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109号

神学培育与教友职务


神学培育与教友职务 1
陈德光
    随着教友分享教会生活与职务意识的觉醒,近年来很多教友修习神学或宗教知识方面的课程。在西方,这种风气是梵二之后才开始的。例如一九六九年巴黎天主教大学(Institut Catholique de Paris)给教友开设神学课程,到一九八九年已有二百人毕业,分别取得神学文凭或神学硕士的资格。在台湾最近二十年来,牧灵中心(二年制)和永泉(四年制)的毕业生加起来有三、四百人。义务使徒训练推广中心自一九七九年正式成立以来也有数百人毕业。辅仁大学神学院近年来,教友学生人数约占全院学生人数的十分之一强,辅大宗教系所亦有教友就读。以上修习神学的教友,除了为个人信仰充实之外,大部分是为了毕业后当神父的「牧民助理」,或做「义务使徒」的,也有极少数的在国内、外念到硕、博士为教授神学与宗教学。面对这一个新气象,本文准备就其对教会整体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一反省,在进入反省之前先略述一下这个问题的历史 
1本文主要参考资料如下: 
Auvillain, Jacques et al.〝Des laics en theologie.〞Etudes 374(1991):257-265.
Luciani,D. 〝Du Iaic en formation an late formatcur.〞 Nouvelle Revue Theologique.117(1995):565-579.
  Osborne,Kenan B.Ministry. Lay Ministry in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Its History and Theolog. New York: Pauist Press,1993.722 p.〝 Laity in the Churches of Japan,Korea,Taiwan,Hong Kong,Macau,
    Malaysia.〞EastAsian Pastoral Review 22(1985):6-62.
363
和今天教会当局的立场。
一、历史回顾
    新约时代反映一种以入门圣事(圣洗、坚振和感恩共融)为中心的平等教会观。格前十二27-31描述一个神恩性,分担职分的教会,其中提到教会团体中有些成员(未限于圣职人员)有教师的神恩。这一点基本上肯定了信仰知识的传习(今天的神学培育)可以服务教会,建立教会。
    教父时代(第二至第五世纪)有不少教友接受神学培育,其中也有些成为神学家的,例如:犹斯定、戴尔都良、亚历山大里亚的克来门等,另外如奥立振、西彼廉和凯撒勒雅的巴西略日后成了神父。公元二五六年的迦太基会议,教友神学家热烈参与开会和编订信理的工作。至于奥立振(约生于185年,晋铎于230年,死于253年)更积极维护教友在教会中当教师和宣讲的权利。公元二一六年,奥氏并应邀在耶路撒冷和凯撒勒雅二位主教主持的聚会中宣道。反对的声音也是有的,例如亚历山大里亚的主教Demetrios就曾反对教友有资格在主教前宣道。从教父时代之后一直到中古世纪大学设立(约第十三世纪)之间的一段时期,神学培育中心慢慢集中在隐修院和主教公署,并以拉丁文传习,教友难以问津,慢慢变成被动、无知的一群。
    随着十字军征战使东西方通讯和贸易发达,商人子弟成为社会中的新贵,享受学术开放自由化的风气。第十三世纪是中世纪的黄金时代,其间教友又有机会接受教育。二百年后在西欧文艺复兴运动中,一些教友以人文主义者的姿态出现,其中以埃拉斯莫(Erasmus1476~1536)最有代表性。艾氏为当代最伟大的拉丁文作家,毕生致力于融合福音与古人智慧之工作。稍后教宗保禄三世又提升了一些教友作枢机,协助他推行宗教革新的计划,
364
其中如包莱(R.Pole)和车维尼(M.Cervini)就是教宗在一五四五年召开特利腊大公会议时委派的教宗代表。以包莱(约1500-1558)为例,年轻时在英国牛津和义大利帕度亚(Padua)接受人文主义教育,富改革理想又有拥护教宗热忱。当枢机之前,就曾撰写过文章指正英国国王享利八世以王权高于教权之错谬。包氏于擢升枢机后十年才晋铎,二天后即任英国坎特布里总主教。
    从特利腾大公会议至梵二这一段时期,教友学者是有的,只不过由于神学和哲学的分家和专业化,再加上社会生活上圣职界与俗界的二元趋势,教友学者多选择研读哲学,在西方比较出名的人物有:「深思录」的作者巴斯噶(B.Pascal 1623—1662),提倡行动哲学的布隆德(M.Blondel 1861-1949),以及新士林哲学家玛里且(J.Maritain 1882—1973)等。他们对教会思想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
二、教会的立场
    今天教会对教友接受神学培育,持非常肯定的立场。梵二「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第62节:论文化与公教教育的和谐结尾处,正好反映出这种态度:
      「而且值得希望者,是许多信友亦在神学上接受适当的教育,且有人专门致力于神学的研究和深造。为使他们克尽厥职,信友和神职人员应享有合法的自由来研究、思索,并在他们专长的问题上,谦虚而勇敢的发言。」   
一九九四年,罗马教廷教育圣部曾就修院教育师资资格的问题颁布训令2,其中提到在小心谨慎及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大
2参阅 La  documentation catholique.6 Mars 1994.No 2089.原文在Osservatore Romano.12.01.1994.
365
原则下,可以任用一部分教友老师,尤其是讲授一些与教友在俗身分有关的科目,例如:家庭神修、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等。虽然训令没有特别提到信理、圣经等与神学直接有关的科目,但是如果按照前面牧职宪章的精神去了解,应该是不会有抵触的。
三、综合反省
    在这里不讨论细节性的问题,神学培育与个别教友职务的关系,只针对大方向就神学培育与教友职务作三点评估与反省。
1.教友对教会归属感的增强
    在研习神学的过程中,教友和神职人员或修士、修女都一律平等,享有同样的学术自由,受制于同样的学术原则。更重要的是,教友可以因此分担教会母亲过去和现在面对信仰奥迹作理性反省过程中的一切挣扎,忧伤与喜乐。教友体验到自己确实是教会大家庭的子女,甘苦荣辱一起分担。
2.落实互相信任,共同负责的神职——教友关
    教友与修士、修女一起接受神学培育,可以缩短大家在信仰知识和感情上的距离。教友不再是无知、被动、容易产生异端的一群。因此,在领受教会职分时,教友更易取得神职人员的信任,落实一个互相交谈,共同负责的理想。欧美教会有时候会邀请教友或教友神学家参与介绍、评论教会文件或立场的工作。圣神的风和气沛然泽临于整个教会之中,不能再强分「受教的教会」与「发号施令的教会」。
366
3.从圣化自己到圣化世界
    教友职务基本上实现基督托付给教会的司祭职务,以圣化人灵为目的。教会传统一向把实践重于理论,祈祷与信仰生活是信理和神学反省的基础(lex orandi,lex credendi)。经常面对信仰奥迹作神学反省会叫人悔改回头,加深信仰,圣化自己。过去的神学主要是为培育神职人员而开设,只在一小撮人中间传习,只有少数人享用这一种神思经验。教友参加研读神学后,神学慢慢也走向世界,走入社会人群当中,不仅是会更通俗化和大众化,在主题的探讨上也会开创新领域。教友在俗生活的神修学就是一例。达到真正圣化世界的目标。梵二「教会宪章」第31节:论教友生活处就清楚指出:
   「教友的本有使命,是要在世俗事务中,照天主的计划去安排,而企求天主之国。他们生活在世俗中,就是说他们从事世界上的各式各样的职业与工作,他们的生命和一般的家庭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天主把他们召唤到这种地位上,要他们以福音精神执行自己的职务,好像酵母,从内部圣化世界。」
367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