不到四十岁的人,就这样毁掉一生吗?」还好,他终于在好友的催促和长上的安排下,同意暂时停止学校的工作,好好去接受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
366
    2.乐天乐地乐天人
    我们自己的内在冲突与无意识心境,会影响我们的一切心理活动:影响我们对外在事物的感受和反应;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与了解;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评价与审断,最后影响我们的决定和行动(12)。就如上面所举出的幼真与疏乐,除非当事人先调整自己的心境和自我形像(就是对自己先有足够的肯定和欣赏),他们便无法对外在事物有正确、合理的反应。别人的一些无心言行,他们会敏感为对他们的批评与轻视。因著对别人言行的误解和反应不当,他们所决定的行动自然也不符合事实,比如和别人「理论」,发生冲突,甚或采取敌对报复等。所以只有当我们对自己的形象调整到足够真实时,我们才能「看」到外在事物的真相。
    幼真和疏乐目前都已是过来人,但他们之间有著显著的不同。前者从心灵儿童期已开始在自我调整(虽然当时不够认真,进行缓慢),目前在其生活与工作中,对周遭的人地事物就显得比较轻松和谐。而后者疏乐,由于拖延太久;虽然目前在生活工作中也能相安无事,但内在的喜乐和谐,一时还「发」不出来—一内心尚不足,当然无法流露于外。可是就年龄或会龄来说;疏乐比幼真都大了十岁左右,而在心灵成长上却是「在先的成为在后的,在后的成为在先的」。当然这并不是最后的定局,但事实总是很好的说明和提示:成长的时间是有限的;谁越能早日奠定「自信自如」的基础,就会越快体验生活中(与人地事物之间)的融洽和谐,也就越能及早成为一个「乐天乐地—一与万有和谐」的乐天人。
(三)心灵成年期
    在人格发展八阶段中,艾力克森(E.H.Erikson)简明指出成熟期的特征为「统一完整」Integrity),其负面的后果就是「悲观绝望」(Despair)(13)。心灵方面的情况可说也是大同小异。下面就先看此阶段的负面情况,然后再说明正面的心灵成果。
367
    1.自作聪明活见鬼
    从以上所指出的心灵连续发展来看,如果有人一直在负面成长,那到此成年期后,便随时会显出「后长成」的啼笑皆非,甚至对生命的冷漠与绝望。「孤行」在修会中已过了银庆,生命也将进入「知天命」的金色年代。但就在这时候他作了一件「一鸣惊人」的憾事。他一直以工作成就来肯定、支撑其消极的自我形象。在刚过进会银庆的第二年(此时已四十九岁),他告诉长上要为大众传播工作兴建一所大厦。虽然他和这方面的人士已有几年的接触(为他们讲道理,作辅导神师等),但长上明白告诉他,不要涉及他们财物的事!这本是修会的一向作法(禁止会士涉及一切俗务),而当事人对建筑、货款等事,又是完全外行。长上再三劝阻,但孤行自以为没问题,一定能顺利完成。事后不到一年,他发现被人利用,上当受骗,弄得自己身负巨额债款,连利息也无法支付。虽然他开始东藏西躲,但很快就被逮捕。这不但毁灭了他的半生奉献生活,更在其「知天命」之年,还得坐监受刑,忧虑著如何摆脱债务的纠缠。
    当然此种情况不仅发生在修会团体里,在一般的社会家庭中更是屡见不鲜,时有所闻。比如在赌「大家乐」或玩股票的那段狂热时期里,有不少已身为祖父母的长辈,仍会自作聪明而被牢牢扣住。财物损失可说还算小事,但为此而弄得精神崩溃或自杀,岂不更是千古遗憾。不过此种悲剧性事件,平常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其来有自,早已「孕育」在一个生命和心灵的成长过程中。
    2.死心塌地诚如神
    一个不断在积极成长的心灵,在此成年期所「形于外」的,不只是和谐喜乐,更有一种「生死如一」的人性光辉,一种难以描述的纯、真、专、诚。在印度德兰修女身上,我觉得和他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到此种「灵性之光」的温暖与活力。他生命中有不少「死心塌地—一至诚如神」的感人小故事(比如《比死更强》一书中所描述的)(14),下面的一件是笔者在我们的电视中偶然看到的。当时黎巴嫩正战火弥漫,德兰姆姆要进入战区将一些残障儿童带出来,为送往安全地方照顾。电视画面上是他和一位联合国负责人(或是一位美国官员)在谈话,内容大致如下(这是好几年前看到的,详细情节已记不清楚了)。
    德兰姆姆:我要进去把孩子们带出来。
    负责官员:不行!我们无法保护你的安全!
    姆姆:明天会停火。
    官员:停火?不可能停火!
    姆姆:是的,明天会停火。
    官员:现在战争激烈,彼此打得像疯狂了一样,明天绝对不会停火!
    姆姆:是的,会停火,我祈祷了。
    官员:(笑了起来)我也是个有信仰的人,我也祈祷,但是明天不会停火的。
    接下去的电视画面是德兰姆姆抱著一个儿童送上娃娃车,安全地把他们带了出来,因为第二天真的停火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奇迹」性的事件,不会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不可将此种事件视为心灵成熟的特征。但如果我们以生活「符合事实」为心灵成熟的特征,那就不必太注意奇迹或平凡了,不是吗?其实我觉得,德兰姆姆的心灵明辨是那么符合真实,只是我们的「被蒙蔽的心目」看不见就是了。此外在我们的生活接触中,多少也会看到一两个「心灵成熟」的实例吧。
    「若愚」在战乱中有过好几次的生死经验,最恐怖的一次是飞机轰炸。当地的天主堂和学校是那次轰炸的目标。飞机来时,若愚
369
正在一个草棚下诵念日课(该草棚离学校只有两三百公尺)。那时的炸弹火力虽然比现在的小,但爆炸时也能把校门前的大石狮,飞送到马路对面的院子里。轰炸过后,我们学生都从地下防空室出来,大家仍是心有余悸,不太讲话。而若愚却面带微笑,安慰我们说:我在草棚里看著飞机的轰炸和离去。像这样「生死如——一死心塌地」的生命实例,你一看到就会「受用」一生,不是吗?如果从心灵明辨来看,若愚的不慌不乱,决定留在草棚里继续祈祷,是否更「符合事实」的需要?反过来说,如果吓得东奔西跑,是否更有生命的危险?在当时情况下,乱跑一定会更容易遭受飞机的扫射。
三、心灵明辨是—个成长过程
    教会灵修传承中,尤其是在「辨别神类的规则」(15)的影响下,一般都会将此明辨视为一套方法或技巧。但从以上所说的一切来看,此种明辨更是心灵上的一个成长过程—一对写《辨别规则》的作者来说也是如此(16)。在心灵的幼稚阶段,当事人还「看不清」事物真相,没有什么规则、技巧能使他看得明白。就像幼真那样的情况,只有成长过来(能逐渐自我肯定与欣赏)以后,才能「看」到自已和事物的真相。否则便会一直受到「丑小鸭」的成见(或假象)所左右,无法作出真正的明辨—一「符合事实」地决定取舍。正如一个三四岁的儿童,面对漂亮的糖果和玩具,同时也告诉他读书写字的重要(将来会成为大人物等);如果要他「明辨」取舍,我们都知道他一定会双手去抓糖果和玩具。为能真正「看清」读书  的重要,那还需要一段成长的时间。
    此一成长过程既有其「天然」的连续性,所以其成长方向必须正确,而且是越早越好。如果方向偏差,其谬误自然也是越久越严重。前面我们在疏乐和孤行二人身上所看到的,就是这「冰冻三尺」的具体说明。
370
    但这连续发展并不排除「辨别规则,或认真学习一些明辨特征。相反,在此心灵成长过程中,更需要有一些规则来帮助,有一些特征来明确指出正负方面的成长方向。虽然这些规则(或特征)的本身,并不就是心灵明辨。意思是说,只是了解、运用这些规则与特征,那还没有「学到」真正的心灵明辨。举个实例似乎会更清楚,比如我们小时候练习书法,一定先要有字帖或范本(学画学琴等也是一样)。但这些范本并不是书法本身,而我们的用功临摹,也是为帮助我们「学会」书法的必要练习。一旦我们练得「到家」了,书法的风格神韵,挥洒自如,也就自会「了然于心」,不言而喻。这可使我们清楚看出,范本与临摹虽然是学习书法的必要帮助,但书法不是这些。真正的书法首先是「了然于心」的挥洒自如(诚于中),而在此自如中一定会流露出其特有的风格神韵—一书法的「形于外」。我们所说的心灵明辨也正是如此。
    当然此种了解更是为作心灵辅导的兄弟姐妹,因为这在帮助他人成长的时候,可使我们「灵活」地运用这些分辨规则或特征,而不拘泥于字面或某些传统表达方式。对心理学所提供的资料(就如成熟与不成熟的特征等),我们自然更需要灵活运用,随人、随地、随时而制宜,为能帮助人走向真正的心灵明辨,到达人性的真正成熟。
    如果以中国文化之「心」来看此明辨与成熟的话,其起点自然是「求其放心」(将散失于外、甚或偏离迷失的心收回来),也就是「大学」所开示的正心诚意。其整个成长过程的努力,就是使自己的「心绪」(内心的动向与各种情绪),能逐渐「致中和」—一使喜怒哀乐等都能静守于中,在需要发出时都能发得合情合理。内心一旦到达中和,人性的「尽心知天」或至诚圆融就「活」现于外了。这样的一个生命,在其具体生活中,自能人尽其才、地尽其
371
利、事尽其宜、物尽其用(也就是中庸所说的参赞天地的化育)。我们的古圣先贤对「人」的理想,就是这样一个与天地万物相「通」的人—一更常用的说法是天人合一,比较奥妙的词汇则称之为「至诚如神」(见中庸第二十四章)。
    总结以上所述,我们可以说,对人性心灵的真正成长,古今中外都有「光明喜乐」的同感,虽然表达方式很不相同。因为生命的充实圆融,本来就是光与喜乐。所以在成长过程,如果需要付出一些代价,那就不必常愁眉苦脸,「咬紧牙根」来突破困境,冲过难关。相反,这些代价或十字架,可在一念之间,以幽默轻松的心情,安然背起,欣然付出。其实,如果我们一旦悟到,真正成长必须付出代价,而「欣然」付出,一定会长得轻松顺利,「悲然」付出,就必定活得痛苦,长得艰辛,那时我们就不难「明辨」取舍了。为使我们能在「心灵明辨」的成长过程中,更易于看到其轻松的一面,前面我们已用三副「鬼联」来助兴。在结束这些「献曝」的分享之余,再以一首小诗来「含笑而终」,或许可增添一分喜乐吧。
                万有本和谐,庸人偏自聪;
                自聪活见鬼,急死犹莫名。
                何日当头棒,恍然悟至诫。
                静观皆妙化,天心不言中。
四、附录:明辨神类的历史发展
    看过了现代对「明辨神类」所作的整合努力之后,也许有人更想知道(尤其是从事灵修辅导的兄弟姐妹),此种明辨在教会灵修发展中又是怎样的呢?如对此问题有一简明而完整的了解,一定为自己的心灵充实和为协助他人的成长,都会有不少的便利与帮助。笔者正好于不久前写了这样一个「条目」,现在征得《神学辞典》
372
编辑的同意,先在此刊出给大家分享。
    教会灵修传统中的辨别神类(Discernment  of  Spirits),源自福音的「要提防假先知一可凭其果实来辨别他们」(玛七15—16)。此处还有从辨别天象(阴晴风雨)的常识,基督哀叹法利塞人不能「辨别时期的征兆」(玛十六3)而认出默西亚的来临。若望福音更指出「你们纵然不肯信我,至少要信这些工作,如此你们必定认出父在我内,我在父内」(若十38)。宗徒们在跟随基督的过程中,也是从「心地迟钝一血肉无明」,到完全心灵开悟而看清真相:从「撒殚,退到我后面去!……你所体会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玛十六23),到「除他以外,无论凭谁,决无救援,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字,使我们赖以得救的」(宗四12)。他们如此「辛苦」地成长过来,自然也渴望基督徒团体「在主内生根建立」—一在信仰上必须「慎防假基督、假先知、假教师」(若壹二18一22;四1一8;伯后二1—3),生活中要努力摆脱血肉私欲的束缚,完全「随从圣神的引导」而生活(罗八12—14;迦五16—25)。
    宗徒们所给的「辨别准则」就是他们亲身的「辛苦」体验,明认基督为主或是否认他(为默西亚,天主子)。血肉之见、尘世风气,以及邪恶者—一魔鬼,都是「反基督」,都是「真理、生命」的破坏者,引人迷失丧亡,所以必须「凭其果实来辨别他们」。教会历代相传,不断引用宗徒们的训诲,比如:「亲爱的诸位,不要凡神就信,但要考验那些神是否出于天主……一若壹四1—3;不要消灭神思;但应考验一切,好的要保持,各种坏的要远避一得前五20—22;你们不可与此世同化,反而应以更新的心思变化自己,使你们能辨别什么是天主的旨意……」(罗十MZ)等等,而其「辨别准则」常是在于是否「明认基督为主」和是否有助于「建立教会一基督的身体」。
373
    隐修生活传承使「辨别神类」逐渐系统化,清楚指出一些善神(天主或天使)与恶神魔鬼的「行动特征」,教人如何「看出」魔鬼的诡计而不受害。传下来的主要资料有本都的埃瓦格留(Evagrins Ponticus,十399)的(修炼》(Praktikos),若圣·贾先(J.Cassian,+435)的《神修讲话》,和天梯的若望(J.Kitmakos-John Climacus,+649)的(天国阶梯》(Scala ParadisiLadder to Paradise)等。圣师纳德(+ 1153)视辨别神类为一种神思或德能;圣道茂(+ 1274)将辨别神类分为一般性的和神恩性的两种,前者属于智德,后者是特殊神恩一真正的「辨别神类」。此后有若圣·热尔松(J.Gerson,+1429)和卡督先会士狄欧尼修(Dionysius the Carthusian + 1471)分别编写了(论辨别神类》,专门讨论此问题,但其观点均以圣师道茂为依归。圣依纳爵·罗耀拉(+1556)在其(神操》中留下两组「辨别神类的规则」,对教会灵修有相当的影响。此后包纳枢机(Cardinal.Bona,+1674)和若翰·司加拉梅立(J.B.Scaramelli,+1752)又有专著《分辨神类》问世,将过去有关资料一并加以搜集综合,清楚列出善神与恶神的「行动特征」一在人心灵中所产生的影响与结果,使人可「凭其果实而予以办别」。近代灵修著作,比如若瑟·纪贝尔(J.De  Guibert,+ 1942)在其《灵修神学》中,就引用了司加拉梅立所列举的十七种特征(六种是在理智方面,十一种在意志方面)。
    梵二大公会议后,教会努力推行灵修生活革新,辨别神类也因而获得广泛的重视。专门文章与论著相继出现,而其重点更是在生活实用方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人从心理方面来探讨此问题,比如磊思·卢拉神父(L.M.Rulla)在其(分辨神类与基督人学》  (Gregorianum,(59) 1978)一文中,清楚指出一般的心理困难和生活中的「偏见」;都能影响甚或左右人的整个分辨过程(其心理
374
过程是:由外在的经验感受而进入对事物的了解,再加上内在的反省与价值审断,最后负责决定而采取行动,这些心理活动都会受到人的内在冲突与无意识心境的影响甚或左右,其中也包括一些不正确的「理所当然」在内。这些心理困难(尤其是情绪不稳定和人格不成熟),如能获得疏导与解除,分辨的良好基础已尽在其中了。用一句古老的理学语言来说,那就是「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周子通书第二十)。
 
附注:
(1)Cf Dictionnaire de Spiritualit6,Vol.ill,Col.1222-1282,“Dlscernement des Esprits”或Edward MALATESTA,S.J.(Ed.),“Discernment of  Spirits”,transl.by Innocentla    Richards,Collegeville,Liturglcal Press,1970
(2)参阅高士杰<辨别神类简史>,神学论集42,1979年冬,页485—495。胡国祯编译;<神操中分辨神类规则的结构>,同上;页501—522。
(3)Cf。Luigi M.RULLA,S.J,“The Discermnent of Spirits and Christian Anthropology”,In“Ignatlan  Splrltuality—一Four  Essays”,CIS,Rome,1979,pp.25—60;the same In“Gregorlanum” 59,Rome,1978,pp.537-569.
(4)Joseph de GUIBERT,“The  Theology  of Spiritual  Life”,London:Sheed Ward,1956(5)同上,pp.137—138,The Principal Signs of Good and Bad Spirits Scaramelli in his Discernimento degli Spiriti(1753),Chapters 6—9,gives the traditional rules in a short and complete form.We shall give here the signs garnered by him from the works of    predecessors.(The numbers refer to the sections of his book in whichhe explains each.)
375
Gharacteristics of a Good Spirit                   Gharacteristics of a Bad Spirit
In the Intellect
(1)True (61)                                     Fale (75)
(2)Not concerned withuseless affains (63)             Futile, useless. Vainpreoccupations (78)
(3)Illumines the intellect (although the                Darkness, or deceptive light, inthe
 imagination remains in darkness) (65)                imagination (79)
 (4) Docility of intellect (67)                        Obstinacy of opinion (81)
(5) Discretion (69)                                Exaggerations, excesses (84)
(6) Humble thoughts (71)                           Pride, vanity (91)
 
In the Will
(1)Interior peace (94)                            Perturb ati on, disq uiet (121 )
(2)True, efficacious humility                      Pride, or false humility (humblein words
(96)                                         only) (123)
(3)Trust in God, distrust ofself (102)                Presumption of despair (127)
(4)Flexible wil1 (ease inopening the                Obstinacy, hardness of heart, undue
heart to Godor director) (104)                    reticence with God ordirector(130)
(5)Right intention in action (100)                  Devious intention (135)
(6)Patience in pains of mindand body (108)          Impatience with trials (138)
(7)Interior mortification (112)                     Rebellion of the passions (141)
(8)Simplicity, sincerity (115)                      Dup1icity, dissimulation (144)
(9)Liberty of spirit (116)                          Soul bound by earthly ties (145)
(10)Zeal for the imitation of Christ (118)             Estrangement from Christ (146)
(11)Charity that is meek, kindly, self-forgetful(119)     False, bitter, pharisaical zeal (147)
376
(6)参阅拙文<心理成熟与成熟的信仰>,见《白首共此心》,光启出版社,1988再版,73—80页。
(7)马斯洛著,刘千美谬,《自我实现与人格成熟一存有心理学探微》,光启出版社,1988,其中列举有关人格成熟的特征,如31—32页;55—56页;209—210页等。
(8)参阅拙文<灵修辅导管见>;神学论集44,1980年夏;<试从经书看灵心成长>,神学论集85,1990年秋;<心广体壮自圆融>(见《白首共此心》第十二讲)等。
(9)参阅<悟与飨修成长>,神学论集70,1987年冬,509—511页。
(10)参阅《人性的开拓》,梅尔兹著,朱森荣等谬,挂冠,1985年十一版。Cf  Paul  ADAMS,“The  New  Self—hypllosis”,Parker,N.Y.1970(3rd ed.)
(11)参阅《发展心理挛》,“Identity—Youth  and  Crisis”,by  E.H.Erikson,New York: Norton,1968, etc.
(12)参阅<分辨神类与基督人学>,见注(3)。
(13)Cf Erik H.ERIKSON,“Identity--Youth and crisis”,New York:Norton 1968,pp.94;139-141
(14)参阅《比死更强》,傅文辉译,光启,1978年再版,89—94页。
(15)候景文译《神操一通俗译本》,光启,1979年,149—158页。
(16)参阅<依纳爵一分辨者>,神学论集90,1991年冬,531—546页。
 
主要多考书目:
(1)       陈文裕著,天主教基本灵修学,辅大神学丛书之廿三,台北:光启出版社,1988年,111—124页。
(2)       欧迈安著,蔡秉正译,灵修神学,香港:生命意义出版社,1989年372—394页。
377
(3)高士保,“圣神中的辨别神类”;“辨别神类简史”,神学论集,42期,1980年1月,477—483页;485—495页。
(4)詹德隆,分辨神类的实行,神学论集,45期,1980年10月,413—428ff。
(5)Michael Kyne著,严任吉译,分辨神类与基督徒的成长,神学论集,42期,1980年1月,533—540页。
(6)Michael.Buckley著,胡国桢编译,神操中分辨神类规则的结构,神学论集,42期,1980年1月,501—522页。
(7)Luigi M.Rulla,“The Discernment of Spirit and Chnstian Anthropology”,Gregorianum 59(1978),pp.537-569.
(8)William A.Barry,“Ignanus of Loyola’s Discernment of Spinis”,Human Development 11/3,Fall 1990,pp.5—11.
(9)MichaeI J.O’sullivan,“Trust  Your Feelings,but  Use  Your  Head:Discernment and the Psychology of Decision Making”。
(10)Studies in the  Spirituality of Jesuits 22/4,Sept.1990,pp.1—41.
378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