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97号 |
教会对种族主义的看法 |
邹保禄
前言
近年来,塞尔维亚攻击波士尼亚、两伊交战,以及美国的黑人与白人问题,都是种族与种族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最近又有德国新纳粹反外侨等事。教会对种族主义(Racism)有何看法呢?今分析如下:
甲:种族起源
种族的起源可始于旧约时代(1)。诺厄的三个儿子闪、含和耶斐特可说是种族主义的开始。他们本属于同一个家庭,但是后来由于迁居的地方不同,又受到环境的影响,人种便开始有异了。「人类就由这三人分布天下」(创九19)
到了中古世纪,欧洲人清楚地把世界人类分为三种,即一、黑皮肤且鬈发的非洲人。二、矮小且皮肤黄色的亚洲人。三、西欧的白种人。
从此,学者们便以这三种人来解释人类的种族。到了二十世纪,学者又把世界人种分为九种:一、非洲人。二、美洲的印弟安人。三。亚洲人。四。澳洲人。五、欧洲人。六、印度人。七、美拉尼西亚人(Melanesian)。八、密克罗尼西亚人(Micro-nosian)。九、波里尼西亚人(Polynesian)(2)。
从科学方面来看,没有一个种族能说比另一个种族高超或低贱,因为每个种族都有其优劣点的。
种族主义的优越感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即阻挠、隔离、殖民
443
地主义、奴隶制度,甚至大屠杀。南非的种族隔离制(APa-r「be「d)、美国的印弟安保留区,以及希特勒的屠杀犹太人,都是优越感所产生的后果。
学者们把种族主义分为两种:首先是个人的,即个人对他人的偏见和轻视。另一个是团体式的,例如某些机构、学校和事业对某种人的歧视。
乙:圣经方面
在旧约中,犹太人自称为「天主的选民」,这种观念便产生最早的种族主义。但是,耶稣基督却打破了他们的这种想法。在神公开传教时,说:「上主的神降临到我身上,因为他给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贫穷人传报喜讯,向俘虏宣告释放,向盲者宣告复明,使受压迫者获得自由」(路四17—21)。这些话是针对普世人类,而非指某种民族也。
在他升天前,耶稣对门徒说:「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玛二十1119)。
「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十六15)。耶稣希望普天下各种族的人都能得到天主的救恩。
圣保禄更把这些种族视为天主的家人,「所以你们已不再是外方人或旅客,而是圣徒的同胞,是天主的家人」(弗二19)。
耶稣在公审判时,要审判世界上的一切民族:「当人子在自己的光荣中,与众天使一同降来时。他要坐在光荣的宝座上,一切的民族都要聚在他面前」(玛廿五31—32)。就是说一切种族都在耶稣的统治下。
总而言之,从这些章节中,我们可得知耶稣对各种族是一视同仁的,他真有我国「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精神。
丙、教宗言论
444
历代教宗都随从耶稣基督的圣训,反对种族主义。尤其反对黑奴的贩卖。在公元一八八八年五月五日的「在很多」(In Plurimis)通谕中,良十三世教宗在致巴西主教们的书信中,特别强调废除黑奴制度,认为这是不人道的。
庇护十一世在一九三七年三月十四日的「Mit Brennender Sorge」通谕中,向德国主教们解释希特勒的优秀民族感,斥责纳粹政府对犹太人的杀害。
庇护十二世也在一九三九年十月二十日的「我们上任」通谕中,解释人与社会的合一。次年的耶稣君王节,即在一九四0年十月三十一日,教宗亲自把十二位不同种族的神父祝圣为主教。同年又致美国主教团,特别关怀有色人种。
若望二十三也在「慈母与导师」(一九六一年)与「世界和平」通谕(一九六三年),指斥世界的种族主义。
当今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一九七九年三月四日的「人类救赎」通谕中,强调重视种族的得救和尊威,「人类是教会最重视的,教会极关怀的是种族的真正权利和地位」。
同年十月,教宗访问美国时说:「我期望一切爱自由与和平者能给一总的人机会,协助那急需者、贫穷的及无能力者」。(3)
今年(一九九三年)在致苏丹国王信中,教宗说:「教会总不忘记且鼓励你们去追求正义和平。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中去重视人类种族的尊严」。
虽然教宗们的言论是如此肯定,但不能完全使当代社会满意。但至少减少教会的一些人士参与种族主义运动。
丁、神学家的看法
历代的神学家们也拥护教宗的立场,反对种族主义。十六世纪
445
时,著名的西班牙道明会上戴拉卡沙斯(Bartolome de far Casas)曾促使西葡两国国王摈除种族低贱的观念。同时也认为那些被统治的民族文化,不管与教会传统是否有差异,都该受到重视。
卡沙斯的这种观念深深地影响另外两位神学家,即维多利亚(Fancesco de Vitoria 1485—1546)和苏亚来斯(Fancescode Suarez 1548—1617)。前者是西班牙道明会士,后者为耶稣会士。
维氏是一位人文主义者和神哲学家,他曾被称为「国际法之父」,在一五二七年至一五四O年的演讲中,他强调国际伦理观念,即批论那些被征服的印第安人。他斥责西班牙政府征服美洲的方式,以及奠定正义战争的意义。同时解释如何要善待那与本国不同的民族。在这方面,他采纳圣奥斯定和圣多玛斯的观点,反对战争。
苏亚来斯在一六一二年写了一本《论法律》,解释自然法与国际法的关系。在此书中他强调种族要受到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原则。
美国神学家包姆(Gregory Baum)在他的《神学与社会》书中,认为团体的种族主义不仅对种族有害,而且更轻视整个社会,因为他们是在污辱天主的肖像也」(4)。
德国神学家卡尔拉内(Karl Rahner)认为梵二重新强调教会多种文化的交流,是此次大公基本神学的贡献。他把梵二与耶路撒冷会议相比(5)。
美国是世界种族的大熔炉,它对种族主义是很敏感的。美国主教团在一九七九年十一月申明其立场说:「在我们社会和教会的种族主义是很恶劣的,虽然二十多年来改善不少,但种族主义仍然存在……我们希望大家要注意这种族主义,尤其是在种族和经济正义 的关系中。种族主义与经济能毁灭我们的社会(6)」。
446
戊、梵二文献
教会既然是至公的,所以很自然地包括一切种族的合一,即如耶稣所说的:「父啊!愿众人都合而为一,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若十七20)。为此,梵二解释说:「教会是一个有形的圣事,给全体及每个人带来这拯救性的统一」(7)。
所以教会追随耶稣基督的训导:[基督徒的爱德实在是不分种族、阶级或宗教,普及全人类的」(8)。
「教会劝告其子女及所有的人,以天主儿女的家庭精神,克胜各国及各种族间的纠纷,并替人类合法社团提供内在的稳固」(9)。
教会也鼓励信友为人类的正义与合一运动努力(10)。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三日,宗座正义与和平委员会公布了「教会与种族主义」一文,文中说:「在教会内不该存在种族,或国家、社会条件或性别的不平等,因为它是至公的。教会在实际上把世界各民族聚集在一起,使一总的种族分享同一个信仰」(11)。
结论
重视各种族的联合国在一九六五年召开会议时说:「任何种族之间的优越感言论在科学方面是虚伪的,伦理方面是可憎的,以及社会方面是不正义且危险的」(12)。
到了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二日,联合国再次声明攻击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保禄六世教宗立刻表示赞成此举。
本人希望不仅教会和联合国,其他国家都同心合意地消除这种观念。使世界的各种族能如我国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姊妹)也」的精神,共聚一起且安居乐业。
注释:
447
(1) Dictionny of the Bible-See Races.
(2) The World Book Encyclpedia Q&R.vol.10,Chicago,139,p.55.
(3) Homily at Battery Park,N.Y,Pope John Paul II,Oct.1979.
(4) Theology and Society一by Gregory Baum,Paulist Press,N.Y,1987.
(5) Racism in Ammerica,op.Cit.p.11.
(6) Laser:op.Clt.p.42.
(7) 教会宪章第九条
(8) 教会传教工作法令第十二条
(9) 论教会在现代世界政职宪章第四十二条
(10) 同上第四十三条
(11) The Church and Racism,by Portifical Conunsion,Jurtilim et Pax. Vatican city,1988.p.31.
(12) Ibidem p.43. 主要考书: (1)Commitment:by Natonal Catholic Conference for Inter—racial Justice,Spring 1993,See“Geographical Races.” (2)The World book Encyclopedia:Svol.Q & R.Chicago Illinois,1989. (3)Brothers and Sisters to us:by US Bishops’Pastoral Letter on Racism in our Day,Nov. 14th 1979.By National Conference of Catholic Bishops. (4)Dictionary of the Bible:edited by James Hastings,Charles Scribner’s son.N.Y,1963. (5)Baclsm in America:by Robert J.McClory,Fides and Clareton,1981. (6)America’s Original Sin—a study guide on White Racism by Sojourners Washington DC,1992. (7)Concern for the Church,by Karl Rahner,transl.by Edward Quinn N.Y,Orbis Book,1979. 448 (8)Theology and Society,by Gregory Baum,Paulist,1987. (9)Laser:Creating Unity in Diversity,by Manna Herrera,by NCCIJ,1985. (10)The Church and Racism-Towards a more fraternal Socity, by Vatican City, 1988. 4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